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辞书中,"登堂入室"一般不作多义成语看待。考察现实语用,我们发现,实际意义的语境义正在遭受磨损或者重建。应该看到,"进入""逐步深入"义的引申,体现了形象思维和逻辑思维的融合。我们语用还在不断丰富着它的语境意义。  相似文献   

2.
要学好英语,就要对语言本身及语言所传达的各种文化信息感受兴趣。当你读到或听到别人用简洁的英语表达深奥的思想时。兴奋不已.立即记住,这就表明你已对语言产生了兴趣。没有这种兴趣.难以在语言学习中登堂入室。学习英语从一开始就要重视语音、语调。发音、语调、重音、停顿,不求完美,但要基本正确。否则,将影响听力及口  相似文献   

3.
4.
在日常的汉语书写中,有这样一类书写错误的成语,它们比其“真身”看上去更像是对的,故在日常运用时迷惑性极大,出现错误率很高。现将这类成语例析如下:山青水秀正确的写法应该是“山清水秀”。“山清”与“水秀”互文见义,即“山水清秀”,“清秀”是“美丽”的意思,而“青秀”就讲不通了。类似的还有“眉清目秀”等。各行其事正确的写法是“各行其是”。“是”意为正确的、对的。该成语意即“各自按照自己认为对的去做”,多指做事不统一,含有贬义。行迹可疑正确的写法是“形迹可疑”。“行迹”指行动的踪迹,“形迹”指举动、神色和迹象。该…  相似文献   

5.
本文对语气副词“反正”所形成的句式及其语法意义进行分析,并从语用角度考察语气副词“反正”的语用功能。  相似文献   

6.
2009年7月5日《新安晚报》第十三版刊有《“大叔控”的成长》一文,其中写道:“她成功地逼退了上司的老婆,登堂人室,成就了自己的伟大爱情。”  相似文献   

7.
经济学家王福重先生最近出版了一本经济学通俗读物——《人人都爱经济学》(人民邮电出版社,2008年8月)。文章写得精彩有趣而又通俗易懂,看后受益匪浅。但也发现了一处用词不当,现指出,与王先生商榷。  相似文献   

8.
防疫期间,各种相关宣传报道及新闻发布频见于各类媒体和各种场合,但在这些积极的宣传报道和新闻发布中却存在一些字音、字形及用词、用语等方面的问题,故拾之,诊之,以飨读者。  相似文献   

9.
索绪尔《普通语言学教程》中提到了“流俗词源”这一历时语言现象。本从汉语实际出发,从部分成语意义的变化观察流俗词源,并试图找出形成流俗词源的原因。就内因而言,有的是因对符号音义结合重新作出规定而变化,有的是跟随词的聚合变化而变化。外因则是对成语整体施加影响的因素,有意义侧重点的偏移,也有成语运用环境的改变。  相似文献   

10.
《语文月刊》2010年第11期载有《不能这样“登堂入室”》一文,认为下文中的“登堂入室”是望文生义而导致的误用,并拟改作“取而代之”:  相似文献   

11.
人们在使用成语时.大多用其比喻或引申义,而少用本义,但我们在成语教学中,应让学生把注意力集中到成语的词义来源上,成语所蕴含的文化常识上:在浩瀚的成语中,学生误用成语的情况严熏.主要有:  相似文献   

12.
<正>在现代汉语中,含"如"字的成语不仅"量大"——各类工具书中收录的有190余条,而且"面广"——因其形象的表意功能被人们广泛使用。正因如此,"如"字成语也出现了媒体使用出错率高、命题考查点击率高的"双高"现象。故而有人戏言:"都是‘如’字惹的祸。"为帮助同学们走出"如"字成语的使用误区,现对其错因作如下剖析。  相似文献   

13.
辨“木”     
“木”字看似简单,实则复杂,其字又不断发展变化。本文试对“木”字作考证、推敲,展示其意义丰富多彩的一面。  相似文献   

14.
释“孝”     
"孝"字最早见于金文,西周语料中,"孝"的对象全为死去的先祖考妣,结合"孝"的字形,可以得出"孝"的本义是专门针对先祖考妣的祭祀,其行为主体是宗子,行为对象是先祖考妣。当这种行为的主体和对象都发生改变时,"孝"就由"祭祀"引申出"善事父母"义,成为"孝"的核心义项,并进一步引申出其他义项。"善事父母"这一行为的中心义素由"行为"变成"人"的时候,"孝"就由"善事父母"引申出"孝顺的人"。当"善事父母"中的限定义素减少,只保留了一个义素"善","善事父母"引申出"一切善德的通称"。"善事父母"最基本的要求是在物质上对父母进行赡养,因此,"善事父母"又引申出"畜养保育"义。"善事父母"的主要内涵是关于子女怎样对待健在的父母的,当父母去世后,这一行为就延续为子女如何对待过世的父母,"善事父母"又转移为"和丧事有关的一切活动"。  相似文献   

15.
析流行称谓词“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对流行称谓词“哥”及“-哥”从语义、语法和语用三个方面进行分析,得出它在网络和年轻人的使用中语义特点更为丰富;语法结构出现新的固定句式;语用功能更是在使用场合、使用人群及和感情色彩方面发生新的变异。  相似文献   

16.
关于“眇”的本义,有的字、辞典说是“瞎了一只眼睛”。本文通过引证古今一些字书的注解和前辈学者的论述,从本义与引申义的关系和声近义通的角度指出:“眇”的本义不是“瞎了一只眼睛”,而是“小目”。  相似文献   

17.
等效翻译与英汉成语的互译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从语用语言等效和社交语用等效两方面探讨等效翻译的实质以及英汉成语互译中文化形象的处理方法。等效翻译要求在翻译过程中不拘泥于原文形式的束缚,力求保存原文的内容。在具有鲜明民族色彩的成语的翻译中,不仅要进行语用综合对比,致力表达原作的意向,还要进行社交语用对比,从社会、文化交际的角度去考虑翻译的等值效果  相似文献   

18.
本文纠正了《说文解字》对“相”字本义的错误解释,以“相”字为例简略阐述了“引伸义”和“本义”之间的发展关系。“相”字的本义不是“以目观木”,而是“以木代目”。“相”字是从“盲人的手杖”这个本义,引申出“帮助”“辅佐”和“省视”“察看”两大语义系统,它们的读音都应该统读成xiànɡ。“相”字在作为副词时,念xiānɡ。作为副词的“相”字,大致有四种用法。  相似文献   

19.
许慎在<说文解字>中释"顺"为"理也",当为"顺"之引申义,"顺"之本义应为"合乎自然次序".依据有三:第一,参照"顺"的古文形体,比合"川"、 "页"两意,可推求"顺"之本义;第二,"顺"之本义在古代文献资料中用例颇多,现代方言俗语亦可佐证;第三,"顺"的这一本义是其整个词义系统的源头和总纲.  相似文献   

20.
许慎在《说文解字》中释“顺”为“理也”,当为“顺”之引申义,“顺”之本义应为“合乎自然次序”。依据有三:第一,参照“顺”的古文形体,比合“川”、“页”两意,可推求“顺”之本义;第二,“顺”之本义在古代文献资料中用例颇多,现代方言俗语亦可佐证;第三,“顺”的这一本义是其整个词义系统的源头和总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