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语文新课程改革呼唤语文美育,语文美育的根本目的是促进个体的审美发展,进而达到个体自身以及个体与社会、人与自然的和谐完美的发展。语文教材中一篇篇文质兼美的文学作品,为学生的审美发展提供了基础。本文以苏教版教材中《江南的冬景》为例,从文章的语言美、形象美、意蕴美三个方面谈语文审美教育。  相似文献   

2.
金晶 《学语文》2013,(2):74-75
长期以来,人们对散文教学内容的讨论较为热烈,但大多数都是上层理论的争论,少有联系散文篇目进行具体的分析。本文试从散文的基本性质出发,明确散文应该教什么,再以《江南的冬景》为例,确定"这一篇"应该教什么。  相似文献   

3.
语文学科是高中教学中非常重要的学科,对学生的成长和发展具有至关重要的影响。如何引导学生把握课文的精髓,如何将学生引入语文学习的纵深将直接关系到学生语文学习的效率。本文结合《江南的冬景》一文的教学,就优化高中语文教学,提高语文课堂实效谈个人的点滴浅见。  相似文献   

4.
导学案是伴随着学生自主学习的呼声而产生的。目前,语文导学案的运用已经逐步成为推进语文有效教学的重要抓手。但是,在具体实施过程中.语文导学案的编制存在着容量大、习题化等误区。  相似文献   

5.
江南的冬景     
凡在北国过过冬天的人,总都知道围炉煮茗,或吃煊羊肉、剥花生米、饮白干滋味。而有地炉、暖炕等设备的人家,不管它们外面是雪深几尺,或风大若雷,躲在屋里过活的两三个月的生活,却是一年之中最有劲的一段蛰居异境。  相似文献   

6.
为了实现新课程标准的目标,笔者大胆探索自己的"问题教学法"。结果发现"问题教学法"能让学生在学习中不断提高自己的思维能力,让学生养成自主学习、终身学习的习惯,从而达到"教是为了不教"的目的。  相似文献   

7.
《江南的冬景》秉承了郁达夫散文风格的大特点,行文自然有致,笔随意转,抒情性强。作者从各个角度描写江南的冬天都突出了作者对江南的钟爱。体现了人与自然关系的特别亲密,自然变成了个人性灵的延伸,进入一种天人合一的化境。  相似文献   

8.
读郁达夫的《江南的冬景》,如同在赏一幅幅画。教学中,我和学生一同走进江南的冬景,欣赏江南的美景,感受江南的悠闲。本就学生所鉴赏的课第七段做了课堂实录。[第一段]  相似文献   

9.
传统的语文教学,常常因为其固化单一的教学模式而湮灭了学科自身特有的灵活性和选择性。新课程背景下,在语文课堂中进行整合教学显得尤为必要。高中语文课程存在的篇目长、难度大、内容多等难点,使得整合教学成为教师们可以选择的较佳教学方式之一。教师若能在语文课程标准的指导下,依据某一学段的学习目标,以学生既有的学习经验为基础,将教科书所提供的教学内容进行整合,强调学习内容的系统性和整体性,强调学习方法的探究性与合作性,无疑能够更好地激发学生对语文的学习兴趣,提高语文的课堂教学实效。  相似文献   

10.
苏教版高中语文必修——《江南的冬景》课堂实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课堂实录]: 师:同学们,这节课我们将进入这个模块的最后一个专题——像山那样思考。首先让我们一起来读导言。  相似文献   

11.
语文美育是以语文教育中美的因素去教育学生,在帮助学生感知体验美的过程中,陶冶学生的道德情操,培养学生健康、高尚的审美观以及感受美、鉴赏美、创造美的能力,从而使学生成为德、智、体、美、劳全面和谐发展的人才。在语文教学中实施美育,体现了中国传统语文教学的特点。美育可以塑造人的灵魂,改善人的文化心理结构。在语文课堂教学中,我们可以通过优秀文学作品中的形象之美、结构之美、语言文字之美、意境之美来实现这一目标。下面作者主要结合语文课堂教学实践,谈如何实施美育。  相似文献   

12.
“我总以为倘要论文,最好是顾及全篇,并且顾及作者的全人,以及他所处的社会状态,较为确凿。”(鲁迅)  相似文献   

13.
《江南的冬景》是郁达夫先生的一篇成名作品,现选入苏教版《语文必修一》。笔者为教材编者给课文作注解时,却不够严谨。 一、时代误注 课本中“我们总该还记得唐朝那位诗人做的‘暮雨潇潇江上村’的一首绝句吧?诗人到此,连对绿林豪客都客气起来了。这不是江南冬景的迷人又是什么?”  相似文献   

14.
新课程改革强调克服课程结构单一、课程类型单一的弊端,促进课程模式的多样化。在这一背景下,语文学科教学应该超越固有的课程模式,设计出适合学生发展和教学实际的具体课程。教师若能在语文课程标准的指导下,依据某一学段的学习目标,以学生既有的学习经验为基础,将教科书所提供的教学内容进行整合与重组,  相似文献   

15.
王恩波 《学语文》2013,(4):16-17
一、教学实录(一)品读画面师:上节课我们从画面塑造的角度对课文进行了梳理,概括出了五幅画面,并对第一、第二幅画面进行了赏析。这堂课我们一起品读"寒村微雨图"。师:先请同学们听第7段的朗诵音频。注意语速和语调。朗诵的声音使我们沉浸在一种画意之中,这幅画给你什么样的感觉?生1:悠闲。生2:美。  相似文献   

16.
李玉琴 《湖北教育》2001,(11):34-34
意大利美学家克罗齐认为“美的根源在于心灵”。确实,美育可以潜移默化地净化受教育者的心灵,而达到陶冶情操、培养全面发展的人的最终目的。在语文教学中渗透美育,不但能使语文教学更为生动、直观,而且丰富了美育的内容,使美育的形式向多样化发展。 以小语第十册《月光曲》一文为例,挖掘课文中美的因素,对学生进行审美教育,不但有助于提高学生对课文理解能力,而且使学生在语言文字训练的同时,使心灵得到潜移默化地净化,进而陶冶了情操,提高了审美素质。下面我就《月光曲》一课的教学谈  相似文献   

17.
18.
上天赋予人类最大的财富就是大自然的魅力。所以,在《江南的冬景》中,郁达夫会这样说:“欣赏自然和山水就是在欣赏人生。”也可以说,郁达夫就是用他所书写的文字来让我们品味人生,聆听江南美景中蕴藏的天籁之音。《江南的冬景》之所以被称为经典,就是因为其中所蕴含的人性与生活乐趣以及心灵行走时的韵味。  相似文献   

19.
曾有人这样评价语文:"语文是最富有美学意味的学科,是一门艺术课[1]。"其实,每位语文老师都可以根据个人的迥异风格和不同的教学对象,  相似文献   

20.
在新课改理念的指导下,语文学科的素质教育日益受到关注与重视,高中语文中诸如郁达夫的《江南的冬景》等写景抒情散文的教学方法也理应做出相应的探索与调整。教学时,我们应当尊重写景散文文体固有的“形散而神不散”之基本特点,坚决打破传统的提纲挈领式、日趋程式化的应试教学模式。因为诸如郁达夫的《江南的冬景》这样的写景散文是灵动的、精美的、极富生命韵律等美学特质的文学艺术作品,是作者将自己的美好情感付诸文学艺术的载体,其教学方法亦当新颖鲜活、富于美感,亦当努力以诗情画意的教学形式传达文本中浓浓的诗意之美。下面笔者就以郁达夫《江南的冬景》为例来谈谈散文课堂教学的“三重三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