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推进,老师们已从过去整齐划一的“标准答案”中走了出来,注意教学内容的价值取向,尊重学生的独特体验,由过去确定性的“一元解陵”转变为现在的“多元解读”。然而,学生作为文本的主观阅读者,生活经验有着很大的差别,学生将各自不同的体萼盒带人阅读活动时,产生的心智活动也各不相同。再肌上他们的认知能力有限,阅历较浅,对文本意境的把握水平不高,他们对文本的解读可能是积极的,也可能是消极的。  相似文献   

2.
<正>新课标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学生阅读课文必须有"自己的心得""提出自己的看法和疑问"。在这一教学理念的引领下,教师在课堂上张扬学生的阅读个性,尊重他们的独特感受。宽松、开放的课堂打开了学生思维的闸门,给了  相似文献   

3.
《语文课程标准》中指出:“语文课程丰富的人文内涵对人们精神领域的影响是深广的,学生对语文材料的反应又往往是多元的。因此,应该重视语文的熏陶感染作用,注意教学内容的价值取向,同时也应尊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独特体验。”审视目前的课堂教学,我们发现有以下两种倾向:一是不少语文教师对新教材的人文思想底蕴,对新教材为我们提供的对学生渗透和熏陶的人文品格、人文精神等丰富因素,没有深层次探索;二是一些教师虽然对教材进行了深层次的探索,但是过分强调尊重学生的“独特体验”,而忽视了“价值引领”。面对纷至沓来的生成,一些教师置文本的价值取向于不顾。以致引导失控,导致学生认识的偏差。  相似文献   

4.
高职语文阅读教学的理想境界是实现个性化,阅读既然是一种极具个性化的行为,教师在阅读教学中,就应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和个性化思维的发展,就应珍视学生对文  相似文献   

5.
尊重学生的独特体验与重视文本的价值取向是相辅相成,相互促进,和谐共生的。教师要用发展的眼光来看待学生独特的体验,促进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  相似文献   

6.
《新课标》指出:应该重视语文的熏陶感染作用,注意教学内容的价值取向,同时也应尊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独特体验。作为一名语文教师,我在课堂教学中力求通过学生的体验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教材,更好地彰显学生个性。  相似文献   

7.
追求“个性化”阅读,让学生有“独特的感受”,这是对的。问题是语文教师要有灵心慧眼在独特体验和文本价值取向之间找到支点——“度”。新课标要求尊重学生的独特体验是建立在“重视语文的熏陶感染作用,注意教学内容的价值取向”的基础上的,我们只有把握“适度”,讲究“力度”,并在此基础上追求“高度”,才能真正使文本的价值取向与尊重学生的独特体验和谐统一,这样才能把学生的个性化阅读引向正确的轨道。  相似文献   

8.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要尊重学生的独特体验。”然而,不少时候,学生的“独特体验”却违背了文本的“价值取向”。如:学生认为,“爱因斯坦并不伟大”、“邱少云是个大傻瓜”、“郑和下西洋没什么了不起”,面对学生的这些“独特体验”,我们教师该怎样处理呢?  相似文献   

9.
纵观阅读教学现状,不少教师对“尊重独特感受”与“文本价值取向”关系处理不当:或者片面强调文本价值取向,画地为界,对学生智慧的火花视而不见;或者片面强调珍视独特感受,漫无目的。对学生认识的偏向置之不理。“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语文课程标准》)重视文本价值取向,尊重学生独特感受,目的都在于提升学生的精神境界,完善学生的语言系统,发展学生的个性品质,提高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片面强调某个方面都有失偏颇。因此,面对开阔的阅读空间,面对丰富的阅读内容,面对个性化的阅读感悟,教师必须冷静头脑,清晰思路,既要尊重独特感受,也要重视价值引领,从而使学生语言的发展和精神的提升得到和谐的统一。  相似文献   

10.
俞新美 《陕西教育》2006,(10):24-24
在新课改理念的指导下,个性化阅读成了当前阅读教学中追求的一种时尚.课堂因此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它一下子热闹了起来,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提高了,个性也得到了一定的发展.但教师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却忽视了学生的独特体验与价值取向之间的平衡,使得某些个性化阅读陷入了误区.  相似文献   

11.
在新课程理念指导下,我们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已经凸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尊重学生的独特体验。教师必须时刻呵护、鼓励学生的个性化解读,使学生不囿于教师、不局限于教材、不拘泥于传统的思维习惯,勇于发表独到的见解,敢于发出不同的声音。然而,尊重学生的独特感悟,不等于可以忽视教学内容的价值取向,无原则地迁就学生的任意理解;  相似文献   

12.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提出:阅读是学生个性的行为,不应以老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因此在新课程改革的实趼中,许多教师积极倡导个性化阅读,把阅读的时间还给学生,尊重学生的独特体验,但不可否认在个性化阅读的实践中不少教师误解了这一理念,认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学生作出怎样的理解都应该予以肯定。笔者认为:要真正张扬个性,放飞心灵,实现学生的个性化阅读,就要明白个性化阅读有它的“规则”,达成以下共识:  相似文献   

13.
传统阅读理论认为,文本的价值意义在解读之前就已存在于文本之中,是真实的、确定的,而且永恒不变.读者可以跨越时空进入文本与作者进行对话.共同探讨文本的价值意义。譬如,课文《三个儿子》(人教版课标教材二下)阐释的就是“为人子,方少时,孝与亲.所当执”的道理。如果按照传统阅读理论顺着文本的价值取向解读,就应该指责第一个儿子和第二个儿子,赞赏第三个儿子。可是,实际教学的时候,总是有同学认为,第一个儿子和第二个儿子也应该得到肯定:作为教师.究竟应该怎样进行引导呢?  相似文献   

14.
文学作品怎么教?当“尊重学生的独特体验”成为阅读教学的理念并被明确提出时,面对学生的或有理或有失偏颇的“侃侃而谈”,教师该如何处理“允许学生充分表达”与“引导教学进程”之间的关系?在文学作品的教学中,教师和学生该具备怎样的文学鉴赏能力?又该具备怎样的阅读视野?本期几篇文章以期在这些方面能给大家一些思考。[编者按]  相似文献   

15.
徐建国 《现代教学》2011,(12):60-60
在语文阅读教学中,有些教师或是将文本的价值取向强势灌输给学生,或是过度尊重学生的教材解读与独特体验,导致出现偏离文本价值取向或是曲解文本的现象,因此,教师需要正确应对文本价值取向与主体独特体验的冲突。我在教学中总结了一些应对策略,以下选取几点进行说明。  相似文献   

16.
刘胜利 《现代语文》2006,(9):107-108
阅读过程是阅读个体的感悟和体验建构的过程,是一种再创造,它带有强烈的个性特征。学生个性化阅读是学生个体从书面语言中获取信息,并与非认知因素互为影响的活动,存在着个别差异;它是学生借助本与作对话的心理过程,具有鲜明的个性特征;它是教师引导学生探究性和创造性感受、理解、评价、鉴赏本的过程。由于每个学生的生活积淀、化底蕴、审美情趣千差万别,因此,它是一种个性化行为。  相似文献   

17.
守望的角度     
朗读训练是语文教学中必不可少的手段。尤其是自新课程实施以来,把语文教学中的朗读摆在了愈来愈突出的地位。在朗读训练中,我特别重视学生的自主阅读,尊重学生的个性化体验。古人云:“书读百遍,其义自现。”可见“读”是学生理解文意的桥梁,是阐发情感的媒介,是学习祖国语言的载体。那么,怎样才能在课堂教学中激发学生的朗读兴趣,[第一段]  相似文献   

18.
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教师应引导学生在积极主动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对文本加以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从中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维启迪,享受审美乐趣。只有为学生提供心灵体验的空间,让学生获得心灵的独特感受,才能真正听到学生心灵的歌声。一、为学生提供心灵体验的空间在传统的阅读教学中,教师习惯于把自己的体验强加给学生,课堂上要求学生亦步亦趋,"配合"自己详尽而死板  相似文献   

19.
文本是课堂最重要的教育资源,语文教材中的一篇篇课文是一个个敞开的文本,是一个等待发掘和探究的未知世界,具有生命的灵性。而阅读一篇课文就是学生与文本、与文本作者一次次对话的过程。正是通过学生的解读与阐释,才打开文本意义结构的封闭形式,使其获得活生生的具体化。《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学生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因此在阅读教学中,教师应该给学生巨大的空间,引领学生走进文本,亲历阅读过程,多元解读,与文本直接“对话”。  相似文献   

20.
阅读是语文课程中极其匝要的内容。阅读教学可以检测学生基础知识的掌握与运用情况,可以提高学生的写作素养,iE如叶圣陶所言:“阅读是写作的基础。”新课标指出“阅读是收集处理信息、认识世界、发展思维、获得审美体验的重要途径”,还强调了“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奉之间对话的过程……阋渎教学的重点是要培养学生具有感受、理解、欣赏和评价的能力……逐步培养学生探究性阅读和创造性阅读的能力”。面对文本,教师和学生都是作品创造的积极参与者:阅读文本的过程实质是对作品的再创造过程,是动态地建构文本意义的过程。这就要求教师在阅读教学中要充分尊重学生作为读者的地位,尊重学生个体独特的阅读体验。但又决不是“放羊自流式”的教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