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完成宪政建设之路,宪法信仰的养成至关重要,而当今国民宪法信仰缺失是一个不争的事氮作者从宗教对西方宪法信仰的影响出发,阐述了宪法信仰与基督教文化的互动关系,由此,提出了中国塑造国民宪法信仰的困境,因此明确各种信仰的界定,同时形成公众信仰,才能解决中国宪法信仰缺失的问题,为建成宪政之树提供必备的养料。  相似文献   

2.
从帕斯卡尔信仰问题的言说方式分析入手,为帕斯卡尔信仰理论尝试性定位。帕斯卡尔就人生处境问题、"打赌说"、个体信仰印证的各种言说方式体现了帕斯卡尔信仰观的生存论倾向。其信仰问题的探索处于理性证明型信仰观向生存体验型信仰观的转型。  相似文献   

3.
老郎神信仰,是民间行业祖师崇拜的产物,它几乎遍及所有的地方剧种。关注此种信仰的生成与运作,具有戏剧史与民间信仰史的双重意义。老郎神信仰,至迟在明代中晚期,已经在戏行兴盛起来。它的信仰模式主要表现为以老郎神的日常崇祀为形式,以老郎庙的建立为从业人员的共同家园和集体组织,以每年两次的老郎会为集中技艺展演和事务处理的平台。事实上,老郎神信仰是一种不成熟的民间宗教信仰形态。  相似文献   

4.
清明节的祭祖仪式源于祖先信仰、天地信仰。以电视为代表的大众传媒在对清明大型祭祖活动进行仪式化传播以及新媒体的互动传播过程中,呈现出信仰消解与重构的两种状态。电视、网络艺术化、娱乐化的处理方式,在离析、消解信仰的同时,也为信仰的维系、重构营造了仪式氛围。如何扬长避短,在媒介融合的时代利用仪式传播实现清明节祭祖信仰的重构是本文关注的要点。  相似文献   

5.
论文以“知识信仰是基础,体现图书馆物本实践的本性关怀;理念信仰是延伸,描述图书馆精神时代性构建和学科思维的高端性升华”为前提,阐述了图书馆知识信仰的物本性和理念信仰的社会性、现代性,说明知识信仰与理念信仰的分野是图书馆精神现代性重构的显著标志,并指出两者融合是图书馆精神现代性发展的必然要求.  相似文献   

6.
殷桂清 《大观周刊》2012,(38):18-18
信仰是人为了追求某种利益而在情感心理上表现为对某一事物的向往,在意志行为上表现为在此精神力量的支配下去征服自然,改造社会。马克思主义信仰是无产阶级及最广大人民对马克思主义这一理论的信奉和追求,那么在当下如何推进这一信仰,使马克思主义信仰成为共识,这一命题显得格外重要。  相似文献   

7.
信仰问题近年来日益引起社会关注,但人们普遍有雾里看花之感,河北人民出版社最近推出的刘建军的《追问信仰》,是一部难得的佳作。该书为我们揭开了信仰的神秘面纱,对信仰的诸多问题也提出了独到见解。作者探讨了“何谓信仰”的问题。考察了信仰与信念、迷信、宗教信仰...  相似文献   

8.
本文认为,对隐性采访的研究,到了应该从具体的法律侵权层面转向研究其对法律信仰损害的时候了.文章以隐性采访对法律信仰的背离为主线,深入论述了隐性采访对法律信仰背离的表现、原因及新闻从业者如何构建法律信仰.  相似文献   

9.
要一个个分散的为自己利益而行动的个体,时刻存在着关于国家和社会的、整体的、未来的目标并愿意为之奉献,这作为一个普遍的信仰已经不能被接受,这就是所谓信仰失缺。那些具有长远的信仰,面对着分化的、竞争的、个体的社会——这三个定义不能缺一个——要他们永远有一种关于整体和未来的信仰,并且维系原来的信仰已经不可能了。  相似文献   

10.
在信仰与精神上长久不懈的准备是周灭商的必要前提。利用商国的信仰与精神空白,使其中坚力量思想多元化,进一步瓦解其统治,为植入周国信仰做准备,“散鹿台之财,发巨桥之粟,以振贫弱萌隶”瓦解基层人民的国家信仰。  相似文献   

11.
在信仰与精神上长久不懈的准备是周灭商的必要前提。利用商国的信仰与精神空白,使其中坚力量思想多元化,进一步瓦解其统治,为植入周国信仰做准备,"散鹿台之财,发巨桥之粟,以振贫弱萌隶"瓦解基层人民的国家信仰。  相似文献   

12.
对区域文化脉络的研究,离不开超越历史史实的研究,而形成区域空间文化母胎的内容体现在对民间信仰边界的探索。昆仑神话视阈下陇东地区西王母信仰群自古以来一直是族群互动、信仰文化交流最为频繁的区域。以古泾州自汉代以来的各类女神庙(宫、殿、洞、祠) 254处,供奉着298位女神为主线,在以泾川为中心的周边地区借助地方女神信仰群形成了内容丰富、关系复杂的信仰互动网络。这张由女神后裔编织而成、以家族历史记忆、遗存和时空跨度为轴,以母性、女性英雄、女性智慧和生殖爱情崇拜为核心的信仰脉络网络中,包含着记忆、宗教、信仰、族群、亲属等众多结构性要素。泾川的多元民间信仰以"边界—空间"为载体经历了不断重构、筛选与再生产的民间信仰叙事,不断整合其在地域与信仰层面上的"存在空间"结构。那么,突破既有史学考证法从人类学的边界与空间理论入手,从昆仑神话脉络中互动的历史和人类学的视角来反思和推进区域空间多元民间信仰的纽带与层次,才能厘清陇东多元民间信仰的脉络。  相似文献   

13.
邓璐 《文化遗产》2016,(3):87-94
深圳赤湾天后宫的重建历程反映了改革开放后深圳妈祖信仰的复苏。地方政府与民间两股力量的共同作用促成了深圳妈祖信仰复苏的重要契机的出现。赤湾妈祖信仰对深圳而言是一个兼具正统性、开放性与灵验性的文化符号,虽然赤湾妈祖信仰经历了政治层面和都市化的冲击,但是这个深层次的文化符号其实一直只存在于人们的脑海之中。改革开放后,政府为发展文化旅游事业,通过运作赤湾妈祖文化,构建城市的文化网络,直接推动了赤湾天后庙的重建。而民间在信仰自觉和信仰需求的作用力下,积极参与赤湾妈祖信仰的建设与实践,促成了深圳妈祖信仰的复苏。  相似文献   

14.
李琳  李英 《文化遗产》2013,(2):93-98
明清时期洞庭湖区民众崇信水神杨泗将军的习俗相当普遍,至今湖区还有"大庙不离洞庭(王爷),小庙不离杨泗(将军)"的俗语。洞庭湖区杨泗将军信仰与全国各地其他地区杨泗将军信仰有着很大的不同,是南宋时期洞庭湖区农民起义领袖杨么崇拜与民间道教水神——斩蛟龙杨泗将军的结合。洞庭湖区杨泗将军信仰正是因为结合了洞庭湖区民众深为崇祀的杨么信仰,才得以在洞庭湖区盛极一时。洞庭湖区的杨么信仰在南宋时期就很兴盛,后来与民间道教水神杨泗将军信仰结合之后,在发展过程不断得到强化和神圣化。随着明清江汉流域水上交通的兴盛,以及移民对信仰的传播作用,洞庭湖区杨泗将军信仰(杨么信仰)在全国影响十分深远。洞庭湖区杨泗将军信仰反映了明清时期洞庭湖区商品经济发展,水路运输日趋重要,民众为祈保水运平安而形成的建"杨泗庙"热,我们可以通过其演变考察水神信仰与洞庭湖区整个社会变迁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15.
《全国新书目》2012,(12):142-143
信仰书简——与当代大学生谈理想信念刘建军等著2012.12 24.00元9787515313122十几位高校教师写给学生们的几十封书信。讨论一个不寻常的话题——信仰。什么是信仰,怎样来把握信仰?信仰对社会有何意义,对人生有何意义?是否没人都需要信仰,是否人人都具有信仰?当代大学生应该做出怎样的信仰选择,树立起怎样的信仰呢?本书提供了一些思考的线索。  相似文献   

16.
信仰有多种,如思想信仰、政治信仰、道德信仰、法律信仰、宗教信仰……信仰是人的精神家园、精神支柱、精神核心。人们在信仰的基础上产生信念、信心、信任。信仰具有人生价值的定向功能,理想目标的确定功能,行动选择的动力功能。  相似文献   

17.
央视日前开播的历史文献纪录片《信仰——我们的故事》,以党的90多年历程为背景,以理想信念教育为主题,讲述革命、建设、改革各个历史时期优秀共产党员坚持理想信念、发挥先锋模范作用、保持先进性和纯洁性的故事。一个个令人心潮澎湃的信仰故事,传递出让人震撼的信仰力量。  相似文献   

18.
宋广锋  朱海娜 《大观周刊》2012,(29):189-189,168
通过对民办高职院校党员信仰问题的问卷调查,在当今社会利益多样化的环境下,高校党员信仰主流是积极、健康的,呈现出信仰认知清晰、信仰自觉度高和价值取向明确的特点,党员信仰的纯洁性比较乐观。小部分党员对个人信仰和社会信仰的认识不足,对个人追求和世俗需要的辨别不明,甚至出现信仰摇摆迷茫和道德认识模糊的现象。  相似文献   

19.
江西龙母信仰始于唐中期的宜春。宋代以后,又出现分宜、峡江、武宁三地龙母信仰的现象,江西籍仕宦对境内各地龙母信仰的书写时有变化,尤以分宜最明显。分宜、峡江信仰的源头来自于岭南德庆,武宁自成一说。但江西龙母信仰始终带有德庆龙母故事的母题,其原因正是王朝敕封德庆龙母为祖庭的正统地位之故。  相似文献   

20.
大连市历史悠久、民风淳朴,民间信仰很多很杂,尤以海神、龙王信仰为最,因其近海也。我们考察辖区内众多寺庙,可见其中供奉的神灵也是来历各异,佛教寺庙中的神灵并非都来自佛教,道观中的神灵更是来自四面八方,由此证明民间信仰对宗教文化影响颇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