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一、引言金元两代是山西临汾刻版印刷业繁荣兴盛的时期。又因临汾古称平水,故学界多以"平水本"称之。金自太宗天会六年(1128)析宋河东路为南、北两路,河东南路总管府治平阳,平阳府又以临汾县(今市)为次赤。至哀宗末年,平阳府治失守。其间当南宋高宗建炎初至理宗绍定末,正是我国南方刻版印刷业生产发达的时期。而在同一时期的我国北方,平阳府治临汾(以平水为郡望)此时则逐渐代替了北宋汴京(今河南开封),成为黄河  相似文献   

2.
辽金时期,雕版印刷业异常活跃,在北方地区出版了大量书籍,发挥了传承中国典籍和文化的作用。尊孔崇儒是雕版印刷业兴盛的原动力;社会需求成为雕版印刷业兴盛的推动力,是官府藏书、私家藏书、官私教育、书商和宗教发展共同作用的结果。此外,便利的刻印材料、社会对书籍的重视以及印刷技术的革命等,在雕版印刷业发展过程中也起到了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3.
香港一直是亚洲区内最蓬勃的国际出版印刷业中心之一。目前已拥有200多家出版社,出版约76种报纸及663种刊物。香港贸易发展局为进一步巩固香港作为亚洲出版印刷业中心的地位,最近出版了《香港出版印刷业名录(1996)》,全面介绍香港出版印刷业的现状及相关服务情况。书中载有2600家  相似文献   

4.
清代聊城坊刻业的勃兴,与大运河贯通带来的城市交通地理优势和经济文化变迁密切相关.聊城商业的发达为民间刻版印书业提供了经济基础,兼容并包的运河开放文化则直接刺激了坊刻业的兴盛,其中市民文化的崛起更成为坊刻业勃兴的文化沃土.植根于市民文化土壤的坊刻业不可避免地带上了市民文化的烙印;同时坊刻业又起到了对市民文化的整合重塑和引导作用.  相似文献   

5.
《图书馆》1980,(3)
我国刻版印书,大约起于唐僖宗中和(公元881—884)年间。湖南最早刻版印书的人,据现有史料记载,是北宋初年的朱昂。朱昂,衡山人,宋真宗时为翰林学士,致仕后还乡,以“知止亭”、“幽栖亭”名义刻过书,但其书今尚未见。现在还有书可查、有记载可考的,是南宋初年刻印的孔平仲《续世说》十二卷。据《宋史·孔平仲传》称,孔为北宋时新喩(今属江西省)人,绍圣(公元1094—1097年)中曾知衡州。《续世说》是仿照南朝刘庆义的《世说新语》体例编写的叙述南朝及隋唐五代  相似文献   

6.
印刷业已经成为江门市经济发展的一个新的增长点,众多印刷企业形成“群星璀灿”的局面。江门印刷业的“龙头”是鹤山,鹤山印刷有着悠久的历史,一直以来,印刷都是鹤山的品牌和支柱产业,早在上世纪中期,在世界印刷中心之一的香港,鹤山人已在印刷业占据了举足轻重的地位,业内流传着“有印刷的地方就有鹤山人”的讲法。而鹤山印刷业的“龙头”是雅图仕。  相似文献   

7.
前言: 21世纪是数字化的时代,数字化也将是印刷业发展的必然趋势。当前,CTP技术更成为了这一发展趋势的标志,成为当今印刷业引进新技术的热点与焦点,可以说在20世纪CTP技术是光机电技术在印刷业中发展产生的精华,21世纪CTP技术的应用将成为这一精华在印刷业中大放光芒的时代。当前,印刷企业面临日益激烈的挑战与竞争,引进CTP技术逐步向数字化方向过渡将能为企业带来新的利润增长点。本文试对当前印刷企业引进CTP技术的可行性进行初步的探讨。  相似文献   

8.
将印刷业列入上海市都市型工业规划 ,是上海市政府作出的面向21世纪的一项重大决策 ,迈向都市型工业遂成为上海印刷业的发展道路。本文拟就此问题展开一些讨论。一、上海印刷业概况解放前 ,上海就是我国主要印刷工业基地。半个世纪以来 ,随着国民经济的发展与印刷行业的改革进步 ,上海印刷业已消除了原来在封建殖民影响下遗留的不健康因素 ,而发展成一个含报纸、书刊、包装、纸币及证券、特种印刷等完整的印刷体系 ,并有国内一流的印刷设备器材研制与生产机构和高级印制专业院校 ,为上海以至全国的印刷业作出了重大贡献。上海现有印刷企业…  相似文献   

9.
陈冬 《出版经济》2001,(1):12-14
日前从有关方面获悉,《印刷业管理条例》的修改已在加紧进行。该条例自1997年5月1日实施以来,对加强印刷业的监督管理,规范印刷市场秩序,严厉打击非法印刷活动,维护印刷企业的合法权益和社会公共利益,促进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和物质文明建设,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深入,印刷业也出现了一些新情况、新问题。主要是:(1)印刷业  相似文献   

10.
方正畅流(ElecRoc)工作流程管理系统是北大方正电子有限公司自主研发的供中文出版印刷企业、商业印刷企业、制版输出中心等实际生产使用的数字化工作流程的实例产品,它集成了方正在出版印刷业多年积累的优势技术,完全采用了业界标准的开放格式,运用了最先进的数据库和  相似文献   

11.
我就在市场经济体制下,如何推动印刷业进一步改革开放、加快发展,讲几点意见。一、抓住战略机遇,加快产业发展近年来,我国印刷业的发展很快,已呈现出几个显著特点:第一,区域性印刷产业带正在形成。其中以广东为重点的珠江三角洲和以上海、江浙为重点的长江三角洲两个区域性印刷产业带已初步形成,以京、津为重点的环渤海经济区内印刷业正在快速发展成为区域印刷中心;第二,国际资本进入我国印刷业的步伐加快。2002年新批印刷三资企业有98家,投资总额达5亿美元,2003年又新批准84家,投资总额超过5亿美元;第三,用高新技术改造传统印刷产业取得突…  相似文献   

12.
新闻传播百年回眸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20世纪是人类社会有史以来发展最快、成果最多、最为壮观的世纪,也是新闻传播媒体空前繁荣与进步的世纪。传播方式的革命,信息交流手段的升级,国际互联网和信息高速公路的兴起……在很大程度上改变着自工业革命以来人类生活的方方面面,并对社会发展产生着重大的影响。在这一发展过程中,新闻媒体扮演着极其重要的角色。 印刷媒体(主要是报纸)诞生于17世纪,兴盛于18、19世纪,却在20世纪形成前所未有的规模。百多年来,随着报纸由最初的“新闻信”向周刊、日报的演进,随着印刷业与报  相似文献   

13.
《电子出版》2000,(12):26-28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印刷出版业获得了迅猛的发展,毫无疑问,在即将开始的十五期间,我国的印刷业将延续九五期间的良好趋势而继续获得较大的增长。其原因一是我国的人均印刷品拥有量仍然与世界发达国家仍有着较大的差距,这也就意味着我国的印刷业仍有着较大的发展空间;二是我国的经济在十五期间将会获得强劲的增长,从而使印刷业的迅猛发展同时获得了经济支持和市场需求。而印刷业的发展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于印前业的进步,因为从印刷业的发展历程来看,印前科技的每次革命性发展都极大地推动了印刷业的进步,同时印刷业的每次进步也都离…  相似文献   

14.
香港的出版印刷业近年来发展迅猛,一跃为世界第四大印刷中心,令世人所瞩目。一、出版印刷业发展迅速出版印刷业在香港经济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相似文献   

15.
一、我国印刷业发展的基本状况 根据国家统计局关于印刷及记录媒介的复制行业的统计数据和2004年经济普查的数据推算,截至到2004年底,印刷业总产值达到2500亿元人民币,增加值(GDP)约830亿元人民币;印刷业企业法人4.3万个,从业人员131.8万人,分别占全国工业企业法人单位的2.96%和1.37%.2004年,全部工业企业的主营业务收入是218442.8亿元,利润总额是13065.4亿元,资产总额是240706.8亿元;印刷业的主营业务收入是1681.3亿元,利润为111.9亿元,资产总额是2205.9亿元,占全国的比例分别是0.8%,0.86%和0.92%.根据国家统计局提供的数据,结合2004年经济普查数据,在合理假设的基础上,推算出1998~2005年我国印刷业的发展状况如下(表1~表3):  相似文献   

16.
金元时期是山西平阳刻书业繁荣兴盛的时期,平阳成为全国的刻书中心之一,究其原因,除平阳固有的文化积淀、特殊的地理位置、成熟发达的雕印技术以及便利的物质条件外,最根本原因是平阳当时所处的历史、政治、教育和宗教背景。  相似文献   

17.
面对迅猛发展的数字化技术,印刷业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冲击。当今印刷技术发展的特点是什么,下个世纪的印刷业发展的趋势及问题是什么,就以上问题,笔者最近采访了北京印刷学院技术系陈士文教授。  相似文献   

18.
二次世界大战以来,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科学技术的进步,工业发达国家的印刷业有了迅速地发展,印刷技术有了长足的进步。这30多年中,印刷业的年增长率一直高于年经济增长率,即使在经济萧条期间,印刷业也仍然能保持一定的发展速度。印刷业已成为工业发达国家中的主要工业之一,在国民经济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被人们称之为永不凋落的工业。目前,印刷业在  相似文献   

19.
港澳台之窗     
香港印刷业享誉国际 根据统计资料显示,目前香港共有约4700家印刷公司,雇员约45000人,其生产总值由1984年的67.86亿港元增至1996年307.7亿元,平均年增长率为13.45%,1997年印刷业出口产值较1996年上升7%。以生产总值计算,则是香港第三大制造业,约占整体制造业的11%。印刷品的质量仅次于日本,与美国及德国号称世界四大印刷中心。 香港的印刷业一般以报纸印刷、商业印刷及印前  相似文献   

20.
据《中国新闻出版报》报道:在成都由四川省印协主办的东西部印刷业交流与合作研讨会上获悉,2003年四川印刷业产值已近70亿元(不包括印钞厂产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