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校地结合、校产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有利于应用型本科人才的培养,有利于行业企业的发展。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化和市场经济的进一步发展,地方院校应积极开展校地结合、校产结合,把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与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相融合,在实现自身可持续发展的同时为地方经济社会、行业企业的发展做出贡献。  相似文献   

2.
"校地结合、校产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有利于应用型本科人才的培养,有利于行业企业的发展。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化和市场经济的进一步发展,地方院校应积极开展"校地结合、校产结合",把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与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相融合,在实现自身可持续发展的同时为地方经济社会、行业企业的发展做出贡献。  相似文献   

3.
校地协同创新,是提高经管类人才培养质量、建设高水平大学的重要途径。以金融学专业为例,分析了目前金融学专业校地协同创新人才培养中存在的问题,构建了"三体系、三平台、多模块"的金融学专业校地协同创新人才培养模式。从协同拟定教学内容、共建实习实训实践基地、联合培养创新型人才、专业人员与教师交流互访四个方面,构建校地协同创新人才培养机制。从构建实践教学体系、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创新本科生导师制三个方面,提出校地协同创新人才培养保障措施。  相似文献   

4.
特定人才的培养是一项系统工程。除了培养目标,还必须有相应的培养模式。而在现阶段,社区护理人才的培养对于地方高校护理专业还是一个新兴的方向,还没有一个成熟的模式。而学校—社区—医院校地共育社区护理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与实践为地方高等护理院校能否办出特色、发挥自身的特点与优势,协调学校育人和地方用人的关系,保证护理人才培养的良好社会适用性提供了良好的借鉴,同时,校地共育社区护理人才培养模式的构建也为同类高校的护理专业教育、教学改革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5.
基于校地教学共同体的师范生教师技能培养新模式,促进英语教育专业师范生教师技能训练的理论与实践、知识与技能相结合,为他们将来的教师专业化发展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6.
实践课程“校地合作”实习模式探讨——以GIS专业为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所谓“校地合作”实习模式,简而言之就是在学校经费有限的条件下,争取校外经费的教学实习模式,即利用政府等有关部门的委托项目,通过多元化的经费资助和支持,为学生提供全方位的学科实习平台,通过教师的密切指导和师生的互动,共同配合完成委托单位科研项目,达到教学、科研双赢效果的实习模式。文章以集美大学地理信息系统(GIS)专业为例,在阐述实践课程“校地合作”实习模式设计思路及实施效果的基础上,论证实践课程实施“校地合作”实习模式的意义、应用前景及前提条件。  相似文献   

7.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事业的发展和市场的需要,有着 70 多年办学历史的长江师范学院逐渐走出了一条"校地结合"的新路子:不仅在学科专业设置上坚持了"以学生为本"的教育理念,重视对学生实际操作能力培养,将"教会学生学会做人,学会做事,学会学习,学会与他人一起生活"有机地结合起来,同时还在职能部门的设置上也充分体现学校大力打造校地合作模式的新思路.  相似文献   

8.
在校企校教师教育联盟的基础上,构建“校企校互融、教工学结合”的职教师资培养模式,以职技高师院校为主体,联合企业和中等职业学校,由校企校三方共同确定职教师资培养内涵,共同开发教师能力标准,共同开发课程,共同组织教学,共同开发教学资源,共同组织考核评价,校企校合作贯穿于职教师资培养的全过程.  相似文献   

9.
为了解决高职教育人才培养中存在的过强的专业化、过高的功利倾向、过弱的文化熏陶等问题,高职教育应主动适应市场变化,把握社会对人才需求的动向,引入通识教育,探索走通专结合的道路,培养学生“做人”、“做事”两方面的能力,成为新世纪高素养、高技艺和谐发展的新人。  相似文献   

10.
构建“校校企”合作联合培养人才机制,是高校培养应用型人才的途径之一,也是高等教育适应现代社会和市场需求,加强高校间协同创新的重要举措。以泉州师范学院牵头联办服装学院的实践为例,分析、探讨开展“校校企”合作联合培养人才的的背景、意义和运行模式,希望为地方院校在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实践上提供有益的借鉴。  相似文献   

11.
校地互动的实质是高校与地方共进、共建和互动发展。主动适应地方经济发展需要,提高为地方经济建设服务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是产生校地互动效应,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前提,也是地方高校生存和发展的保障。根据“1214”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构建了当前模式下的校地互动方式,促进校地互动效应,最终真正实现高校与地方的共进、共建和互动发展。  相似文献   

12.
高职建筑工程管理专业承载着培养建筑市场懂施工、会管理的一线高素质技术应用型人才的任务,应坚持"以能力为本位"的原则,根据就业岗位群及建筑行业对学生知识能力的要求,加强课程设置、教学模式改革和实践教学等方面的建设,以能力培养为核心,合理构架课程体系,突出专业适应性、课程内容的可认知性和教学手段的先进性,培养学生的职业素质和综合能力。  相似文献   

13.
在供给侧改革背景下,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已成为独立学院建设和发展的重要而紧迫的任务。文章从校企校地人才培养方案、校企合作实践平台、校企互聘的师资队伍建设、课程教学模式项目化、学习评价体系等方面探索独立学院校企校地合作人才培养模式。  相似文献   

14.
人才培养模式是指在一定的教育思想、教育理念和学习理论指导下,为了实现特定的培养目标,在人才培养过程中各要素之间稳定的关系和活动进程的结构形式。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是当前高职教育的核心和关键,是高职院校适应社会发展的必然要求。高职院校人才培养模式改革要坚持“以人为本,注重能力,强化素质,创新实践”的原则,坚持贴近市场、贴近实际、贴近就业的思路,在专业设置、课程设置、教材选择、教学计划等方面上结合时代和社会实际,培养适应社会需要的高素质、高技能型人才。  相似文献   

15.
近年来,北京大学地球与空间科学学院充分利用院友资源,搭建与江苏省扬中市、甘肃省陇南市两当县的沟通交流平台,通过发挥教育资源优势,构建社会技术服务体系,建立科普宣传基地,共同举办地学夏令营等活动,促进科研成果的转化,加强人才联合培养,推动地方经济的发展,探索了高校与地方政府、企业合作交流的模式。  相似文献   

16.
传媒类高职院校培养演播室人才,可以校企合作的校中台为主要依托,以演播室项目为主要内容,以真实电视节目制作为基本模式,以学生能力的培养为出发点,以双师型教师队伍的建设为后盾。  相似文献   

17.
探究"以校为本"的农村初中家校合作模式,要正确认识家校合作必须"以校为本",建设"以校为本"的家校合作模式机构,创设良好的家校合作气氛,构建畅通的家校合作渠道,实现由低层次到高层次的家校合作的过渡。通过这种探讨,最终使家校形成一种信念,形成一个有着共同目的的家校教育,形成一种全社会参与教育的风气。  相似文献   

18.
针对当下高校“90后”大学生特殊群体的基本特点,通过宏观审视与微观剖析揭示了高校特殊大学生群体的类型以及实施家校合作的实践模式,归纳了针对特殊大学生的三种家校合作有效教育模式.  相似文献   

19.
基于“校所结合”的创新型研究生培养模式探讨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下载免费PDF全文
认为"校所结合"联合培养研究生是赋予洪堡教育理念时代内涵的需要,是适应教育与科技发展趋势和建设创新型国家的需要,是借鉴发达国家研究生教育成功发展模式的需要,是促进优质教育和科研资源共享、实现优势互补的需要。结合中国科技大学"校所结合"的典型案例,对大学与科研机构在研究生教育层面开展实质性合作的研究生联合培养模式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20.
陆旸  王振国 《中国培训》2014,(5):2013-2014
按照面向社会、适应市场、服务企业的原则,高职教育要主动适应就业市场的人才需求变化,积极推进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的建设,引导学生学会学习、学会自我更新知识和技能、学会探索和思考,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自学能力、实践能力、团队协作能力和创业能力,转变学生的择业观念。高职毕业生应充分考虑自己的专业、性格、气质、爱好等,扬长避短,发挥特长,自主创业,成为就业竞争中的强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