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教师》2016,(5)
智能手机是社会信息化和科技化的产物,在促进人们交流、开拓个人视野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但是目前很多大学生过度依赖手机,这对其心理健康产生了很多负面影响,所以有必要采取相应的防治措施。本文首先分析了手机依赖的相关理论,然后对大学生手机依赖现状进行了调查,总结了手机依赖对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及其产生原因,最后阐述了防治手机依赖影响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对策,以供广大读者参考。  相似文献   

2.
随着现代科技的进步和手机的普及,大学生使用手机的频率越来越高,并逐渐发展成对于手机的过度依赖,而手机依赖作为一种心理成瘾现象会对大学生的正常生活学习及心理健康产生不良影响。本文从大学生的专业和年级、性格特征、孤独感及动机因素等方面分析了大学生形成手机依赖的心理原因,并分别从社会、学校、家长和学生等四个层面针对性地提出了预防和控制大学生手机依赖的策略和方法。  相似文献   

3.
采用大学生手机依赖问卷和大学生注意力问卷,对370名大学生进行测试,以此来探讨大学生手机依赖和注意力的关系。结果表明:大学生手机依赖总体呈正态分布,约有40%的大学生存在不同程度的手机依赖;大学生手机依赖总分仅在性别上存在显著差异,且男生手机依赖总分显著低于女生总分;大学生注意力分数在成绩上有显著差异;大学生手机依赖总分与注意力总分之间呈显著正相关,这说明,注意力可以作为大学生手机依赖的一个良好预测指标。  相似文献   

4.
目前国内外对手机依赖的界定尚未达成共识。国内外都将研究对象集中在青年群体身上,研究方法包括定量和定性研究的结合,着重考察了性别、自尊、性格等变量与手机依赖的相关关系。此领域的国内调研在心理学、社会学维度的展开尚不够深入。  相似文献   

5.
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也在逐渐的提高,手机作为一种通信设备,具有通话、短信和游戏等功能,而大学生也成为了最大的手机使用人群,越来越多的大学生将手机视为一种必需品,无论在学习还是生活中都无法离开手机,从某种意义上说,过度的依赖将会形成一种不健康的心理,对大学生的健康成长有一定的阻碍作用.本文笔者就主要对当前大学生的“手机依赖”现象进行简单的探讨.  相似文献   

6.
由于互联网时代的到来、智能手机的普及,手机依赖的现象在大学生中越来越严重,并受到年级、专业、性别和生源的影响。手机依赖现象已严重影响了大学生的学习、生活,甚至健康。如何利用网络媒介、智能手机等开展好新形势下的教育和管理是当下大学教育面临的一项重要挑战。  相似文献   

7.
本文运用手机成瘾指数量表和大学生自我控制量表对661名大学生进行调查,以了解大学生自我控制与手机依赖的关系。研究结果显示:大学生手机依赖现象愈发严重;大学生自我控制水平越低,手机依赖程度越高,且在大学生自我控制的内部维度中,冲动控制对大学生手机依赖的预测作用最为显著。  相似文献   

8.
姜政敏 《西部素质教育》2024,(3):178-181+198
为了改变大学生手机依赖倾向,使其更好地处理人际关系,文章探讨了大学生人际关系与手机依赖的关系,采用分层随机抽样方法,选取湖北某大学大一至大四的在校生作为被试,进行问卷调查,并针对研究结果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9.
通过阐述大学生手机依赖的现状,研究分析大学生的手机依赖及其产生原因,总结手机依赖对当前大学生的影响。同时,探索行之有效的对策,提出切实可行的措施,有针对性地进行手机使用指导,以解决学生过度依赖手机而带来的一系列问题。  相似文献   

10.
根据大学生手机依赖心理调查问卷结果表明:①因社会成长环境、家庭状况、个性特征的不同,所赋予的社会分工和角色也不同,造成了大学生手机使用在性别、专业、生源地、恋爱状况以及是否独生子女方面存在一定差异。②大学生手机依赖使用与其心理症状与躯体症状存在一定相关。  相似文献   

11.
目的:通过了解大学生人格特征与心理健康状况,为内蒙古高校进一步开展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提供有力依据.方法:采用症状自评量表(SCL -90)和艾森克人格问卷( EPQ )对内蒙古医科大学、内蒙古师范大学和内蒙古农业大学300名在校学生的人格特征与心理健康状况进行调查并作相关分析.结果:样本高校大学生SCL -90各因子得分均高于国内常模,差异达显著水平;SCL -90总分与人格维度当中的内外向、掩饰程度均呈负相关,与神经质呈正相关,其中与神经质维度关系最为密切(r=0.587);人格特征对心理健康有预测作用.结论: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令人担忧,人格特点与心理健康状况具有相关性.  相似文献   

12.
采用《大学生手机依赖量表》《积极心理资本问卷》对600名大学生进行问卷调查。结果发现,35.9%的大学生存在手机依赖,且主要表现在持续性与冲突性上。大学生手机依赖在性别、专业、年级上均存在显著性差异。大学生手机依赖与积极心理资本存在显著的负相关,且可以被自我效能与希望两个因子有效地预测。  相似文献   

13.
随着手机的普及和手机新功能的不断推出,大学生对手机的依赖越来越严重,造成对身心健康和学业的危害。手机依赖的形成既有外部的.社会的原因,又有大学生内部的,自身的原因。高校应对大学生手机依赖现象引起足够的重视,采取有效对策进行扭转。  相似文献   

14.
大学生手机依赖状况调查及干预对策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通过自编的手机依赖倾向量表(MDQ)对450名拥有和使用手机的大学生进行问卷调查。结果显示:(1)女大学生在量表的去断性维度上人数要显著多于男生;(2)理科学生的各项得分都要比文科学生高,其中在量表的神经性维度上出现了显著差异;(3)除了神经性以外,量表的其他的三个因子的得分都从城市、城镇、农村呈现出由高到低的变化趋势,其中突显性维度达到了极显著差异。根据以上研究结果,提出了相应的教育预防对策。  相似文献   

15.
通过对大学生使用手机的情况进行调查研究,发现大学生普遍存在手机依赖的现象,对其身体健康、心理健康、学习、课外活动和社交都造成了严重的影响.在对大学生手机过度依赖的现象进行分析的基础上,从社会、学校、家庭和学生自身等四个方面提出了大学生合理使用手机、减少手机依赖的对策.  相似文献   

16.
本文采用“SCL-90”症状评定量表和卡特尔16种人格因素测验,对540句校大学生进行了问卷测试。以“SCL-90”症状因子分≥2.5作为心理障碍的评定起点,把心理障碍大学生与正常大学生的人格因素进行比较,结果表明除躯体化症状患者人格因素不存在显著差异外,心理障碍大学生在其他14个因素(除B和Q1)上与正常大学生均存在显著性差异。与症状因子呈显著性相关的人格因素为C(稳定性)、H(敢为性)、O(忧虑性)、Q4(紧迫性)。运用因素分析方法得出的结果表明,影响大学生心理健康的人格综合因素有四方面:1.情绪自控;2.情绪外射;3.人际技巧;4.敏感性。  相似文献   

17.
为探讨大学生积极心理资本对手机依赖的影响,选取950名大学生实施问卷调查。结果发现,大学生积极心理资本及其各维度均为中等发展水平,且存在性别、专业、年级上的显著差异;大学生手机依赖在性别、专业、年级上存在显著差异;大学生积极心理资本与手机依赖存在显著负相关;自我效能感与希望负向预测手机依赖,且自我效能感在希望与手机依赖之间存在着部分中介效应。  相似文献   

18.
手机依赖作为大学生群体中较为突出的问题,受到研究者的广泛关注。以往研究者大多从大学生的人格、社会及家庭感知的角度研究大学生手机依赖的成因,却较少探讨大学适应与手机依赖的关系。本研究随机选取浙江省某高校169位大学生,采用问卷法对大学适应与手机依赖的关系进行探讨。研究发现择业适应可以显著负向预测戒断行为和突显行为;人际关系适应可以显著负向预测社交安抚和消极影响;校园适应可以显著负向预测APP更新。这提示高校应该注重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和人际沟通技巧的培养,并对校园课余生活进行有效实施和管理,以减少大学生手机依赖的形成。  相似文献   

19.
大学生手机依赖成为高校中广泛存在的问题,它对大学生的生理、心理带来了严重的危害。本文从主客观多方面因素分析其形成的原因,提出需要大学生自身、家庭、学校、社会的多方面共同作用的大学生手机依赖防治策略。  相似文献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