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现在许多老师动不动就随便"传唤"家长到学校,学生犯了一点错误,动不动就叫家长.诚然,在某种情况下教师确有请家长的必要,家长也应该配合老师的教育.但是,请家长到学校何必一定要在学生犯错误的时候呢?我认为,教师随便"传唤"家长的行为值得我们反思.  相似文献   

2.
现在许多老师动不动就随便传唤家长到学校,学生犯了一点错误,动不动就叫家长。诚然,在某种情况下教师确有请家长的必要,家长也应该配合老师的教育。但是,请家长到  相似文献   

3.
赵冬 《班主任》2009,(6):43-44
一忌动不动就请家长。有些班主任把“请家长”当作处理犯错学生的法宝,只要学生犯了错,就请家长,其实这样做极不明智。请家长要把握一个原则——“必要”时才请。如果动不动就请家长,久而久之,学生会对“请家长”麻木不仁,或记恨老师;家长也会有怨言,认为班主任无能。  相似文献   

4.
“现在老师动不动就把家长‘请’到学校,孩子肯定调皮,我们也不是不管,可孩子就是不听话,我们真没办法”。  相似文献   

5.
“现在老师动不动就把家长‘请’到学校,孩子肯定调皮,我们也不是不管,可孩子就是不听话,我们真没办法。”  相似文献   

6.
有不少学校和教师在学生犯错误时,无论大事小事都请家长来校,并称之为与家长密切配合教育好犯错误的学生。笔者认为这种做法欠妥,理由有三:首先,从学生家长的现状看,动不动就请家长,家长会感到左右为难。现在的家长工作也忙,事情也多。如果老师小题大做,家长会觉得有些矛盾,或许会做一些表面的功夫。当着老师的面,对孩子大骂一顿,背后又数落老师太过分,  相似文献   

7.
“现在老师动不动就把家长‘请’到学校,孩子肯定调皮,我们也不是不管,可孩子就是不听话,我们真没办法。”“说真的,我就怕孩子说,老师请您去一趟。”“一张条子或一个电话就把我们‘请’到学校,站在老师面前,我们做家长的连说话的权利都没有。”“现在的老师,教育家长比教育孩子更有招数,只要你往他跟前一站,准会被劈头盖脸地数落一番。”……以上并不是个别现象,茶余饭后、公交车上、放学路上,常常听到有家长这样议论着。从家长的抱怨中,我们不难看出:老师和家长的目标是一致的——就是共同教育好孩子,但是,彼此沟通起来是多么不容易呀!十…  相似文献   

8.
“现在老师动不动就把家长‘请’到学校,孩子肯定调皮,我们也不是不管,可孩子就是不听话,我们真没办法。”“说真的,我就怕孩子说,老师请您去一趟。”“一张条子或一个电话就把我们‘请’到学校,站在老师面前,我们做家长的连说话的权利都没有。”“现在的老师,教育家长比教育孩子更有招数,只要你往他跟前一站,准会被劈头盖脸地数落一番。”……茶余饭后、公交车上、放学路上,常常听到有家长这样议论着。从家长的抱怨中,我们不难看出:老师和家长的目标是一致的——就是共同教育好孩子,但是,彼此沟通起来是多么不容易呀!十几年的教育教学生涯…  相似文献   

9.
“现在老师动不动就把家长‘请’到学校,孩子肯定调皮,我们也不是不管,可孩子就是不听话,我们真没办法。”“说真的,我就怕孩子说,老师请您去一趟。”“一张条子或一个电话就把我们‘请’到学校,站在老师面前,我们做家长的连说话的权利都没有。”“现在的老师,教育家长比教育孩子更有招数,只要你往他跟前一站,准会被劈头盖脸地数落一番。”……以上并不是个别现象,茶余饭后、公交车上、放学路上,常常听到有家长这样议论着。从家长的抱怨中,我们不难看出:老师和家长的目标是一致的——就是共同教育好孩子,但是,彼此沟通起来是多么不容易呀!十…  相似文献   

10.
张翠萍 《宁夏教育》2011,(10):66-66
随着经济和科技的发展,通讯手段的发达,老师与家长的沟通变得便捷起来,"家访"慢慢被人淡忘,"请家长"却在校园逐渐流行起来。教室里、办公室里经常会听到老师这样训斥学生:"如果你再这个样子,就请你把家长叫来,如果家长叫不来,你就别想上课……""请家长"到学校配合老师教育孩子,本无可厚非,但如果不论事情大小,动辄就把家长请来,我认为很不妥。"请家长"要慎重,不能随便拿这个来威胁学生,否则会适得其反。  相似文献   

11.
"现在老师动不动就把家长‘请'到学校,孩子肯定调皮,我们也不是不管,可孩子就是不听话,我们真没办法."  相似文献   

12.
有家媒体载文说:“当下一些老师,在孩子犯错误后,动不动就给家长打电话,请家长来一趟,这无疑是教育者最大的败笔。”该文认为,只要尊重学生和相信学生,就不应该用这种方式来教育孩子。对此观点,我确实不敢苟同。  相似文献   

13.
在教育教学工作中.难免会遇到突发性事件或急于解决的问题,这时,老师们往往会“请”家长到学校,共同商榷,配合教育学生。而在传统意识中,家长被“请”到学校就意味着自己的孩子犯了错误或成绩差.使家长觉得脸上无光。此方法用得过多,会使家长从内心深处产生抵触情绪.也会使师生关系紧张。处理不当,会造成事倍功半的后果。因此,“请”家长来学校配合教育应当讲究些艺术性。  相似文献   

14.
情景之一在办公室,经常看到一些班主任或任课老师,一遇到学生的问题或错误,动不动就打电话用命令式的口气把家长叫到学校来,也不管家长是否有时间来。在这些老师看来,叫家长来学校是最好的办法。在叫家长时,也不管家长是不是有时间与精力。如果家长没事还好,如果家长有自己的事,只好丢下自己的事来学校挨批。家长不敢得罪老师啊,怕老师不管自己的孩子,怕老师对自己的孩子进行打击报复,怕老师说“你们家长对孩子都不管,我老师还管什么呢?”更有些老师跟家长说话的态度,就像家长跟他有仇,一幅盛气凌人的架势,用训斥的口气,用命令的口气让家长…  相似文献   

15.
一、形成学困生的原因(一)家庭教育的误区有些家长满口脏话,动不动就打骂孩子;有些家长没有做好表率,终日吃喝玩乐,不理会孩子的学习;有些家庭父母离异,把孩子当成“皮球”,踢来踢去,推卸教、养的责任;有些家长只忙于赚钱,把子女的教、养忽视了。这样就使一些学生没感到家庭的温暖,逐渐变得自卑又特别孤僻,对学习失去兴趣。甚至有些学习本来不错的学生,由于父母不配合学校进行教育,终日沉迷于游戏机室、网吧等娱乐场所,逐渐把学习耽搁了。(二)教师教育的失当在学校里,有的老师不关心学困生,也不了解学困生;有的教师方法简单、粗暴,动不动就…  相似文献   

16.
新学期刚开始,南京许多家长为孩子请了心理辅导老师。南京大学一位学生介绍,最近一位家长到学校明确提出要请一位家庭教师,但并不需要给孩子补文化课,而是要给读初中的女儿靖“心理教师”。原因是:她的女儿学习成绩优秀,但人际关系不太好,在学校里她是独来独往,与许多同学“不罗嗦”,在家里与家长很少交谈。家长担心孩子的心理不够健康,特请心理教师做家教。据悉,心理系大学生被请去做家教很普遍。南京兴起心理家教  相似文献   

17.
有一位网名为“jyl_001”的同行在“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论坛”(简称Nrcce)上发表的一个帖子引起了我的注意。帖子的主题叫做“老师是如何被激怒的”,讲述了这样一件事:信息技术课上,两名学生接连受班主任的派遣,到机房来“传唤”其他多名学生。这位教师的愤怒被这洋“随便”的行为给点燃了,他向学生大发雷霆。  相似文献   

18.
有位家访比请家长好有位同行说:“今天真倒霉,碰到这样的家长,我请他来学校,告诉他小孩在学校经常不完成作业,他竟然说我教育不得当,责怪起我来。”原来,这位家长正在田里忙农活,叫他来学校,本来心里就有点不是味道,又碰这位老师说话不得体,才发生了这样的事。目前,一些中小学青年教师把亲自登门家访,换成了“请家长到校”,这种现象应引起我们的重视。我认为“请家长到校”,真诚地与家长交流学生在班级和在家的思想、学习、生活情况,共同研究教育的方式和方法,也能收到一定的效果。但要平等地研究协商,相互尊重,互通情况…  相似文献   

19.
在学校常有学生逃学之事发生,特别是初中一年级逃学的孩子比较多。孩子逃学,家长恼火,教师也伤脑筋。有些教师诉苦道:“话说得重了点,学生找不见踪影,教师还得承担责任,真是深不得,浅不得,现在的老师真不好当啊!”究竟是什么原因造成孩子逃学呢?我带着这个疑问与曾有逃学行为的孩子谈过心。有的孩子说上学没有意思,不爱读书;也有很多逃学的孩子是因为老师让请家长而又不敢跟家长讲,到了学校又不好向老师  相似文献   

20.
学生在学校淘气、做错了事、打架或学习不用心,有的老师总以“请家长”作为震慑学生的一种手段,动辄“请家长”,向家长“告状”。前不久,我见到一个上小学的孩子,没有按时完成作业(其实是老师留的作业过多),被老师处以体罚,第二天又请了家长,说这孩子学习不用功,光贪玩,家长要好好“管一管”。学生回到家里,爸爸便大发雷霆。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