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人教版的教材中,有许多以吐“泡泡”的形式插入的提示语,用来引导学生认真读书,在整体感知课文的基础上有重点地深入理解感悟和思辨,以培养学生阅读能力和良好阅读习惯。在教学中,我们要以“泡泡”为向导,让学生了解“泡泡”,活用“泡泡”,学会自己“吹泡泡”,培养学生的阅读习惯。  相似文献   

2.
教材导学系统是指教材中能够帮助学生自主阅读课文,培养和提高学生阅读能力的系列材料,包括单元提示、课文导读、“泡泡语”(课文中编者穿插的提示)等。它是编者思路的集中体现,是教学目标的展示,更是学习该单元、该课文的“路标”,把握好它,是引导学生学好课文的关键。  相似文献   

3.
翻开人教版课程标准实验教材,会看到精读课文中出现了新增的“泡泡”提示语,从中能看出其导学系统的改革尤为突出。教材中编者以学习伙伴的口吻,以“泡泡”的形式插入了许多提示语,意图明显,即引导学生认真读书,学会思考,学会发现。这有利于培养学生学习语文的浓厚兴趣和良好习惯,有利于提高他们的阅读能力。下面以人教版三年级实验教材为例试作分析。课标中对第二学段中阅读教学的目标明确提出:能对课文中不理解的地方提出疑问”;“能联系上下文,理解词句的意思,体会课文中关键词句在表达情意方面的作用”;“初步感受作品中生动的形象和优…  相似文献   

4.
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的语文教材无论是在编排上还是教材中所配有的一些插图、文字,都较原来的教材新颖,适合学生的年龄特点。教材在精读课文内部或结尾处,以学习伙伴的口吻、以“泡泡”的呈现方式插入了许多“提示语”,用来引导学生认真读书,在整体感知的基础上有重点地深入感悟和思辨,以培养阅读能力和良好的阅读习惯,加强了“人文性”与“工具性”的巧妙结合。笔者翻阅了一到三年级的语文书,发现书上的这些提示语有着不同的作用。  相似文献   

5.
翻开人教版课程标准实验教材,会看到精读课中出现了新增的“泡泡”提示语,从中能看出其导学系统的改革尤为突出。教材中编以学习伙伴的口吻,以“泡泡”的形式插入了许多提示语,意图明显,即引导学生认真读书,学会思考,学会发现。这有利于培养学生学习语的浓厚兴趣和良好习惯,有利于提高他们的阅读能力。下面以人教版三年级实验教材为例试作分析。  相似文献   

6.
一、“文中提示语”的特点和作用 人教版三年级上册教材进一步加大了改革力度,课文导学系统的改进尤为显著。本册教材在精读课文内部或结尾处,以学习伙伴的口吻、以“泡泡”的呈现方式插入了许多提示语,用来引导学生认真读书,在整体感知的基础上有重点地深入感悟和思辨,以培养阅读能力和良好的阅读习惯。全册教材精读课文共24篇,除两篇《古诗两首》外,其余22篇都紧密联系课文内容插入了提示语,共有30例。这30例提示语,从语言形式上看,大部分是从学生的角度说出读书的心得和发现,表示要和学习伙伴相互交流。  相似文献   

7.
《珍珠泉》是新课标三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的一篇略读课文。课文语句优美、生动,向我们介绍了“珍珠泉”泡泡美而有趣,泉水绿、深、清等特点。字里行间体现出作者对珍珠泉的喜爱和赞美,为家乡有此泉的自豪之情。  相似文献   

8.
近年来,伴随着《语文课程标准》的诞生,人教版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应运而生。它扬弃了以往课程内容“难、繁、偏、旧”的状况,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精选课文,优化语言,广集资源,可谓换了新颜。综观异彩纷呈的课程内容.我们不难发现,编者有意地安排了不少促思导学的形式.其中出现较多的是以泡泡图形出现的提示性文字“小泡泡”。  相似文献   

9.
<正>语文教学的主要任务是培养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教材根据学生年龄特征,在二年级下册结合语文要素提出了明确的学习要求,安排“讲”的训练,如在《开满鲜花的小路》这一课中,就通过泡泡图“我能借助插图讲讲这个故事”提示学生借助课文中的插图这个支架来讲故事。虽然二年级学生在上学期学习《小蝌蚪找妈妈》时曾经借助多幅图画讲过故事,但是这篇课文中只有一幅图片,学生借助单幅图讲故事难度就比以前高了许多,课堂教学中需要积极引导学生巧借插图支架讲好故事。  相似文献   

10.
三年级是学生练习写作的起始年级。指导三年级学生起步习作很难,引导他们学习修改自己的习作更难。在教学实践中,笔者总结出“言物对照”“巧供词语”“扣题分段”“善用课文”等修改习作的方法,指导三年级学生修改习作,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相似文献   

11.
一、默读是否过早以往教材一般都在二年级才提出“学习默读”,新教材在一年级下学期就要求学生默读,是否过早、恰当?首先,“默读,要在学生具有一定朗读能力的基础上进行。”新教材虽然课文比较长,阅读量大,表面上看朗读能力似乎也造成高于以往的学生,但是课文长、识字多,有些学生的朗读能力可能还不如以往的学生,让这些学生默读,没有实际效果。其次,新教材识字量大,上课时忙着识字、读通课文———这必须要朗读,没有更多的时间和精力来指导学生默读。再次,默读在学习课文当中主要用于理解文章内容。一年级语文教学以识字为主,不提倡讲解分析…  相似文献   

12.
“概括课文主要内容”这八个字几乎在每堂语文课上都会被教师使用。虽然教师们很注重培养学生这方面的能力,但是到了五年级,学生的这种能力依然还未养成。这主要是因为五年级学生还是以形象思维为主。因此,阅读篇章一定要让学生搞清楚课文表达了什么,怎样来表达的,才能教学生真正学会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  相似文献   

13.
课间,其中学几个初一年级学生在教学楼走廊上吹肥皂泡,一串串晶莹剔透的泡泡在空中飘扬,学生们正开心欣赏,却被学校政教处主任发现,吹泡泡的学生被叫进办公室受了一番“深刻的教育”,还扣除了所在班级考核分每人一分。  相似文献   

14.
在人教版小学语文教科书中,编者增加了以"吐泡泡"形式的虚拟"学习伙伴"。"学习伙伴"在"泡泡"里说的话,其实都是一个先学者对正在参与学习的小伙伴的引导。本文以人教版课标本三年级上册为例,浅析"学习伙伴"的特征。一"、学习伙伴"的呈现特点人教版教科书三年级上册"学习伙伴"在课文板块及语文园地都有分布,共56次。(一)分布特点"学习伙伴"在课文中出现了31次,占56%;在课后练习中呈现8次,占表一:"学习伙伴"分布情况17,30%课文中出现(次,比例)  相似文献   

15.
一、把握略读课文地位 略读课文一般文字较浅显,便于学生阅读和理解。与精读课文的教学相比,略读课文的教学对学生自学的要求有所提高,但理解的深度有所下降。新课标语文(人教版)从三年级开始安排略读课文:三年级上下册课文64篇,其中略读课文18篇;四年级上下册课文64篇,其中略读课文29篇;五年级上下册课文56篇,其中略读课文28篇;六年级上下册课文49篇,其中略读课文15篇。略读课文在语文课程中所占的比重随着年级的升高而增大,可见略读课文在阅读教学中所占的应有地位。  相似文献   

16.
周舟 《云南教育》2008,(1):51-51
教材: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人教版语文三年级下册 设计理念:《珍珠泉》是一篇略读课文。教学略读课文,应该在老师的引导下,放手让学生自主学习。教学本课的重点是紧扣“感受大自然的美好,留心观察景物”这一单元主题,凭借课文前的“阅读提示”,引导学生通过读书、思考、讨论,逐步提高自学能力。  相似文献   

17.
吴群 《湖南教育》2008,(9):11-11
一年级课堂上,王老师对学生说:“小朋友们,刚才我们读完了课文,现在,生字宝宝从课文里跳出来了……”正欲点课件,忽然一个学生说:“老师,怎么生字宝宝又跳出来了?”  相似文献   

18.
翻开人教版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会看到精读课文中出现了新增的“泡泡”提示语.从中能看出其导学系统的改革尤为突出。教科书中编者以学习伙伴的口吻,以“泡泡”的形式插入了许多提示语,意图明显,即引导学生认真读书,学会思考,学会发现。这有利于培养学生学习语文的浓厚兴趣和良好习惯,有利于他们的阅读能力。  相似文献   

19.
著名特级教师于永正说:“所谓‘精读’,就是进一步引导学生把课文读懂,读出字面背后的意思,进而把课文读出感情来。”为了让学生读出字面背后的意思,读出课文的感情,真正地感悟文本,教学苏教版五年级上册《装满昆虫的衣袋》一课第三自然段时,我抓住“终于”这个词进行引导和突破。  相似文献   

20.
苏教版一年级下册《识字2》是词串形式的识字课文。课文中“球”字排在绿线内,是要求学生认识的字。复习时拿卡片随时抽查,班里学生都认识,效果不错。然而,当学到第9课《他得的红圈圈最多》时,学到了“求”字,问题出现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