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韩国古书上记载了这样一个故事:韩国官员黄喜微服私访,路过田间,看到一个农夫驾着两头牛正在耕地,就大声问:“你这两头牛,哪个更棒?”农夫看着他一言不发。等到了地头,牛到一旁吃草去了,农夫才附在黄喜耳边小声说:“边上的那头牛更好些。”黄喜很奇怪,说:“你干吗那么小的声音?”农夫说:“牛虽是畜类,心和人是一样的。如果我大声说,它们能从我的眼神、手势、声音里分辨出我对它们的评价。那头虽然尽了力但仍不够优秀的牛心里会难过的。”我由此想到,我们有些家长,无论在什么场合,只要谈及孩子,总是那么“一针见血”———“我这孩子,胆小得…  相似文献   

2.
附耳细说     
韩国的某本古书中,说过一个小故事。一化名叫黄喜的相国,微服私访路过一片农田。他坐下来休息,瞧见农夫驾着两头牛正在耕地,便问农夫,你这两头牛,哪头更棒呢?农夫看着他,一言不发。  相似文献   

3.
附耳细说     
韩国的古书,说过一个小故事。一位名叫黄喜的相国,微服出访,路过一片农田,坐下来休息。瞧见农夫驾着两头牛正在耕地。便问农夫,你这两头牛,哪一头牛更棒呢?农夫看着他,一言不发。等耕到了地头,牛到一旁吃草,农夫附在黄喜的耳朵边,低声细气地说,告诉你吧,边上那头牛更好一些。黄喜很奇怪,问,你干吗用这么小的声音说话?  相似文献   

4.
附耳细说     
韩国的古书,说过一个小故事。一位名叫黄喜的相国,微服出访,路过一片农田,坐下来休息,瞧见农夫驾着两头牛正在耕地,便问农夫,你这两头牛,哪一头更棒呢?农夫看着他,一言不发。等耕到了地头,牛到一旁吃草,农夫附在黄喜的耳朵边,低声细  相似文献   

5.
附耳细说     
韩国的古书,说过一个小故事。 一位名叫黄喜的相国,微服出访,路过一片农田,坐下来休息,瞧见农夫驾着两头牛正在耕地,便问农夫,你这两头牛,哪一头更棒呢?农夫看着他,一言不发。等耕到了地头,牛到一旁吃草,农夫附在黄喜的耳朵边,  相似文献   

6.
毕淑敏的散文《附耳细说》中讲述了这样一个故事:一位名叫黄喜的相国,微服出访,路过一片农田,坐下来休息。他瞧见农夫驾着两头牛正在耕地,便问农夫,你这两头牛,哪一头更棒呢?农夫看着他,一言不发。等耕到了地头,牛到一旁吃草,农夫附在黄喜的耳朵边,低声细气地说,告诉你吧,边上那头牛更好一些。黄喜很奇怪地问,你干吗用这么小的声音说话?  相似文献   

7.
前不久,笔者随同本校教师去乡下小学听一节数学观摩课,我发现,班中的“后进生”被老师们集中到了教室的后排,他们在课上也多次举手,但老师就是视而不见。在课堂练习时,笔者起身看后排学生做题的情况,老师走到我的身边,对笔者说:“这是某某某,是本班成绩最差的学生,每次测验都只能考几分。”大庭广众,众目睽睽之下,一位老师这样评价自己的学生,令笔者很有感慨。我想到前不久读到的一篇文章,里面提到一个韩国故事,说的是某某官员微服私访,路过田间,看到一个农夫驾着两头牛正在耕地,他大声问:“你这两头牛哪个更棒?”农夫…  相似文献   

8.
有一篇文章的题目叫《附耳细说》。说的是韩国的官员黄喜微服私访,路过田间,看到一个农夫驾着两头牛耕地,就大声问:“你这两头牛哪个更棒?”农夫看着他一言不发,等到了地头,牛到一旁吃草,农夫附到黄喜的耳边小声说:“边上的那头牛更好。”黄喜很奇怪,问:“你干嘛用那么小的声音说话?”  相似文献   

9.
有爱才有教育,有爱才有成功,有爱才有收获。只要我们每一位班主任老师都能用爱心去播种,用真情去呼唤,为孩子们撑起一片晴朗的天空,  相似文献   

10.
那天,同事对我说,她女儿拿回一张贺年卡,说是莹莹送路她的,非要买一张回敬给莹莹不可。莹莹是我女儿,上四年级,乖巧任性。可是她并没有跟我要钱买贺年卡呀,莫非她自己做主张拿了钱?这也怪我,把钱放到抽屉里,只记得大  相似文献   

11.
女儿在蹦蹦床上已经不停地跳了十多分钟了,小脸红扑扑的,她不时地变换着手臂动作,和对面的几个小朋友进行着高度上的比赛,还咯咯地笑着,没有丝毫准备停止的意思。我喊:“小叶子,快下来!妈妈还有事情要做,别跳了!’'“我说‘不跳’再下来,我还没跳够呢!”她随着弹跳的韵律大声宣布。  相似文献   

12.
韩国的古书,说过一个小故事。一位名叫黄喜的相国,微服出访,路过一片农田,坐下来休息。他瞧见农夫驾着两头牛正在耕地,便问农夫,你这两头牛,哪一头牛更棒呢?农夫看着他,一言不发。等牛耕到了地头,到一旁吃草,农夫附在黄  相似文献   

13.
成长中的孩子不可能不犯错误,当孩子犯了错误后。我们不可能一味地用赏识、宽容、奖励的方法。也应该相机灵活运用批评的手段。批评可以让孩子从思想深处认识到自己的不足,以避免类似的错误再次发生,起到一般的教育方法所不能达到的效果。因此,在如今的校园里,我们还是能看到这样的情景:  相似文献   

14.
批评和表扬永远是双刃剑。使用得好,犀利无比,斩出一条通达的道路,使我们快速向前。使用得不当,就可能伤了自己也伤了他人,滴下一串串淋漓的鲜血。我想,对于孩子来说,凡是隶属天分的那一部分,无论是表扬还是批评,都不必过多地拘泥于此。就  相似文献   

15.
对照那个对牛的心理体贴入微的农夫。我们的老师是不是经常在表扬或批评的瞬间。忽略了一份对心灵的抚慰?  相似文献   

16.
在不久前,我看到了这样一篇文章,题目叫《附耳细说》,内容大概是这样的:韩国的官员黄喜徽服私访,路过田问,看到一位农夫赶着两头牛正在耕地,就大声问:你这两头牛,哪头更棒?农夫一言不发,等到了地头,牛到一旁吃草,农夫附在黄喜的耳边小声说:边上的那头牛更好。黄喜很奇怪,问:你为什么用那么小的声音说话呢?农夫说道:牛虽是畜类,心和人是一样的,如果我大声说这头牛好,那头牛不好,它们能从我的眼神、手势、声音里分辨出我对它们的评价,那头虽然尽了力但仍不够优秀的牛心里会很难过的……  相似文献   

17.
曾经看到这样一则小故事:一天.农夫正赶着两头牛在犁地。有人路过问农夫:“你这两头牛,哪一头更棒呢?”农夫一言不发,等到了地头,牛在一旁吃草时,农夫才附到那人耳根低声说:“左边那头牛更棒些。”那人很奇怪,问他为何用这么小声音说话?农夫轻声说:“牛虽畜类.心和人一样,它们能从我的眼神、手势、声音里分辨我的评论,右边那头虽已尽力而为.但仍是不够优秀的牛,心里会难过的.”  相似文献   

18.
把成语“有眼不识泰山”中的“泰山”解释为五岳之一的泰山,乃是一种误解。“泰山”所指,实为鲁班的徒弟。他聪明过人,勤学好问,不仅尊师,也敢非师。一次鲁班精心设计了一个制作方案,泰山却提出了异议。使颇负盛名的匠行大师大发脾气,并将泰山撵出班门。从此,倔强的泰山开始了新的生活。  相似文献   

19.
小雨 《初中生必读》2010,(10):24-24
(an)和one都可以表示“一”,两者意思相同吗?请看下面例句。 1.In a word, he is a strange man.一句话(总之),他是一个奇怪的人。  相似文献   

20.
从“雅座”谈起孟宪文近闻一学生讲,他们班里设有一张无书箱板儿的桌子和一个三条腿的凳子,放在教室的后墙角处,专门给每次考试“倒第一者”坐。大家都戏称之“雅座”。这个班先后有几个同学因得到“雅座”的“优待”而退学了。这件事,引起了群众的议论和不满。这是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