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历史上有不少诗歌名篇,流传很广,但常常又有解读的难点,以至聚讼纷纭。鲁迅的《自题小像》诗也是这样的一首。该诗四句: 灵台无计逃神矢, 风雨如磐暗故园。寄意寒星荃不察, 我以我血荐轩辕。这首诗解读难点在第一句,  相似文献   

2.
【我解读】 《雪》是鲁迅《野草》中最为优美的一篇散文诗,它兼有诗与散文的特点。  相似文献   

3.
自1980年代末期以来,以存在主义哲学解读鲁迅思想渐趋流行,从汪晖《反抗绝望》到王乾坤《鲁迅的生命哲学》,再到彭小燕《存在主义视野下的鲁迅》,先后涌现出一大批研究成果,不仅肯认了鲁迅思想家乃至哲学家的维度,并逐渐形成了一种以存在主义语汇为中心的解读模式,存在主义俨然已经成为切入鲁迅思想不可或缺的一个重要视角。但与此同时,这种阐释模式也逐渐引发学界担忧,并开始质疑此类研究的学理性与有效性,甚至认为鲁迅之为鲁迅的思想特质在大量存在主义哲学话语的充斥下已然面目全非。  相似文献   

4.
近几年来,国内学者开始注意从叙事学的角度探讨鲁迅小说,尤其是把西方叙事学中的“反讽”手法运用到鲁迅小说研究中。本文主要从结构反讽、性格反讽、言语反讽三个方面对鲁迅小说进行了解读。  相似文献   

5.
一篇章有多种解读方法。鲁迅先生是一个思想型的作家,而且在写作《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时,已年满46岁,可以说是一个成熟的思想型作家,因此,他的作品必然带着成熟的对社会和人生的思考。这样,从研究鲁迅先生的思想出发,对《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进行“思想解读”,应该是一个新的解读角度。  相似文献   

6.
穆旦被评论家认为是如鲁迅般反抗绝望的"搏求者",是鲁迅精神最具代表性的继承者,他的诗歌凝结的是痛苦的智慧。作为一名20世纪40年代"中国新诗派"的领军人物,他不仅很好地践行了"现实、象征、玄学"的诗歌章领,将深邃的哲思贯入诗句,而且与现实紧密结合,唱出了时代之歌,具有现代主义的挣扎与抗争。细读其诗,还能发现存在主义哲学的智慧在诗中弥漫和张扬,而这正是解读深奥的穆旦诗歌的钥匙和途径。这与鲁迅的"野草"精神有相似之处。  相似文献   

7.
中学语文教材大量减少鲁迅作品引发社会对"鲁迅作品大撤退"的忧虑和争议.从"神圣化"到"凡俗化",对鲁迅的评价都是建立在对其作品政治化解读基础上的.这种解读都没有呈现出一个完整而真实的鲁迅.对鲁迅作品在题材内容、主题倾向、语言修辞方面的非议也是其作品遭受冷遇的重要原因.鲁迅作品具有原创性、源泉性,也具有很强的思辨性,永远...  相似文献   

8.
纵观小学语文课本中的悲剧类课文,无论是哪一类型的悲剧,无论是哪一类型的文体,都可紧扣鲁迅悲剧即将人生有价值的东西毁灭给人看这一评价,去了解作者的创作动机与意图、解读文本和设计教学。下面笔者举几例略谈如何解读悲剧文本、突破难点展开教学。历史故事《七步诗》以诗的形式编入教材,教师必然让学生在课前或课中了解三曹及诗人创作此诗时的情境。诗人  相似文献   

9.
刘妍 《考试周刊》2013,(51):38-39
鲁迅作品在中学语文教材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但在当前的中学鲁迅作品教学中,普遍存在着难教、难学的困境,成为一个亟待解决的难题。造成鲁迅作品教学困境的原因是什么呢?从外部的文化语境看,上世纪八十年代末,经济体制转型期,文学迅速由中心走向边缘,精英文化急速衰退,世俗化特征日益明显。从鲁迅作品教学内部看,从选文到主题解读、从教学指导思想到具体教学方法等各方面都存在严重的缺陷。从鲁迅作品本身看,鲁迅作品之难当然还难在鲁迅文章的本身之难以读懂。要走出这一困境,中学语文鲁迅作品的教学应进行个性化、多元化解读;系统性、整体性教学;根据课文的不同文体特点进行重点分析。  相似文献   

10.
王林 《现代语文》2006,(11):30-31
元稹的妻子韦丛,二十岁时嫁与元稹,七年后,元稹已经当上了监察御史,韦丛却离他而去。元稹悲不自任,为妻子写下诸多千古绝唱的悼亡诗。由于对元稹的生活品节后人多有争议,因而对其悼亡诗情感的真挚与造作、情缘真伪后人一直争论不休。孟子曰:“以意逆志”;鲁迅先生也强调:“解读作品要顾及作全人和作品的写作背景”。我们要想正确解读元稹的悼亡诗就必须体会、触摸其情感世界。  相似文献   

11.
鲁迅先生早年的重要诗作《自题小像》的写作年代和地点问题,值得讨论一番,因为它牵涉到对诗意的正确理解。鲁迅的这首诗,其实是应该称作《无题》的。一九○三年鲁迅在日本东京第一次将此诗题赠友人许寿裳时,并无诗题。一九三一年鲁迅在上海两次重写此诗,亦无诗题。只是因为鲁迅是将这首诗题在断发照片的背面赠给许寿裳的,所以许寿裳在回忆此事时,给这首诗加上了《自题小像》这个题目,以后就被大家所沿用了。应该指出,鲁迅写这首诗的动机和诗  相似文献   

12.
《祝福》作为经典文本,是鲁迅第一人称小说的代表作。要想在教学中触发学生的深度学习,获取深入阅读的切入口,就需要从小说的独特性入手。本文以第一人称叙述作为文本解读的新路径,从关注“我”,到认识“我”、解读“我”,再到以“我”窥见鲁迅的深刻思想;最后,通过群文阅读把握鲁迅第一人称小说的独特之处。立足小说的独特性,以“我”开启《祝福》的隐秘世界,以“我”挖掘鲁迅第一人称小说的丰富意义与深刻价值。  相似文献   

13.
这首诗是著名诗人藏克家写的。请认真阅读课文和注释,想一想,这首诗主要歌颂谁?为什么要以“有的人”为诗的正题?前一个问题你一定能正确地回答,从诗的副题“纪念鲁迅有感”,以及诗中有些从鲁迅的名句脱出的句子,可以看出它要歌颂的是鲁迅先生。这是诗人1949年11月1日为纪念鲁迅先生逝世13周年而作的。当年10月1日,人们热烈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的胜利诞生。不久,又在首都隆重地召开纪念鲁迅的大会。诗人在瞻仰了鲁迅在北京的故居后,写下了这首热情赞颂伟大的共产主义战士鲁迅的诗  相似文献   

14.
王琦 《甘肃教育》2009,(8):19-19
《藤野先生》是鲁迅的一篇回忆性散文,描写了作者从东京到仙台学医的几个生活片断,表达了鲁迅对藤野先生真挚的怀念。下面笔者对鲁迅“弃医从文”的思想转变作以解读。  相似文献   

15.
鲁迅在创作小说之外,还以多种方式进行了戏剧艺术活动。丰富的戏剧艺术素养使善于"拿来"创新和具有融会贯通艺术悟性的鲁迅,自觉或不自觉地将自己这方面的艺术感受融入到了自己的小说创作之中。从戏剧这一非小说艺术的视角来阐释、解读、研究鲁迅小说,可以透视鲁迅小说对戏剧艺术卓有成效吸收的特点和主体原因,能够更全面地认识鲁迅在中国现代文学艺术史上所具有的超强的吸收能力和创造能力。  相似文献   

16.
《自言自语》是鲁迅最早创作的一组散诗,也是中国现代最早的散诗创作之一。这组散诗表达了鲁迅对残酷黑暗的旧世界,以及封建专制旧家庭的愤懑与反抗;对光明未来。以及理想社会的憧憬与向往;对坚忍不拔的战斗,以及一切新生力量的赞美与歌颂。这组散诗浓缩了鲁迅作为一个彻底的革命民主主义内心所积淀的情感与哲理,是我们研究鲁迅早期思想和艺术特征的最重要、最权威的参考献。  相似文献   

17.
本文以鲁迅小说《阿Q正传》中Q的解读,借以解读鲁迅先生写此篇小说的深意。Q与O的不同特点,是本文联想的一个独特视角,希望给大家解读鲁迅的文章一个全新的视角。  相似文献   

18.
钱理群先生是国内知名的文学史家和鲁迅研究专家。他以自己的方式与研究对象进行着心灵的对话,提出了解读鲁迅的“单位观念与单位意象”的独创性方法,探索鲁迅精神的现代意义,在鲁迅思想的研究上,可谓达到了当代鲁迅研究的高峰。  相似文献   

19.
略论王瑶对“学者鲁迅“的意义阐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文化传播的角度,通过王瑶先生对“学者鲁迅”的意义阐释的个案拓史的层面上,展开对鲁迅作为中国现代化文化与文学的一个人格符号的解读,从而可以论证,研究鲁迅,因为个体生命需求的不同,在不同的历史和不同的文化心理上,其阐释的内在动因也有很大差异。鲁迅对我们的生命渗透和我们对鲁迅生命认识,在生命认识,历史和人文意义上是无穷尽的,从中看到鲁迅到中国文化传播史上的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20.
中学鲁迅作品教学和解读是语文阅读教学的重点,但由于历史原因和教师的陈旧解读,学生对鲁迅作品的接受程度不容乐观。要解决这个问题,教师就应该从温情和关爱的角度入手,循序渐进地带领学生走进鲁迅、理解鲁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