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正>知识的传授离不开教学内容,任何脱离教学内容的教学活动不可能有长久的生命力。因此,在贯彻实施"中华诗词进校园"这一理念时,就要始终坚持把"诗教"渗透到教学内容中,让诗词真正进入课堂。那么,怎样促进诗词与课堂教学有效地结合起来呢?下面,就结合我校诗教工作的实践,汲取各校诗教工作的经验,谈谈我的粗浅认识。  相似文献   

2.
诗是可以解读的.正是因为诗可以解读,欣赏诗才有乐趣.诗才能够给读者美的享受。但是诗歌欣赏活动是一种需要欣赏者的创造力的特殊的艺术鉴赏活动,它比欣赏小说、散文等其他文学文体更需要欣赏者参与发现和创造诗美的工作。诗歌欣赏的主要任务是寻找诗美。诗美包括诗的抒情的美和形式的美。在欣赏诗时,不要把诗的内容与形式截然分开,特别要重视诗的形式的美。诗的视觉美在现代诗歌中十分重要。  相似文献   

3.
皎然《诗式》是唐代十分重要的诗学著作,但迄今为止,学术界对其缺乏系统研究。20世纪发表了近40篇研究文章,其中涉及皎然生平考释、《诗式》版本流变以及《诗式》的意境、风格论、诗史观等问题,还有诸多问题未曾涉及,譬如《诗式》在中国诗学转型过程中的重要作用和影响,在诗学史上的地位等都未能得到深入研究,梳理这些研究成果并提出未来研究构想是一件有意义的工作。  相似文献   

4.
译事难,译诗更难,译格律诗更是难上难。在中外翻译史上,译诗一直是一个较为艰辛而颇有争议的工作,而把格律诗译成格律诗就更不用说了。难怪鲁迅说:“译诗,真是出力不讨好的事。”大概正是出于这个缘故,才使得有人提出诗之不可译之说(见王以铸《论诗之不可译》)。这是因为“赋诗言己之志”,而“译诗则言人之志”。而  相似文献   

5.
《师道》2022,(1)
韩以文为诗,杜以诗为文,世传以为戏。然文中要自有诗,诗中要自有文,亦相生法也。文中有诗,则句语精确;诗中有文,则词调流畅。谢玄晖曰:“好诗圆美流转如弹丸。”此所谓诗中有文也。唐子西曰:“古人虽不用偶俪,而散句之中暗有声调,步骤驰骋,亦有节奏。”此所谓文中有诗也。  相似文献   

6.
本文就开展校园诗教工作的重要性以及如何在小学阶段开展校园诗教工作作了论述,并结合苯人在实际教学中的经验和我校的具体措施.和大家探讨校园诗教和作文教学的诸多问题。  相似文献   

7.
谜语诗也称避题诗,即有意避开诗题。诗句为谜面,诗题为谜底;诗中有谜,谜在诗中,亦诗亦谜,别具一格。 古往今来有不少以"爆竹"为谜底的谜语诗,读来别有趣味。现  相似文献   

8.
《特区教育》2014,(11):20-20
儿童文学家林良在《纯真的境界》中说道: 诗的写作很自由,尤其现代的新诗……我们对诗的唯一要求,就是一首诗要有“诗趣”。我们读一首诗,读着读着读完了,如果诗里从头到尾没有一个地方让你心动,让你欣喜,我们就会觉得这首诗平淡。如果你读一首诗,诗里面有地方让你心动,让你点头,那就是“诗趣”的所在。  相似文献   

9.
让诗词走进大中小学校园,加强诗教,是对学生进行人文素质教育的重要举措。几年来,在各级党政领导、教育行政部门和诗词组织的共同努力下,诗教工作已取得了初步成绩。这次会议的主题是交流诗教工作经验,推动诗教工作更广泛更深入地向前发展。思想是行动的先导。诗教工作的首要成就,是在各级党政领导和教育行政部门中,在许多学校的师生员工中,开始引起了对诗教的重视。大家认识到,中华诗词是植根于民族语言民族风情、思想性与艺术性相统一的先进文化,具有其他文学样式难以替代的教育功能和艺术魅力。中华诗词是建设精神文明、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相似文献   

10.
佘国武 《教师》2020,(4):15-16
高中语文教材有对联的内容,但目前教学效果不太理想,有一种小巧对联名叫诗钟,如果适当补充诗钟知识,练习诗钟,就能较快提高学生的对联水平。文章结合了高中生的实际情况,探究了诗钟教学的教学内容,通俗地讲解了诗钟的概念、诗钟的格目、如何创作诗钟以及教学注意事项。  相似文献   

11.
《全唐诗》卷三三四令狐楚诗一卷,诗五十九首,残句四,卷四七三李逢吉收诗八首,但这为数不多的诗中有重出诗,有伪诗,有误收诗,也有诗题舛误使人难以猜详的,今加考述,且为系年,以期有助于《全唐诗》之重新整理。  相似文献   

12.
鉴赏古诗,分清诗的类别是一个重要的步骤,不同类型的诗往往表达不同的思想感情。其中,离别诗是一种重要类型,数量很多。离别诗又可分为送别诗(友人远行,作诗送之)和留别诗(自己远行,作诗赠友)。这两种诗中的情感有相同处,也有相异处,值得我们细细区分品味.  相似文献   

13.
王九思是明代中期一位较为重要的文学家。在其现存的830首诗歌中,有愤世嫉俗之诗,有忧国忧民之诗,有隐逸闲适之诗,也有怀古忆旧之诗;其诗作苍古悲凉,意境浑厚;质朴清新,不事雕琢。  相似文献   

14.
各种艺术都是相通的,相互渗透的。除了"诗中有画,画中有诗",还可以说"诗中有乐,乐中有诗","诗中有舞,舞中有诗","诗中有建筑,建筑中有诗",以及"乐中有画,画中有乐","乐中有舞,舞中有乐","乐中有建筑,建筑中有乐"等。各种艺术的互动和配合,主要发生在想象艺术与听觉艺术、视觉艺术之间,以及听觉艺术与视觉艺术之间。书法地位独特,与其它各种艺术都可能相通互动。  相似文献   

15.
唐人在诗歌创作中,广泛使用地名入诗,在地名结构方面有通名、专名和"专名+通名"三种形式。地名范式主要有枚举入诗和对举入诗两种,枚举入诗强调单个地名的独立性,对举入诗强调多个地名之间的内在联系。枚举入诗和对举入诗通常以多种艺术形式在诗中出现,这些丰富的艺术形式确立了地名入诗的范式。  相似文献   

16.
陈毅元帅是一位无产阶级革命家、军事家、外交家,但同时也是一位才情横溢的诗人。他的诗具有多方面的美:既有创业艰难的壮歌和大雪青松的豪情,也有花前月下的倾谈与慈亲至爱的叮咛。他不但自己爱诗,也很注重用诗对子女进行教育。每逢工作余暇,他就吟诗、写诗,并和家人品诗、论诗,或问子女对自己新作的感受,或以诗词中的微言大义对子女进行谆谆教诲,引导孩子们  相似文献   

17.
爱国诗人屈原的代表作《离骚》,两千多年来,古今中外,不知有多少人诵习它,研究它,就诗中有关的许多问题进行探讨,取得了可喜的成果,但也有不少的问题需要进一步研究。由于工作的需要,我们在吸收前人成果的基础上,思考了一些问题,如作者怎样安排这篇长诗的结构?诗中表现了怎样的政治理想?作者的战斗激情在诗中如何  相似文献   

18.
<正> 契诃夫医术尚可,但他名贯全球是因为他小说写得不同凡响。鲁迅和郭沫若都曾误入医门,一旦选择了文学,却都成为一代宗师。李光荣医行得好,诗也做得好,他初愈不惑,已是著述甚丰;他涉诗未久,却已佳句翩然。他是副教授,研究治疗流行传染病颇有见地,却虚怀若谷,没有丝毫骄眉傲眼。他的诗都是睡前饭后工作之余哼成的,是偶一为之,但由于他对生活体验很深,又有刻苦炼意练句的坚韧劲,每有一诗出手,便都会得到诗友和读者的啧啧赞许。  相似文献   

19.
中国是一个诗国,《诗经》三百篇,可谓中国诗史上第一座丰碑。作为《诗经》重要组成部分的雅诗,自有其不可忽视的成就和地位。在这方面,前辈学者已做了大量工作,进行了一定的探索和总结,但是与风诗相比,仍有很大差距,很有进一步探讨的必要。 一 所谓雅诗,意即西周王畿之诗,基本上属于周王朝贵族文人的创作。其中大雅主要产生于西周盛世,小雅主要产生于西周衰  相似文献   

20.
杜牧<兵部尚书席上作>一诗自见于孟棨<本事诗>以来即引发了无数争论,有以此诗为伪诗者,有以此诗为杜牧诗者,而关于诗歌中之本事更是见仁见智.本文结合有关本诗、本事的文献材料进行分析认为,<兵部尚书席上作>一诗为杜牧原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