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技术创新联盟知识转移决策的主从博弈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蒋樟生  胡珑瑛 《科研管理》2012,33(4):41-47,61
通过分析盟主企业和合作伙伴的知识转移决策对联盟合作创新的影响,建立技术创新联盟知识转移决策的主从博弈模型,指出联盟存在和发展的前提条件是盟主企业的知识边际收益足够大,合作伙伴按照各自知识边际收益的比例结构转移其知识资本,盟主企业的知识转移决策与其自身的知识边际收益正相关,与合作伙伴知识边际收益之和负相关,为联盟成员确定最佳动态竞争合作关系以及灵活机动的管理方式提供决策支持。  相似文献   

2.
在不完全信息条件,从知识转移视角探讨权益结构和知识学习能力对技术创新联盟稳定性的影响,构建一个动态博弈模型。该模型将联盟成员的战略决策过程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拥有技术优势的企业决定转移核心技术还是普通技术进入联盟合作创新;第二阶段,联盟成员根据自身的学习和获利情况决定是维持还是退出联盟。探讨维持或退出联盟两种情形下的Cournot-Nash均衡结果,研究不同均衡状态下权益结构和知识学习能力对联盟稳定性的影响,以期为联盟运营及成员间动态合作关系的选择提供一定的理论支持。  相似文献   

3.
RD联盟合作知识创新逐渐得到学者们的关注,其中联盟企业的知识转移决策对联盟合作创新结果具有重要影响。借鉴知识生产函数将RD联盟合作创新的动态演进过程抽象为一个两阶段的知识转移决策Stackelberg博弈模型,从是否考虑前期知识投入对RD联盟知识转移决策进行博弈分析,得到盟主企业愿意将知识转移到联盟中的比率与其自身的知识边际收益正相关,与合作伙伴知识边际收益负相关,一定条件下盟主企业知识转移意愿、前期知识投入与知识边际收益三者正相关。  相似文献   

4.
徐刚  张惠霞  范群林 《现代情报》2015,35(12):11-16
知识转移对文化科技创新战略联盟有效性和稳定性具有重要影响。文章从冲突视角研究文化科技创新联盟知识转移的演化问题,构建文化企业和科技企业知识转移的非对称演化博弈模型,分析参数变化对文化科技企业创新战略联盟知识转移的影响。结果表明:文化冲突、知识冲突、知识转移量、惩罚额度等因素对文化科技创新战略联盟知识转移的动态演化路径及结果具有重要影响,最后使用软件Matlab,检验文化和科技企业知识转移在不同收益环境下策略方案的选择和演化趋势。  相似文献   

5.
产业技术创新联盟知识转移绩效机制及实证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基于知识转移过程理论和产业创新联盟过程中所呈现的特征和相关影响因素,提出了产业创新联盟知识转移影响因素概念模型。分别从知识自身因素、联盟主体因素、联盟情境因素方面探讨了组织知识转移的影响因素,在此基础上提出相应的假设。然后,选取典型行业企业做实证研究,定量判定这些因素对产业创新联盟知识转移绩效的影响路径,从而为产业创新联盟进行有效的知识转移提供了可参考的建议。  相似文献   

6.
联盟中知识转移效果的研究   总被引:13,自引:1,他引:13  
探讨了联盟中知识转移的效果。首先提出了知识转移效果的概念,并将联盟中的知识转移效果划分为获得知识的主体数和所获知识的丰富度两个维度,以此构建了知识转移的效果立方体模型,在此基础上,建立了知识转移效果的评估方法和模型.给出了知识转移效果的表达式,最后,提出了一些能提高联盟中知识转移效果的建议。  相似文献   

7.
认为知识联盟中的创新过程是一个完整的知识流动、知识增值的螺旋过程,并且与知识联盟共同演进.论文最后提出了基于知识转移的知识联盟中创新过程模型.  相似文献   

8.
战略联盟内的知识转移对联盟不稳定性的影响分析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李纲 《情报杂志》2006,25(9):5-7
在快速多变的环境下,战略联盟成为企业应对竞争压力和风险的一种重要形式。然而,战略联盟的不稳定性一直是联盟管理的一项难题。基于知识理论,分析了战略联盟内的知识转移水平对联盟不稳定性的作用,并进一步考察了战略联盟内部知识转移水平的影响因素,最后提出了理论框架,给出了研究结论。  相似文献   

9.
阐述复杂网络相关理论,重点描述复杂网络的特征参数度分布、聚类系数、特征路径长度;分析产业联盟中的知识转移网络的复杂特性;运用复杂网络的特征参数分析产业联盟的知识转移活动,并为产业联盟中知识转移网络的建设和优化提出建议,从而为提高产业联盟的知识转移效率提供一种全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10.
高技术企业知识联盟中的知识转移研究   总被引:24,自引:2,他引:24  
高技术企业知识联盟依托知识这一载体,使高技术企业获得市场竞争优势。本文通过对高技术企业知识联盟中的知识转移这一过程的系统研究,分析了阻碍知识转移的主要因素,提出了定量化的知识转移一般模式、形成机理和收益分配方案,对提升高技术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具有重要意义,也逐渐成为高技术企业战略联盟合作的主流趋势。  相似文献   

11.
基于知识转移价值的产业技术创新联盟稳定性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下载免费PDF全文
产业技术创新联盟中的知识转移价值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联盟的稳定与否,将产业技术创新联盟的知识转移过程中所产生的价值分为基础价值、附加价值、协同价值、再开发价值以及消极价值,运用系统决策理论建立了基于知识转移价值的产业技术创新联盟动态系统方程,并讨论其稳定性,指出联盟稳定性与联盟成员从知识转移过程中所获得的价值存在正向激励作用,以期为准备建立或已经建立产业技术创新联盟并谋求进一步发展的企业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和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2.
张红兵  张素平 《科学学研究》2013,31(7):1041-1049
为揭开技术联盟知识转移大量存在的"有转移行为,无转移效果"的管理决策"黑箱",尝试从知识、联盟企业和情境三个层面出发,在回顾现有相关研究文献的基础上,构建出技术联盟知识转移有效性影响因素的理论模型。通过问卷调查的方法收集国内201家企业的有效数据,选取统计分析软件SPSS16.0进行数据的信度、效度检验,采用基于最大似然估计法的结构方程建模软件LISEREL8.70进行理论假设的检验。实证研究结果表明,基础知识的关联性、专业知识的差异性、发送方的知识转移能力、接收方的知识吸收能力、联盟企业间的承诺皆对知识转移有效性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联盟企业间的信任并不对知识转移有效性产生直接效应,而是通过承诺间接地对知识转移有效性产生正向影响。  相似文献   

13.
影响战略联盟中知识转移的因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邓路 《科技与管理》2007,9(3):58-60
从企业知识理论出发,对战略联盟中的知识进行了分类和定义,强调了战略联盟是转移知识的一种重要手段。在对影响战略联盟中知识转移的因素进行文献回顾的基础上,总结出影响联盟知识转移成败的因素。  相似文献   

14.
知识联盟中知识转移效率作用机理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王斌 《科研管理》2016,37(6):159-167
在对知识转移理论、知识存量理论等相关文献梳理基础上,提出知识联盟中知识转移效率问题。引入博弈模型并提出相关假设,通过对郑州铝工业知识联盟的案例分析,构建知识转移效率作用机理模型。结果表明,知识存量与知识转移效率呈倒U型关系;知识反哺活动的加强,会促使联盟内知识存量呈不断增长趋势;同时,知识反哺在知识存量与知识转移效率的关系中发挥正向调节效应。研究结论有助于探讨知识转移效率的形成机理,增强对知识联盟运行内在规律的理解,有利于指导企业从更深层次上把握知识转移行为,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5.
技术联盟知识转移影响因素的实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曹兴  宋娟 《科研管理》2011,32(2):1-9
摘要:本文针对技术联盟企业间知识转移的行为,深入分析了影响知识转移因素,构建了一个包含多个影响因素的模型,据此提出了相应假设,通过实地访谈和问卷调查,运用结构方程模型对国内251家企业的问卷数据进行分析。结果显示:知识的隐性、接收方学习动机、联盟伙伴间的知识差距、关系距离都能对联盟伙伴间的知识转移产生显著影响;相对于契约式联盟,股权式联盟更有利于知识转移效率的提高。  相似文献   

16.
中外企业战略联盟知识转移效率的实证分析   总被引:26,自引:1,他引:26  
龚毅  谢恩 《科学学研究》2005,23(4):500-505
本文从知识的属性出发分析了战略联盟中知识转移的基本过程,进而讨论了在中外企业战略联盟中影响知识转移效率的因素,认为中外企业之间的差异、联盟成员间的沟通以及联盟所采用的控制方式将决定中外联盟中知识转移的效率。通过调查问卷获得142家中外联盟的数据,本文对所提出的假说进行了检验,结果表明联盟成员间的管理差异及对正式控制的依赖将降低知识转移的效率,而联盟当中的沟通和对社会控制的差异将提高知识转移的效率。  相似文献   

17.
刁丽琳 《科学学研究》2012,30(5):721-728
知识产权保护是合作创新成功的关键问题。研究合作企业在无惩罚制度、有惩罚制度和考虑未来合作收益三种情形下知识窃取和保护的演化博弈过程,分析进化均衡及其稳定性,探讨消除机会主义行为,促进合作创新的有效途径。研究结果表明:企业加强知识保护能够减少知识溢出损失,但无助于消除合作伙伴的知识窃取行为,只有通过惩罚机制和未来合作收益的制约才能从根本上杜绝机会主义行为。基于上述结论,提出了相应的管理启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