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例幼儿园有大、小两班,小班人数是大班人数的35。如果从大班调出4人到小班,则小班人数是大班人数的57。问大、小两班一共有多少人?一般解法:把不变量看作单位“1”的量题中的两个分率的单位“1”量(大班人数)和比较量(小班人数)前后都发生了变化。但是,两班总人数是一个不变的量。因此,应把题中的两个分率都转化成两班总人数为单位“1”。从“小班人数是大班人数的35”可知:小班人数是两班总人数的35÷(1+35)=38;从“小班人数是大班人数的57”可知:小班人数是两班总人数的57÷(1+57)=512。由此得知,从大班调到小班的4人,相当于两班总人数的5…  相似文献   

2.
有些分数应用题,题中的不少量都在发生变化,按照一般的解题思路难以解答。如果抓住题中的“不变量”,把它作为解题的突破口,往往能使所求问题获解。一、总量不变例1某校五年级有甲、乙两个班,甲班学生人数是乙班的57。如果从乙班调3人到甲班,甲班人数就是乙班的45,甲、乙两班原来各有学生多少人?[分析与解]乙班调3人到甲班,甲、乙两班人数都发生了变化,但两班总人数不变。甲班学生人数是乙班的57,可知甲班人数是两班总人数的7 55;变化后甲班人数是乙班的45,那么甲班人数是两班总人数的5 44。由此可求得两班总人数为3÷(45 4-7 55)=108(人),…  相似文献   

3.
数学与生活     
有的同学在学习数学时,总感觉到数学概念、公式、定理既抽象,又难以理解,枯燥乏味。其实数学知识并非枯燥乏味和抽象,而是来源于具体的现实生活。数学生活化、情景化、活动化越来越多体现在数学问题之中,学习它你会乐在其中。一、利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例1森林公园的门票价规定如下表:某校初一甲、乙两班共103人(其中甲班人数多于乙班人数)去游森林公园,若两班都以班为单位,分别购票,则共付486元。购票人数1-50人51-100人100人以上每人门票价5元4.5元4元(1)若两班联合起来,作为一个团体购票,可以节约多少(2)两班各有多少名学生?解:(1)两…  相似文献   

4.
在实际应用问题中,往往既存在着等量关系,也存在着不等关系;我们可以根据题中的等量关系列出方程,根据题中的不等关系列出不等式,并由此解决这个实际问题.例1(课改实验区重庆市北碚区2004年中考题)光明中学9年级甲、乙两班在为“希望工程”捐款活动中,两班捐款的总数相同,均多于300元且少于400元.已知甲班有一人捐6元,其余每人都捐9元;乙班有一人捐13元,其余每人都捐8元,求甲、乙两班学生人数共是多少人?分析:设甲班人数为x人,乙班人数为y人,由两班捐款的总数相同可得一方程;由两班捐款的总数相同,均多于300元且少于400元,可以列出不等式.由…  相似文献   

5.
刘顶先 《数学小灵通》2013,(Z2):13-17,19
抓住"不变量"解题,要分请类型,找出不变量,采用相应的方法解答。1.抓住总量不变例1.六(1)班、六(2)班两班人数的比是16:15,从六(1)班调6名学生到六(2)班,这时两班人数的比是14:17。原来两班各有多少人?  相似文献   

6.
有些比例问题条件比较隐蔽,数量关系复杂,用一般方法解答比较困难。若能采用“统一不变量”的方法进行分析,不仅过程简单,而且容易理解和掌握。现举例如下:一、统一份数和例1甲、乙两班的同学人数相等,各有一些同学参加课外天文小组。甲班参加天文小组的人数是乙班没有参加人数的13,乙班参加天文小组的人数是甲班没有参加人数的14。问甲班没有参加人数是乙班没有参加人数的几分之几?分析与解:由于甲、乙两班的人数相等,所以本题宜采用“统一份数和”的方法解答。为了叙述方便,现用“甲参”、“乙参”分别表示甲、乙两班参加…  相似文献   

7.
<正>在较复杂的分数问题中,通常有一个量是不变的,运用比的基本性质,让其中“不变量”的份数变得相同,往往能巧妙解决问题。例1甲、乙两班原来学生人数的比是7:8,如果从乙班调8人到甲班,则甲班学生人数是乙班的5/4。两班共有多少人?从份数角度来思考。原来甲、乙两班人数比是7:8,两班总人数是15份;现在甲班5份、乙班4份,两班总人数是9份。明明总人数没有增加也没有减少,怎么份数不一样?关键是每一份的标准不一样。因此,  相似文献   

8.
[例题]甲乙两班共有学生137人。甲班人数的4/7和乙班人数的4/5的和是92人。甲乙两班各有多少人? 学生解这样的题目,有较大的困难。但是,如果我们能引导学生巧用假设的办法,则往往可化难为易,能较快地找到解题的捷径。例  相似文献   

9.
题目:甲、乙两班共有学生79人,甲班男、女生人数的比是3:5,乙班男、女生人数的比为7:6。两个班共有男生多少人?分析与解:初一看,题目似乎缺少条件不能求解。但是联系实  相似文献   

10.
智力游戏     
一、分班 某小学原有三年级一个班,称甲班,后又从另一小学并来一个三年级班,称乙班。由于两班人数悬殊,需  相似文献   

11.
第八十(河东中学)正规工人业余学校在本年四月八日开学,当时报名的人数是二四○人,实到上课人数是一四六人,班数计有初中高小各一班,初小两班。开学后,虽然每天平均约有五、六人报名,但因为学员流动性大,实到上课人数,并不因每  相似文献   

12.
陈以芬 《课外阅读》2010,(12):153-153
一次,几位同行存一起闲聊一道练习册中的一道疑难问题:“若从A班调10人到B班,则两班人数就相等,  相似文献   

13.
1 调查结果分析 通过2001年7月初对即将读完高一的两班学生进行问卷调查(问卷围绕教材、考试、老师、学生四个方面设计了28个问题直接或间接地进行询问),共收回问卷73份。被调查的两班来自北京朝阳区一个普通中学,入学成绩在朝阳区属中等稍偏下的水平,师生关系融洽,物理成绩在该校属于中上水平。  相似文献   

14.
有些比例问题条件较隐蔽,数量关系复杂,用一般方法解答比较困难。若能采用“统一不变量”的方法进行分析,不仅过程简捷,而且容易理解和掌握。现举例分析如下: 一、统一份数和例1.甲、乙两班的同学人数  相似文献   

15.
1 讲与不讲的讨论 在一次高三检测考试中,遇到了这样一道压轴填空题:已知实数a、b满足a3-3a2 +5a=1,b3-3b2+ 5b=5,则a+b=_______.我校800多名高三学生,解答正确的人数不足20人,其正确率几乎为0,笔者所教的两班中,共2人正确,我私下找了他们2人,了解了一下他们的答题情况,他们表示不会做,是胡乱猜到答案的.  相似文献   

16.
慧赢一、榷心筑份坡 认奢诚谈坷喊二可不娜碑姗峨 1.一件商品原价80元,经讨价还价 后以8折出售,则该店主少赚了_元. 2.甲、乙两车分别从A、B两市同时 出发,开向对方的城市,Zh后在距离A 市120 km处相遇,如果乙车比甲车每 小时多行驶loknl,则A、B两市的距离 是km. 3.甲、乙两班共有100人,如果从甲 班调5人到乙班,则两班人数恰好相等, 则甲班原有人数为 4.用lo元钱买一包牛奶钱不足,打9 折后钱又有剩余,如果牛奶的标价是整数 元,那么标价为元. 5.小强站在镜一 子前,从镜子中看 到镜子对面墙上 挂着的电子表,其 读数如图l,则…  相似文献   

17.
大象老师出了一道题,请同学们分组讨论解答。题目:二年一班有32个学生,二班有35个学生,开学后又转来7个新同学,怎样分才能使两班的人数相等?二组组长小鹿发言:“我组同学的意见是先算出学生总数,再算出每班平均人数,原来各班人数与平均数的差就是要求的数,列式如下:32+35+7=74(人),74÷2=37(人),37-32=5(人),37-35=2(人)。所以一班分5人,二班分2人。”一组组长小羊发言:“①两班相差人数是35-32=3(人)②分给二班人数是(7-3)÷2=2(人)③分给一班人数是3+2=5(人)”三组组长小熊发言:“①二班比一班多几人?35-32=3(人)②一共会多多少人?7+3=10(…  相似文献   

18.
在数学教学中,引导学生“自得”就是在教师的引导和帮助下,让学生按自己的思路、方法和程序获得知识,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体现了学生主体参与教学的原则。通过这样的教学活动,能使学生在学习中学会学习,在探索中学会探索,在自主学习的过程中培养独立健全的人格,从而培养和弘扬创新精神。2001年3月至7月,在我任教的两个班中,初一(5)班为实验班,初一(6)班为对比班,两班人数相同。这两班入学摸底考试成绩和第一学期期末考试成绩基本相同,学生各方面情况也大致相同。实验班采取师导生学的“自得”教学法。在课堂…  相似文献   

19.
一、填空题 1一超市备有某种绿色蔬菜100千克,上午按每千克1 .2元的价格售出叩千克,中午按每千克1元的价格售出30千克,下午按每千克。.8元的价格售出剩下的20千克,那么这批蔬菜售出的平均价格是每千克元. 2.若一组数据6,7,5,6,二1的平均数是6,则这组数据的众数是_. 3.某校初兰年级甲、乙两班举行电脑汉字输人速度比赛,两个班参加比赛的学生每分钟输人汉字的个数,经统计和计算后结果如下表:班级 甲 乙参加人数 55 55平均字数 135 1 35中位数 149 151方差1 911 10 有一位同学根据上表得出如下结论:①甲、乙两班学生的平均水平相同;②乙班优秀…  相似文献   

20.
编辑部的叔叔阿姨: 你们好! 我有一个问题向你们请教。我们数学期中考试的最后一道应用题是:“甲乙两班共有学生83人,乙丙两班共有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