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刘善智 《考试周刊》2014,(59):12-12
<正>《骆驼祥子》是老舍现实主义创作的一座高峰。作品向我们展示了一个淳朴的农民是如何一点一滴地被道德失范的城市文明所腐蚀的故事,揭示了进城农民与现代城市文明相对立所遭遇的种种现实境遇与精神危机,揭露了城市文明病对人性的腐蚀与毒化。从中我们可以看出《骆驼祥子》中城市文明病和人性之间的关系:城市文明病戕害人性。具体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一、在城市文明病的侵蚀下祥子人性堕落了,没有救赎。从世界文学角度来看,通常认为"城市文明病"是资本主  相似文献   

2.
当代英国小说家威廉·戈尔丁的长篇小说《蝇王》是以第二次世界大战为背景创作的,《蝇王》讲述了一群男孩子们在与世隔绝的海岛上的经历,以及他们在荒岛上如何堕落为野蛮人。作者把社会的缺陷归结为人性的缺陷,因此这本书是人性悲剧的寓言体。其主题是通过分析人性的罪恶来说明社会的罪恶。海岛上的物理空间,孩子们之间的社会空间以及他们的精神空间都折射出文明与野蛮的冲突。文章将从具体存在的物理空间,人物构建的社会空间和表征叙事艺术的精神空间来分析威廉姆戈尔丁的长篇小说《蝇王》中文明与野蛮的冲突,并通过冲突来寻求精神上的救赎。  相似文献   

3.
当代英国小说家威廉·戈尔丁的长篇小说《蝇王》是以第二次世界大战为背景创作的,《蝇王》讲述了一群男孩子们在与世隔绝的海岛上的经历,以及他们在荒岛上如何堕落为野蛮人。作者把社会的缺陷归结为人性的缺陷,因此这本书是人性悲剧的寓言体。其主题是通过分析人性的罪恶来说明社会的罪恶。海岛上的物理空间,孩子们之间的社会空间以及他们的精神空间都折射出文明与野蛮的冲突。文章将从具体存在的物理空间,人物构建的社会空间和表征叙事艺术的精神空间来分析威廉姆戈尔丁的长篇小说《蝇王》中文明与野蛮的冲突,并通过冲突来寻求精神上的救赎。  相似文献   

4.
人性的复杂和人性的多变是人性的两个显著特征,前者主要是从静态上去分析人性,而后者则是从动态上进行考察。忠诚和背叛是人性的两种具体表现形式,它们在道义上截然对立,但在一定条件下又相互转化。  相似文献   

5.
沈从文湘西乌托邦想象与近现代西方古典希腊理想化的思潮相契合,两者在寻求构建理想健全的人性和发展现代艺术上的思路与途径具有某种相似性与一致性,在这个意义上,沈从文湘西乌托邦想象是近现代西方古典希腊理想化思潮在中国的现代回声。从时间与空间两个方面深入分析论述沈从文构筑的湘西乌托邦世界所表达的人文追求-9艺术追求,可以为我们重新审视沈从文构建的湘西乌托邦世界提供一个新的向度。  相似文献   

6.
通过人物形象的塑造来表达对人性内里的全象思考和美学透析,一直是中国现代小说家们关注的热点,新时期以来的当代小说家们则显得更加强烈。石英先生就是其中的一个代表。仅新世纪以来,他就连续出版了三部长篇小说,这些小说都存在着一种共同的思想指向——对围绕着中国社会发展这个轴心而展开的一系列人性较量进行美学勘探,旨在揭示中国社会在现代性进程中人性的复杂性和丰富性。本文的目的在于通过对小说《公开潜伏》的解读,分析作家在人性勘探美学维度上的特质及其在历史叙述中别开生面的叙述方式。  相似文献   

7.
艾特玛托夫认为人对自然态度的好坏是善恶的判断标准.本文拟从现实世界与自然世界鲜明的二元对立来阐释作者寓意在作品中人性应向善的旨意,人性的美好本该如同纯真的自然世界.人该是诗意地栖居于大地.  相似文献   

8.
在世界文学中,中国作家老舍的《猫城记》与英国小说家斯威夫特的《格列佛游记》存在着多方面的共同性,既表现在创作情感动机上对黑暗社会的强烈失望和不满,又表现在内容上对现实、劣根国民性以及人性弱点的深刻批判,同时还在表现形式上运用寓言进行尖锐的讽刺。  相似文献   

9.
黑色浪漫主义特性是美国著名小说家麦尔维尔所创作的《白鲸》的重要特征。文章从亚哈的个人悲剧、死亡情节以及主题上的善恶冲突等分析了黑色浪漫主义的独特特性是如何在《白鲸》中体现的,表现了生与死,罪恶与黑暗等关于人性、命运、道德的重大主题。  相似文献   

10.
李肇正的中篇小说《永远不说再见》中的"不夜城"的空间在城乡二元对立权力空间中,既是乡村空间的延续,也是城市空间霸权的产物。在这种空间中,文学只是城市权力话语的文学。对"不夜城"的空间来说,城市的社会空间是封闭的,文化空间是对立的。小说主人公成为城里人的希望既是这种空间格局的产物,又最终被这种空间囚禁了。  相似文献   

11.
丰润作家群蜚声文坛,名人辈出,形成了一个强势的地域文学群体。他们的作品内容上具有深邃厚重,有着浓烈的家园意识、鲜明的时代精神,深切的人文情怀、深厚的历史容量、深刻的理性力量、强烈的忧患意识等多种内涵;形式上创新求变,表现出了多样的创作手法、独到的结构形式,个性的语言特色、鲜明的地域色彩等审美特色。  相似文献   

12.
张学梦作为一个真正意义上的诗人,在于他有哲人的理性深度,诗人的浪漫情怀,文人的精神气质,学人的严谨风范。他以强烈的现代意识、博大的人文情怀、诚挚的爱国精神、广阔的全球眼光关注社会的发展和时代的变化以及历史的走向,表现出一个现代诗人的精神气质和审美思想。  相似文献   

13.
作为中国艺术史上独有的一种文化现象,传统文人画是中国绘画研究中的一个重要课题,中国传统文化所蕴含的天人合一、知行合一和情景合一的人文理想,文人士大夫以天下为己任的忧患意识,构成了文人画独特的文化符号识别,具有明显的语言形态所包含的文化价值。从这一符号所蕴涵的文化线索中可以窥见文人画产生的缘由、规律及其艺术思想,从而得以解析传统"文人画"艺术风格及其审美倾向。  相似文献   

14.
广西传统干阑式建筑是集环境条件与经验智慧为一体的石木构架建筑,其结构空间理实秩序、变化灵巧,层次丰富,富有审美意境,体现了建筑对环境的适应性与协调性,反映了广西地区的人文特色,极具地域特征。从自然适应性、人文适应性两个方面对材料、结构与人文情感提出更具民族性、地域性的设计启示,阐述其当代建筑技术与时代审美特征,探索传统干阑式建筑在当代建筑设计中的传承与发展,丰富当代建筑匠技与形式的可持续性创新。  相似文献   

15.
马克思的审美情愫与社会理想   总被引:3,自引:2,他引:3  
马克思的社会理想是有一个美学基点,此即他所认定之区别于动物的“按照美的规律来建造”的本质。这一基点植根于马克思本人的审美情愫,他的社会理想则是其审美情愫在人类翔之志向引导下升华的结晶。人类关怀促使马克思进入旨在改变世界的社会实践及理论研究领域,而审美情愫作为潜在的驱动力始终伴随和濡染其中。前者引导马克思在文艺批评方面倾斜于历史,后者则同时升华为普惠的美学理念而成为其献身目标。推进历史意味着走近美学。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文艺批评重新调整定位美学与历史这两个尺度,应当也是马克思所期待的。  相似文献   

16.
中国古典情感美学观发展到魏晋南北朝时期,出现了划时代的新变以情为本、尚情重情、畅情求美成为时代美学主潮.这一时期情感美学观具有三个显著特点,即情感表现的本体论观照视角,情理关系的一体化把握方式,情形(形式)关系的兼美化审美指向.  相似文献   

17.
高职院校普遍重视学生专业技能和就业能力方面的培养,往往忽视对提升学生审美能力和文化素养的教育。全球化的发展趋势下,社会对当代大学生的审美能力要求却越来越高,高职院校强化培养学生的审美情怀和人文素养,能够让学生在未来的就业中成为一名合格的"职场人"。从中国传统文化的角度出发,对高职院校的美育课程体系进行完善,让优秀的中华传统文化走进美育课堂,将两者进行有机融合,增强学生的文化自觉和自信,提升学生的审美价值观念。  相似文献   

18.
从寺院古塔、山林古塔、滨海古塔、滨江古塔、城区古塔等方面,探析福建古塔的景观艺术与审美特征,指出福建古塔景观园林取法自然,师法自然,遵循原始景观所呈现出的精神底蕴,突出塔自身的文化特色,塑造出风格各异的古塔公园形态,深刻体现了八闽地理风貌与人文思想内涵。  相似文献   

19.
大学文艺学系列课程是以文学概论课为基本立足点,兼具基础性与前沿性、理论性与现实性的课程体系。在教学实践中,通过强化问题意识、坚守人学立场和倡导美感文艺等教学策略的实施,能够在建构理论思维、培育人文情怀和塑造审美理想等素质教育方面发挥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20.
“梧桐”做为古代庭院常见植物入词,是宋词中词人们所喜引乐用的意象之一。“梧桐”意象所表达寄托的意蕴多种多样、不一而足。有的传承古义,体现其文化内涵,有的又抓住其形、其色、其性等方面的自然特征,抒发创作人的情思。根据其观察点的不同,宋词中“梧桐”意象在名、形、性、影、声五个方面成为了中国古典诗歌中具有深厚人文精神和重要审美意义的抒情性意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