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21世纪是中国现代化持续发展,全面赶上世界发达国家的高水平发展时期,即中国现代化的实现阶段。现代化是一场深刻的社会变革,是一个内容丰富、多层次、全方位的社会变迁的过程,是一场中国社会深刻的变革,是从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转变的过程。1991年由陆学艺、李培林主编的《中国社会发展报告》关于“社会发展总体报告”中指出,“中国社会已经步入了一个全面的、整体性的转型过程。我们正在从自给半自给的产品经济社会向有计划的商品经济转化;从农业社会向工业社会转化;从乡村社会向城镇社会转化;  相似文献   

2.
现代化     
《神州学人》2004,(4):5-5
去年一年倾力研究“地区现代化”的中国现代化战略研究课题组,日前出版了研究成果《中国现代化报告2004》。该成果再次向人们展示了中国现代化的发展进程。  相似文献   

3.
天津教育现代化的指标与策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教育现代化的实质,是以整个社会的现代化需要为动力,以社会文化的全部最新成就武装教育各个层面,使教育具备适应和促进整个社会现代化的能动力量。作者选取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教育报告》等权威数据,对中国和天津教育现代化指标与“世界中等发达国家”教育现代化指标平均值进行比较、测算中国、天津相关指标达标度,分析指出天津教育现代化的比较优势和弱势项目,提出天津市教育现代化的相关策略。  相似文献   

4.
蔡礼强在《江西社会科学》2006年第12期撰文指出,中国近代史学科在最近几十年的发展中,总体上可以说形成了革命史范式和现代化范式两大基本理论范式。  相似文献   

5.
唐迅 《生活教育》2011,(2):25-31
20世纪初叶,在中国教育现代化的启蒙时代,人民教育家陶行知在《第一流的教育家》一文中振臂向国人呼唤,中国教育现代化需要富有创造精神和开辟精神的第一流的教育家。21世纪初叶,温家宝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庄严提出,正在走向学习化社会的当代中国需要造就一批杰出的教育家。  相似文献   

6.
李明林 《铜仁学院学报》2011,13(2):44-46,68
中国农村现代化建设需要较好地解释其现代化的整个历程,分析当前农村诸多问题的本质原因,同时需要有一整套具有较强操作性的中层理论以更好地指导实践的开展。《中国农村现代化社会基础研究》正是这方面的探索成果,它用社会基础这一全新工具深入地分析了农村的每一个组成单位,并试图找到指导中国农村实现现代化的中层理论。其中探索很有价值,对农村现代化建设理论的发展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7.
文章参照《中国现代化报告2001》中采用的现代化评价指标,建立了内蒙古现代化进程评价指标体系,并采用因子分析方法比较了内蒙古各地区现代化进程中的差异,结果表明,内蒙古现代化进程中存在着明显的东西部差异,整体来说,第一次现代化东部快于西部,第二次现代化则中西部快于东部。  相似文献   

8.
在百年中国近代历史上,甲午战争和《马关条约》的签订是作为中华民族永远的耻辱印在每个炎黄子孙的记忆中的,这是不容更改的事实。但从中国现代化进程发展的角度来看,甲午战争作为中国早期政治现代化进程的起点.从各个方面,为中国早期政治现代化的发展准备了条件。  相似文献   

9.
朱自清的《中国儿童文学与现代化进程》运用现代化理论视角,以对儿童文学本性的认识和世界性儿童文学视野来梳理中国儿童文学的历史发展轨迹,提出了中国儿童文学不是“古已有之”而是发生于“现代”,中国现代儿童文学史中存在着两个“现代”等富于创见的学术观点。《进程》不但厘清了中国儿童文学许多重大历史事实,而且在此基础上提出了若干有关中国儿童文学的深刘思想,显示了作者深逮的意识、敏锐的眼光和注重事实的治学精神。  相似文献   

10.
中国式现代化具有不同于西方现代化的全新内涵,这可以从《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中的三个维度进行诠释:生活世界观实际构成实现中国式现代化的内生动力;科学实践观则能够把握当今中国社会的具体现实;人类社会的历史生成过程实际标识着中国式现代化完全具备开启新型人类文明形态的可能性,同时表明中国道路具有世界历史意义的原则高度。  相似文献   

11.
鸦片战争后外国来华传教士花之安撰写的《德国学校论略》、丁韪良撰写的《西学考略》、李提摩太撰写的《七国新学备要》是晚清研究西方教育的几部代表作。它们不仅介绍了西方现代学校教育制度及其课程设置、教学内容及方法,而且开展了中外文化教育的比较考察,曾在19世纪后半叶中国知识阶层中广为传阅,对中国教育早期现代化产生了重要而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12.
2007年,中国社会科学杂志社组织撰写了蓝皮书——《中国社会科学学术前沿(2006-2007)》(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7年11月出版)。在此基础上,为进一步推动学术界准确地把握学术前沿,科学地认识当前理论和学术发展的最新趋势,《中国社会科学》编辑部和《光明日报》理论部联合推出“新世纪中国社会科学学术前沿”,旨在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建构具有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当代中国社会科学,为改革开放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提供理论支撑和智力支持,并希望能对中国哲学社会科学拓展研究视阈、开辟研究空间有所助益。  相似文献   

13.
现代化是人类社会必由之路。对于中国这个古老的国度来说,中国现代化的根本问题就是农村的现代化。而中国农村的现代化的核心问题就是土地问题。对此中国当代文学有过经典的叙述。以《创业史》为代表的小说就以中国农村土地为叙事焦点。对于梁生宝们来说,走集体化的道路就是中国现代化的最合适的道路。土地归集体所有,废除土地私有制,集体劳动,按劳分配一度成为中国农村现代化的经典模式。  相似文献   

14.
吴鹏森、王先俊、张奇才教授主编,姚宏志、章征科、余君、解莉、彭样睿、唐晓菁、张红、季良佼参与撰稿的《中国现代化进程中的发展战略》,今年4月由安徽人民出版社出版发行。本书250千字,全面研究了近代以来中国现代化进程中的发展战略问题,包括晚清政府的现代化战略思路,民国时期的现代化战略问题,毛泽东对中国现代化战略的探索,邓小平对中国现代化的战略谋划,江泽民对中国现代化发展战略最终体系的形成,中国现代化目标的历史演进,从二元结构到城乡一体化发展,中国的区域发展战略考察,以人为本与经济协调发展,科教兴国战略的理论与实践,可持续发展——中国现代化的必然选择。  相似文献   

15.
历史经验表明,教育兴则国家兴,人才强则国家强。没有教育现代化,就没有人的现代化;没有人的现代化,就没有国家现代化。从国家现代化的战略角度看,教育现代化是中国现代化的战略基石,制定《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  相似文献   

16.
化是人类生活创造的积淀,又是民族发展的基因。现代化是从封建的农业社会脱胎出来的以工业化为基础的新的社会形态。科学和民主是西方近现代化的精髓,是现代化的化支撑点。古代的中国人和古代的西方人,由于其生存条件的不同,形成了不同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思维方式和不同的思想化传统,并制约着民族发展的走向。现代化起源于西方,是西方化发展的产物,然后传播至全世界。中国传统化创造了举世无双的中国古代明,但它又阻碍了中国现代化的步伐。中国在学习西方,特别是学习马克思主义以后,走上了赶超道路,重新立于世界先进民族之林。现代化给人类带来了进步,也带来了新的危机,在后现代化时期,人们选择克服危机的道路时,中国传统化成了人们的重要选择。  相似文献   

17.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中国共产党的中心任务。中国式现代化是一条批判、反思与超越西方现代化的独特道路。中国式现代化是社会主义的现代化、是追赶型到自觉性的现代化、是致力于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现代化。中国式现代化确立人民逻辑、以实现共建共享为目标,通过和平发展实现现代化,从价值指向、发展理念、实现方式等方面实现对资本主义现代化的超越。中国式现代化既立足中国国情,同时兼具各国现代化共同特征,为人类对现代化道路探索贡献中国方案,为世界现代化理论发展贡献中国智慧。  相似文献   

18.
人的现代化理论是现代化理论之中的一个重要层面,人的现代化也是现代化内容的核心所在,然而学术界对于人的现代化的研究却是薄弱的。本文首先从人的现代化在现代化研究领域内的滞后谈起,然后以《从传统人到现代人》一书为蓝本,指出了现代人所具有的特征。本文的另一主旨则在辨明人的现代化在中国近代史语境下的含义即是国民性的改造。最后,针对人的现代化研究在中国近现代史范畴内的薄弱环节提出了三点看法。  相似文献   

19.
百余年中国现代化的历史进程表明:中国不可能通过资本主义道路走向现代化,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走社会主义现代化道路是历史的抉择;中国现代化的发展必须以中国国情研究为基础,从中国社会实际出发,把马克思主义普遍真理同中国社会实际相结合;中国共产党在革命时期创立的新民主主义文化和在改革开放中创立的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是对中国现代化进程中文化难题的两次回应;面向21世纪,中国共产党必须进一步拓展对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认识,进一步把握改革、开放与发展的大趋势,进一步加强对中国共产党自身的建设。  相似文献   

20.
马克思现代化思想生发于“经济的社会形态”演进逻辑之中,其核心在于通过对资本主义现代化形态的批判,探索出一条扬弃并超越资本现代性的新型现代化形态,进而实现共产主义社会。中国式现代化从价值立场、发展路径、文明结构和理想目标等主要方面对马克思现代化思想进行了传承与创新,使马克思现代化思想在21世纪的中国具有了更加鲜活的生命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