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小学语文》2011,(6):17-17
2011年第四期的(《习作:为何而作.为谁而作?》让我面对作文教学豁然开朗。第一,习作教学应从生活需要出发,解决学生为什么要写的问题。作文教学时,教师应创设情境,让学生意识到写作是交际应用的需要,是情感倾泻的需要。引导学生将习作与生活联系起来,让学生在写的同时体味到“写”和“成功”的快乐。第二,习作教学要站在学生的立场上。生活是习作的源泉,同样也是作文语言的源泉。教师在命题时,  相似文献   

2.
1.打破时空界限,走进学生生活。“一篇习作教学就是两课时的习作教学”这是我们传统的作文法,这种作法显然已不适应时代的要求。我们习作教学首先打破这种模式,让我们的习作时空飞出课堂,走进学生的生活。因此我们习作指导首先要做“为学生的自主写作提供有利条件和广阔空间。”比如我们可以在作文课前一天,一周,甚至几周让学生明确习作的要求,放手让其到生活中去搜集信息,精心构思,充分拟稿。因此,一篇习作的练习的周期不是两课时,而应根据具体习作的要求,可以是一周,也可是两周,甚至一个月。学生所写之作当然不是“空话”与“套话”,而是他们眼中的世界与生活。  相似文献   

3.
“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才能让学生从生活中准备习作材料,学生写的才能是“我”的认识世界的生活,才能在世界中认识“我”的生活。为此。习作要让学生从自己的生活中选材,使作为主体的学生在落实三维目标的过程中有着丰富的储备。  相似文献   

4.
“儿童生活习作教育研究”是我校参加的一个省级课题。儿童生活习作是指在生活教育理论与现代教育思想指导下,赋予教学浓郁的生活气息,让学生可以轻松愉快、自由地从事习作活动,尽可能地描写真实生活,表达真实思想,抒发真情实感,使习作变成丰富有趣、生动活泼、令人向往、其乐无穷的现实生活。以“儿童生活”为根本价值取向的习作教学研究是尊重和张扬学生个性的习作教学,是从学生现实生活出发、为了学生未来生活的习作教学,是注重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创新人格的习作教学,是全面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的习作教学。  相似文献   

5.
习作教学应从学生生活出发,千方百计激发学生对习作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从而使他们积极主动地写。以实现新《课标》中所强调的让小学生“易于动笔”,“乐于书面表达”,对作文“有兴趣”的目的。因此如何让学生在习作的起步阶段感受到习作的精彩,激发了学生的习作兴趣,让学生轻松地步入习作的大门,下面结合教学实践工作,谈谈本人的一些粗浅认识。  相似文献   

6.
王文芳 《江西教育》2003,(13):22-22
“生活化”的习作,就是让习作走进生活,通过创设条件,丰富学生的生活,让学生在学习和生活中习作,形成在实际生活中有用的技能,并在习作中学会思考、透视生活,并形成改造生活、提炼生活的意识,提高生活的质量。一、“生活化”的习作内容能激发学生的习作兴趣习作是为生活而作的,  相似文献   

7.
提起作文,学生害怕,教师头痛。教师指导的有板有眼,从选题一直到开头结尾,语言车载船装,但学生作文依然是假话连篇,更是干巴巴的,让人沮丧。看到这些习作,仿佛面对着一潭死水,怎么也透视不到学生那朝气蓬勃的影子。笔者认为这是传统习作教学远离学生生活禁锢学生个性,忽视习作教学中人文性所致。因此只有在实践中借助“人文性”思想武器,摒弃传统习作教学。让习作教学成为师生积极的生命互动,让学生“写自己想说的话”,“乐于书面表达,增强习作自信”。才能唤起学生对习作的兴趣。下面浅谈笔者在教学中的一些体会与经验:  相似文献   

8.
叶圣陶先生指出:学生作文应该是“我手写我心。”而反思我们的习作教学行为应该明白,时下的习作教学并没有真正贴近学生生活和深入学生的内心世界。真正行之有效的习作教学应该让学生写真话、说真事、抒真情。《小学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提出:“要让学生留心周围事物,乐于书面表达,增强习作的自信心,能不拘形式地写下见闻、感受和想象,  相似文献   

9.
作文是语文学科的“半壁江山”,这指出了习作教学的重要性。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是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语言、文字以及文学、学生习作都来自于生活,最终又回到生活中去,为广阔的社会生活服务。所以语文与生活息息相关,要让学生真正掌握语文这一生存工具,其中最重要的能力是让学生的习作能够反映生活,表达自己对生活思维真实情感,体现学生的童心、童趣,让学生的习作生活化。[第一段]  相似文献   

10.
学为中心强调教是为学服务,让学习真正发生,这是教学理念的深刻变化。目前的习作课堂,依然存在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现象,导致学生的作文与生活脱离。为此,我们应以学为中心,根据教材的编排特点、学生的学习需求,改革习作教学框架,采取“小作文+大作文”的模式,将习作目标细化、具体化,让学生在具体的生活情境中写作;同时,组织学习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获得情感体验,产生表达的冲动;最后改变评价方式,让学生自评、互评等,促进学生习作能力的提升。  相似文献   

11.
儿童生活作是指在生活教育理论与现代教育思想指导下,教学赋予浓郁的生活气息,让学生可以轻松愉快、自由地从事习作活动,尽可能地描写真实生活,表达真实思想,抒发真情实感,使习作变成丰富有趣、生动活泼,令人向往,其乐无穷的现实生活。以“儿童生活”为根本价值取向的习作教学研究,有以下几个特点:是尊重和张扬学生个性的习作教学,是从学生现实生活出发、为了学生生活的习作教学,是注重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创新人格的习作教学,是全面提高学生的语素养的习作教学。  相似文献   

12.
每一个学生都是一个独立的个体.每一个学生都拥有一个灵动的世界.可我们发觉在作文教学中.孩子们笔下的生活是那样黯淡无光.都是充满空话、套话的“得意之作”。新课标指出:“为学生的自主写作提供有利条件和广阔空间.减少对学生写作的束缚.鼓励学生自由表达.有创意表达。”这里就提出了一个习作的源头问题。多年的习作教学发现.只有开生活之源,才能扬个性之帆:只有让学生用生活的理念指导自己的习作.把日常生活和习作练习结合在一起.形成一个“以创新为核心.贴近生活.凸显个性,充满生命活力”的习作大课堂.才能写出富有灵性、个性的习作来。  相似文献   

13.
小学习作教学实践告诉我们,小学阶段的作文教学应进行扎实的“句、段、篇”训练,在习作中逐渐渗透写作知识。我们认为中段学生习作教学应扎实做到三个“训练”。一是加强习作基础化训练,主要有连词成段的训练、自由段落的训练和总分段的训练;二是注重习作的生活化训练,加强生活中的小练笔,抓住生活中的闪光火花,创设生活的情境;三是拓展习作的多元化训练,主要有扩展性描述、推测性填补和情境性诱导。逐渐培养学生字词句段、谋篇布局的能力,让学生在宽松开放的环境中进行写作训练,让学生有话可说,乐于说,乐于写。  相似文献   

14.
小学生的写作能力较为薄弱、写作水平不高,主要是因为缺乏丰富的素材积累与语言知识基础,缺乏一定的生活经历,对生活不能产生深刻的理解和感悟。事实证明,生活场景式体验习作教学的模式,能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丰富学生的写作素材,增强学生真实情感的深切体验,有利于学生写作能力的提升。本文从“生活场景式”体验习作教学的优势入手,提出了几点切实可行的实践教学举措。小学语文习作应与学生的现实生活紧密结合,因此,把生活化元素植入习作教学课堂,构建起“生活场景式”的写作学习氛围,让小学语文习作活动和生活场景形成零距离融合,有利于实现小学习作教学的高效高能,获得喜人的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15.
习作教学是小学中年级的教学重点,亦是教学难点。怎样才能让学生在习作的初始阶段喜欢上习作,快速提高习作能力和水平,写出好文章呢?我采取了“看”“记”“评”习作教学策略,开展三项有针对性的习作教学活动,激发学生的习作兴趣,锻炼和培养学生的习作能力,提高学生的习作水平。  相似文献   

16.
您为什么写作? 写作是我的自我需要。 意大利小说家哥弗雷多.申自里塞如是说。习作教学虽然不是为了让每—位学生成为文学家,却应致力于激发学生习作的“自我需要”。遵循《语文课标》“乐写——礅写——会写”的习作教学思路,我们提出了“有意趣、有意义、有意思”的习作教学新取向,让学生习作以“自我需要”为起点,走向“自我完善”。  相似文献   

17.
张媛 《教育》2013,(12):61-61
小学生作文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头戏”,是小学生最不情愿完成的任务,更是广大语文教育工作者应该努力探究的课题。2011版语文课程标准倡导习作教学应该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笔者在长期的教学实践中认识到:“乐于表达”是建立在“易于动笔”的基础上的,也就是说,首先要让学生“易于动笔”,学生才会“乐于表达”,学生面对习作不再犯难,才有可能产生浓厚的兴趣。因此,让学生“易于动笔”,是习作教学的关键。然而怎样才能让学生“易于动笔”呢?  相似文献   

18.
在小学作文教学中,教师应以满足学生的心理需求为出发点,紧密联系学生的实际生活创设习作情境、制造习作话题,并巧用“扶放进阶”的习作训练模式,从“扶”到“半扶”,再到“放”,循序渐进、阶梯递进,让学生获得必要的方法引领。这样不仅能让学生得到深刻的活动体验和独立实践的机会,获得写作成功的愉悦感,还能让学生的写作水平获得实质性的提升。  相似文献   

19.
设计理念 习作教学应密切联系学生的生活,“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本次的习作训练围绕编写童话故事这种学生乐于参与的习作形式,引导学生从生活实际出发,发现问题,产生习作的愿望;在例文的启发下,进一步明确编写故事的意义,掌握编写的方法,以达到“易于动笔”的目的。  相似文献   

20.
郭颖 《陕西教育》2007,(11):61-61
在习作教学实践中.我们可以尝试打破习作常规.通过“接龙日记”的方式打开学生习作兴趣的新视窗,引导学生喜欢用笔说话.让学生觉得习作是简单的.习作是自然的、习作是随心的,它没有什么模式,也没有什么框框。习作是他们生活的一部分.是充满情趣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