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袁希钢在《教育与职业》第3期撰文提出,导致学术腐败、学术浮躁的原因很多且比较复杂,但是一个容易观察到的现实是:高校教师很难真正静下心来考虑学术问题。如果能够通过建立健全相关制度加以克服,无疑会对扭转学术腐败和学术浮躁,切实提高高校教师科研  相似文献   

2.
《神州学人》2001,(7):45-45
教育部于1996年设立“春晖计划”,资助在外优秀留学人员短期回国服务,为促进国内经济、教育和科技等方面的发展发挥了积极的作用。目前,越来越多已在国外高校任教的留学人员愿意利用其学术休假期回国内高校从事讲学和研究,并得到了国内高校的积极支持和响应。为了推动高校更好地开展这项工作,鼓励留学人员以多种形式为国服务,教育部设立“春晖计划”海外留学人才学术休假回国工作项目。该项目的设立,将进一步促进海外优秀留学人员回国做实事,为国家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和《面向21世纪教育振兴行动计划》服务,对加快我国“211…  相似文献   

3.
正一些老师需要给学生上课,如果休假一年,课程怎么办?一些做科研的,如果中途停一年,后面的科研工作怎么办?另外,一般教师的工资构成是基本工资加津贴,如果一年不工作,他的津贴又该如何计算?这些问题至少我现在依然看不到答案。类似的问题在国外高校并不存在,因为在国外,教师的教学和课程安排相对灵活,学校赋予了教师很高的自由度。如果打算上半年休息,我可以把课程全部跳到下半年,但国内高校的课程安排不  相似文献   

4.
《教育学报》2007,3(5):19-19
2007年9月16日至17日,由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院承办的“海峡两岸高校内部治理”学术研讨会在北京师范大学召开。这是继2003年在台湾政治大学、2005年在中国人民大学、2006年在台湾政治大学所举行的三次两岸高等教育学术研讨会之后,两岸学者实现的第四次跨海交流。[第一段]  相似文献   

5.
正在发达国家的大学,学术休假是一项基本制度,这一制度给教师一段"休假"时间,既可以一定程度缓解职业倦怠感,又可以自由支配这段时间做自己感兴趣的研究,近年来,国外一些学者就利用学术休假时间来我国内地高校做访问学者,共同开展研究。我国政府部门也早已认识到学术休假制度的积极意义。《2002-2005年全国人才队伍建设规划纲要》明确提出,要实施学术休假制度。2012年,教育部下发《关于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质量的若干意  相似文献   

6.
以伯顿·克拉克在其专著《高等教育系统:学术组织的跨国研究》所提三个核心问题——"谁统治高等教育?众学术群体如何清晰表达他们的利益?工作和信念的分裂力量是否为(学术)权威的整合形式所平衡?"为脉络,介绍并剖析克拉克的"学术权力"概念及其内容,指出其"学术权力"是包含"为了学术的权力"和"学术本身的权力"的宽泛概念,强调应从三个主要方面理解克拉克所讲述的"学术权力":回归大学的中心信仰,学术组织中的"消极权力"和"权威"的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7.
《邯郸师专学报》2014,(2):84-84
中国科学院主办的《中国科学报》(记者温才妃)2014年6月19日第5版以《追寻“后圣”之说》为题报道了由邯郸学院主办、中国人民大学国学院、台湾云林科技大学汉学应用研究所协办的“萄子研究的回顾与新探索”国际学术研讨会情况,全文2000多字并配发了照片,分三部分:  相似文献   

8.
2011年6月4日,由《云梦学刊》和《学术界》联合主办的学术大师与当代学术发展论坛在安徽省合肥市举行。来自《复旦学报》、《华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论坛》、《江淮论坛》、《安徽大学学报》、《中国社会科学报》、以及北京大学、中国人民大学书报资料中心、南京大学、上海大学、山东大学、安徽大学、昆明理工大学、安徽省社会科学院、安徽人民出版社等单位的30多位学者参加了论坛。  相似文献   

9.
学术评价具有高度复杂性和系统性,容易受到多重因素的困扰。长期以来,高校教师学术评价因“五唯”困扰而饱受诟病,其不仅助长了学术研究的急功近利和浮躁之风,还在客观上导致了大量学术泡沫的产生。自“破五唯”政策实施以来,虽然各大高校纷纷开启了一系列学术变革活动,推出了诸如“学术代表作制”等种种新举措,但从“破五唯”的政策精神看,诸多举措仍然存在“治标不治本”的形式主义问题,陷入认识论方面的理解误区。推进学术评价变革需要建立在尊重内外部矛盾以及相关规律的基础之上。从“五唯”到“多维”的评价变革体现的是对不同学术研究逻辑与知识生产规律的尊重,也是对不同类型高校、不同学科责任使命的尊重。  相似文献   

10.
在美国高等教育规模和高校数量不断扩张的过程中,“学术漂移”现象始终存在,而高校所处的组织环境、高校自身的组织特性、学术共同体专业化程度的提高、学术劳动力市场的变化、教师的薪酬体系以及高校管理人员的考评标准是导致该现象出现的原因.对此,美国高等教育管理者和学术界提出了防治之策:改变传统的高等教育质量观和质量评价标准、成立州级层面的学位项目审批机构.  相似文献   

11.
在高等教育中,促使学生积极地开展培养创新能力的科技活动和自觉加深对学术规范的了解与学习,是十分有必要的。从教学的角度出发,系统阐述了"科技活动与学术规范"课程的授课时应遵循的一般规律并给出了教学建议:通过课堂时间价值曲线规律,使教学内容被学生高效吸收;在大部分学生的价值观还不够完善时,帮助学生规范自己的科技行为;在现有教育环境和条件下,通过开展科技活动,激发学生的好奇心从而进行创新思维的培养。  相似文献   

12.
《滁州学院学报》2020,(3):132-135
当前国内高校学术失范现象严重、学术伦理现状不容乐观。学术不端行为不仅败坏了学术界声誉,阻碍学术进步,也严重影响了"一流学科"和"一流高校"的发展和建设。本文基于"双一流"建设视角,探讨了高校学术不端行为的原因及其防范措施;总结出高校学术不端行为的原因有:不合理的学术评价体系,浮躁的学术风气诱导,不健全的监督管理机制,不严格的惩罚制度;提出了防范学术不端行为措施有:加强科研诚信建设,制定可操作的学术规范,制定严格的惩戒制度,加强学术道德教育和学风建设。希望通过分析学术不端行为的原因及防范措施以减少学术不端行为,净化高校学术环境,提高高校科研质量,助力高校"双一流"建设进程。  相似文献   

13.
由北京语言大学主办、南京师范大学协办的“第二届汉语中介语语料库建设与应用国际学术讨论会”将于2012年暑期在北京召开。会议旨在交流海内外汉语中介语语料库建设与应用研究的新成果,探讨相关问题,促进学界的交流与合作,进一步推动汉语中介语语料库的建设与基于语料库的汉语教学研究的发展。现将本次会议相关信息公告如下:  相似文献   

14.
国际流动是研究生建构国际学术网络的重要途径。以北京大学为例,探究“双一流”建设高校研究生通过联合培养、短期访学和参加国际学术会议等形式建构国际学术网络的特点与意义。北美和欧洲是“双一流”建设高校研究生建构国际学术网络的主要目的地地区,研究生国际学术网络建构以与一流大学交流为主,并且存在学科差异。国际学术网络建构有利于实现研究生专业社会化,提升研究生学术能力和国际化能力,并促进科研质量和生产率提高。推动研究生国际流动和国际学术网络建构,有利于提升我国研究生教育质量。  相似文献   

15.
由临沧师范高等专科学校、沧源佤族自治县人民政府主办,云南省佤族学会、西盟佤族自治县人民政府协办的“中国佤族‘司岗里’与传统文化学术研讨会”,于2008年4月27日至5月4日在临沧市临通大酒店、沧源佤族自治县王朝酒店举行。来自国家民委、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国人民大学、四川大学、中央民族大学、华中师范大学、西南政法大学、《新华文摘》、《高等学校文科学术文摘》、  相似文献   

16.
《中国科学报》(2012—10.19)文化周刊版以《荀子思想研讨会在邯郸举办》为题,报道了邯郸学院主办、中国人民大学国学院协办的“荀子思想的地位与价值”国际学术研讨会在河北邯郸举办的情况。全文如下:  相似文献   

17.
在中西文化交流过程中,"格义"与"反向格义"是重要的研究方法,但同时也容易扩大误解和冲突,作为高等教育研究重要概念的"学术权力"就是因(反向)格义而产生误解的明显例子。文章以伯顿.克拉克的相关概念为基础,阐述了中西"学术权力"(academic power)概念背后的语义基础和知识基础,在此基础上剖解了国内"学术权力"分析存在的问题。通过对"学术权力"的分析,也能引发对有关"格义"与"反向格义"方法的思考。  相似文献   

18.
19.
2008年11月3日,“近代法研究的回顾与展望学术研讨会”暨“华中科技大学近代法研究所”揭牌仪式在法学院会议室举行。  相似文献   

20.
正我们确实应该认真地反思一下,目前的这种评审机制是不是科学,是不是合理,是不是客观公正。一名大学教师,从教21年,10篇论文被指抄袭,其间职称从讲师晋升到教授,并调入了另一所大学。近期,这则举报重庆师范大学政治学院教授张世友论文"从讲师一路抄袭到教授"的网帖,在互联网上引起了大量关注。(4月29日《中国青年报》)综合网友的举报、记者的采访和张世友本人的辩解,笔者认为,张世友在职称晋升过程构成论文抄袭、学术不端行为,应该是没有太大疑问的了。在事实面前,张世友的辩解显然是苍白无力的,也是最为蹩脚的:"没有公开发表,不构成抄不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