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参与—活动式”教学是一种突出学生主体、强调学生主动参与的素质教育模式。笔者在生物课程改革中,进行了“参与—活动式”教学的研究与实践,创设积极主动的自主课堂,并使之与课外的研究性学习相结合,帮助学生形成主动参与探求知识、重视问题解决的学习方式,开发学生的潜能,提高他们的生物科学素质。一、“参与—活动式”教学的涵义及理论基础学生是教育活动的主体,课堂教学过程是学生主体建构与发展的过程,这个过程是通过学生参与来实现的,而活动是学生参与的载体。“参与—活动式”教学让学生主动参与探索新知识,寻找知识规律,构建知识…  相似文献   

2.
新课程标准提出了许多新的教育理念,其中“以人为本”的理念,深刻地影响和改变着教师们的教育思想。课堂教学是使教育理念转变为教学实践的主阵地,为了更好地落实新课标的教育理念,在过去的一年中,我们在物理课堂教学中进行了改革实验,收到了一定的效果。知识建构过程化新课标确立了“三维”目标,这是关注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体现。在“三维”目标里,“知识与技能”仍是重要的教学目标,但在实现“知识与技能”目标时,新课标反对“满堂灌”的教学方式,提倡帮助学生自己建构物理知识、形成物理技能;提倡在建构知识的过程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相似文献   

3.
新课程改革关系到教育质量的高低,关系到民族素质的提高,关系到综合国力的增强。其基本理念是“以学生发展为主”、“以实用为主”,强调终极关怀。首要任务是改变知识传授的倾向,强调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掌握必要的学习方法,了解一定的基础知识,形成基本的学习技能。并且在主动探索和建构知识的过程中学会合作,学会生存。它比任何时候都更关注人本身的发展,注重张扬个性,体现人文关怀。作为一名语文教师,应顺应时代潮流,认真领会新课标的精神,在教学实践中积极按照新课标的要求,转变观念。笔者认为要贯彻新课标,接受新理念,必须做好以下…  相似文献   

4.
新课改是基础教育第二轮课程改革的简称。他把学生当成课程建设的主体,并以学生为中心建立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模式。唤醒学生的内在潜力,唤醒本我,塑造人格,建构人生发展体系,让学生发展走向健康之路。新课程改革的实施过程反对被动式的、填鸭式的教学方式,提倡老师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和实践体验的学习方式,让学生去经历、去感受、去体会,获得大量的直接经验,自主地建构知识,形成技能。学生通过自己主动参与所获得的知识和技能是牢固的,有的将终身难忘,有益于学生的终身发展。新课改实质的真正付诸实际必须依靠学生主动学习,要实现学生的主动学习就必须将学生的“权力”回归于学生。  相似文献   

5.
随着时代的发展,数学教学已经从以获取知识为首要目标转变为首先关注人的发展,关注在教学过程中让学生经历知识的形成过程,关注思维方法的多样化,让学生在丰富多彩的数学实践活动中寻求解决问题的不同策略,关注良好情感和态度的形成等。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怎样使新课程理念得到具体落实呢?一、关注学生在数学活动中的学习“每个学习者都不应等待知识的传授,而应基于自己与世界相互作用的独特经验去建构自己的知识并赋予经验以意义。”在课堂学习中,学生与世界相互作用的方式主要是数学活动,学生通过活动亲身经历数学的学习过程,在考查、操作…  相似文献   

6.
全人教育关注人的内在体验与全面发展,重视人文精神的培养,“生态式”艺术项目活动的建构与全人教育“育全人”“全育人”的理念相契合。全人教育理论指导下的幼儿园“生态式”艺术项目活动建构,应遵循全人教育与审美教育的联结原则、艺术活动目标的多维立体原则、艺术活动形式的多元灵活原则,通过带领幼儿在行走中与街巷文化对话,把街巷资源融入幼儿园“生态式”艺术项目活动,建构适宜幼儿的广阔的“艺术活动实践场”,让幼儿在立体式、整合性的活动中逐步实现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7.
课堂的文化学思考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对学生进行单一的书本知识灌输的课堂局面形成已有多年,但这种课堂对学生的吸引力却日趋渐减。书本知识对受教育的重要性毋庸多言,但是,课堂的主体是学生,是有着思想、情感、意志、价值观等各种化素质的人。化发展的目的是不断地解放和完善人的个性。教师应该改变传统的“知识占有式”的教学方式,把化的内涵融入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反思,自主、建构性的知识观和审美化观,让学生的个性得到自由的发展,让课堂充满生命力。  相似文献   

8.
探究式学习是这次新课程改革所积极倡导的一种学习方式,其实质就是为了让学生自我建构更多的知识。有些人以学生的自我建构和教师的外在讲授有着明显的对立为由,认为如果在这种学生的自我建构中, 再继续让教师以讲授的方式传授知识,这岂不是在重蹈以往传授式教学的老路?  相似文献   

9.
实践活动的出发点是变封闭式教育为开放式教育,将学校“小课堂”同社会“大课堂”结合起来,形成教育的网络,促进学生全面、持续、和谐地发展。小学科学实践活动,就是要让学生亲自参与知识体系建构,自己去思考、发现知识。只有学生自己亲自发现的知识才是真正属于他自己的东西。  相似文献   

10.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是主导,学生是主体”,人们对这一“主导——主体”论早已形成共识。而其中教师的主导作用,集中到一点就在干构建学生的主体地位。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的学说和教育人本论是素质教育的理论基础,所以,素质教育必须站在“人”的高度关注教育。素质教育关注的不仅仅是知识,更关注的是人的发展。素质教育的核心是学生主体地位的构建,强调培养具有独立个性、独立人格的人,成为真正主体的人。课堂教学的  相似文献   

11.
现代教育不仅要关注学生知识的获得,更要关注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与提高。要让课堂教学从过去教师的“讲堂”变为学生的“学堂”,就必须体现主体性教育思想,注重引导、指导、诱导,导方法、导技能、导规律,让学生会学,让教师成为学习的导航人,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  相似文献   

12.
数学家波利亚指出:“学生要牢固地掌握数学,就必须用内心的创造和体验的方式来学数学。”新的《课程标准》也指出:要强调学生探索新知识的经历和获得新知识的体验。”做数学就是让学生自己去体验,自己去创造,自己去感悟,从而建构属于自己的认知结构。因此我们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必须注重体验式教学,让学生在体验中学习,在体验中发现知识,生成知识,形成技能,学会创新。一、在情境体验中激发求知欲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只有激发学生进行自我教育的教育,才是真正的教育”。强烈的求知欲是学生探求新知的内驱力,浓厚的兴趣是诱发学生思…  相似文献   

13.
提到课堂教学改革,我们常常把关注的重点放在转变教与学的方式上,力求让学生在高效学习活动中获取知识、技能,养成习惯,掌握方法,发展能力,树立自信,形成健全人格。但如果我们深入思考课堂教学改革的目的时,就会涉及到一个不得不关注的问题,那就是学生教育的“管”与“理”的问题。这两者应该是一个主体的两个方面,或者说就是一个问题的两个角度,二者必须殊途同归。  相似文献   

14.
在我国公民社会逐渐形成、公民意识逐渐觉醒的社会转型时期,学校公民教育需要培养学生具备一种建构能力,使学生能够建构自己的公民身份,进而能够建构公民社会,促进民主政治的发展.“成为公民的教育”是一种直面我国现实的、具有创生取向的学校公民教育新理念.“成为公民的教育”落脚于学校日常教育实践,创建班级公民武生活,让学生在班级中正如“公民”一样生活.“成为公民的教育”是在创建班级民主法治的公民式生活中完成的,即:通过班级自治与民主,实现学生的主动、健康发展;通过班级权利与义务的统一,培育学生的法治精神;通过参与班级公益活动,培养学生的公共服务意识;通过班级公民式生活体验,使学生自主养成公民能力.  相似文献   

15.
一、新理念对信息技术课程评价的影响我国第八次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突破了知识本位、学科本位的桎梏,提出了“关注每一个学生的发展”的新理念。在这一理念指导下,学生首先是一个完整的个体。教育必须尊重个性的差异,从关注完整的“人”的成长出发,带动学生走出“学好数理化,走遍天下都不怕”的知识本位的狭小空间,顺应“学会认知、学会做事、学会合作、学会生存”的要求,提出“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  相似文献   

16.
2003年3月,永济市实验小学被确定为全国教育科学“十五”规划课题———生本教育体系建构与实践探索试验校。该校坚持以《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指导纲要》和新课改理念为指导,坚持一切为了学生的全面发展,着力转变教师教学理念和学生学习方式,探索以开放性、体验性、民主性、实践性为主的课堂改革与实践,形成了“人本”教育特色。以生为本构建充满活力的生命课堂2003年2月,为了推进新的课程改革,永济市实验小学引导教师积极反思,认识到长期以来,教学关注的只是“知识与技能”,而对学生的智力、兴趣、情感、态度等重视不够,这就必然从根本上…  相似文献   

17.
刘涛  杨宏 《四川教育》2022,(7):39-40
<正>“双减”背景下如何做到减负不减质?转变质量观是问题的关键。我们认为:高质量的教育就是要促使学生全面发展,持续发展,提高自学能力,形成终身发展的核心素养。为此,我们必须做到四个关注:更加关注分数是怎么来的,更加关注学生学习兴趣的持久性,更加关注学习方法的养成,更加关注学习态度和学习能力的提升。基于对“双减”政策的深刻认识与自导式教学“四川实践”的经验,笔者认为让更多的学校积极开展自导式教学,让学生自主学习真实发生,是“双减”背景下提高学校教学质量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18.
幸福是人生追求的永恒主题,在“以人为本”的理念下,我们的教育正日益关注人的生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提出“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旨在关照学生幸福的教育生活。教师是学生幸福的教育生活创造者,只有教师“幸福地教”,才有学生“幸福地学”。因此,笔者认为,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在关照学生幸福生活的同时,也应建构教师的幸福。  相似文献   

19.
建构主义学习观认为:一切知识最终都必须通过主体的建构活动才能得以完成,反思是建构主义的一个核心特征。关注学生学习过程的反恩,可以促进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提高。引导学生通过各种有效途径,加强反思性“自主探索式”学习,从而完成知识的自主建构。  相似文献   

20.
传统数学课堂中“以知识、文本、教师为中心”的弊端在于“目中无人”、“心中无人”,剥夺了学生与文本、学生与教师、学生与学生的对话机会,排斥了学生的直接经验和真实体验。而数学课堂教学中的“对话”却创设了生动、真切的交往情境,构建了学生具体、真实的体验平台,体现了“关注每一位学生发展”的新课程核心理念。如何在课堂中进行有效的“对话”,让学生在“对话”中实现意义的主动建构,完成外在知识的内化过程,这是教育者必须深入思考研究的重要课题。一、人性化氛围——课堂对话的基点学习环境中的情境必须有利于学生对所学内容的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