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唐代王维《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这首诗,被选人人教版小学语文实验教材三年级上册教科书中。此诗很有名,因此诗的释义颇多,所以疑义也就难免。为加强探讨、交流,就做了点释义与释疑工作,写下了这篇小文。[第一段]  相似文献   

2.
一、意境渲染。课前铺垫 同学们。从古至今,多少文人墨客曾留下许多思乡思亲的千古绝唱。看不够的家乡景。念不完的家乡人。写不完的还是家乡情啊!你脑中有哪些思乡思亲的诗句呢?老师这里也有几酋送给大家(播放古诗意境动画)。[第一段]  相似文献   

3.
教学目标 1.认识、会写“促、忆、异”等7个生字。  相似文献   

4.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是唐代诗人王维的传世之作,诗句抒发了作者逢重阳佳节思念家乡、思念亲人的思想感情。引导学生感受作者对家乡、对亲人的思念之情,是教学这首诗的主要目标。教学中可根据诗句内容,引导学生大胆想像,创造形象画面,进而设身处地,进入情境,感受画面,感悟情感。一、揭示课题,初知情感《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的题目交代了时间和诗句中心。“忆”集中表达了作者对家乡、对亲人的思念之情,“九月九日”不仅交代了时间,而且交代了作者情感产生的基本原因,只要稍加剖析,就能引导学生从中了解诗句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相似文献   

5.
历岗 《小学语文》2007,(11):34-34
问:《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三年级上册《古诗三首》)对“山东”的注解是:“指华山以东”,但在其他古代作品中,“山东”又不能这样解释,如,“秦汉以来,山东出相,山西出将”。请问:在古代作品中,“山东”的含义到底是什么?[第一段]  相似文献   

6.
【教学片断】 师:(板书课题)谁来说说,怎样读这首诗的题目? 生:要注意停顿和重音。  相似文献   

7.
李应玉 《学语文》2003,(4):37-37
王维是盛唐山水田园诗派的代表作家。《东坡志林》称:“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观摩诘之画,画中有诗。”他那优美闲逸的山水诗历来令无数读者为之倾倒;而他早期的一首抒情诗《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更是流芳千古,传诵不衰。这首诗的巨大艺术魅力就在于奇巧的构思,凝炼质朴的语言和真挚的思亲怀乡之情。  相似文献   

8.
教学目标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2.想象、体会诗人孤独、思念家乡的心情,理解诗句意思,感受古诗文的魅力。3.写话、改诗,训练语言表达能力。重点难点教学目标2、3为教学的重点和难点。课前准备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一、复习导入1.读题目定基调一起读课题——《每逢佳节倍思亲》。把思念的感情读出来,把更加思念的感情读出来。  相似文献   

9.
何黄海 《辽宁教育》2005,(11):50-51
教师如何认识自己的课堂行为?这是新课堂建构必须首先解决的基础性问题。一个普遍的教学现象是,教师在课堂实践的过程中常有意无意地夸大和泛化自己的力量,似乎只有将教师的课堂干预发挥到了极至,学生的学习行为才能进入积极、高效的状态。那么,如果教师采取一种简洁、有时甚至  相似文献   

10.
古诗是我国古典文学宝库中的艺术奇葩,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人教版实验教材三年级上册第9课安排了《古诗两首》,分别是南宋江湖派诗人叶绍翁的《夜书所见》和唐代田园诗人王维的《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下面,结合两次执教这两首古诗的教学片断,谈一谈自己的思考。  相似文献   

11.
教师常常鼓励学生求新、求异,人们往往对求新者给予赞赏和鼓励,但我们应当注意,求新不能偏离主旨。比如王维的《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有人就这样给以解读:“首句写平时对山东兄弟的思念,第二句写重阳佳节时的倍加思念。第三句写登高望远时望眼欲穿想见兄弟的情景,最后一句写在  相似文献   

12.
《每逢佳节倍思亲》是苏教版三年级上册的一篇文包诗。文章还原了王维创作《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的情境,诗话互照,情景同现,是融古今之美于一体的课文。[教材解读]《每逢佳节倍思亲》是苏教版三年级上册的一篇文包诗。文章还原了王维创作《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的情境,诗话互照,情景同现,是融古今之美于一体的课文。[教学目标]1.有感情地朗读诗歌、背诵诗歌,学习生字“幼、佳、倍”,借助文理解诗歌表达的意思。2.通过文,体会学习古诗的一般方法,并有意识地运用方法学习古诗。  相似文献   

13.
王维《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的最后一句“遍插茱萸少一人”中的“少一人”少的是谁?有人依据题目认为是“山东兄弟”, 有人依据“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认为是作者自己。笔者认为,要彻底弄清“少一人到底少的是谁”这一问题,就要从全诗着眼,一句一字地来理解作者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  相似文献   

14.
贵刊2006年第1期刊登了刘孟斌老师的《“少一人”少的是谁》一文,文中认为王维《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的最后一句“遍插茱萸少一人”中“少一人”少的是“山东兄弟”对此,笔者不敢苟同。我认为“少一人”少的是“作者自己”首先,“兄弟”在古代汉语中的意思是“哥哥和弟弟”别无他义。这与现代汉语中的“兄弟”的意思既有相同的地方,也有不同的地方。《现代汉语词典》对“兄弟”的解释是:①弟弟。②称呼年纪比自己小的男子(亲切口气)。③男子跟辈分相同的人或对众人说话时的谦称。而刘老师把古诗中的“兄弟”与现代汉语中的“兄弟”等同起来…  相似文献   

15.
教学内容 人教版三年级上册第六单元第21课《古诗两首》之《饮湖上初晴后雨》。  相似文献   

16.
教学内容 四年级上册第七单元第24课《古诗两首》中的第一首。  相似文献   

17.
唐朝有个诗人多才多艺,既会作诗绘画,又很会弹琵琶,他就是王维。当时的岐王爱好音乐,非常喜欢听王维弹奏乐曲。有一年,京城举行科举考试,王维正准备应考。这时,岐王悄悄向他透露说:  相似文献   

18.
教学内容 第十一册第五单元第15课《古诗两首》中的第二首。  相似文献   

19.
教学内容 五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第5课《古诗三首》中的第一首。  相似文献   

20.
[课前准备]1.让学生课前查阅重阳节及诗人王维的有关资料。2.让学生搜集有关重阳节的古诗,读读背背。[教学过程]一、谈话引入,了解背景1.同学们,你们知道今天是什么日子吗?(重阳节)重阳节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一个传统节日,你们对它了解多少呢?(进入网页浏览)2.了解重阳节。(1)教师简单介绍重阳节。(2)学生浏览网上资料,增长见识。(3)学生说说自己了解了哪些重阳节知识。3.介绍诗人王维。师:说到重阳节,我国古代有不少诗人都留下了佳句,其中流传最广的是唐朝诗人王维写的《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这首诗。学诗之前咱们先来了解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