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为了考察硕士研究生学位论文复制比的主要影响因素,基于文献分析的结果设计调查问卷,对156名应届硕士研究生毕业生进行了问卷调查;利用因子分析的方法实证研究了影响硕士研究生学位论文复制比的主要因素。结果显示:导师因素、学术教育因素、学术行为监督因素、工作预期因素是影响硕士研究生学位论文复制比的主要影响因素,并依据这些主要影响因素提出了规范硕士研究生学位论文中学术行为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2.
陆翎仁 《云南教育》2009,(15):32-32
近几个月来,揭露论文抄袭、学术腐败的文章屡见于各种媒体,尤其是研究生论文抄袭、代写等行为的频发更是引发舆论的高度关注。随着我国高等教育事业的迅猛发展,硕士、博士研究生的招生人数一年比一年增多,我国已成为“研究生教育大国”。研究生教育是我国教育的最高层次,学术研究能力的培养是研究生教育的重要一环。  相似文献   

3.
对789份预防医学专业本科毕业生的论文进行质量评价。发现描述性研究占比最大,实验性研究次之。常见错误和不规范情况中,参考文献格式不规范情况最多。对90名应届毕业生调查发现,68.60%认为可提高科研的能力。毕业论文质量逐年提高,格式不规范等问题、学生重视度不够、科研素养不足是影响毕业论文质量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4.
以随机抽检的某省部分高校320篇硕士学位论文为研究对象,对其文献复制比初次检测结果进行了统计分析.结果显示,硕士研究生在学位论文撰写中失范行为具有较为明显的特征:抄袭现象比较集中地出现在学位论文的绪论和文献综述部分,学位论文和期刊论文是研究生抄袭的最主要的文献类型;在文献高复制比区段,社科类学位论文占比明显高于自科类论文;非全日制硕士学位论文复制比明显高于全日制硕士学位论文,导师指导同届研究生论文数量越多,其论文复制比问题越严重.基于以上研究结果,从加强研究生的学术道德教育和学术规范教育,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构建导师指导绩效考核机制三个方面,提出了遏制研究生学术不端行为、提高研究生培养质量的相关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5.
数字     
《教育与职业》2007,(4):114-114
2007年,全国共有128.2万人参加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报名,比2006年略有增长,其中应届本科毕业生为71.4万人。  相似文献   

6.
文章通过对研究生学位论文抽检不合格论文分析,指出研究生不合格学位论文主要由学术失范造成的,这些学术失范表现为抄袭、拼凑、重复(无创新)、学术素养缺失等,并进一步分析了产生这些学术失范产生的原因。  相似文献   

7.
一、新形势对大学法律本科毕业论文撰写与答辩提出的新问题. (一)大学法律本科的毕业论文撰写、答辩方式所面临的挑战 长期以来,撰写毕业论文并进行答辩的毕业方式,一直被广泛地使用。随着社会科技的发展,特别是互联网络的普及使用,通讯发达,使法律专业本科毕业论文面临抄袭行为的挑战。例如,“2006年到2008年三年中,中国政法大学查了3836篇研究生学位论文,包括硕士学位论文和博士学位论文,查出有抄袭行为的240篇。”  相似文献   

8.
取消本科毕业论文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上海教育》2008,(2):4-4
近期,《中国青年报》社会调查中心与搜狐网教育频道联合开展了一项调查,2243名参与者中,71.3%的人认为本科毕业生对毕业论文不重视,42.5%的人认为本科毕业论文应该取消。调查显示,本科毕业论文的写作中存在诸如抄袭现象严重(31.8%)、论文写作缺少创新(25.1%)、写作功底薄弱(19.8%)、选题过大或过宽、本科生根本无法驾驭(18.1%)和论文格式不符合标准(5.1%)等一系列问题。  相似文献   

9.
当前我国硕士研究生学位论文的整体质量不能令人满意,缺乏创新性,存在抄袭和拼凑等问题,因此,非常有必要建立硕士研究生学位论文的质量保障体系。为建设硕士研究生学位论文的质量保障体系,需要提高硕士研究生生源的质量、改变原有不合理的课程设置、加强导师队伍建设、做好硕士研究生学位论文的开题和评阅工作以及优秀硕士研究生学位论文的评审等工作。  相似文献   

10.
近年来,高等学校师生论文抄袭的报道时见媒体,尤其是著名高校如北大、复旦、浙大等师生论文抄袭事件引起了国人的广泛关注,在国际上也造成了较大影响。那么在中小学教师撰写论文(含课题报告等,下同)中是否有抄袭现象呢?答案是肯定的。从2002年至今,笔者参与了舟山市第一至七届教师教育论文评选.每届都发现有论文抄袭现象,且日趋严重。如2008年第七届教师教育论文评选,收到论文314篇,评选后对排名前100篇的论文进行网上检索.竞有20多篇涉嫌抄袭,占被检索论文的20%。有些涉嫌抄袭的论文几乎全文抄袭网上论文,只是标题或个别字句改动一下;  相似文献   

11.
目前我国研究生学位论文质量问题日渐成为备受学术界关注的话题。诚然,近年来随着研究生扩招步伐的加快,研究生论文的整体质量呈现明显下滑趋势,具体表现为抄袭拼凑严重、创新性差、普遍粗制滥造等各方面,这对我国学术研究形成了较大的负面冲击。在此背景下,建立研究生学位论文质量保障体系已然迫在眉睫。本文从四个方面详细阐述了如何构建研究生学位论文质量保障体系,以飨读者。  相似文献   

12.
《实验技术与管理》2013,(3):130-134
为提高本科人才培养质量,解决本科毕业论文中的抄袭问题,结合高校本科毕业论文管理工作实际,归纳、指出造成本科毕业论文抄袭问题的主要原因是教学资源不足、教学管理不完善、本科论文定位不合理、学生学术训练相对匮乏、学术问题监管不够得力、教师的学术不端行为等因素,针对以上因素制定实施了相应的治理措施,并通过中国知网大学生论文抄袭检测系统对本科毕业论文进行了检索比对,从抽检结果看,本科毕业论文抄袭问题的治理效果非常显著,毕业论文抄袭现象大幅减少。  相似文献   

13.
深圳市2000年高校应届毕业生就业双向选选择大会于1月7-8日举行。据不完全统计,本次招聘会共吸引了全国数百所大学的约十万名毕业生参加,其中约四成左右的毕业生具有研究生学历,创下了深圳举办毕业生就业双选会的纪录。  相似文献   

14.
法眼看抄袭     
据报道,2004年四川某高校“向学术腐败开刀”,一名博 士生因在撰写学位论文时抄袭他人著作达5000字之多,失去 申请博士学位的资格,被勒令退学。这在成都市一些高校里 引起了不小的反响。2001年,国防科技大学某博士生因抄袭 他人的论文受到勒令退学的处分。研究生抄袭、剽窃他人学 术成果已经成为一种不可回避的事实。这表明学术腐败不仅 早已成为社会上学术界的一大公害,而且已经波及到被认为 是一片净土的大学校园,使那些大部分尚未走进社会大门而 将来肯定在中国科技文化领域扮演学术中坚角色的学子们受 到传染。这种势头如果得不到遏制,必然会影响我国科学技 术和文化事业的良性发展,也会损害广大青年知识精英的健 康成长。究其原因,从法律角度看有以下几点:  相似文献   

15.
有关论文抄袭的话题近年来已经屡见不鲜。以往我们的聚焦点更多落在学术性更强的研究生论文抄袭上,而很少去关注本科毕业论文,国家的查重和检测也只是针对研究生的学位论文,而像本科生学士学位论文这样的"小题"似乎不值得"大作"。而实际上,治理研究生学术抄袭之风,必须从作为源头的本科阶段开始,因为习惯若天性,养  相似文献   

16.
介绍了英国高校为防范学生抄袭剽窃论文而采取的措施,包括通过明确告知学生学校关于抄袭剽窃的有关规则、教授学生正确的学术规范,使学生不致因不了解学术规范而犯规;通过教师严格把关、使用学术不端检测系统、严惩抄袭剽窃者所产生的威慑作用来防范学生抄袭剽窃论文;不将发表论文作为获得学位的必要条件,使学生不至于为获得学位而抄袭剽窃文章发表.认为我国高校应借鉴英国高校的这些经验,特别是其多种方式的学术规范训练,以防范学生抄袭剽窃行为的发生.  相似文献   

17.
据报道,2009年重庆应届高中毕业生中,有19.6万名考生参加高考,比去年增加3.73%,但与3年前高一入学总量相比,考生人数减少了2万多名,其中弃考的1.6万名高中毕业生大多数是农村学生.而在2009年834万应届高中毕业生中,未参加高考报名的竟高达84万人,占应届毕业生总数的10%.  相似文献   

18.
学士学位论文抄袭的表层原因是学生,但深层原因却是高校学士学位论文不合理的定位、学士学位论文管理流于形式,人才培养重知识轻能力、导师指导能力有限、责任心不强、人文素质教育缺失。只有从深层原因着手解决问题,才能从根本上防范学士学位论文抄袭。  相似文献   

19.
分析了全日制教育硕士培养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认为应该对应届本科毕业生和非应届本科毕业生两类教育硕士实施不同的培养模式,提出了对全日制教育硕士生进行差异化培养的方法。  相似文献   

20.
2009年3月11日,教育部下发了《教育部关于做好2009年全日制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招生计划安排工作的通知》(教发[2009]6号),明确规定:“2009年在已下达的研究生招生计划基础上,增加全日制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招生5万名……主要用于招收应届本科毕业生。除工商管理硕士、公共管理硕士、公共卫生硕士、艺术硕士以及工程硕士的项目管理和软件工程、体育硕士的竞赛组织、教育硕士的教育管理等管理类专业和少数不适宜应届本科毕业生就读的专业学位外,凡经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审批设置的专业学位,均可招收这类全日制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这一规定不仅将改变专业学位研究生的生源结构,同时也扩大了全日制专业学位研究生在专业学位领域的适用范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