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台湾问题是中美关系中最敏感、最核心的问题。《反分裂国家法》与《与台湾关系法》分别是两国处理台湾问题的基本法律依据。《反分裂国家法》是一部反对“台独”、维护国家  相似文献   

2.
世界上只有一个中国,台湾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神圣领土的一部分。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是中国的唯一合法政府,是中国在联合国的唯一代表。陈水扁企图通过“公投”的方式搞“台独”是违法的。“台独”不仅违反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反分裂国家法》,同时也违反了国际法和台湾地区的现行“法律”。“台独”分子的阴谋永远不会得逞。  相似文献   

3.
《反分裂国家法》公诸于世后,一些台湾同胞对该法不了解或有误解,许多人甚至连该法的内容都没有看过。众所周知,祖国大陆的报刊和电视广播节目在台湾被排斥。台湾当局和“台独”势力利用这一点,沆瀣一气,不择手段诬蔑、攻击和歪曲《反分裂国家法》,别有用心地将这部中央政府尽释善意和诚意的和平之法描绘为“战争法”、“并吞法”,混淆视听。有些人就是因为对《反分裂国家法》一无所知而盲目跟从,有些人则是受“台独”分子蛊惑而是非莫辨参加游行,成为“台独”分裂势力的“台独人质”。  相似文献   

4.
《留学生》2005,(3)
刚刚结束的十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高票通过了《反分裂国家法》,并已正式公布实施。这部法律的制定和通过,反映了海内外中华儿女的共同愿望和坚定意志。欧美同学会·中国留学人员联谊会完全拥护并将坚定地贯彻和落实这部法律。《反分裂国家法》的制定是十分必要的,在这个时候出台也是非常及时的。长期以来,为了发展两岸关系,促进国家和平统一,维护台海稳定,我们进行了不懈的努力。但是,近一个时期以来,“台独”分裂势力不断加快分裂步伐“,台独”分裂活动不断升级,台湾当局图谋通过所谓“宪政改造”等方式,改变大陆和台湾同属一个中国的事实和…  相似文献   

5.
反分裂国家法草案将提请十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审议,四川省德阳冯力同学问: 陈水扁上台以来,岛内“台独”势力加快了“去中国化”步伐,推动“台湾正名”,叫嚣要在“2006年制宪”,“2008年实施新宪”,谋求通过所谓“宪政改造”搞“法理台独”,企图把台湾从中国分割出去。 在这种情势下,2004年12月底,全国人大常委会启动了《反分裂国家法》的立法程序。这部法律,将贯彻“和平统一、一国两制”的基本方针和八项主张,把我们党和政府二十多年来争取以和平方式解决台湾问题的方针政策法律化,体现我们以最大的诚意、尽最大的努力争取和平统一前…  相似文献   

6.
以前被认为坚决支持李登辉、陈水扁搞“台独”的“绿色台商”许文龙近日发表感言,在台湾引起很大震动。作为台湾奇美集团创办人许文龙表示,台湾、大陆同属一个中国;台湾经济发展离不开大陆,搞“台独”只会把台湾引向战争;最近胡锦涛主席的谈话和大陆通过《反分裂国家法》,让他心里踏实许多。这标志着,台湾越来越多的人认识到,“台独”没有前途。(晓赫)许文龙感言震动台湾@晓赫  相似文献   

7.
《反分裂国家法》是反对和遏制“台独”分裂势力的法律,它体现了维护台湾人民的福祉和寄希望于台湾人民的方针。台湾民意对台海局势的发展有重要的影响,台湾人民是完成祖国统一大业的关键力量。我们必须最大限度的争取台湾人民,团结一致,共同完成祖国统一大业,最终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相似文献   

8.
从2005年3月起,我国又多了一部法律——《反分裂国家法》。制定这部法律,是为了反对和遏制“台独”势力分裂国家,维护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  相似文献   

9.
一、新闻背景2004年12月,日本政府不顾中国政府的强烈反对和一再交涉,执意给有“台独教父”之称的李登辉发放签证,允许他到日本“访问”。2004年12月27日李登辉赴日,2005年1月2日返回台湾,结束了为期7天的“哈日之旅”。李登辉和日本的挑衅行为大大增加了祖国大陆对台湾问题的危机感和紧迫感,加快了制定《反分裂国家法》的步伐。2005年3月,十届人大三次会议全票通过《反分裂国家法》,实现了人民意志、政府意志和国家意志的有机统一,为遏制台独分裂势力和分裂行为,维护祖国统一提供了法律依据。二、日本阻挠中国统一的原因李登辉之所以访日成…  相似文献   

10.
本文我以台湾问题和《反分裂国家法(草案)》为例讲述一下如何在政治课堂上开展师生互动型合作学习。首先,准备阶段:教师搜集十届全国人大三次会次开幕式、关于《反分裂国家法(草案)》的说明和该法高票通过的信息,全班同学异质分组,每组约6人共7组,并指定或选定小组长协调负责。搜集整理信息分工:第一组台湾问题由来;第二组台湾自古就是中国领土;第三组台湾地理位置、气候人口资源、经济社会发展;第四组海峡两岸交流合作发展及关系;第五组“台独”分裂势力和分裂分子言行;第六组党和政府对台政策;第七组有关《反分裂国家法(草案)》的资料。信…  相似文献   

11.
《反分裂国家法》具有充分的国际法和国内法依据,其属于宪法部门法,具有国内法属性,是中华民族共同意志的体现。《反分裂国家法》的制定对反对和遏制“台独”分裂势力,促进祖国和平统一,具有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12.
“直接适用的法”是国际私法中的一个重要问题。关于“直接适用的法”的性质和效力,各国在理论和实践中存在分歧。着重阐明了这些分歧,并采用“直接适用的法”支配国际民商事关系应属直接调整方法的学说。  相似文献   

13.
民族自决作为国际法基本原则之一,对于反对殖民主义、促进民族解放运动的发展有极其重要的战略意义。在殖民体系瓦解的今天,民族自决原则受到了一定限制,尤其对于对外自决权的行使,只限于处于外国殖民统治、外国占领和外国奴役下的民族。我国台湾地区民族分裂分子妄图通过所谓“宪政改造”实现“台湾法理独立”,改变大陆和台湾同属于一个中国的现状,把台湾从中国分割出去。以所谓“宪法”和“法律”的形式实现其“台独”主张,其法理依据就源于民族自决权,但台湾根本不具备行使民族自决权的基本条件。  相似文献   

14.
“直接适用的法”是国际私法的一个重要范畴。本文通过对“直接适用的法”的概念、性质以及其适用的范国加以阐述.进一步论证其在调整涉外民事关系时,发挥不可或缺的作用。  相似文献   

15.
本文阐述了《示范法》的指导性原则。概括出了《示范法》的六个具有指导性原则 ,这就是 :当事人意思自治原则 ,与《纽约公约》、《联合国国际贸易法委员会仲裁规则》一致性原则 ,对“国际”、“商事”定义扩大性解释原则 ,限制法院干涉原则 ,扩大仲裁员自治原则和示范法服从条约法原则。  相似文献   

16.
"依法治考"与教育考试立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结合审议中的《国家教育考试法》这一立法背景,对两方面问题进行分析:一要全面理解"依法治考"的内涵,"依法治考"不仅是治考生,也要治考官。惟有如此,才能推进教育考试行政的法治化进程;二要说明立法只是"依法治考"的第一步,还应该重视执法,实现法律实效。考试作弊成因繁复,道德成本的约束是一个很重要的因素,因此,除了法治化之外,还应将外在的法律规范内化为人们行为的习惯。  相似文献   

17.
1860年10月,英国首席代表额尔金以清政府虐待英法"侨民"致死"违犯国际公法"为借口,悍然下令侵华英军劫掠并焚毁了圆明园等中国皇家园林。查证史实,可知当时并未形成世界意义上的"国际法",美国人惠顿的法学著作《万国公法》尚未传入中国,清政府也未签署任何有关战争的国际法文件。若就事论理,指出清廷违反人道主义是必要的,但责难清政府违反国际法却是没有道理的。反过来看,拥有国际法观念的英法军队对身受重伤的中方非战斗人员清宫太监,不但未进行必要的医疗救治,反而加戴镣铐,实施虐待,这种行径与他们标榜的国际法是相违背的。英法军队焚毁圆明园,劫掠文物,是违反他们自己的"国际法"的,是毁灭人类文明的野蛮犯罪。  相似文献   

18.
司法不公和司法腐败不仅损害了司法的核心价值,而且降低了司法的公信力。从社会文化来看,中国"法"呈现为"政治化"和"道德化";从制度运行的角度来看,中国"法"呈现为"博弈性",这种"博弈性"的制度本身就为司法不公提供了可乘之机。当代中国司法不公是这种"法"的博弈性机制在社会转型的过程中与各种力量的交涉而导致的法律扭曲。因此,应不断推进法治进程,努力消除司法不公。  相似文献   

19.
台湾问题有国内和国际两大因素,台湾问题的解决也要从国内和国际两个层面出发。本文主要是从国际法和国内法两个层面对台湾问题进行法理分析,强调运用法律手段解决台湾问题是和平统一的重要途径和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