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毛坤先生(1899-1960年)是中国图书馆学从西方移植而来时期的第一代学者。他被当代文献学家、北京大学信息管理系主任王余光教授在《图书馆学史研究与学术传承》一文中,列为“20世纪四十位重要图书馆学家”之第十八位(按出生年排列,参《山东图书馆学刊》2009年第2期)。  相似文献   

2.
笔者在大学为中文专业大四学生讲授文献学时,案头虽已有中年学者张i夕所赠《中国古典文献学》(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杜泽逊《文献学概要》(中华书局,2001)等书,但鉴于课时无多和教科书定价两个因素,我选择了湖南大学出版社2003年出版的《古典文献学概要(第二版)》(以下简称《概要》)为教材。令我失望的是:该书几乎每章都出现常识性的“初级错误”及“学术硬伤”。窃以为亟待修订,以免误人子弟。  相似文献   

3.
历史文献学是一门正在建设中的学科,它的许多重要课题还处于探索之中,一些学者为建立历史文献学理论体系进行着艰苦的探索。曾贻芬、崔文印二位先生“对历史文献学孜孜以求,既不趋时,也不逐利,十年如一日,扎扎实实进行深人研究”,取得了丰硕成果。《中国历史文献学史述要》和《中国历史文献学》是二位先生长期深人研究、探索的结晶。这两本是姊妹篇,“《述要》重在对历史文献学发展历程的简述,而本书(指《中国历史文献学》)则重在理论的探索”。二者全面深刻地阐述了历史文  相似文献   

4.
文献学与编辑学的交融——评潘树广《编辑学》戴庆钰(苏州大学文学院资料室,苏州,215006)潘树广教授是国家教委文献检索课教学指导小组成员,是著作颇丰的文献学专家。然而,他最近出版的第11部专著却是《编辑学》,这不免引起了同行们的关注与疑问:他是否改...  相似文献   

5.
美国密执安州立大学文学院于1994年3月作出决定,自1994年起,每年10月在中美两国范围内邀请一位著名学者到密执安州立大学文学院作一次学术演讲,以纪念于1993年去世的该院的资深教授李珍华博士。1994年10月的首次学术演讲人选,经文学院Eadie院长、Linda教授和李珍华先生的夫人Lucy教授的联名推荐,密执安州立大学文学院决定邀请北京大学中文系教授、全国高校古委会副主任兼秘书长安平秋先生担任。考虑到李珍华教授生于秋天、逝于秋天,他作为学者留下有研究中国唐代诗歌的论著,而他还是一位诗人,讲演的时间又是密执安州的秋天,所以讲演的题目,在安平秋先生提供的三个题目中,密执安州立大学文学院选择了《中国唐代诗人与秋天》。  相似文献   

6.
屈万里先生是我国著名的经学家、文字学家、文献学家和图书馆学家,一生著述宏富,其学术思想,在海内外有盛誉。台湾著名学者刘兆韦占教授,曾撰《屈万里先生著述年表》,所录已丰,今作辑补,赓续前绪。  相似文献   

7.
现年93岁高龄的山东大学文史哲研究院教授王绍曾先生,是和已故著名学者顾廷龙、冀淑英相齐名的古典文献学家。《世纪学人百年影像》一书收录的古典文献学家,只此三人,一定程度上  相似文献   

8.
新儒林寓言的戏谑演述──评戴维·洛奇的《小世界》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戴维·洛奇是英国伯明翰大学教授,当代著名作家。他的长篇小说《小世界》(《SmallWorld》自1984年问世以来,已被译成多国文字,获得了极高的世界声誉,被中国学者盛赞为西方的《围城》。1998年2月,作家出版社郑重推出《戴维·洛奇文集》,其中即包括了由赵光育先生翻译、罗贻荣先生审校的《小世界》一册。洛奇是一位学者型的作家,他一面进行小说创作,一面从事文学批评,在两方面均建树颇丰。这种双重身份使他的小说创作具有强烈的理论自觉。洛奇在他的代表论著《小说的艺术》中曾系统地提出了小说创作的理论主张,书中对“作者闯入”…  相似文献   

9.
三现代学者对“述而不作”的评价在现代,有很多学者对“述而不作”进行了评价,较有代表性的是两种不同的意见。张舜徽先生认为孔子是按“述而不作”的思想编辑整理“六经”的。他说,“像孔子在中国文化史上,相传有着赞《易》、修《春秋》、删《诗》《书》、订《礼》《乐》的功绩,都不过是整理古代文献的工作而已,并不是他自己有什么亲的创造和发明,所以他一生只能提出—个‘述而不作’的自我鉴定”(《中国文献学》,中州书画社1982年版,第31—32页)。他这一看法是在严格区分  相似文献   

10.
王元化先生是笔者素来尊敬的前辈学者之一。元化先生的书,笔者也多有拜读。近来于书肆中购得王先生的《思辨录》(上海古籍出版社,2004)一书。其中的“乙辑·第三七——读书抄”摘引了顾准先生1956年6月14日《日记》中的一段话:  相似文献   

11.
文献学的学科体系,历来有“古典”与“现代”之分。古典文献学以古籍为主要研究对象,以目录学、版本学、校勘学为三大支柱;现代文献学则以急剧增长的多语种文献为主要研究对象,以现代信息技术尤其是计算机网络为依托。长期以来,研究“古典”与“现代”形成两支队伍,他们各有强项与弱项。 学科的分割与学术队伍的划疆而治,不利于健全和发展完整意义的文献学学科体系。因而,自80年代中期以来,不少学者为建立“兼容古今”的系统的文献学(或称大文献学)作了许多有益的理论探讨。例如林申清先生说:“建立一门能够兼容古今的系统的文…  相似文献   

12.
张竞生先生是民国第一批留洋(法)博士、北京大学哲学系教授、中国现代民俗学的先驱、中国第一位翻译卢梭《忏悔录》的译者、中国第一个提出逻辑学概念的学者、中国乡村建设运动的先驱者之一(有“南张北梁”之称,即南方的张竞生北方的梁漱溟)、中国性学第一人、中国计划生育第一人、中国发起爱情大讨论第一人等,  相似文献   

13.
延边大学人文学院历史专业博士生导师金成镐同志与韩国学者朴英宰教授(延大所聘外教)主编的《朝鲜·韩国历史大事编年》(下简称《编年》)由黑龙江省朝鲜民族出版社于2008年2月出版。笔者阅后,深有感慨,仅“原始社会”、“古朝鲜”、“三国”这三部分看,其错误之多,令人瞠目,而值得商榷的问题,并非罕见。编者在“编写说明”中有云:“在名词解释部分,  相似文献   

14.
历史学家吴枫先生在中国古典文献学研究方面颇有建树。《中国古典文献学》一书记载了吴先生文献学术成就,被誉为“中国文献学研究的又一力作”。文章对《中国古典文献学》及吴枫先生的其它文献学研究成果给予了评述。  相似文献   

15.
我写下的这个题目是《萧剑集》作者为自序所加的标题。集之作者粱先生是原任山西大学中文系、现任辽宁师范大学中文系的教授,精研古代文学,尤深于《红楼梦》的研究。 只看《萧剑集》这一书名,很像一本随笔、散文乃至诗词之类的集子,实则是一部学术文集──这种为书题名的风格,本身就表明他有才华气概,不是世上常见的平庸死板的“学者”,那么没有文采,枯燥乏味得让人敬而远之。这儿有“心光”四射──何谓“心光”?精神、智慧、学识、才气,甚至“灵性”(雪芹用语),都可包涵在内。这方是中华文化的质索所培养出来的高层知识分子…  相似文献   

16.
《东雨西滴》是赵杰先生“留学日韩,任教北大,援疆支宁”心路历程的散文集。作者为昔日的北京大学东方语言文学系博士、教授,如今“感动宁夏·2009年度十大人物”之一,曾游历日、韩、朝,  相似文献   

17.
《文献学概论》(以下简称《概论》)是司马朝军教授多年从事文献学教学、研究的成果。《概论》在内容上,回归“辨章学术,考镜源流”的原途,内容丰富、针对性强;在写作上,结构严谨,体系完整,语言精练。《概论》的出版对我国文献学的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8.
出版学者的文学梦
  人学即文学,那么人学絮语,语意能否代换为“文学絮语”呢?带着对书名朦胧的亲切感和切实的困惑,我翻开了李频教授的新作《出版:人学絮语》。
  作为一个有机会近距离“围观”作者的读者,在读罢作者正襟危坐的学术论著后,自然对轻快的“絮语”更感兴趣。当“出版”以“絮语”的方式呈现,是否意味着其中的人物也可以像文学作品一般栩栩如生?当读到书中《自省与自励》一文时,作者方才提道:“我本立志当作家。”(第388页)这句话若是出现在此书的开篇,或是现实的场景中,我恐怕是要一怔了。只因,在我的印象里,作者近年来的学术创作风格是有些“晦涩”的。而在师承于作者的出版学子眼中,作者全然是个“有趣又晦涩,纯真又较真”的学者形象。读作者近年来发表的《〈组织部新来的青年人〉的编辑学案分析》(第78页)或是《以刘杲为例探讨出版理论中的命题关系》(第170页)之类的论文,务必要保持机警的头脑,盖因其文脉缜密,此心稍一松弛,便也如本书序言的作者陈卫星老师的风格,一样“难以理解”了。  相似文献   

19.
最近,读到尹绍宁著《云南物质文化·农耕卷(上、下)》和罗钰著《云南物质文化·采集渔猎卷》(云南教育出版社1996年版),总觉得该写点感想。我与这两位作者并不相识,现在,以书本为媒介,他们从事的学术研究工作,赢得了我极大的敬意。可能是由于过去我曾受到考古学专业教育的影响,也可能我有目前所从事的民族学研究的偏好(因而对云南各民族的文化极有兴趣),当然,还因为我曾尽力鼓吹过“民族文物”与“民俗文物”研究的学术意义,所以,这几册书能打动我,并非偶然。以素不相识的作者的知音自居,我认为《云南物质文化》这套…  相似文献   

20.
本刊1994年第2期发表朱光烈先生《我们将化为“泡沫”──信息高速公路将给传播业带来什么?》(以下简称《泡沫》)一文,认为未来信息高速公路时代现存大众传播和现存专业新闻工作者将化为乌有(“泡沫”),之后,一些学者写文章、私下议论和会上发言表示不赞成朱文这个观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