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钟发全 《今日教育》2006,(1S):30-31
预设是当前教学的热点问题。不论是不一样预设的良苦用心。还是出乎预设的深深思考。预设。对于一线教师而言真是想说爱你不容易。[编者按]  相似文献   

2.
《军神》是小学语文第九册的一篇精读课文。课文记叙了刘伯承在治疗受伤的眼睛时,拒绝使用麻醉剂,表现出钢铁般意志的感人故事。  相似文献   

3.
“春天,树木抽出新的枝条,长出嫩绿的叶子。山上的积雪融化了……”学生投入地读着,其语调抑扬顿挫,语气舒缓轻曼,把听者似乎带到了小兴安岭,亲眼看到溪水在淙淙地流,小鹿时而俯首,时而仰颈,自由无拘地喝水。“好,就是这种感觉。”老师轻语浅笑,语调平和柔软,“请同学们自由读,  相似文献   

4.
在学习《社戏》这篇课文时,学生提出了一个值得深思的问题:它能成为名篇是不是名人效应呢?我没有觉得《社戏》妙在何处。  相似文献   

5.
[案例1] 在《掌声》的教学中,我采用了对课文“补白”的方法让学生走进英子的内心,与作者产生共鸣。“英子的腿脚落下了残疾,不愿意让别人看到她走路的姿势,总是默默地坐在教室的一角,当同学们_______时,她_____地想_______。”在理解掌声的含义时,我设计了这样的练习“:在 掌声里,我们看到英子的泪流了下来,  相似文献   

6.
“上节课我们学习了课文《乌塔》,讲的是一个十四岁的德国小姑娘乌塔独自一人游历欧洲的事.告诉我们……  相似文献   

7.
现在的语文教材中,鲁迅的作品越来越多地被撤出去了。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还仍然保留在初中语文教材之中。  相似文献   

8.
9.
今天,我同往常一样,迈着轻快的步伐,微笑着走进教室,准备和孩子们一道学习《景阳冈》一文。  相似文献   

10.
11.
那一天,我轻轻地在教室里踱步,不时俯下身指点某个孩子一下。突然,我的目光在一张课桌上停住了。墨绿色的桌面上划着一条“三八线”,那是用修正液涂抹上去的线条,横亘在女孩和男孩之间,白得刺眼。我敏感地扫视四周,赫然发现这样的“杰作”并不是独一无二的,在它的周围还有几份复制品。这个班,一直是全校小有名气的“文明中队”,怎么今天一下子不文明起来,竟然在课桌上乱涂乱画?这些冒失的孩子!我的无明火像火山一样爆发了,尽管十多年的班主任工作“修炼”了我的克制与宽容,但这样的低级错误(当时这样认为)还是让我有些恼怒。在我严厉的目光…  相似文献   

12.
“呜——呜——” 刚进教室,就听见了一阵轻微的哭泣声,我循声望去,只见教室西北角的课桌上,一个同学趴在那里,头也不抬,瘦小的肩膀一抽一抽的,哭得很伤心。  相似文献   

13.
鲁迅在《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一文里这样写道:“我就只读书,正午习字,晚上对课。先生最初这几天对我很严厉,后来却好起来了,不过给我读的书渐渐加多,对课也渐渐地加上字去,从三言到五言,  相似文献   

14.
刘北荣 《湖北教育》2002,(21):24-24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评价的目的是全面了解学生的学习状况,激励学生的学习热情,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评价要关注学生的个性差异,保护学生的自尊心和自信心。”因此,教师对学生数学学习的评价,要遵循《标准》的基本理念,评价学生不能用“一把尺”。  相似文献   

15.
学校组织全体教师听王老师的一期”工程达标课。王老师讲的是《杞人忧天》一文。思路大致是这样的:(1)让学生自由讲述自己所喜欢的成语故事。有三位学生分别讲了《亡羊补牢》《塞翁失马》《坐井观天》,然后问学生:大家知道杞人忧天这个成语吗?学生异口同声回答知道,算是引出了本课主题——杞人忧天。(2)学生自读课文,找出课文中的疑难字词。(3)学生指出疑难字词,  相似文献   

16.
黄金舟 《教育文汇》2007,(12):33-33
女孩说:“《三味书屋》里说鲁迅小时候常行走于当铺和药铺之间,这说明他小时候家里很穷。可是,在《少年闰土》中他为什么又变成了‘少爷’呢?‘少爷’表示家里很有钱呀!”  相似文献   

17.
同学们学习了鲁迅先生的《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对其中的“味”却不解其味。  相似文献   

18.
目前,在小学高年级教材中,已出现了古文。例如:《矛与盾》《郑人买履》《关尹子教射》《学弈》和《两小儿辨日》等。  相似文献   

19.
曹延标 《小学生》2007,(7):32-34
“今天,我们学习《海上日出》一课,下面,同学们自由读课文,找出不理解的词语。”白老师刚说完,大家便打开书看起来。  相似文献   

20.
梁君 《广东教育》2011,(7):112-112
我在讲授《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一文时,向学生介绍鲁迅,展示了中年鲁迅的相片,让学生就先生的照片来猜一猜先生的为人。学生一看照片,马上就不假思索地回答:“先生是一个严肃认真、不苟言笑的人。”我立即肯定了学生的说法,但同时又指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