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在幼儿教育中,利用田园资源进行田园教育,以让儿童获得生活经验和生活智慧,是一种常见的教育策略选择。笔者在幼儿教育一线,参与了田园教育的相关课题研究,并以利用田园教育中的祖辈资源来提高儿童的各项能力作了一些尝试与思考。一、田园教育中的祖辈资源及其对儿童能力发展的理论分析田园教育一般是指利用田园资源(多为农村幼儿园)对幼儿进行的教育。由于田园资源内涵丰富,包括自然意义上的田野,幼儿园内开发的类似于田园的小区域,以及隐藏在显性的田园  相似文献   

2.
利用乡村幼儿园的天然优势,开辟种植园地,挖掘田园生活潜在的教育价值。近一年以来的田园活动,我发现田园活动促进了幼儿五大领域的发展,表现在以下五个方面:田园点滴,锻炼收获健康;田园点滴,语言发展迅速;田园点滴,社会品质提高;田园点滴,科学素养剧增;田园点滴,艺术审美增强。  相似文献   

3.
田园情怀是田园生活下的一种自由、闲适的情调,是一种走向自然、走向平常的心态释放。教育科研的田园情怀是一种自由、闲适心境下的悠然自得,是一种本能的自我洗礼与升华,追求的是让教育科研回归田园土壤,走向本真自然。  相似文献   

4.
田园综合体是一种能够振兴乡村发展、可以推广应用并且可持续发展的一种新型城市与乡村互动的发展模式.在国家的全力支持下,田园综合体建设作为农村经济发展的新模式,得到了长足发展.辽宁不仅所处的地理位置非常独特,还是一个具有多民族同居的省份,各民族之间的文化经过长期融合,形成了独特的民俗文化区,适合建设田园综合体园区.文章根据辽宁田园综合体发展现状及存在的问题,研究了适合辽宁发展的田园综合体转型模式.  相似文献   

5.
马月琴 《教育界(基础教育)》2013,(收录汇总):127-128
田园教育倡导的是源自于自然田园的教法,更关注学生个体精神层面的成长。田园语文是小学语文教学的诗意追求,在农村小学语文教学中,突显田园特色能够让小学生的语文学习更高效。基于此背景,对田园阅读,感受自然之美;田园品析——体验自然之韵、田园习作——表达自然之美、田园实践——触摸自然之魂等策略进行了探究。  相似文献   

6.
盛唐著名诗人孟浩然仕途失意,终慕归隐而钟情于田园生活,作为自己的精神寄托。《过故人庄》一诗,便以省净、平叙的语言对田园生活和自然风光的描绘中,寓含着诗人由济济仕途到仕途失意,转而归隐田园的思想变化过程,表达了诗人对远离浊世的田园生活的向往。  相似文献   

7.
储剑锋 《教育界(基础教育)》2013,(收录汇总):8-9
土地道德教育,是人类渐进重视生态保护而衍生出来的一种新型的道德教育活动。文章研究充分挖掘并利用乡土资源,关注乡村儿童土地道德的养成与呵护,开展多样性的、具有乡土气息的、师生共同亲历的田园语文教学。这项研究具有跨界性质,是小学道德与法治和小学语文学科在土地伦理教育方面的融合研究。这项研究,以项目化田园语文教学之田园风光好、欣赏土地,田园诗文优、对话土地,田园劳作乐、亲近土地,田园韵律美、歌唱土地,田园食品香、感恩土地,田园往事多、品味土地等策略与途径来展开田园语文实践,进而探索出一条乡村儿童土地道德培养的蹊径。  相似文献   

8.
储剑锋 《教育界(基础教育)》2014,(收录汇总):8-9
土地道德教育,是人类渐进重视生态保护而衍生出来的一种新型的道德教育活动。文章研究充分挖掘并利用乡土资源,关注乡村儿童土地道德的养成与呵护,开展多样性的、具有乡土气息的、师生共同亲历的田园语文教学。这项研究具有跨界性质,是小学道德与法治和小学语文学科在土地伦理教育方面的融合研究。这项研究,以项目化田园语文教学之田园风光好、欣赏土地,田园诗文优、对话土地,田园劳作乐、亲近土地,田园韵律美、歌唱土地,田园食品香、感恩土地,田园往事多、品味土地等策略与途径来展开田园语文实践,进而探索出一条乡村儿童土地道德培养的蹊径。  相似文献   

9.
教材版本 人教版四下第六单元 一、课件激趣,导入新课 师:孩子们,我们生在农村,长在农村,田园应该是我们最熟悉的地方了。那么,你可曾发现身边的田园之美、田园之乐呢?来,看看这段影片,也许在这些熟悉的画面里你会有新发现。(课件出示配有古诗的家乡田园风光片《田园诗情》,师随机解说,引导学生交流。)  相似文献   

10.
“田园情怀”是田园生活下的一种自由、闲适的情调,是一种走向自然、走向平常的心态释放。教育科研是生产力,而教育科研只有真正转化为教育行动才能体现生产力的作用。教育科研存在的“假、大、空”制约着其生产力的发挥,教育科研的神秘莫测更是让许多有志者望而生畏。教育科研的“田园情怀”是一种自由、闲适的心境下的悠然自得,回归“田园”土壤,走向本真自然,是一种本能的自我洗礼与升华,追求的是如诗如歌的“教育田园”生活,乐在其中,美在其中。  相似文献   

11.
鹿守权 《语文天地》2013,(12):22-23
在中国文学史上,陶渊明是第一个把田园景色、田园生活添加到诗歌创作中的伟大诗人。陶渊明的田园诗其实只是取材田园,其实际意义早已超出田园领域之外,延伸到广阔的社会和政治背景之中去了。  相似文献   

12.
我校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充分挖掘田园式学校及周边地区的课程资源,通过创设多元平台和有效实践活动载体,培育学校的田园文化,从而走出一条校园生活丰富、生态环境良好的学校田园教育特色之路。  相似文献   

13.
陶渊明和华兹华斯是中西两位伟大的田园诗人,两位诗人的田园诗作如同一座艺术桥梁沟通了中西田园诗歌艺术之流。本文试从“浪漫主义风格”、“语言特色”两个方面探讨两位诗人田园诗歌艺术的相同之处。并试从“思想内涵”、“美学境界”两个方面分析两位诗人田园诗歌艺术的相异之处。  相似文献   

14.
本文把中国现代“田园抒情小说”放在历史的发展中作纵向系统的考察研究。文章认为,在现代文坛上,活跃着一支田园抒情小说流派。文章着重论述了不同时期废名、沈从文、孙犁三位代表作家的交互影响及其对前人的不断突破,指出了他们田园抒情的共同特征及其审美差异,并概括地点出了该流派在当代文学的影响与地位。  相似文献   

15.
画家的一生     
这是关于田园——一位出生于70年代的著名画家的人生故事。公元1989年田园生性热爱大自然,擅长描绘大自然的美。17岁这一年,他在全国绘画大赛上以一幅《田园》一举夺魁,在美术界奠定了山水画家的重要地位。《田园》简介:一块风水宝地——背山面水的一块翠绿的土地。山是青的,云雾缭绕,树林深处正有一群嬉戏的白鸟;水是绿的.倒映着青青的山和安详  相似文献   

16.
田园是一个诗性的自然教育空间,饱含着丰富的自然、社会、人文等教育资源。基于课程理解的视角,运用现象学方法去观照儿童的田园生活体验,可以发现田园中有着十分丰富的课程资源。农村的田间劳作、自然景观、农村文化、田园游戏等,都是田园课程的重要素材。课程的要旨在于实现人与自然、社会、文化以及自我之间的融合,因而这四个方面构成了田园课程理解与开发的重要维度和基本视角。  相似文献   

17.
作为生态文学批评的重要研究对象,欧美田园文学传统可谓源远流长.然而,由于生态文学批评家对田园文学的理解陷入了一定的思维误区,他们对欧美田园文学的生态文学属性尚持矛盾态度.其实,欧美田园文学的生态属性始终贯穿欧美田园文学发展过程,欧洲古典田园文学、浪漫田园文学及美国田园文学中都弥漫着自然与人和谐相处的理想和信念.回归自然山水,与自然万物融为一体,"诗意地栖居在大地上"是欧美田园文学永恒不变的主题和理想.  相似文献   

18.
《上海教育》2012,(Z2):56-57
"田园"意为耕田和园地,也泛指风光自然的乡村。在高楼林立、水泥钢筋的繁华都市,坐落在闵行区颛桥镇城郊接合部的我校,就有着这么一个贴近自然、清新质朴的校名——田园外语实验小学。十多年来,学校的发展从双语教学的"学科特色"拓展为"田园"课程的"外语特色",进而走上了外语实验小学的"办学特色"之路,实现了学校办学的"三级跳"。田园外小从无到有的15年,每五年就是一个发展阶段,第一个五年"规范中起步",第二个五年"双语试验中华丽蜕变",第三个五年"携手田园课程的幸福成长"。"田园"课程的提出,不仅仅是与校名相呼应,还因为它彰显了一种生态的、健康的、多元的、融合的精神气质;更是将原本系统缺失、指向不清、重复交叉的学校教育  相似文献   

19.
在中国文学史上,陶渊明是第一个以田园景色和田园生活为题材进行了大量的诗歌创作。他的田园诗为中国古典诗歌开辟了一个新的境界,巧妙地将情、景、理三者结合起来描述农村风光和田园生活,诗歌风格清新、自然,描写细腻,具有强烈的艺术魅力,并直接影响到唐代田园诗派。田园生活是陶渊明田园诗的重要题材,因此后来人们将他称作田园诗人。在他的田园诗中,随处可见的是他对污浊现实的厌烦和对恬静的田园生活的热爱。也因为其有实际劳动经验,所以他的诗中洋溢着劳动者的喜悦,表现出只有劳动者才能感受到的思想感情。本文就是基于陶渊明这一时期的田园生活,从思想、自然、社会、人生等四个方面,探讨其田园生活中所反映出的人生哲理。  相似文献   

20.
我们生活在蓝天碧野的乡村,对乡土的热爱让我们对陶渊明先生更多了一份亲近,他以淡雅的笔调将古老的田园描绘得清新、优美、宁静、祥和,令人神往。在中国古代诗歌中,陶渊明首创以田园生活为描写对象的诗歌,为古典诗歌开辟了一个新天地、新境界,也为我们的田园注入了美妙的诗意。我们在感激、欣赏陶渊明先生的时候也在追寻着一个问题——陶渊明先生的田园诗为什么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