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喻静 《中国文化》2012,(1):79-87
一刘秉忠行状:道人抑或宰相? 刘秉忠的传记资料主要见于《藏春集》卷六《附录》所收之同朝人张文谦撰《行状》、王磐撰《神道碑铭》、单公履撰《墓志铭》、姚枢撰《祭文》。《元史》系"刘秉忠"条于卷一五七之"列传第四十四",《元诗選》初集亦有传略。内典则见于南宋志磐《佛祖统记》和元念常《佛祖历代通载》等,多从《藏春集》中摘编。杨曾文在《宋元禅宗史》中为刘秉忠作了简明小传。本文所论和刘秉忠生平甚为相关,故再为立传并有意凸显相关处。  相似文献   

2.
彩云九章     
彩云坊 清凉的街,古朴的道,街东头是一座牌坊。在大理的祥云古城,牌坊已然成为一种特产,一种资源,一种风景,一种文化,一种形象。在《现代汉语词典》里,牌坊的解释是"形状像牌楼的建筑物,旧时多用来表彰忠孝节义的人物"。在封建社会里,修建"功德牌坊",借以号召人们以此为榜样报效朝廷。历史上的祥云县城,  相似文献   

3.
余冰 《寻根》2013,(4):106-110
1940年5月5日,一种名为《译林》的小杂志在上海创刊。译林社编辑兼发行,金星书店经售。32开本,155页,一期而终。 《译林》没有"发刊词",编者在《后记》中诉说了创刊的初衷:"纯翻译的文艺杂志,以前有过鲁迅先生、茅盾先生等所主持,  相似文献   

4.
孔子说自己十五岁便有志于学问。这学问就是以礼为中心的传统文化。孔子生长于鲁国,春秋时期的鲁国在政治上虽不是强国,但在文化上却是东部中国最重要的文化中心。因为鲁国保存着西周的礼乐文明,当时的人认为"鲁不弃周礼"(《左传》闵公元年),"周礼尽在鲁"(《左传》昭公二年)。孔子批判职业性的"师儒",又将师儒传播的文化遗产进行改造和提升,创立儒学。  相似文献   

5.
《易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关于占筮的书。《易经》的作者,以及成书时代,至今尚无定论。《汉书·艺文志》提出"人更三圣"的说法,认为伏羲氏画八卦,周文王在羑里坐牢时推演为六十四卦,作卦辞和爻辞;孔子为《易经》作传(《易传》)以解经。《易传》又称"十翼"共7种10篇,它们是《彖》上下篇、《象》上下篇、《文言》、《系辞》上下篇、《说卦》、《序卦》和《杂卦》。战国时期,人们将《易经》和《易传》合订成册,成为今天的《周易》。秦始皇焚书坑儒,没有焚《周易》。到了汉代,《周易》地位上升,成为"群经之首"。此后,《周易》的地位没有动摇。"群经之首"不是因为它能算命,主要是它的阴阳变易思维给人们诸多启示。  相似文献   

6.
也谈“跑江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赵娜 《华夏文化》2012,(3):49-52
一提"跑江湖",大多数人会想到古代武侠小说中江湖儿女驰骋风云、快意恩仇、惩恶扬善的壮举。其中金庸先生的"飞雪连天射白鹿,笑书神侠倚碧鸳"等多部小说使这种印象更为深入人心;或者想到《庄子》中的"相濡以沫,不如相忘于江湖"中的江河湖海。其实,唐代以后禅宗中也存在着一种"跑江湖",它指的是僧人们往来于江西和湖南、湖北之间的一种参禅、访学、求道现象,尤其在唐代中后期到南宋初期最为兴盛。  相似文献   

7.
一论年号 "年号"是中国历史上纪述年代的一种特有标识。它经常随着新的元年而变换,所以也称"元号"。于是把建立年号称为"建元",改换年号称为"改元",而记述年号的书也多以纪元为名,如《纪元编》、《纪元通考》、《纪元要略》等。  相似文献   

8.
来新夏 《中国文化》2009,(2):177-180
一经世文编纂的缘起 经世之文,肇端甚古,《尚书》之典、语、谟、誓,皆具经世内容。经世语词,始见于《庄子》。《庄子·齐物论》云:"春秋经世,圣人议而不辨"。历代名臣奏议、政书、类书,类皆经世之作。汉贾谊之《治安策》,鼍之《论贵粟疏》等,皆为经世名篇。唐太宗命魏微等编《群书治要》,辑五帝至晋有关治理国家大要之完篇整段文献,  相似文献   

9.
宋斌 《寻根》2010,(6):55-57
《孔雀东南飞》原名《古诗为焦仲卿妻作》,最早见于南朝徐陵所编的《玉台新咏》,全诗长达353句、1765字,不仅是汉乐府民歌中、也是中国诗歌中罕见的长篇叙事诗。《汉书·艺文志》说:"自孝武立乐府而采歌谣,于是有赵、代之讴,秦、楚之风,皆感于哀乐,缘事而发,亦足以观风俗、知薄厚也。  相似文献   

10.
我国自古以来就有慈爱思想。《礼记》"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论语》"仁者爱人";《孟子》"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墨子》"兼爱"、"非攻";《老子》"天道无亲,常与善人"、"损有余而补不足"、"圣人不积"、"利万物而不争"等均体现出丰富的慈爱思想。及至汉末,《太平经》出现,道教兴起,继承与发展了上述诸慈爱思想,并做了宗教意味的改造与阐释。同时《太平经》的慈爱思想还在早期道派——太平道与五斗米道中得到了实践。  相似文献   

11.
杂赋的名称见于《汉书.艺文志》的《诗赋略》,大概传承自刘歆《七略》。  相似文献   

12.
在2010《时代》周刊年度风云人物评选的网站上,"维基解密"创始人朱利安·阿桑奇得票数稳居候选人之首。这足以说明"朱利安·阿桑奇"背负了亿万网民的"厚望",也预示了"朱利安·阿桑奇"注定是一个令全世界难以忘记的名字。而由他领导的"维基解密"事件更是引发一场震撼全球的泄密大地震!35岁的阿桑奇创建"维基解密"网站——这个将堪比"国王长了驴耳朵"这类不能说的秘密统统收入囊中的"树洞",  相似文献   

13.
说"碗"     
李佳 《华夏文化》2011,(1):25-26
碗何以得名?我们查阅了以下几种字词典中的释义:《汉语大词典》:“一种口大底小的食器。一般是圆形的。”《辞源》:“圆形敞口的食器。本作‘梳’、‘盘’。”《汉语大字典》:“盛饮食的器具。”读罢这些说解,我们会想,难道是由于碗的口径呈圆形所以我们名之曰“碗”?  相似文献   

14.
卫波 《华夏文化》2012,(3):45-46
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实力的增强,文化遗产越来越受到政府、专家和公民的青睐,有关文化遗产的文章也数不胜数。文化遗产总是与"资源"一词形成一个习惯性短语,即"文化遗产资源",如新华网发表的《贵州省成为文化遗产资源富土》,《陕西日报》的《整合文化遗产资源》等等。文化遗产能否被称作资源?文化遗产能否以资源的身份用于开发?大家似乎并不怎么关心这种问题。透过文化遗产资源习惯短语的背后,我们认为相关的博弈方更加看重文化遗产的经济性,而非文化性。那么我们应该以什么样的态度来对待宝贵的文化遗产呢?  相似文献   

15.
《三国志大全》中的关羽形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西班牙埃斯科里亚尔的圣·劳伦佐皇家图书馆藏有一部明刊戏曲、散曲选集《风月锦囊》。它所收的《三国志大全》是现存最早的把先行元明戏曲中关羽故事串联在一起的戏曲作品。本文首次专门分析《大全》中每一个关羽上场的选段 ,来探讨《大全》中关羽形象的特点。文章指出 :《大全》中的关羽形象反映着宋元以来民众不断孕育并发展的英雄形象。通过《大全》 ,我们可知民众心目中的、比较完整的关羽舞台形象 ,以及不见于《三国演义》的、与《三国演义》有所不同的民间关羽形象。这就是《大全》中关羽形象的最大价值。  相似文献   

16.
王洁 《华夏文化》2009,(1):29-30
关于“猞猁狲”一词,不同语文辞书的处理不尽一致。《现代汉语词典》(第5版)、《辞海》(1999年版)均未列“猞猁狲”词条,前者在训释“猞猁”时也未提及“猞猁狲”,后者在“猞猁”的释义中说。明“别称‘猞猁狲”’。《辞源》(修订本,1988年版)、《汉语大词典》(1992年版)则把“猞猁狲”列为主条目,前者未设“猞猁”词条,后者将“猞猁”设为参见条目,用“(猞猁狲)又称猞猁”将两条目联系起来。  相似文献   

17.
司汤达曾说:"爱情之于我始终是至关重要的,甚至可说是我唯一的大事。"在这个意义上可以说,他的一生就是由不断地陷入爱情而又失去爱情的一连串的事件构成的。"可是,"司汤达又说",  相似文献   

18.
张旗 《大理文化》2012,(4):37-39
对于《红楼梦》的创作,曹雪芹曾有"谁解其中味"的慨叹,这忧虑绝非多余。用鲁迅先生的话来说就是:"伟大也要有人懂。"且不说《红楼梦》问世后曾遭的烧毁和严禁,千百万读者两百多年来的众说纷纭,评论之盛,见仁见智,至今未休。  相似文献   

19.
先秦诸子中,老子与韩非皆以"智"为人生之"大敌""大祸(惑)",但他们所指斥的"智",却并不相同:老子所言的"智",多为智谋、智巧,韩非言及的"智",则为智能、智识;老子以"智"为"心棝",旨在"弃智",韩非视"智"为"心蠹",推崇"反智"。但是,后人却每每忽视这些不同,皆以"(韩非)喜刑名法术之学,而其归本于黄老"(《史记·老子韩非列传》)、"韩非解老、  相似文献   

20.
《语法修辞讲话》是一部影响最大的比较系统的规范性语法修辞著作,是结构语义表达相结合的语法研究和修辞研究的经典。作者吕叔湘先生曾以表达为纲写成《中国文法要略》,朱德熙先生明确提出结构语义表达相结合的研究思路。他们在现代汉语语法修辞研究在现代汉语规范化上的卓越贡献,值得缅怀和纪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