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舆论引导离不开舆论监督。新华社原总编辑南振中曾经提出过“两个舆论场”的观点:一个是主流媒体营造的“媒体舆论场”,一个是人民群众的“口头舆论场”。两个“舆论场”重叠的部分越大,党报引导社会舆论的实际效果就越好;两个“舆论场”重叠的部分越小,引导社会舆论的实际效果就越差。如果两个“舆论场”根本不相吻合,那么,党报不但无法引导舆论,甚至会丧失自己的影响力和号召力。换而言之,加强和改进舆论监督,是提高党报的舆论引导能力所不可或缺的。  相似文献   

2.
在现实生活中存在着两个并不完全重叠的“舆论场”:一个是主流媒体着力营造的“媒体舆论场”;一个是人民群众议论纷纷的“口头舆论场”。人民群众从自身的感受出发,每时每刻都会关注一些共同领域、共同问题,在口口相传之中形成了“口头舆论场”,那些相对集中的社会话题就成为一段时问街谈巷议的焦点。尽管口头舆论带有明显的感情色彩,  相似文献   

3.
在现实生活中存在着两个“舆论场”:一个是“媒体舆论场”,一个是“口头舆论场”。“媒体舆论场”是由社会舆论的调控者新闻宣传部门和主流媒体着力营造的,它通过各自不同的媒介载体,以强制性的方式向百姓传达。“媒体舆论”表达的是正确的、严肃的、具有引导性的观点。而“口头舆论场”则是百姓从自身感受出发,对于一些共同话题、同一事件进行评论,在口口相传之中形成的。口头舆论带有明显的感情色彩,有时难免会有片面性和夸大渲染的地方,但却“无处不在、无处不及”。通常人们说“无风不起浪”,我们总结一些口头舆论场形成的过程,便不难看…  相似文献   

4.
在现实生活中存在着两个并不完全重叠的“舆论场”:一个是主流媒体着力营造的“媒体舆论场”;一个是人民群众议论纷纷的“口头舆论场”。人民群众从自身的感受出发,每时每刻都会关注一些共同领域、共同问题,在口口相传之中形成了“口头舆论场”,那些相对集中的社会话题就成为一段时问街谈巷议的焦点。尽管口头舆论带有明显的感情色彩,  相似文献   

5.
网络媒体已从边缘媒体壮大为主流媒体,优势越来越突出,影响力越来越大。如果说,长期以来以党报党刊、广播电视等传统媒体营造的“主流媒体舆论”占据了舆论主导地位的话,那么有亿万网民介入的“公众主流舆论”对这一主导地位构成了一种挑战。让两种舆论最大化地重叠与互补,使传播形式不同的主流媒体引导社会舆论有更大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相似文献   

6.
在整个社会舆论领域里,存在着媒体传播与口头传播的两个“舆论场”。正确处理“媒体舆论场”与“口头舆论场”的辩证互动关系,尽力扩大它们之间的重合度,增强舆论引导的有效性和影响力,是我们在实现“三贴近”中应该着力破解的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7.
新华社前总编辑南振中认为,在现实生活中实际存在着两个“舆论场”:一个是老百姓的“口头舆论场”;一个是新闻媒体着力营造的舆论场(见《中国记者》2013年第1期第43页)。在当前的“新媒体格局”中,微博和主流媒体,分别是这两个舆论场的代表性媒介。  相似文献   

8.
一、媒介融合关键问题
  媒介融合建设以主流媒体为核心的多元舆论场。当前舆论场的确存在一些结构性的缺陷,包括:传统媒体在舆论场中的影响力逐渐下降,官方舆论场在重大事件中缺乏引导力,民间舆论场以微博为主导和驱动,舆论场中缺乏多元主体的共同参与,媒介融合环境下舆论引导的难度增加等等。面对这种态势,我们认为,“两个舆论场”的弊端正在凸显,媒介融合过程中有必要推进“三个舆论场”的重构。这三个舆论场分别是:由党和政府主导的官方舆论场、以都市类媒体为核心的大众舆论场以及由网民主导的民间舆论场。  相似文献   

9.
住自媒体时代,网络媒体成为公众表达和诉求的主要平台,对网络舆论的引导成为社会管理最最要的工作之,而政务微博是当前政府与网民良性沟通、引导舆论、塑造良好政府形象的优势平台。  相似文献   

10.
网络媒体已从边缘媒体壮大为主流媒体,优势越来越突出,影响力越来越大。如果说,长期以来以党报党刊、广播电视等传统媒体营造的主流媒体舆论占据了舆论主导地位的话,那么有亿万网民介入的公众主流舆论对这一主导地位构成了一种挑  相似文献   

11.
征自媒体时代,网络媒体成为公众表达和诉求的主要平台,对网络舆论的引导成为政府社会管理最重要的工作之一,而政务微博是当前政府与网民良性沟通、引导舆论、塑造良好政府形象的优势平台。  相似文献   

12.
媒体公信力:提高媒体舆论引导能力的前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社会转型和数字媒体兴起的双重语境下,舆论环境和舆论格局发生了很大改变。多个舆论场并存,社会舆论的不确定性、不可控性因素增多,舆论引导的难度和复杂性也随之增大。新闻媒体在营造社会主流价值观、营造社会主流舆论方面发挥作用,应进一步提高舆论引导能力,而提高媒体的公信力是媒体引导舆论的前提。构成媒体公信力的因素有很多,本文从信源可信度(source credibility)和媒介可信度(media credibility)这两个范畴,提出当前提高我国媒体公信力的针对性建议。  相似文献   

13.
正确设置议题,引导网络舆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提出网络媒体要从网络传播的特点入手,正确设置议题,引导网络舆论。具体方式包括网络媒体要主动设置议题,旗帜鲜明地引导网络舆论;及时开通民意传递通道,获取网民的关注点,并对网民关注的热点进行正确引导;加强与传统媒体的合作,让各种媒体的议题设置,相互呼应、补充加强;设置一些地区性议题,使之通过网络传播成为全球性议题。  相似文献   

14.
徐勇 《网络传播》2009,(9):38-39
随着互联网的快速发展和网民的剧增,网络媒体已经成为主流媒体。由于网络媒体快速性、延展性、即时性、互动性等特点,使得现实中的社会问题“投射”到网上,很容易在网上集中爆发,形成强大舆论声势,如果引导不及时或处置不当,很快就会造成舆论危机事件。正确运用危机管理原理和机制,及时预防和处理网路舆论危机,对于提高政府或其他组织网络舆论管理能力,具有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5.
舆论引导上有两大误区,一是在指导思想上把受众看成是消极被动地接受信息的“靶子”,片面地认为只要媒体不断轰击,受众就会接受这种观点;二是阻塞信息渠道,以为“控制”住了主流媒体就等于“控制”住了舆论。这种简单化对待“舆论引导”的结果,会造成“媒体舆论场”与“民间舆论场”的疏离。从而造成“媒体舆论场”公信力的缺失,实际上是放弃了舆论引导。[编者按]  相似文献   

16.
本文以提升网络舆论引导力为视域,通过对网络议程设置的实证研究来探讨当下网络舆论引导的实效性。研究结果表明:从总体上看,网络媒体与网民之间具有议程设置的效果,网络媒体之间也具有议程设置的效果;具体而言,各个网络媒体所具有的议程设置能力又有所不同。对其原因,文章从网页设计和议题两个层面进行了分析,并有针对性地提出了提升网络媒体网络舆论引导力的一些策略。  相似文献   

17.
王涪京 《青年记者》2006,(18):26-27
什么是网络媒体的舆论引导力 浅显地说,网络媒体的舆论引导力就是网络媒体引导公众思想认识和价值观念的能力。从当前各种媒体对社会公众的舆论引导力的对比上看,网络媒体的舆论引导力越来越不容忽视。网络媒体的受众大多是年轻读,他们的价值观念和思想认识,正在形成或刚刚形成。同时,相当一部分中年人也逐步喜欢上了网络媒体,他们一般是平面媒体和网络媒体的“双栖”读,网络媒体的出现改变着他们的阅读习惯,甚至改变着他们已经形成的生活方式,并且在潜移默化中影响着他们的价值观念悄悄发生变化。  相似文献   

18.
李娜 《今传媒》2011,(8):50-51
随着网络媒体的不断发展,网络舆论的作用也日益凸显,在海量信息的网络中如何抓住网民的注意力,使网民能长期关注某一特定的网络媒体、某一网络事件则成为媒体人所要面对和解决的一个重要问题。通过对网民心理、网络媒体自身特点以及网络事件的研究,防止在网络上出现"热舆论"冷化和"舆论倒伐"现象的出现,从而促进网络媒体的不断发展。  相似文献   

19.
李博 《大观周刊》2011,(23):135-135
网络媒体在传统的报纸、广播、电视等媒介之后,因其包容性、互动性、多媒体性等特征成为“第四媒体”,在网络媒体环境下的新闻舆论引导工作显得尤为特别,如何才能正确积极做好网络媒体环境下新闻舆论引导工作,使其朝着健康有序的方向发展,是本文探讨的问题。  相似文献   

20.
商伟 《青年记者》2004,(8):60-62
主流媒体有引导、纠正口头舆论场的职责,否则就会有丧失舆论影响力的危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