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正【教学设想】初读《闻官军收河南河北》,一种"喜"的感觉猛烈冲击心头,从字面上也能够理解确实"喜",而且"喜欲狂",然而为什么诗人如此狂喜?我们如何让孩子从字面渗透到字里,真正领悟这"喜欲狂"?这确是本诗的教学难点。【教学过程】  相似文献   

2.
对“却看妻子愁何在,漫卷诗书喜欲狂”两句向来众说不一,可归纳几点:(1)关于“却看”:一说是“且看”,“还看”,“再看”,一说是“但见”,“只见”。还有一说是“回头看”.  相似文献   

3.
周艾文、于听两位同志付出数十年搜存辑佚之劳编订起来,并经浙江人民出版社精心出版的《郁达夫诗词抄》.终于以精美大方的装帧、琳琅满目的内容呈现在广大爱好文学、爱好诗词、爱好郁达夫其人其作的读者们的面前。作为郁诗的一个爱好者,当收到周艾文同志遥相寄赠的样本时,我在先睹为快之余,真有“漫卷诗书喜欲狂”之感!  相似文献   

4.
古诗离现在的生活比较久远,小学生理解起来比较困难。因而恰当地交待写作背景,不仅会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能使学生很好地理解诗的含义,与作者的情感发生共鸣,从而达到对诗意的感悟。 一、直接表述交代背景 这种方法适用于政治性、历史性强的古诗,特别是那些有重大历史背景的古诗。比如,在教学杜甫的《闻官军收河南河北》一诗时,先引导学生初步领略作者“喜欲狂”的心情。然后提出:作者为什么会“喜欲狂”?在设置悬念的基础上,向学生介绍安史之乱。再讲公元763年正月,安史之乱的叛军头子之一史朝义兵败自杀,河南河北相继…  相似文献   

5.
“狂”,在我国古代又称为“疯”,在中国文化,特别是艺术创作和道家思想中,有相当厚实的基础。在中国历史上,知识分子阶层追求狂狷之风颇盛。他们或为了排除苦闷与不快,“须求狂药解愁回”;或欲求“狂醉养天真”,通过反朴归真,回到人之初的本性上;或希冀醉中得到灵感,得到创作的自由,摘取艺术创作的真实与生命,常常把”酒”作为狂药,通过饮酒,获取一种“蝶与周与”,“似我非我”的精神状态,使自己成为暂时的  相似文献   

6.
针对程朱理学“存天理,灭人欲”的理欲对立论,戴震提出了“理存乎欲”的理欲统一论。戴震认为,理欲关系的实质是絜情与同欲。戴震运用“自然”与“必然”这一对范畴论述了理欲的统一性。人的自然情欲满足的过程,就是必然之理逐步确立并得以实现的过程。戴震还运用“私”与“蔽”这一对范畴论述了理欲的矛盾性。“私”乃是“欲之失”,属于道德问题;“蔽”乃是“知之失”,属于认识问题。戴震重视“蔽”,针对的是程朱理学重视“私”而不重视“蔽”的现象,目的在于批判程朱理学以个人主观见解来蒙蔽人们,引导人们重视独立思考,不要一味信从。  相似文献   

7.
情志之情     
情志之情诗歌的情志关系,一直是中国古代诗论中争论不休的问题。《说文解字》这样解释情:“情:人之阴气,有欲者。”并引用董仲舒的话说:“情者,人之欲也,人欲之谓情。情非制度不节。”《礼记·礼运》中说:“何谓人情,喜、怒、哀、惧、爱、恶、欲七者,不学而能。...  相似文献   

8.
一、阅读下面一首唐诗,解答1~3题。闻官军收河南河北杜甫剑外忽传收蓟北,初闻涕泪满衣裳。却看妻子愁何在,漫卷诗书喜欲狂。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 1.“却看”就是,“青春”指。 2.尾联“巴峡”与“巫峡”、“襄阳”与“洛  相似文献   

9.
<正>[教学目标]1.朗读诗文,能读正确,读出节奏,读出心境,读出情怀。2.自主探究,品读杜甫"剑外忽传收蓟北"后的"喜欲狂"。3.拓展阅读,通过了解"安史之乱",对比阅读杜甫的诗作,体悟杜甫忧国忧民的情怀。[教学重点]引导学生品读杜甫"剑外忽传收蓟北"后的"喜欲狂"。以读为主线,指导学生把古诗读正确,读出节奏,读出心境,读出情怀。  相似文献   

10.
闻官军收河南河北【唐】杜甫剑外忽传收蓟北,初闻涕泪满衣裳。却看妻子愁何在,漫卷诗书喜欲狂。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即从巴峡  相似文献   

11.
乌鸦和喜鹊同属鸦科,但一直境遇迥然。钻牛角尖的陆先生某一天忽发奇想欲追个究竟,遂有以下这份调查。 1.痕迹调查从现存资料看,两鸟如何形成目前之境遇尚缺乏足够证明,但陆先生认为“鹊”有“喜”之光环要早于“鸦”背“乌”之恶名。  相似文献   

12.
一、阅读下面一首唐诗,解答1~3题。闻官军收河南河北杜甫剑外忽传收蓟北,初闻涕泪满衣裳。却看妻子愁何在,漫卷诗书喜欲狂。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1.“却看”就是,“青春”指。2.尾联“巴峡”与“巫峡”,“襄阳”与“洛阳”,既各自对偶,又前后对偶,形成工整的对;而用“即从”、“便下”绾合,两句紧连,一气贯注,形成活泼流走的对。3.这首唐诗以为背景,抒发了诗人之情,所以后代诗论家都极为推崇此诗,赞其为老杜“生平第一首快诗也”。二、阅读下面一首唐诗,解答1~3题…  相似文献   

13.
全真道创始人王重阳在人格上表现出一种“狂颠”的特征,其狂颠人格经历了一个由“人”之狂颠到“仙”之狂颠的演变过程。这一人格的演变是王重阳自觉的宗教追求的结果.同时也是王重阳审美人格的形成过程。因为.在这一过程中.王重阳实现了从与现实社会相对立到对现实社会的超越.达到了与道合一的自由逍遥的审美人生境界。通过王重阳“狂颠”人格与魏晋名士“狂放”人格的比较,可以看出宗教实践对于审美人格建构的独特意义及深刻价值。  相似文献   

14.
闵宽宏 《考试周刊》2013,(96):39-39
<正>新的学期又开始了,我们又将迎来新的挑战,要对提高教学质量这一永恒的话题给予足够的关注,并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将提高教学质量的行为贯穿于平时教学工作中,否则,教学质量的提高就会成为不可实现的梦想,回顾每次考试后的情形,我都会有更深的体会。无论哪次考试,无论是哪一学科考试,其结果总是"几家欢喜几家愁","漫卷试卷喜欲狂"者有之,抚摸试卷扼腕叹息  相似文献   

15.
关于人之“性”与人之“欲”,最早的认识从孔子开始。《论语》大量记述了孔子对“欲”的言说,他认为“欲”是“性”发的结果,“欲”可分为:“性”发而皆中节的“和之欲”和“性”发而失中节的“贪之欲”。“和之欲”经《中庸》的进一步阐释,为孟子所继承并提出性善说;“贪之欲”为荀子所发挥,提出了性恶说。  相似文献   

16.
夜读老诗人臧克家同志近作《述怀》诗:“自沐朝晖意葱茏,休凭白发呼老翁。狂来欲碎玻璃镜,还我青春火样红。”颇有感触。首先想到的是战斗在教育战线的老园丁。他们在粉碎  相似文献   

17.
“狂”是中国古代文士的一种特殊的个性气质和文化精神,历代不乏以“狂”闻名的人物。杜甫虽自称“奉官守儒”,又被树立为儒家文士典范,然细察其生平与创作,“诗圣”也有极为狂放的一面。杜甫之狂既不同于魏晋时期的阮籍、嵇康之狂,也不同于盛唐时代的“诗仙”李白之狂。杜甫的“狂”主要表现出对自我人生的自信,对道德理想和社会理想的执著追求,是一种积极进取的“入世之狂”。  相似文献   

18.
鱼渔欲     
吴非 《河北教育》2014,(6):48-48
我们经常说,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我则认为,不论是给学生“鱼”,还是“渔”,都不如给学生“欲”。因为,“欲”是第一学习力。这三者之间有着密不可分的内在联系。  相似文献   

19.
王文正局量宽厚 王文正太尉局量宽厚,未尝见其怒。饮食有不精洁者,但不食而已。家人欲试其置,以少埃墨投羹串,公唯啖饭而巳。问其何以不食羹,目:“我偶不喜肉。”一日又墨其饭,公视之曰:“吾今日不喜饭,可具粥。”其子弟悲于公曰:“庖肉为饔人所私,食肉不饱,乞治之。”  相似文献   

20.
关于人之“性”与人之“欲”,最早的认识从孔子开始。《论语》大量记述了孔子对“欲”的言说,他认为“欲”是“性”发的结果,“欲”可分为:“性”发而皆中节的“和之欲”和“性”发而失中节的“贪之欲”。“和之欲”经《中庸》的进一步阐释,为孟子所继承并提出性善说;“贪之欲”为苟子所发挥,提出了性恶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