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陶易 《寻根》2024,(1):82-87
<正>中国古典诗歌与音乐密不可分我国的原始歌谣是以诗、乐、舞三者结合为特征的。《吕氏春秋·古乐》云:“昔葛天氏之乐,三人操牛尾,投足以歌八阙。”这里描述了原始部落的先民狩猎后的欢庆场景,人们手持牛尾巴,踏着脚歌唱,配以乐舞八章。这种载歌载舞的表现形式正是后世踏歌的源头,至今在我国许多民族地区依然常见。  相似文献   

2.
邱轶  彭飞 《华夏文化》2022,(4):36-39
<正>一、《诗经·周南》与“诗乐舞一体”关系考(一)“诗乐舞一体”是中国诗歌发生时期的总体风貌诗歌是中国最古老的文学形式,最初的诗歌是和音乐、舞蹈结合在一起的,“诗乐舞一体”是中国诗歌发生时期的总体风貌,在古代文献中多有记载,已成为学界共识。如《尚书·舜典》曰:“诗言志,歌永言,声依永,律和声。八音克谐,无相夺伦,神人以和。”《尚书·益稷》记载帝舜时的乐曲《大韶》,百兽率舞,庶尹允谐。这表现了诗、乐、舞三位一体的艺术形态。《礼记·乐记》云:“诗,言其志也。歌,咏其声也。舞,动其容也。三者本于心,然后乐器从之。”《吕氏春秋·古乐》之“葛天氏之乐”,以上都显现出上古先民对诗、乐、舞相结合的初始形态的探索与追求。(袁行霈:《中国文学史》,高等教育出版社2014年,第32-33页)在我国诗歌发生时期诗乐舞一体同源,均为感物而兴,心物交融,人心触动,以情为体的诗乐舞随之产生,将生活中的诗、听觉上的乐、视觉里的动态舞蹈相结合,统为一体,具有歌词性、音乐性、舞蹈性三位一体的特征。  相似文献   

3.
张人元 《寻根》2004,(5):135-141
棠溪剑史据《资治通鉴》记载:“棠溪之金天下之利。”《史记》记载:“天下之剑韩为众,一曰棠溪,二曰墨阳,三曰合伯,四曰邓师,五曰宛冯,六曰龙泉七曰太阿,八曰莫邪,九曰干将。”《吴越春秋》记载:“棠溪在西平,水淬刀剑,特锋利,为干将莫邪所从出,亦名川也。”据范文澜《中国通史  相似文献   

4.
<正>中国书法与绘画这对姊妹花,植根于华夏大地之沃土,双双得以茁壮成长,进而成为世界艺术百花园内的两朵奇葩。关于"书画同体"的说法,古已有之。若上溯至盛唐,张彦远早在其传世著作《历代名画记》中引述过:"颜光禄云,图载之意有三。一曰图理,卦象是也;二曰图识,字学是也;三曰图形,绘画是也。"并明确地指出:"书画异名而同体也。"后至元代,赵孟頫因在《枯木竹石图》上的题诗:"石如飞白木如籀,写竹还与八  相似文献   

5.
《寻根》2017,(1)
<正>《三国志·蜀书·诸葛亮传》云:"(亮)推演兵法,作八陈图,咸得其要云。"八陈图,一名八阵图。或问:八阵图是什么?答案莫衷一是。一曰诗歌。民间流传不少歌咏武侯《八阵图》的诗,其中以杜诗最为有名。杜甫晚年离成都草堂南下,由云安移居夔州,有《八阵图》诗一首,其云:功盖三分国,名成八阵图。江流石不转,遗恨失吞吴。文本本义(或称原义)和意义(或  相似文献   

6.
南齐谢赫于《古画品录》中,提出绘画赏鉴的6项要求即所谓"六法",其一曰"气韵生动",二曰"骨法用笔",三曰"随类赋彩",四曰"应物象形",五曰"经营位置",六曰"传移摹写"。"六法"既是品评中国画的概括,更是专指工笔重彩技法的绘画准则。  相似文献   

7.
吉氏的根源     
吉家林 《寻根》2009,(3):115-117
南朝齐·王俭在《姓谱》中说:“古帝中有吉夷氏。”按詹招琳《中华姓氏源流通谱》之释,在远古之时中华大地的。五方”都分布着很多以氏相称的先民原始部落,主要有:浑沌氏、葛天氏、女娲氏、伏羲氏、赫胥氏、东户氏、皇覃氏、启统氏、吉夷氏等。不过,这些“氏”是指中国远古时期大的氏族、部落的称呼,与后来由“姓”而分出的“氏”是有所区别的,“吉夷氏”与古代中华吉氏不是一回事,二者之间没有必然的血统联系。  相似文献   

8.
孔门整理孔子遗说而编纂《论语》,主要是基于学派建设的考虑。为了更好地服务于此目的,孔门充分利用传统资源以加强其权威性。这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继承史官语类文献及简册载录的神圣传统,使孔子话语在"书"这样的形态下生成为经典文献;二是沿承"王若曰"、"君子曰"以来的立言传统,借此赋予孔子话语以神圣性;三是继承大夫"家语"传统,这些方面构成《论语》编纂的先在文体来源。孔门正是在这些文体资源之基础上建构《论语》这部儒家学派的经典文献,它同时也奠定了诸子"家语"文献的新传统。  相似文献   

9.
正"文献"一词是图书情报学中一个非常重要的基本概念。然而一般文献学论著在谈及"文献"一词本义时,多只涉及其"文贤"本义,对其更深的渊源却鲜有探及,笔者试撰本文,以究其滥觞。一、"文献"一词的来源"文献"一词最早出现在战国成书的《论语·八佾》中,其曰:"夏礼吾能言之,杞不足徵也;殷礼吾能言之,宋不足徵也。文献不足故也。"南宋朱熹《四书章句集注》解"文献"曰:"文,典籍也;献,贤也。"即说"文"  相似文献   

10.
一命题的提出三才,华夏古词;主义,西方今语。如今组而合之,倘能见容于时尚乎?《易·说卦》:是以立天之道,曰阴与阳:立地之道,曰柔与刚;立人之道,曰仁与义:——兼三才而两之,故《易》六画以成卦。  相似文献   

11.
煉意略論     
正元人王構《修辭鑒衡》卷一引《金針格》曰:"煉句不如煉字,煉字不如煉意。"《金針格》雖是一部僞書(書名或作《金針集》,或作《金針詩格》,舊題白居易作。又《仕學規範》卷三七引此語出《續金針格》,《續金針格》舊題梅堯臣作。《苕溪漁隱叢話·前集》卷八、《詩人玉屑》卷八所引《潛溪詩眼》擷其語,"煉句不如煉字"均作"煉字不如煉句",而認爲"未安"),但這兩句話卻是很有道理的,就拿"煉句不如煉字"來說,所謂"煉句",無非是詞語的調整,缺乏形象的創造。當然,  相似文献   

12.
《周礼·春官·龟人》:“掌六龟之属,各有名物。天龟日灵属,地龟曰绎属,东龟曰果属,西龟曰雷属,南龟曰猎属,北龟曰若属。各以其方之色与其体辨之。凡取龟用秋时,攻龟用春时,各以其物入于龟室。上春衅龟,  相似文献   

13.
辛亥之梦     
杨天石 《中国文化》2011,(2):F0002-F0002
辛亥革命时期,人们期待着一个新中国的出现,做过许多梦。概括言之,大致有三:一曰振鞠中华之梦;二曰民主共和之梦;三曰民生均富之梦。  相似文献   

14.
芦墟山歌考     
邱红革 《寻根》2015,(2):93-98
"荆艳楚舞,吴乐吟","江南吴歌,荆楚四声"。吴歌是江苏省最具民间特色的民俗文化,据乾隆刻本《声歌》记载:"吴江之山歌唱法高揭,以悠缓收之,清而不靡,其体皆赠答之词,不失相合本格,其旁引曲喻,借物借声之法,淳朴纤巧,不失古乐之本体。"  相似文献   

15.
正一問題的提出霍山又名霍太山、太岳,位於山西霍州東南,霍州即以山名。~1霍山屬古冀州,南接洪洞,北跨靈石,東抵沁源,并綿延至古縣等地,爲五鎭山之中鎭,山麓有中鎭祠,歷代享祀不絕。~2《周禮·夏官·職方氏》曰:"河內曰冀州,其山鎭曰霍山,其澤藪曰楊紆,其川漳,其浸汾潞,其利松柏,其民五男三女,其畜宜牛羊,其穀宜黍稷。"~3作爲地方山川之神,霍山神最著名的顯靈事迹之一,是遺三神授趙襄子竹書。文見《史記·趙世家》:  相似文献   

16.
正立秋的"立"是开始的意思,"秋"是指庄稼成熟的时期。立秋表示暑去凉来、秋天开始之意。立秋三候分别为"凉风至""白露降"和"寒蝉鸣"。前两候与自然界气候变化有关,第三候与昆虫的活动变化有关。"凉风至",《礼记》作"盲风至",元吴澄《十二月令七十二候集解》(以下简称《集解》)云:"西方凄清之风曰凉风,温变而凉气始肃也。《周语》曰:  相似文献   

17.
正"登堂入室"这个成语,常用来比喻学问或技能从浅到深,达到很高的水平。这个成语来自孔子对其弟子的评价,《论语·先进》篇说:子曰:"由之瑟,奚为于丘之门?"门人不敬子路。子曰:"由也升堂矣,未入于室也。"孔子评价子路时,就使用了"升堂""入室"的比喻。《子张》篇道:叔孙武叔语大夫于朝,曰:"子贡贤于仲尼。"子服景伯以告子贡。子贡曰:"譬之宫墙,赐之墙也及肩,窥见室家之好。夫子之墙数仞,不得其门而入,不见宗庙之美,百官之富。  相似文献   

18.
方燕明 《寻根》2010,(3):13-21
<正>汉代司马迁《史记·夏本纪》开篇即谓:"夏禹,名曰文命。禹之父曰鲧,鲧之父曰帝颛顼,颛顼之父曰昌意,昌意之父曰黄帝……禹之曾大父昌意及父鲧皆不得在帝位。"《史记·夏本纪》并列出夏王朝十四世十七王的世系为:禹—启—太康—中康  相似文献   

19.
张晓涧  萧立广 《寻根》2010,(1):108-110
<正>在远古的历史传说中,有一位君主(部落联盟长)叫做葛天氏,其生活年代约在有巢氏之后、伏羲氏之前(见《帝王世系》),其活动地区约在今河南、山东一带。  相似文献   

20.
说“婴”     
修订本《辞源·女部》“婴”字条的第一个义项是:“初生的女孩。《玉篇》引《仓颉篇》:‘男曰儿,女曰婴。’”也就是说《辞源》的编者认为“婴”的最早义项是“初生的女孩”,查阅相关资料发现此释义有误。古多称初生儿为嫛婗,《释名·释长幼》:“人始生曰婴儿??或曰嫛婗。”唐·张谔《三日岐王宅》诗:“玉女贵妃生,嫛婗始发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