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人鸟情依依     
夏飞 《教育文汇》2007,(9):44-44
今天,我准备给学生上《珍珠鸟》。说实话,对于这篇散文,我起初并不是十分喜欢,因为在我看来,它既没有《安塞腰鼓》的恢宏壮观,又没有《华南虎》的浓烈抒情;既没有《登上地球之巅》的惊心动魄,又没有《伟大的悲剧》的曲折情节。只有在描写珍珠鸟与作者建立信赖关系后,“嗒嗒”啄着作者颤动的笔尖时,语言才渐趋活泼、但较之《丑小鸭》,我总觉得它好像还是少了点什么。  相似文献   

2.
李志建 《江苏教育》2006,(10B):10-11
苏教版第七册第六单元包括3篇课(《诚实和信任》、《珍珠鸟》、《九色鹿》)和一个练习。《诚实和信任》叙述了两位车主妥善处理反光镜被碰碎这起小事故的过程.揭示了人与人之间“诚实和信任比金钱更重要”的道理。《珍珠鸟》描写了人鸟相亲的动人历程,告诉人们“信赖就能创造出美好境界”。《九色鹿》是一篇童话故事.讲的是调达背信弃义,结果受到惩罚的故事。“单元练习”设计了“读读小故事”——《两兄弟卖酒》;积累一些关于“诚信”的名言警句等。综观本组教材,就会发现编的意图是围绕“诚信”这一主题的。  相似文献   

3.
引子——《人民教育》刊登过特级教师郭初阳的《珍珠鸟》教学实录。《珍珠鸟》是著名作家冯骥才的散文名篇。长久以来,这篇课文作为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典范,几乎被所有读者和语文教师所认同。  相似文献   

4.
初读《珍珠鸟》,我被文中鸟对人的信赖、人和鸟的和谐相处深深感动和陶醉了。但是,读过几遍之后,我认为文中“我”对珍珠鸟的所谓关爱,充其量也只能算是一种自私的占有行为。  相似文献   

5.
许多不同版本的小学《语文》教材,似乎都采用了冯骥才的散文《珍珠鸟》。 没有疑义,课文《珍珠鸟》的主题就是文章的最后一句话:“信赖,往往创造出美好的境界”。课本之所以收录此文,原因之一大抵也就是要教给孩子们这个道理。  相似文献   

6.
认真研读窦桂梅老师的《珍珠鸟》教学案例,我们发现,在窦老师的系列课例中《,珍珠鸟》有着明显的突破与创造。一《、珍珠鸟》教学的实践突破(一)走向了建构新型的人与语言的关系。我们常常以知识或规范的语言为出发点为归宿,而不是以人为出发点为归宿,所以在教学中学生常常匍匐  相似文献   

7.
范昌灼 《高中生》2009,(1):60-61
《珍珠鸟》是一篇精短散文,发表后,反响不小。《青年文摘》杂志和众多的散文选本、鉴赏辞典都予以纳入/  相似文献   

8.
生:《珍珠鸟》一文没有大段的抒情,没有激烈的议论,有的只是珍珠鸟逐步与作者亲近过程中几个动人的画面,那么,作者是怎样渲染人与珍珠鸟之间亲近的情意的呢?  相似文献   

9.
文本解读: 《斑羚飞渡》是七年级下册语文第六单元所选的一篇精美文章。本单元编选了《珍珠鸟》、《斑羚飞渡》、《华南虎》、《马》、《狼》五篇描写人类的生存伙伴一动物的文章。这些文章不仅反映了人对动物的了解和认识,对人与自然关系的思考,而且还试图从动物世界里折射出人类的生活轨迹。[第一段]  相似文献   

10.
先评说《珍珠鸟》教案设计。 这是一个很精致的教学设计。  相似文献   

11.
一、朗读比较,体会“喜爱之情” 师:这一节课,咱们继续学习《珍珠鸟》。通过上一课的学习,珍珠鸟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  相似文献   

12.
当代著名作家冯骥才先生的《珍珠鸟》,经编者改动后入选苏教版四年级(上册)语文教材。这篇短文既有情趣,又具理趣。尤其是篇末“信赖,不就能创造出美好的境界吗?”既是对上文哲理性的总结,又是留给读者不尽的思考。下面是本人公开执教的《珍珠鸟》课堂实录的片段及教后反思,以飨读者。  相似文献   

13.
"生活是最好的课堂。"生活五彩缤纷,多姿多彩,是写作取之不尽的源泉。教材中有不少文章也源于学生的生活,如《珍珠鸟》、《水》、《爱如茉莉》;也有许多作文要求学生走上社会、认识社会,如《写春联》、《采访×××》,  相似文献   

14.
[课文精析]《珍珠鸟》是一篇贮满诗情哲理的抒情美文,曾为冰心老人所激赏。文章有三美。一是诗意美:辛弃疾诗中写道“一松一竹皆朋友,山鸟山花好弟兄”,冯骥才亦是以一颗诗心,给予了珍珠鸟呵护和尊重,珍珠鸟才由“怕人”到和“我”相亲相近相知相融。二是语言美:作者将人的灵性赋予珍珠鸟,语言亦轻盈活泼,写珍珠鸟娇憨可爱、怯怯生生、调皮淘气、无拘无束,让它在飞翔的动感之外散发着书的馨香,流露出文化的韵味。三是哲理美:人对鸟的殷殷爱意,鸟对人的脉脉温情,共同营造出朋友般无声而默契的亲密,家一样恬淡而和谐的温馨。——人类与自然本应相处得如此和谐才是啊!文章凝聚着作者深邃动人的哲思,展现着人类博大、真诚的胸怀。  相似文献   

15.
(第一课时简述) 课始.窦老师以白居易的《鸟》等诗“引入人与鸟的话题”.让学生抓住本.体会珍珠鸟的特点。学生对“小”,“小家伙”等词语进行玩味,感受珍珠鸟的可爱,接着,窦老师从珍珠鸟由“胆小到胆大”的原因置疑,引导学生理解“人是如何赢得‘信赖’的”。学生通过对“我决不掀开叶片往里看……”、“我不管它……”、“我不动声色地写……”等一系列句子的反复诵读和鉴赏评价.体会到“我”为赢得信赖的主观努力。[第一段]  相似文献   

16.
逯新君 《现代语文》2007,(12):118-119
《珍珠鸟》是冯骥才先生叙事抒情散文的精品之一。本文追随作者沉潜从容诗情画意的笔触,让读者体味到作者高尚的生活情趣和真诚的人生态度。  相似文献   

17.
《珍珠鸟》是人教版新课标实验教材七年级下册的一篇课文,为现代作家冯骥才所作,是一篇文质兼美、朴实无华的佳作。文章为我们讲述了“我”与珍珠鸟相处、相知、相依的过程:“我”为珍珠鸟创设温情浓郁的“家”,珍珠鸟与“我”和谐共处,其乐融融。我在授课中始终抓住“‘我’与珍珠鸟信赖关系的建立”这一核心,并贯穿始终,因为信赖不仅是文章的主题,更是课文的延伸点。课文通过“我”与珍珠鸟的信赖关系,意在说明如果人与动物和谐共处,并努力为动物创造一种生存的环境,那么这个世界将变得更加美好。1.“我”与珍珠鸟信赖关系的建立。珍珠鸟…  相似文献   

18.
当代作家冯骥才的《珍珠鸟》是一篇情感浓郁、描绘细腻、蕴含哲理的散佳品。其中,对我们理解帮助最大的是结尾一句:“信赖,往往创造了美好的境界。”它是统领全的点睛之笔,闪耀着动人的思想光彩。  相似文献   

19.
读中品真爱     
《珍珠鸟》是苏教版国标本四年级上册第6单元的一篇文质兼美的课文,作者冯骥才以细腻的笔触、婉约的文姿、浓郁的情感,为我们谱写了一曲人鸟之间相互依赖、真爱的颂歌。本人在教学过程中,注重让学生在读中体会美,感受爱,收到了较好的教学效果。一、配乐听读,感知文本在教学本课时,本人为《珍珠鸟》配  相似文献   

20.
冯骥才先生的《珍珠鸟》是一篇文质兼美的散文,它以细腻的笔触、绰约的文姿、浓郁的感情为我们谱写了一曲真爱的颂歌。如此美文,实在是难得的朗读材料,因此,设计《珍珠鸟》的课堂教学,我注重让学生去体味美、去感受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