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德育方法是德育活动正常开展的重要手段。教育方法影响教育行为,教育行为产生教育效果。传统的高职院校德育是知识性教育,重视道德理论的"灌输性"。实际看来,道德规范是人们行为规范的具体化,学生只有参与道德实践活动,才会对道德规范所涵盖的内容和意义有所体验和收获。本研究以"道德体验法"为内容,探讨高职院校学生德育的"道德体验法"实施策略,以增强其针对性和有效性。  相似文献   

2.
人本主义教育理论是当代西方一种重要的教育思潮,主张教育应发挥人的潜能,促进个性发展,以学生为中心,营造良好的情感环境.它对我国德育具有启示性意义:德育应以人为本,注重个性;德育应注重方法创新;道德评价上应引导学生自我指导和自我评价;建立和谐师生关系、和谐校园环境.  相似文献   

3.
重视个性培养是现代德育的重要特征.在中国学校传统德育中,重视规范教育,忽视学生健康个性的培养,然而随着社会的发展,21世纪将属于能成承担社会变化冲击的个性健康的人.为此,学校德育应从创设良好的德育氛围、重组德育内容、培育学生主体性、构建以发展学生道德判断能力和实践能力为主线等方面来培养学生健康个性.  相似文献   

4.
近年来,以人本主义和建构主义教育理论为基础的"生命关怀"德育观,为新时期职校德育注入了新的活力."生命关怀"的德育不仅要确立以学生为中心的思想,而且要把学生作为一个生命的整体来看待,关注学生的生命成长,关注学生的个性差异,关注学生的创造性活动,形成了职校德育新的切入点和生长点.以培育"生命成长"为目标的德育活动,需要有一个良好的德育环境作为其有力的支撑,其中德育文化的建设已成为"生命关怀"德育的关节点.只有让"生命关怀"的价值观在德育的观念文化、制度文化和环境文化建设中得到充分的体现,才能使职校的德育充满生机和活力.  相似文献   

5.
人本主义教育理论是当代西方一种重要的教育思潮,主张教育应发挥人的潜能。促进个性发展,以学生为中心,营造良好的情感环境。它对我国德育具有启示性意义:德育应以人为本,注重个性;德育应注重方法创新;道德评价上应引导学生自我指导和自我评价;建立和谐师生关系、和谐校园环境。  相似文献   

6.
刘晓  杨文武 《天中学刊》2009,24(6):131-133
蔡元培提出德育的主体性原则;崇尚自然,发展个性;"知、情、意、行"的有机统一;美育的德育功能等思想,体现了其主体性德育思想.主体性德育思想对当今高校德育的启示有:培养和塑造师生的主体性意识;注重发展学生的个性;培养德育对象的自我教育的能力;加强学生道德知识的学习与道德实践;注重美育的德育功能.  相似文献   

7.
依据国家中长期教育发展规划提出的"尊重教育规律和学生身心发展规律,为每个学生提供适合的教育"的要求和郑州市道德课堂的建设理念,我校在"实施快乐教育,建设道德课堂"的课题研究中,确立了以"快乐教育"为主题,以教师、学生、家长为研究对象,通过快乐课堂、快乐校园、快乐家庭的建设,实现以"快乐教育"为特色的道德课堂实践策略。一年来,我校对如何通过"个性课堂"为每个学生提供适合的教育,满足学生个性发展,推动道德课堂建设,深化素质教育进行了深入的研究与实践。"个性课堂"是我校为满足学生个  相似文献   

8.
什么是德育?从字源上分析:“德”,心地正直,人人为之;“育”,养子使作善也.在古代,“教育”一词主要是指德育.现在,德育就是学校中主要以培养学生政治思想,道德品质为目的的教育.实际上,德育是政治思想教育、道德品质教育,心理教育和行为习惯训练的总和,广义的德育应包括政治理论教育、世界观人生观教育、道德法制教育、个性心理素质培养、高尚道德情操和良好行为习惯的培养等一切教育活动.再者,德育从内涵上分析,即道德教育;从外延上分析:①政治态度,②思想观念,③个性心理品质,④世界观,⑤自我教育等德育是学校全面发展教育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完成学校基本任务的根本保证,并居于首位,它与智育、体育、美育与劳动教育有密切联系,德育寓于智、体、美、劳诸育之中,德育有赖于各种知识作载体来使之实现,锻炼身体需要动力、意志力和纪律性,德育同样含有浓厚的美学因素,所以离开智体美劳的德育是不存在的.因此,德育对培养有社会主义觉悟有文化的劳动者,有着特别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9.
立德树人作为我国教育的根本任务和目标,是对我国国民教育需要"培养什么人"的本质规定,是国家与社会的需要。开展德育活动是学校立德树人教育工作的重要途径,通过活动体验,能够培养学生的集体主义精神、道德认知和道德情感,促进学生自我育德、自主成长。特殊教育学校要根据本校学生的学习与认知规律,精心组织开展丰富多彩的德育教育活动,深挖活动中的德育资源和活动背后的教育意义,以积极向上、鲜明正确的导向激励学生参与活动.  相似文献   

10.
随着信息网络技术的迅猛发展,网络已成为人们日常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如何发挥网络在学校教育中的重要作用,已成为学校德育工作必须思考的新课题,"网络德育"由此走进了我们的工作视野.网络德育是围绕现代德育目标和内容,以网络为媒介开展德育管理和一系列德育活动的过程,是德育现代化的一种形式.学校的网络德育应包括两方面:以网络为辅助工具,开展德育工作,提高学校德育的实效性;在对学生进行网络技术教育的同时,加强对学生网络道德规范的教育,培养学生自觉的网络道德意识、意志和情感,提高学生的道德自律能力.  相似文献   

11.
让学生成为德育主体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教育不应止于知识与技能的传授,而应以形成完整的人格为最终目的。让学生成为德育主体,提高学生的道德判断能力和明辨是非能力,力求学生在接受教育的同时懂得进行自我教育,培养学生道德教育的自我享用功能,并尊重德育主体的"个性",因材施教,充分发挥学生的个性,达到"教是为了不教"的德育最高境界。  相似文献   

12.
利用体验式班会的特点和优势,理论上能够有效减轻重理论灌输、轻道德体验的传统德育弊病,带来更好的德育效果.文章以七年级学生为对象,以行为规范主题教育为内容,对体验式班会的实践展开论述.实践表明,体验式班会能增强学生的主动性和参与感,改善学生的不良行为和思想,有利于学生体悟能力和反思能力的培养,是让德育真正走进学生内心的行之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13.
"生活德育",即以现实生活为背景,以提高学生道德素养和生活质量为目标,基于学生的生活世界和经验系统的一种德育模式。杜威的"教育即生活"和陶行知的"生活即教育"的理论,虽然侧重点不同,但都揭示了教育与生活的本质联系。这就要求,学校要通过对学生实施生活德育,促进学生的道德自主建构。  相似文献   

14.
高校德育与其他教育活动相比,有其特殊性.其他教育活动的目的主要是让学生掌握一定的知识和技能,而德育不仅给学生传授有关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共产主义人生理想和道德以及国家形势政策等方面的知识,而且它有着最高目标,即让学生通过学习理论知识,参加社会实践等来强化道德认识,提高思想道德水平,培养良好的道德行为习惯.因此,高校德育不能仅仅停留在让学生掌握理论知识的层面上,要积极探索其特殊的教育规律,以提高学生的思想品德修养、道德选择能力利价值判断能力为目标来全面开展德育活动.  相似文献   

15.
以德育为核心、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是当代基础教育改革推进素质教育的重要目标.然而,在现实的道德教育过程中,无论在理论上还是在实践上都存在一些误区,如把道德教育看成是对学生行为规范的训练,过分推崇"灌输"教育方式,忽视学生的道德需要,结果导致德育收效甚微.道德心理学研究证明,需要是人的积极性的源泉,是产生动机的最根本的心理基础,提高德育实效就要从激发学生的道德需要出发.激发学生的道德需要要以人为本,创设丰富多彩的贴近学生实际生活的道德教育活动场景,激发学生的道德内驱力,进而使学生产生道德诱因;通过讨论、对话等方式,提高学生的道德判断力,使学生主动选择、积极建构道德行为,进而达到提高德育实效的目的.  相似文献   

16.
孟佳 《中国德育》2013,(19):21-24
德育是教育工作者组织适合德育对象品德成长的价值环境,促进他们在道德价值的理解和道德实践能力等方面不断建构和提升的教育活动,是促进个体道德自主建构的价值引领活动。德育的本质是价值观教育,必然要经历学生个体通过教育活动适应社会,接受和选择社会价值,并且将习得的思想、情感和行为准则逐渐内化并作为自我价值的过程。  相似文献   

17.
思想品德课程是实施小学德育的有效途径,对引导学生从小逐步形成良好的品质和文明行为习惯起着重要作用。作为小学德育阵地之一的思想品德课程,一定要适应课改的新形势,构建全新的教育模式,充分挖掘教材中的活动因素,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意识,将教材内容转化为学生喜闻乐见的活动形式,让学生积极参与到活动中,在活动中学习道德知识,体验道德情感,培养道德能力,形成道德行为,促使学生认知、情感、个性等方面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18.
德育是学校教育活动之一.中等职业学校的德育是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道德、法律和心理健康教育,必须把德育工作摆在素质教育的首要位置.而对于如何搞好德育工作,我们采取了"点线面"相结合的教育管理方法.  相似文献   

19.
德育与心育     
薛永宽 《班主任》2004,(8):9-10
德育是教育者按照一定社会或阶级的要求,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对受教育者施加系统的影响,把一定的社会思想和道德转化为个体的思想意识和道德品质的教育.德育重点解决的是人的社会倾向性问题,即"个体品德的社会化".德育的内容包括政治教育、思想教育和道德教育.心育是指有目的、有计划地对学生的心理施加直接或间接的影响,使学生提高心理健康水平,发展其个性的教育.心育重点解决的问题是塑造学生的健康人格,即"促进学生的个性化".心育的内容包括:学习心理指导、青春期教育、情感教育、人际关系指导、健全人格教育、耐挫力教育、职业准备教育等.尽管德育与心育在教育的侧重点与内容方面不尽相同,但二者是有内在联系的,弄清二者之间的联系与区别以及在实践上如何把握二者的联系与区别,有助于增强德育的实效性,有助于培养学生健康的个性.  相似文献   

20.
学校德育是按照党和国家的要求,有目的、有计划、有系统对学生施加思想、政治和道德等方面的影响,并通过学生积极的认识、体验与践行,使其形成相应品德的教育活动.道德情感是引发道德行为的情感体验,是道德生长的基础.道德情感培养,是把德育落到实处并最终实现德育目标的有效手段.基于这一认识,我们建立了以道德情感培养为核心的德育课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