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文从杜甫笔下所塑造的劳动妇女形象、所反映的现实生活,从体裁、抒情方式、艺术结构等方面,具体论证了杜甫劳动妇女诗的思想、艺术特点,并从劳动妇女诗发生、发展的角度,揭示出杜甫这类诗歌所起的承前启后、创始拓新的重要作用,从而使我们对它有较全面的、深刻的、新的认识。  相似文献   

2.
杜甫诗歌展现了丰富多彩的人物画廊,其中妇女形象占了很大比重,形成杜诗一大特色。杜诗中的妇女形象分为三类。1、劳动妇女形象。通过她们反映了社会动荡,人民疾苦。2、贵族妇女形象。批判她们的奢靡,反映社会不平。3、寄托诗人感慨之情的妇女形象。表现诗人的理想、操守,抒发人事沧桑之感。  相似文献   

3.
以对《石壕吏》、《新婚别》、《又呈吴郎》三首诗歌来解读杜甫所塑造的老妪、新娘、寡妇三种类型的劳动妇女形象,并进一步分析这些劳动妇女形象所体现出的一种在苦难生活中诞生的坚强生命的悲剧美。  相似文献   

4.
在中国数千年封建社会中,妇女尝尽辛酸,劳动妇女更是备遭欺凌。除家庭中的族权、夫权的压迫外,还有来自“高衙内”之流的暴力掠取和“张驴儿”一类的流氓侵扰。有压迫就有反抗。几千年的中国封建历史上,妇女的反抗绵延不断,留下了无数可歌可泣的动人事迹。这在一向关注妇女命运的中国古代诗歌中有着深刻的反映。汉乐府《陌上桑》就是这类诗歌中的名篇。这首诗歌塑造了一个机智聪慧、坚贞不渝的女性——罗敷的形象,谱写了一首中国古代劳动妇女不畏权贵抗暴拒侮的赞歌。  相似文献   

5.
房小栋 《考试周刊》2013,(24):11-11
《诗经·卫风·氓》中的女主人公形象是我国古代传统劳动妇女的典型形象。在诗篇中,她的形象不是固定的,而是随着人生境况的不同,表现出了不同的形象特征。本文主要论述了她在恋爱、婚姻、弃妇这三个人生阶段中所表现出的不同形象特征。  相似文献   

6.
《祝福》成功地塑造了“祥林嫂”这样一个集好女人、穷女人、苦女人于一身的农村劳动妇女的典型形象。虽然祥林嫂具有传统女性的种种优点,但却受到神权、族权、夫权的多重绞杀,无法把握自己的命运。鲁迅通过这一形象,提出了劳动妇女出路的严肃命题。尽管鲁迅对此并未正面回答,而是从反面给人以警示:正确的妇女解放运动是劳动妇女的根本出路。这是《祝福》作为文学遗产的现实意义和永恒价值所在。  相似文献   

7.
关晶月  李莉 《成才之路》2010,(12):87-87
在19世纪的俄罗斯文学作品中有几个典型的妇女形象,这些文学作品中的妇女形象可以分为两大类:一类是上流社会的贵族妇女,另一类是下层劳动妇女。她们处在不同的时代,隶属不同的阶级,有着不同的生活经历和抗争方式,但却有着同样的共同归宿。  相似文献   

8.
《诗经》较客观地反映了当时社会生活,而其主人公的构成往往与妇女形象有关。为此,《诗经》中塑造了千姿百态又富于个性化的妇女形象。从妇女的出嫁、被弃、拒暴、盼夫、私通,到爱国等内容无所不包容。用当时妇女不同形象的方式去揭示社会生活的深层矛盾,反映各个角落的现实生活。这其中以妇女婚姻问题为题材的诗占有较大比重。  相似文献   

9.
中国古代文言小说《聊斋志异》为我们塑造了一大批光彩照人的女性形象.这些命运不同、形态各异的女性大致可以分两大类:一类是往返于幽冥仙界的花妖狐魅,精灵鬼怪;另一类则是平凡现实生活中的普通妇女形象.本文拟通过对《聊斋志异》中女性形象的分析,帮助我们了解封建社会中妇女的地位、品行、情感和愿望等,以加深对封建社会女性的认识.  相似文献   

10.
探析小说反映明代丑恶社会本质深度腐蚀当时妇女思想品性 ,以妇女容态言谈描写塑造妇女贪财、附势、淫荡、暴唳人物形象 ,研究小说塑造与之对立端庄、正直、贤慧、善良妇女形象 ,认识小说描写各异妇女形象之社会现实意义、挖掘小说所刻划妇女形象值得批判、借鉴、肯定、扬弃重要艺术价值。  相似文献   

11.
杜甫的《兵车行》和白居易的《新丰折臂翁》都是流传千古的通过描写从军的农民形象,揭示统治者的穷兵黩武,好大喜功,以此反映农民疾苦的名篇。但两首诗中从军农民形象的取材、矛头的指向以及艺术表现手法却同中有异。  相似文献   

12.
文本从物态层、形象层、生活层、人性层、作者意识层、集体无意识层的角度,通过对李白《与夏十二登岳阳楼》和杜甫《登岳阳楼》两首诗进行比较阅读,认为李白是主观之诗人即理想家造境,杜甫是客观之诗人即写实家写境,然后揭示出李白雄奇俊逸的诗风和杜甫沉郁顿挫的诗风。  相似文献   

13.
小说是通过人物、情节和环境的具体描写来反映现实生活的一种文学体裁。鲁迅先生的小说《祝福》为我们塑造了一个处于社会最低层,被压迫、被侮辱的农村劳动妇女——祥林嫂的形象。借助这个形象作者主要反映了辛亥革命后的中国社会现实,深刻揭露地主阶级对劳动妇女的摧残与迫害,提示封建礼教吃人的本质,指出了彻底反封建的必要性。  相似文献   

14.
五年制语文第十册6课《穷人》是俄国著名作家托尔斯泰的短篇小说。作家深谙“语忌直,意忌浅、味忌短”的行文训条,用平实质朴的语言,生动细腻的笔触,成功地塑造了一个生活在社会底层的善良、淳朴和克己待人的劳动妇女桑娜的感人形象。这个个性鲜明的艺术典型,揭露了俄国社会的基本矛盾,反映了沙俄时代挣扎在社会底层的劳动人民的悲惨生活和他们之间相互关心高于考虑个人生活的高尚品质。  相似文献   

15.
本文对谭易的一组短篇小说《商州色》的思想内容进行了分析论证,认为《商州色》提出了“农村劳动妇女状况如何”这一重大的社会问题。文章从“妇女婚姻自由权利被粗暴践踏”、“劳动妇女的命运常是别人手中的玩物”、“作品留下了商州劳动妇女奋斗不息的足迹”和“劳动妇女不仅是物质财富的伟大创造者,也是精神财富的伟大创造者”等四个方面,对《商州色》作了具体论述。  相似文献   

16.
杜甫在诗中曾大量吟咏《文选》作家作品。对这些作家作品的吟咏,关涉杜甫对他们的情感认同、相关作品的具体评价;同时,也反映出杜甫文学史观与《文选》编者文学史观的某些契合。  相似文献   

17.
唐代陇西作家李公佐的《庐江冯媪传》主要刻画的是悲情妇女形象,深刻反映了当时妇女所面临的婚姻悲剧,以及时代和社会给她们带来的生活悲剧,表现了作者关注、同情女性命运的进步思想,但作品在一定程度上也表现出了道教思想的影响,具有一定的局限性。  相似文献   

18.
记得我高中阶段学习《项链》的时候,老师对其中的主人公玛蒂尔德作了这样的评价:她是一个有着强烈的虚荣心的小资产阶级妇女的代表形象。所以,在我们的印象中,爱慕虚荣就成了玛蒂尔德的代名词。如今重读《项链》,觉得小说主人公玛蒂尔德不仅仅是一个具有虚荣心的小资产阶级妇女,同时她也是一个具有诚实善良美德的劳动妇女。  相似文献   

19.
高素华 《学周刊C版》2014,(2):234-235
曹禺是我国20世纪30年代话剧艺术中一位较有成就的作家。他的剧作具有里程碑的意义.标志着我国现代话剧文学发展到了真正成熟的阶段.曹禺剧作大都没有惊险曲折的情节.但都有引人人胜的-E术魅力.原因就在于它重视人物形象的塑造。曹禺笔下的女性形象不仅有受压迫的劳动妇女.还有高级交际花、资产阶级太太等各种人物.曹禺通过塑造繁漪、陈白露等女性形象,强烈集中表达了“五四”新文学主题.呼唤出被压迫者的心声.以个性解放的革命民主主义力量.有力地冲击了中国封建主义与黑暗社会.深刻揭露了封建专制家庭的罪恶.以及封建专制主义同人的个性解放之间的尖锐对立.强烈表现了人的不可遏压的精神要求与被窒息的痛苦.反映了妇女从不自觉的觉醒到要求自由.敢于反抗的精神.具有进步意义。本文就繁漪这个女性形象的反抗精神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20.
《柳州师专学报》2016,(3):33-37
"弃妇诗"是《诗经》中的一类重要题材,它着重反映了当时妇女在感情上所受的压迫和苦难。可以说,《诗经》中的"弃妇诗"是后代此类作品的滥觞。文章从《诗经》中的弃妇诗出发,着重探讨此类诗歌叙事主题模式的形成、弃妇形象的发展演变以及性别角色的转换,试图对弃妇诗的嬗变历程作简要论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