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正>中华文明历史悠久,延续数千年的农耕文明形成了各种各样的传统村落。但并非所有乡间村落都可被称为传统村落,2012年4月,经传统村落保护和发展专家委员会第一次会议决定,将习惯称谓"古村落"改为"传统村落",并将其定义为村落形成较早,拥有较丰富的文化与自然资源,具有一定历史、文化、科学、艺术、经济、社会价值,应予以保护的村落。传统村落不仅要求其外部景观建筑具备一定占地规模、完整性、历史价值和美学价值,同时需要承载包括一定的  相似文献   

2.
唐令規定以百家爲一里。在具體的編排過程中,或由一個較大的村落(100户上下)編爲一里(亦可稱爲"村"),或由幾個較小的村落合編爲一個里,亦或由一個大型聚落(包括村落和城邑)編排爲兩個或以上的里(或坊)。唐初沿用隋制,曾設鄉長(鄉正),得兼理民問詞訟,復增設鄉佐。貞觀十五年(641年)發鄉長之後,鄉級行政管理遂由鄉所属的各里里正共管。在縣衙中輪值的當鄉里正得稱爲"鄉頭"或"鄉板頭"、"團頭"。唐代的鄉、里雖按户口原則編排,而在實行過程中,必然要落實到具體的地域、村落中,故唐代的鄉、里不僅僅是户籍與賦役管轄單元,同時也都有特定的地域範圍。唐代并不存在以户口編排的里制與按居地、村落編排的村坊制并存的"二重構造",所以也無所謂自漢末以來,鄉村基層管理組織存在着一個由以"里"爲主、逐步向以"村"爲主演變的歷史過程。唐中葉以後,北方地區的"村"方逐步取代"里",成爲鄉村社會控制的基本單元。  相似文献   

3.
顺荡古村     
"云龙八井"之一的顺荡,位于云龙县城石门以北70公里的江畔,隶属于白石镇,是一个依山傍水、树木掩映、屋舍俨然的白族村落,是一个  相似文献   

4.
随着时代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国家对传统村落的保护日益重视。本文以阜新蒙古族传统村落为研究对象,在分析阜新蒙古族传统村落空间布局及非物质文化遗产现状基础上,构建了传统村落的文化价值体系,揭示了村落空间布局、传统建筑、传统民俗和曲艺技艺所具有的多元复合文化价值。针对阜新蒙古族传统村落保护存在的突出问题,提出了分层保护,划定相应保护范围、统一风格,保护村落风貌特色、功能完善,传统建筑改造再生、场所植入,完善村落空间功能、环境整治,改善居民生活条件的整体性保护策略,以期能为当地蒙古族传统村落保护提供有益借鉴。  相似文献   

5.
《寻根》2016,(1)
正俗语有言:"树大分枝,人多分家。"对于长期生活在村落中的普通百姓来说,随着家庭内部人口的不断增加,子孙成家后各自分家生活是保证相对稳定的家庭结构的一种必要手段。空口无凭,家中长辈主持子孙后辈分家事宜时,通常需要拟定分家文书。因此,分家文书可被视为传统农村家庭中重要的契约型"文件"。过去农村家庭,不论贫富,分家时基本都要立字为据,而且分家文书的制定非常讲究。同样,地契也是乡土村落明确村民之间"土地买  相似文献   

6.
张清美 《寻根》2023,(5):121-128
<正>对于村落中的民众来说,村落是他们经验世界的起始与载体,塑造着他们对于自身与周边世界的看法,凝聚着地方社会的集体认同与自我表达。村落中的民众与地方精英往往会有意识地建构村落历史,塑造村落形象,赋予村落独特的文化符号,彰显村落在村际社会重要地位的同时,增强村落内部的认同感与凝聚力。这样的过程往往会形成一套独特的地方话语体系,它们隐于村落生活中,背后蕴含的是某地独有的“地方感”。对这一体系进行挖掘,有助于我们穿透表层,更加了解地方性文化的形成。  相似文献   

7.
走访大涧村     
正从洱源县城驱车出发,到达凤羽镇坝子最南端的大涧村得花上近1个小时。"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很难想象这条不算宽的乡间公路深处藏着一个美丽的村庄。而这个看似偏远的村庄,却今人魂牵梦萦,流连忘返。抵达村口后,我们准备缓缓走进村落,这个用石头筑起的村落保留着原汁原味的古石巷,上百  相似文献   

8.
张启发 《大理文化》2011,(2):97-102
我的老家是云龙县大达村,属白族聚居村落。这里的年俗保留着完整的白族传统习俗。宰年猪宰年猪,储藏一年的肉食是一家人一年生活的大事。基本上每家要宰一至三头肥猪。农历十一至十二月,特别是冬至节前后是宰年猪的旺季。一般宰年猪的日子要选"生甲"之日,少选或不选"死甲"和"病甲"。因"生甲"易于腌制和  相似文献   

9.
刘景明 《寻根》2009,(4):46-48
江西省信丰县安西镇,那里的村落按当地风景名胜、古迹所在地划分为上堡、中堡和下堡。靠近有“小庐山瀑布”之称的河连山“老狮喷水”瀑布的那方村落叫上堡,毗邻四季清泉不绝、水温均衡不变的“热水湖”温泉的那方村落叫中堡,相传一位仙人下凡骑着牛在一处山石楔下“仙牛甲”的那方村落叫下堡。安西三堡人具有独特而淳朴的风情习俗。  相似文献   

10.
周文华 《寻根》2013,(3):68-75
诺邓村,位于滇西大理白族自治州西部的云龙县果郎乡,距县城仅7公里多,全村用地含北山坡地和河东谷地,约2平方公里,现有24户1000多人,多为白族,环境特征为:"崇山环抱,诺水当前,箐簧密植,烟火百家,依山构舍,高低起伏。"诺邓村和其他村落相  相似文献   

11.
秧歌     
秧歌的领唱,最初是布谷鸟.清明刚过,它就轻翼清嗓,从林莽中溜出,停歇在田垅的旮旯里催问发黄年老的豆麦:"割不?割不?……"豆麦皆点头晃肩,非答似答,似答非答.遇到懵懂了吧?那好,紧飞一阵去村落中询一询吧.翔了几翔,清清的嗓音就在村落中出现了,滑过瓦脊,滑过电杆,滑过竹丛,清脆脆而急煎煎的.这时,街巷中不知哪家的孩子调皮地应答起来:"知道了,知道了!"答语是阿婆教的,专门回答焦虑农稼的布谷,答声清脆脆而乐呵呵的.  相似文献   

12.
缅甸第二大湖泊茵莱湖三面环山,是一个典型的溶蚀湖.茵莱湖一带生活着一万多户居民,大部分属于茵达族,散居于湖边的180多个村落中. 居民乘船穿梭在如棋盘矩阵一般的民居、寺庙、商业景点和村落之中,以船载这种最原始的村落社交模式生活.  相似文献   

13.
《大理文化》2011,(11):113-114
银都水乡新华村原名石寨子,是一个典型的白族聚居村落,白族人口占总人口的98%。区域内拥有优美的自然风光和国内罕见的地下水资源。万亩草海湿地四周芦苇荡漾、荷塘飘香,是"候鸟栖息的天堂"。村寨间星罗棋布的龙潭、泉眼,四季涌动,洗尽凡尘从不干涸,家家户户甘泉簇拥,清醇  相似文献   

14.
丰源行记     
正丰源是洱源县茈碧湖镇所辖的一个村委会,上村是丰源村委会的一个古老的村落。在晨雾弥漫的早晨,我们驱车前往上村。刚到丰源上村,映入眼帘的是这里颇有特色的民居,在同一座房上有青瓦覆盖飞檐翘角的屋顶,雕龙刻凤的美人窗,古色古香的格子门,也有钢筋混凝土坚固的柱墙,瓷砖拼接的地板,石膏板装饰的吊顶。不过整个村落,早已被飞速发展的经济分割成老村庄和新村庄了。我们被当地人带到新旧村的"交界口",新老村庄之  相似文献   

15.
杜晓波 《寻根》2013,(3):44-48
旧时浙中地区女性在择偶时,十分关注未来夫家所居村落的优劣,将其作为未来婚姻生活是否幸福的衡量标准之一。"有囡难嫁××(村)"谚语正是在这一社会背景下应运而生的,深刻  相似文献   

16.
《寻根》2020,(4)
正祠堂又称祠庙,是血缘村落规格最高、最具有等级制度的场所,旧时主要用来供奉和祭祀祖先以及族人议事、教化倡学等。祠堂有宗祠、支祠和家祠等。徽州祠堂始建于明代嘉靖之前,自礼部尚书夏言在嘉靖十五年(1536年)向皇帝上疏并建议"诏天下臣工建立家庙"后,徽州祠堂便顺势进入大发展时期,以至出现"郡县  相似文献   

17.
雅典奥运会成功地向世界展示了古代希腊的文化和现代希腊的风采。雅典奥运会给人的第一启示是,奥运会不仅是金牌的竞争,更是文化的"竞争";文化是奥林匹克运动的灵魂;奥运会是全世界超种族、超文化、超等级、超地域的巨大狂欢节,是当代世界规模最大的主题性国际文化活动,是世界各民族文化艺术尽情展示交融互惠的平台。  相似文献   

18.
李业成  李宇果 《寻根》2000,(3):101-106
西出贵阳进入安顺地界,田野上是一个个石头的村落。石头的屯墙,石头的垣壁和石板盖顶的屋面以及那高耸的石头碉堡,这些村落被称为屯堡。生活于其间的人群与当地一般人不同。他们的服饰穿戴与其他汉族群落和任何  相似文献   

19.
位于武汉市黄陂区木兰乡的大余湾,是湖北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去年9月,被国家建设部和国家文物局共同评定为第二批“中国历史文化名村”。它是木兰生态旅游区内发育最成熟、保存最完好的古代村落标本。大余湾有着绵衍久远的家族源流,人文积淀厚重的区域环境,错落有致的村落布局,  相似文献   

20.
杜晓波 《寻根》2012,(4):81-87
分布 仅仅是我国的省名、省城名、地级市名、县名,带川入名数量就十分可观,更遑论乡镇名和村落名。县级以上地名共有40多个,如四川、银川、铜川、临川、汶川、北川等。而说到村落名,最密集的区域当属浙中区域、皖南浙西区域、陕北区域。以“川”字构造地名,在朝鲜、韩国、日本也被广为推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