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山西山阴方言歇后语,是山阴人民千百年来在劳动和生活实践中创造、流传下来的,具有浓厚而鲜明的地域和民俗特色。山西山阴方言歇后语分为谐音类、比喻类和故事类三大类。  相似文献   

2.
山西山阴方言有两种无标记的拷贝式话题句:对举式拷贝话题句和谓词拷贝话题句,从语用上看,前者主要是进行客观叙述,后者则表消极下抑的主观性语势。  相似文献   

3.
山阴方言属晋语大包片。“的[ti~0]”在山阴方言中是个功能负担很重的虚词。“的[ti~0]”可做介词,引出地点词;“的[ti~0]”做助词,表示“持续”;“的[ti~0]”还可做语气词。“的”有两个来源,一是“着”,由于弱化,语音形式与“的”趋同,一是与中古的“底”一脉相承。  相似文献   

4.
山阴方言属晋语大包片."的[ti(e)(?)0]"在山阴方言中是个功能负担很重的虚词."的[ti(e)(?)0]"可做介词,引出地点词;"的[ti(e)(?)0]"做助词,表示"持续";"的[ti(e)(?)0]"还可做语气词."的"有两个来源,一是"着",由于弱化,语音形式与"的"趋同,一是与中古的"底"一脉相承.  相似文献   

5.
在灵丘方言中,歇后语以其特殊的形式、诙谐幽默的表现手法,活跃在人们口中。灵丘方言歇后语是在当地人民长期的生产、生活实践中形成的,具有浓厚的地方特色,其中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反映了当地的自然环境特征、生产生活方式、风俗习惯等。  相似文献   

6.
许多方言歇后语是根据民俗现象创造出来的,因此,含有某种民俗成分是方言歇后语的一个重要特点。文章从五个方面分析了方言歇后语与地方民俗的密切关系:1.民俗和歇后语都具有地方性;2.民俗是方言歇后语形成的人文历史背景和基础;3.由民俗引出来的后一部分是歇后语的语义所在;4.理解方言歇后语必须先了解其承载的民俗现象;5.旧的民俗消失以后承载民俗成分的方言歇后语还将长期存在。  相似文献   

7.
山阴方言属晋语大包片,“的[ti ^0]”在山阴方言中是个功能负担很重的虚词。“的[ti ^0]”可做介词,引出地点词;“的[ti ^0]”做助词,表示“持续”;“的[ti ^0]”还可做语气词。“的”有两个来源,一是“着”,由于弱化,语音形式与“的”趋同,一是与中古的“底”一脉相承。  相似文献   

8.
西南官话中江津方言保存着大量的具有地方特色的歇后语;它反映社会生活面广,取材内容丰富.具有鲜明的时代性、地域性等特点。  相似文献   

9.
文章对流传在常州地区的方言歇后语进行比对梳理归纳,对常州地区的方言歇后语的流‘传现状作了初步的分析探讨,以期从另一个角度认识和保护常州的地方语言文化。  相似文献   

10.
杨静 《现代语文》2015,(2):35-37
歇后语是流行于人们日常交际中的群众语言,是劳动人民生产和生活的一面镜子,它主要有喻意型和谐音型两种类型,在朔州方言里还有其他类型。朔州方言的歇后语文化内涵极其丰富,它既能反映和记录朔州地区的物质文化,也能反映和传承朔州人民的精神文化。从朔州方言歇后语的类型着眼,可从中探究朔州方言歇后语所反映出的风土民情。  相似文献   

11.
以莱芜方言谐音歇后语为研究对象,从汉字符号学角度整理分析方言谐音歇后语的话语结构,发现方言谐音歇后语作为一种独特的熟语符号系统,其谜面与谜底之间存在二次约定性,对地域文化的记忆保存具有独特的语言价值。  相似文献   

12.
方言歇后语的形成是建立在我们的认知机制上的,隐喻作为一种认知机制为歇后语的形成提供了理据。本文主要探讨隐喻在方言歇后语中的修辞功能和认知功能。  相似文献   

13.
歇后语是流行于民间的特殊语言形式,甘肃陇南方言歇后语可分为喻义性和谐音性两种类型。甘肃陇南方言歇后语的文化内容极其丰富,具有白文异读、使用语气词、具方言特色词、体现甘肃陇南地区民俗的特征。  相似文献   

14.
河湟地区的歇后语主要有喻意、谐音和故事等三种类型,其歇后语中也存留着大量的河湟方言,使得这一地区的歇后语具有浓郁的地域特色和乡土气息.  相似文献   

15.
方言是地域文化的语言载体。民俗作为一种地域文化,和方言有着密切的关系。因此,方言是反映民俗的一面镜子。文章以山西民俗为例,考察了谐音现象在民俗事项中的反映,从侧面揭示了人们重和谐﹑盼富贵﹑祈平安﹑求吉祥的传统文化价值观。  相似文献   

16.
忻州歇后语中的谐音现象是一个十分突出而有趣的现象,在日常生活中常见其形影。此类歇后语具有十分丰富的文化内涵.反映出忻州人民的生产生活状况和一定的心理导向。  相似文献   

17.
皋兰方言歇后语生动活泼,文化内涵丰富,体现了皋兰入的生活情趣与语言创造智慧,是皋兰方言里一种定型的语言形式。本文主要分析了皋兰方言歇后语的时代特征、地域特征、生产生活特征和风格特征。  相似文献   

18.
歇后语的分类与英译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歇后语是汉语习语一种特殊的语言形式,其浓厚的民族色彩和独特的结构形式,是其他语言中所没有的。就其前后两部分联系方式而言,大致可分为两类:双关式歇后语与比喻式歇后语。本文在对不同类型歇后语的结构形式进行详细剖析的基础上,通过典型例句说明其翻译技巧。  相似文献   

19.
歇后语是由近似谜面、谜底两部分组成的带有隐语性质的口头用语。它的前一部分是一个生动活泼的比喻,后一部分则是对这个比喻的解释、引申、叙述。例如:八个麻雀抬轿子——担当不起、霸王弓——越拉越紧、飞蛾投火——自取灭亡、大海里捞针——无处寻、腊月里萝卜——冻(动)了心、老鼠给猫理胡须——拼命巴结。根据歇后语前后两部分的不同关系,大体可分为两类:一是喻意。喻意的歇后语,前半部分是一个比喻,后半部分则是对前半部分的解释、概括、肯定或否定。如:武松打虎——艺高人胆大焦大不爱林妹妹——有自知之明大观园里哭贾母——各有各…  相似文献   

20.
语音隐喻这一术语是国外学者Fonagy于1999年提出的,但他对这一现象的论述主要限于语音(或发音方式)和所表意义之间象似关系。本文所说的语音隐喻基于李弘教授的观点,依靠Lakoff等认知语言学家的隐喻理论,从语音层面探讨汉语歇后语中"跨域喻指"的隐喻现象,以找到对谐音歇后语新的理解机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