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克里斯蒂安?麦茨开创了电影符号学,对电影的意指进行了系统解读,把关注点放在电影的影片意义上.人物作为电影中最重要的主体,关于人物符号的构建其重要性不言而喻,只有把握好电影人物符号的构建,才能深层领略作品的涵义,挖掘作品的主题.文章结合大量影片分析人物符号构建的几种重要表现形式:人物名字符号、人物关系符号、人物造型符号、...  相似文献   

2.
相对于传统电影的连续情节及完整叙事,王家卫的电影更多的是通过碎片式叙事手法来呈现一种电影气氛和人物的情感状态,在他的影片中,总是通过散碎的细节、色彩的变化来表现现代社会中人们的情感与生活状态。  相似文献   

3.
简论美国公路片的产生、界定及其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瑞阳 《东南传播》2014,(6):127-129
随着电影类型的增多和类型电影的发展,公路片作为其中重要的一个部分越来越显示出它自身的魅力。本文主要探讨好莱坞类型电影之美国公路片的类型生成和发展:从文学作品和西部电影中寻找其文化意义和精神象征,试图通过简洁的语言和典型的影片案例总结出美国公路片的产生、界定和意义。  相似文献   

4.
电影《老炮儿》作为多种文化元素的集合体,向观众展现出了众多当代社会中的现实问题,影视语言技巧是电影电视作品中不可或缺的重要元素,往往起到推波助澜的功效,本文从影视语言技巧入手剖析该影片中有声语言的独特运用,将本土化、暴粗口、亲切化、提示化、尖锐化和无声化、递进化等融为一体,试图分析人物影视语言运用的规律和突破口。  相似文献   

5.
陈欣 《东南传播》2021,(3):71-72
本文通过对电影《大佛普拉斯》的声音分析,发现创作团队在声音处理中的情绪调度是一大亮点.影片通过声音层次感展现了人物在不同环境下的不同情绪,以及在不同空间距离和角色关系上的亲疏.影片人物对话中出现了闽南语、普通话、英语,这三种语言状态的变化展现了角色之间的权力关系.点描式背景配乐也在情绪转变和转场中起到了衔接作用.  相似文献   

6.
提起画外音,多数人都知道,是电影画面之外的旁白。许多影片为了更深刻地揭示人物的内心世界,充分表现主人公的思想感情而采用它。这使观众对电影中的人物形象认识得最加明确、更加深刻。同样,我们写新闻,特别是写人物,也离不开类似画外音的表现手法,即作者的直  相似文献   

7.
青春电影作为一种在全世界已经发展成熟的类型影片,在新世纪之后的中国内地不论是影片数量还是影片讨论度都呈现长时间高热度的连续之势.作为一种正在迅猛发展的类型电影,新世纪青春电影的发展深受中国现实的影响,在主题和人物塑造等方面都呈现出某些相似的变化和具有着某种模式化的倾向.通过对国产青春电影的探析,厘清其现状,对其未来类型创作的进一步完善和发展有着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8.
简超辉 《新闻世界》2014,(8):260-261
大多数电影人都对时间叙事较为重视,对电影中空间环境的视觉表意系统却不够重视,只是简单的把空间环境作为背景、衬托人物的性格。其实它不仅能够使影片情景交融,还能够传递某种隐喻,丰富影片文本的潜在意象,影片《二次曝光》通过空间造型、道具使用表现了它的视觉意象。  相似文献   

9.
电影《扬名立万》导演为刘循子墨,影片既遵循了传统悬疑电影本体化叙事规律,又叠加使用了多人物视角、封闭场景与交互性等沉浸式“剧本杀”叙事的创新方式,令人耳目一新。此外,影片积极适应青年与大众文化交融背景下观众的思想认知,构建二者在叙事价值观逻辑上的认同,保家卫国、坚守正义的主流意识形态内容成功引起受众共鸣。  相似文献   

10.
话语权和解构主义都是上世纪出现的理论,随着影视业的发展,赋予了它们新的含义。《无双》作为一部悬疑电影,运用现实与虚构交织的手段向观众叙述了一个精彩的故事。影片中通过三个主要人物对话语权的争夺,塑造了一个个有血有肉、个性鲜明的人物形象,推动了故事情节的发展。同时,又通过对故事片段的解构,加深了影片的内涵,增强了电影的悬疑性。  相似文献   

11.
在谢晋电影中,一方面体现出强烈的现实精神,其题材与人物塑造大多源于时代审美趋向,具有很强的社会印记.同时,又呈现出明显的"戏剧性"特征.其"戏剧性"特征主要表现在叙事的戏剧化、人物形象设计的对比性、视听语言的象征性等三个层面.不同的历史阶段,随着外在创作环境的变化和时代文化观念的革新,谢晋电影中的现实精神和戏剧表征会呈现出不同的艺术形态,但两者紧密结合这一基本的艺术品格贯穿其艺术创作的始终.  相似文献   

12.
张璐 《大观周刊》2012,(45):74-74
电影色调是影片的主要色彩倾向,在影片中起着传达信息、表达情绪、刻画人物性格和心理变化等作用,它影响着影片基调的形成和影片风格的展现,与影片基调形成对立统一的关系。文章借电影《入殓师》来分析色调如何来传达主题信息并推动剧情发展。  相似文献   

13.
近年来电影创作中呈现出一种"黑色"倾向,即影片的基调氛围、人物设计、主控思想等都与西方的黑色电影相接近,由于电影创作制度及环境的不同,这些电影在视觉呈现和对暴力、人性的挖掘中并非与西方的黑色电影完全一致,而是在经过本土文化的经验和改造中,在影片创作里融入黑色电影的元素和风格,因而使得影片具有黑色电影的风格和倾向。在基于创作者对社会现实和个体命运的观察和审视中,黑色风格电影展现了社会转型时期的物质、文化、心理等现代性问题,进而表现了社会变迁进程中个体生命遭遇的现代性迷思。  相似文献   

14.
华颖臻  刘宗元 《今传媒》2013,(11):95-96
文化产业的发展必须依赖于社会文化的发展,电影作为文化产业的一部分也必须要遵循社会文化的发展规则。可是在我国现今的电影产业里,电影的文化消费却不尽如人意,在电影上映的流程单中偶尔才会出现一两部轰动一时的“节日式”影片,这种现象不禁引起我们的注意,到底在整个电影文化产业中我们的影片与消费者的文化交流环节出现了怎样的问题?观影渠道的不畅通,欧美影片与国产影片的不均衡都是我国电影产业所面临的困境,即从影片的新颖度、消费者的类型化、影片的文化关怀出发,希望能够为我国电影产业的发展提供参考,使我们的国产电影找到自己的辉煌。  相似文献   

15.
以主旋律为题材的电影是近年来最具影响力的电影类型之一.文章立足于献礼片《1921》,从影片的进步之处与不足两个方面进行分析,在人物塑造、视听元素叙事符号三个方面讨论电影的进步之处,从叙事线与背景两个方面讨论影片的不足,对整部影片做了一次全景式的扫描.  相似文献   

16.
电影《搜索》作为陈凯歌最近的一部影片,它讲述的是一个由于公共汽车"不让座"事件所引发的媒体暴力、舆论暴力的故事。影片通过运用变化的叙事节奏,使得都市电影在表现张力上有了新的突破,同时自然的情节转换及鲜明的人物性格塑造使影片更富有速度感、变化性。文章试从哲学与美学的角度,对影片关于动与静的关系处理进行分析以诠释其动静之美。  相似文献   

17.
汪玲玲 《大观周刊》2012,(5):65-65,64
电影人物造型为电影创作勾勒出最初的轮廓,不仅呈现基本的角色身份和时代.环境;还将客观生活对一个人思想感情的影响变化表现在其外部形象上,更好的表达出人物的命运发展变化,除了突出生活质感外,追求形体在造型.格调和形式感的整体把握,找到与人物情绪和精神状态的内在联系,把观众的感知引向理性的层面,建立纛誊影片的电影和观众可接受认知度之间的统一,使得影片的思想内涵得到人物造型的表现。  相似文献   

18.
郁敏  蔡志明 《传媒观察》2013,(11):42-44
《2012》是一部关于全球毁灭的灾难电影,影片中出现了诸多与《圣经》故事的相关之处。本文从原型角度入手,分别从灾难原型、救赎原型以及人物原型方面分析影片中的圣经原型体现,通过对影片情节和人物语言的分析,挖掘人性的真善美,同时引发人们对环境保护以及地球命运的思考。  相似文献   

19.
温燕琴 《新闻世界》2014,(7):291-292
影片《了不起的盖茨比》中,画面不仅仅局限于镜头的运用与处理,分切和组接,场面、段落的组接及转换,而是通过对画面光影与色彩的微妙变化,更深刻地表达电影的主题思想,刻画人物的鲜明性格,营造虚幻的气氛,表达主人公内心的情感以及塑造整个影片的风格。影片通过众多色彩象征手法和光影烘托手法构建了一幅浑然天成的色彩与光影交织的画卷,展现了一个"美国梦"由开始到幻灭的过程。本文对影片的色彩意象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20.
曹荣荣 《视听界》2009,(3):76-77
在整个电影产业中,电影放映业是承担影片价值实现的环节,也是使电影投资获得回报并得以再生产的重要一环。在这一环节中,电影放映业的经营管理活动直接为影片与观众架起一座桥梁。然而能否让更多的观众愿意通过这座桥梁来观看影片,则是这种经营管理活动需要解决的问题。随着院线制的实行,中国电影放映业的繁荣局面逐步显现。面对放映市场的激烈竞争,江苏本土院线还存在哪些问题,应该有哪些对策,这是其在谋求发展中所要面对的话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