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李汉荣的散文集《家园与乡愁》中,多元的乡愁情结有着较为突出和鲜明的传达。怀念故乡的故土之乡愁、回望中国传统文化的文化之乡愁、寻求“自然”的精神家园的精神之乡愁皆在层层递进中体现出乡愁母题独特的表现方式和存在方式。李汉荣的散文集呈现了不同乡愁类型的多元并存,这不仅丰富了中国散文中乡愁母题的内涵,而且具有重要的文化传承意义和现实警醒意义。  相似文献   

2.
萧红在香港创作的长篇小说《呼兰河传》叙述了生活在故乡呼兰河小城的"小民们"的家园故事。属于老青幼三代无家的三个小人物,是生活在呼兰河小城民众的缩影,作者用冷暖递进的孩童的眼光,观察这三个人物凉薄困苦的生存状态,展示了底层"小民们"的家园建构,也透露了萧红自身投射在文本中的家园意识和"小民"身上所体现的家园情结。  相似文献   

3.
如今,安土重迁的中国人再也无法固守贫瘠的家园,他们离乡背井去寻找新的生存空间,这里的酸甜苦辣不是局外人能够体会到的。无论是固守家园,还是浪迹天涯,思乡都是人类最深的情感。现代人的思乡之情,更多的是想念在家时的那份稳定,城市的喧闹背后是孤寂,现代的乡愁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产生的。在快节奏的社会,人们在搏斗风雨的同时,更需要精神有所归依,性灵有所安顿。然而故乡在游子身心上留下的恒久的烙印有时却成为挥之不去的阴影——正是春节期间,有很多人回到故乡过年。据报道,去年春运期间仅铁路客流量就达1.7亿人次,旅客中绝大部分是回…  相似文献   

4.
康怀远教授主编的《中国传统文化经典导读》(以下简称《导读》)涉及《周易》、《论语》、《老子》、《庄子》、《孟子》等经典的思想和智慧以及"拓展阅读"的内容被校内外"三峡讲坛"、"孔子讲堂"广泛采用,师生(包括其他读者)普遍认为是一部"寻根探源、回归家园、  相似文献   

5.
家园如梦     
山珍 《现代语文》2005,(8):16-17
本篇散文温馨醉人,如一弯新月,悬挂于情感的枝头;似一缕微风,抚慰着漂泊者的灵魂.抒写的乡愁同岁月一样幽远绵长.引发读者浓烈的家园情怀。故乡是我们每个人一生的精神家园,如果我们注定要在人生的旅途中不停地回望,家园是我们的目光唯一永远不变的方向,对故土家园的爱是一种血脉相连的理解和牵挂。岁月如歌,漂泊者不管走到哪里都忘不了故园这一个宁静的港湾.故园的一草一木又像一团永不熄灭的火焰,永远燃烧在灵魂的最深处。  相似文献   

6.
乡愁是现代人的重要精神体验和心理症候,根源于人的家园皈依意识和漂泊而孤独的生存状态。在计文君的文学世界中,乡愁体现为主人公对爱情和家庭的渴求,对故乡的依恋和回归,也体现在富有古典韵味的小说文体上,即创作主体具有浓郁的文化乡愁。持久而诗意地书写现代人的乡愁正是计文君小说创作的魅力和意义所在。  相似文献   

7.
故乡,既是现在的故乡,也是过去的故乡,还是将来的故乡,它是永远的故乡。到了 20世纪,我们听到了台湾诗人余光中这样的声音:   小时候   乡愁是一枚小小的邮票   我在这头   母亲在那头   长大后   乡愁是一张窄窄的船票   我在这头   新娘在那头   后来啊   乡愁是一方矮矮的坟墓   我在外头   母亲在里头   而现在   乡愁是一湾浅浅的海峡   我在这头   大陆在那头   在一唱三叹中,乡愁和“我”一起成长。   历史的故乡,从少年到白头,从大陆到台湾,从黄皮肤到黑眼珠。   故乡在哪里 ?…  相似文献   

8.
故乡的月     
月是故乡圆,此乃游子乡愁使然。月照故乡犹如一幅绝代版画珍藏于我的心底,夜深人静,独自欣赏,不由得悠然神往,浮想联翩。  相似文献   

9.
作为一种眷恋家乡的情感状态,乡愁承载着我们记忆中温暖、传统、斑驳的文化基因。改革开放以来,尤其是近年来,无论是传统媒体还是新媒体在为我们展示多元乡村文化的同时,也让我们看到"留住乡愁"的情感意义和文化进路。在大众传媒中,乡土文化的传统价值是留住乡愁的关键因素,乡贤文化的教育引领是留住乡愁的重要力量,敬天畏地的生态文化是留住乡愁的自然之道。  相似文献   

10.
《周易》精神是天人合一,这为中国古人营造了一个天地人和谐的精神家园。但随着时代的发展,当代中国人陷入了寻找家园的迷津之中。《周易》的"忧乐圆融"精神给予我们一条出路:一方面始终对家园有忧患,另一方面始终相信人可以用自己的智慧与双手去构建一个新的"精神家园"。以此为契机,我们能去构建当代的精神家园。  相似文献   

11.
范秋明 《湖南教育》2014,(12):56-56
李克强总理曾在国家城镇化工作会议上,提出城镇化的理想境界是:“让居民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乡愁”一词颇为耐人寻味。教育的理想境界,也就是为孩子们提供一个精神成长的温馨家园,让孩子们有一个值得回首、永不褪色的精神故乡,让他们“记得住乡愁”。  相似文献   

12.
故乡,是人生的起点,事业的开端。因此,无论是功成名就的杰出人物,还是默默无闻的凡夫俗子,他们对于故乡往往是一往情深梦魂萦绕,那种乡思、乡情、乡恋、乡愁,是高山大海无法隔绝、任何力量不能分割的,剪不断、挥不去,与生命同在。台湾著名诗人余光中,曾以其感人肺腑、动  相似文献   

13.
台湾诗人余光中的《乡愁》是人教版初中语文讲读课文。《乡愁》中的名句"乡愁是一枚小小的邮票"历来解释不一。归纳起来,各家解释主要分两种观点:一种认为这是一个比喻句;一种认为这里采用了象征的手法。我们认为这两  相似文献   

14.
贾平凹的小说《古炉》从地域文化符号、组织文化符号、生活文化符号三个符号象征系统,通过对20世纪下半叶彻底改变中国社会发展进程的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运动的历史还原,向人们揭示出,这场运动就像点燃了熊熊不息的社会炉火,对中国人造成了乡土文化精神的寂灭,主要包括家园乡土文化、家族乡土文化和家庭乡土文化精神的寂灭。可以说,正是这场运动,使得中国人形成了一种全新的生死价值观。  相似文献   

15.
走出乡愁     
晓光 《大学生》2015,(8):58
一位博士春节返乡写的见闻网络热传,又有不少跟进的类似帖子,大部分的调子相同,延续鲁迅先生的《闰土》那样感慨故乡的沦丧。《闰土》对人们的影响太大,那里面浓浓的乡愁浸入我们的骨髓,当然它延续的是几千年中国文学作品的乡愁基因。几千年来中国的文学发达,到了近代,引进西方的学术后,各门学科开始建立。对故乡,不仅有鲁迅的《闰土》这样继承乡  相似文献   

16.
冯伟丽 《快乐阅读》2013,(10):52-52
中华民族是一个泱泱大国,物产丰富,有着五千年灿烂的历史文化,历史的长河里激起过多少朵晶莹浪花,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文学宝库里有多少脍炙人口的杰作。如《西游记》、《红楼梦》、《三国演义》、《水浒传》,语言华丽多彩、生动活泼,内容深邃,意义深远,因此值得学生学习、借鉴。引导学生多看适合他们年龄、社会阅历的各种书籍。无论是诗歌、寓言、童话还是小说,无论是古代的还是现代的,无论是文学读物还是科普读物,也无论是中国作品还是外国作品,  相似文献   

17.
美丽的乡愁     
正席慕蓉的《乡愁》,让我百读不厌,越读越有味,在心中经常朗诵,"故乡的歌/是一支清远的笛/总是在有月亮的晚上/响起//故乡的面貌/却是一种模糊的怅望/仿佛雾里的/挥手别离//离别后/乡愁是一棵没有年轮的树/永不老去。"朗诵,让我挥泪,因为,这美丽的乡愁,使我想起我的美丽乡愁。我在城市读书,教书,生活,写作,已经30年,也就是说,我离开我的乡村故土已经30  相似文献   

18.
方秋霞 《考试周刊》2011,(51):14-15
"赵氏孤儿热"已经不是一时的事了,而在"赵氏孤儿"的众多改编作品中,以元代纪君祥的《赵氏孤儿》与法国伏尔泰的《中国孤儿》影响最大。《中》剧是在《赵》剧的基础上改编而成的,它无论是在剧情设计、人物安排还是背景选择上都与后者有所不同。但是二者都以"救孤"为核心,都在一定程度上肯定并宣扬了儒家思想的"仁义"精神,尽管伏尔泰对儒家思想存在误读。  相似文献   

19.
魏加尧 《考试周刊》2012,(26):47-48
朱自清的散文《荷塘月色》中"颇不宁静"原因何在?"文眼"内涵是什么?怎样确定其主题?众说纷纭,莫衷一是。但作者还是趋向于"各种矛盾说",因为她最符合作者的感情经历和心路历程﹐所以倾力在异乡为自己营造了可以安放灵魂的精神故乡。  相似文献   

20.
一.名言导入 故乡是飘零落叶的根,是漂泊游子的归宿,古人有许多描写思乡之情的诗句,乡情已积淀为生命的血肉精魂,感人肺腑。李白有:"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杜甫有:"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