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
文章立足于现代汉语词汇的平面,选取昙无谶《菩萨戒本》中未被《现汉》收释的复音词,主要从同义词场的竞争、特定语境和个人临时创造词语三个方面分类考查其中曾经常用一时、而后代趋于消失的典型词语的发展机制,虽然语言的经济性原则在其中发挥了主导作用,但不同词语消失的内在原因纷繁多样,通过这种不同于昔的研究视角对这些原因的归纳性结论将对汉语词汇史研究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2.
十六国的北凉时,名僧昙无谶曾在凉州的治所姑臧(今甘肃武威市),译出了轰动中国佛教界的四十卷《大般涅槃经》,促进了中国佛教变革性的演进。影响是巨大而深远的。但昙无谶其人,却很不为人所称,比起鸠摩罗什来,不可同日而语。这主要是因为他无行所致。他在凉州呆了20余年,对中西文化交流的贡献是在凉州作出的;他的性命也是在凉州丢掉的。本文不是剖析《大般涅槃经》的教义,也不是考订该经翻译时所依据的经本来源及译本的全与不全,更不是为他的无行正名;而是企图阐发昙无谶在中西文化交流中所起过的某些作用。为了说明此问题,上面谈到的若干方面,也要作某些涉猎。昙无谶(385—433),又叫昙摩谶,这  相似文献   

3.
邱冰 《语文知识》2009,(1):37-40
《佛所行赞》在《大正新修大藏经》中题为“北凉天竺三藏昙无谶译”,但实际上其译者在历代经录中的记载并不相同。本文从语言学的角度,借助梵汉对勘材料以作研究,认为《佛所行赞》的译者不是昙无谶。  相似文献   

4.
东汉译经作为最初出现的译经,在时间、空间和语体维度上均具有极大覆盖性,是研究中古汉语的重要语料。从复音虚词的界定与产生入手,以安世高译经为例,对安世高译经中复音虚词的类型与构成展开探讨。并在此基础上,分析安世高译经复音虚词的特点及成因。通过这一个案分析,以期为东汉译经复音词研究提供参考,亦可借此进一步探寻古代汉语复音虚词的运用特点和发展规律。  相似文献   

5.
《阿阇世王经》是后汉高僧支娄迦谶的译经。章主要利用阿富汗新出土的《阿阇世王经》梵本残卷,将其与汉异译本(西晋竺法护译《殊师利普超三昧经》与北宋法天译《未曾有正法经》)进行了初步的比较研究,对经中的一些词汇进行了解说,并讨论了支娄迦谶译经的若干特点。  相似文献   

6.
《晏子春秋》是记述春秋时期齐国人晏婴言行的一部书。其内容多为君臣对话,语言生动活泼,保留了当时的一些口语和齐国方言,具有较高的语言研究价值。《晏子春秋》的复音词在词汇中所占的比例相当多,并已具备了后代主要的结构方式。考察《晏子春秋》中的复音词,首先界定复音词的判断标准,然后对该书复音词作穷尽性的分类。在此基础上,考察这些复音词的概况及其结构方式和特点。  相似文献   

7.
俄罗斯科学院东方文献研究所收藏的西夏本《大方等大集经》有两个编号:инв.№5054和5563,文章首次刊布了这两个编号的录文,并参照北凉昙无谶汉译本对西夏本进行了翻译和校注,目的是为西夏佛教史以及西夏语言研究提供一份基础资料。西夏本只翻译了汉译本中的"偈",而将散文部分全部略去,这在佛经翻译中并不多见。  相似文献   

8.
佛教传入中国的过程中,历代所译佛经汇集成浩淼的中华经藏,在介绍印度佛教文化的同时,也融入了中华文化的特质。汉代译经为中华佛藏之滥觞。汉代译师以安世高、支娄迦谶为代表,他们以尚质直译的风格译写佛经。梵文佛经的宗旨、语言风格与中国思维习惯、汉语表达方式之间的差异在这一草创时期得到充分表现,遂形成有别于后来的译经风格。虽魏晋以后被“曲从方言,而趣不乖本”的新译所取代,这些经籍却是中印文化和平交流的见证。  相似文献   

9.
文体本身就是汉魏六朝译经语言重要的组成部分。以话轮为自然单位,切入源语与目的语同现于一个文本的译经语料,考察其多元的语言组成成分,分析常用字、词的具体替换,以及句法与词法在语句层面的同步建构,同时承认语用环境对文体建构方式的影响与作用。通过审视翻译文献双语混合的典型特征,为文体建构方式分析导入新的视域,也将译经与文体的研究,引向一种基于语言内外因素共同作用的梵文、汉语相结合的模态。  相似文献   

10.
孔敏 《现代语文》2015,(3):28-31
在语言的发展过程中,词汇是最活跃的要素。古代汉语以单音词为主,现代汉语以复音词为主。古代汉语的复音化现象丰富了词汇系统,提高了人们的交际手段,对汉语内部的结构也有重大的影响。本文探求复音词的发展脉络及复音词的判断标准,并以《孙子兵法》中的合成复音词为例证。  相似文献   

11.
<列子>是一部道家思想的作品,它的语言也成为语言学研究的重要语料.支配式复音词是其重要的组成部分,通过考察<列子>中支配式复音词的语义构成状况,我们可以发现:<列子>书中支配式复音词的数量比较多,涉及事物的范围也比较广,同时语义构成关系比较复杂,这也从一个侧面反映了汉语词汇的不断发展.  相似文献   

12.
复音化是汉藏系语言词汇发展的共同趋势。汉藏系语言词汇复音化的动因,是复音词研究的一个重点,它涉及到许多相关问题。通过对汉语和少数民族语言复音词的比较,以及对汉藏系语言复音词的产生与复音化的关系的探讨,可见复音词的产生并不等于复音化的形成,复音化的形成是复音词发展到一定数量、具有一定规模、成为一种态势的结果。  相似文献   

13.
《史记》是西汉时期的一部著名的传世典籍,语言资料极为丰富,对我们研究上古汉语词汇有重要的参考价值。本文以其中的名词性联合式复音词为考察对象,对其进行较为系统的研究,以提高我们对上古汉语词汇的认识水平,完善上古汉语词汇吏的构建。  相似文献   

14.
清代学者史梦兰所著的《叠雅》作为一部专门研究重叠式复音词的雅书,是雅书中较为特别的一部,在辞书编纂史上具有突出的成就,其价值有待发掘。重叠式复音词是汉民族特有的语言形式,又叫重言、叠字,《叠雅》十三卷共收录3223条重叠式复音词,对之前诸雅的缺失遗漏可谓极大的补充。现对《叠雅》所收录的重叠式复音词加以整理,在此基础上从构词类型、语法构成、表义情况等几方面对《叠雅》收录的重叠式复音词进行了初步梳理。  相似文献   

15.
<朱子语类>是朱熹与其弟子问答的语录汇编,全书的语言风格是口语与书面语相结合,口语占主体,这一特点决定了其在语言研究方面具有重要的语料价值.我们通过时<朱子语类>中的复音词的构词方式进行穷尽式的统计,在此基础上勾勒出了宋代汉语复音词构词的基本情况.  相似文献   

16.
《列子》中的偏正式复音词语义构成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传真 《成都教育学院学报》2006,20(10):106-107,126
《列子》是一部富有争议性的道家思想作品,历来也是进行语言史研究的重要语料。通过考察《列子》中偏正式复音词的语义构成状况,可以发现《列子》中的偏正式复音词的语义构成关系比较复杂,这从一个侧面反映了汉语词汇的不断发展。  相似文献   

17.
“谶应”一词,见于鲁迅的《中国小说史略》:“宋代虽云崇儒,并容释道,而信仰本根,夙在巫鬼,故徐铉吴淑而后,仍多变怪谶应之谈。”对于“谶”,《说文解字》解释说:“谶,验也,有徵验之书。河洛所出之书曰谶。”《广雅·释诂四》云:“谶,纤也。其义纤微而为效验也。”《四库全书总目提要》卷六说“谶”乃“诡为隐语,预测吉凶。”可见,“谶”是指对于未来带有应验性的预言和隐语,它往往假托天命与神意的形式出现。“应”则是印证、应验的意思。《红  相似文献   

18.
文章以三国支谦译经为语料,对译经中介词短语的宾语省略和宾语前置进行研究。通过研究可以把握支谦译经中介词短语的特征,同时也有利于更进一步探究介词短语语序的变化对汉语句型的影响。  相似文献   

19.
从20世纪以来,日本佛教学者对汉译佛经的概貌、译者、疑伪经等作了翔实的考证研究,其中不乏对东汉译经的考辨;荷兰著名汉学家许理和(Erich Zürcher)比较全面地概括了东汉译经的语言面貌,论述了东汉汉译佛经不同阶段的翻译术语和风格,并提供了考订后的东汉译经篇目。  相似文献   

20.
本文据唐玄奘的译经,详细论述了敦煌石窟壁画中依据玄奘译经绘制的经变画,特别就各时期药师琉璃光如来本愿功德经变、天请问经变、十一面神咒心经变、不空羂索神咒心经变、十六罗汉像的流行情况作了深入探讨.并通过对昙旷、乘恩、洪NFDF1、法成等高僧的研究,说明唯识学派学术思想在敦煌的传承和影响.并据<大唐西域记>等的记载讨论了归义军时期敦煌壁画中的瑞像图以及西夏时期敦煌石窟壁画中的"玄奘取经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