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网络语言随着社会的发展而产生,是时代的产物,反映语言的社会性这个根本属性,符合语言发展规律、适应社会发展的网络语言会留在语言系统中,反之则会被淘汰。  相似文献   

2.
本文对网络用语的特点和社会价值进行了探讨,指出了网络流行语的构造和优点,并从社会功能对它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3.
网络语言是在计算机网络技术不断发展和日益普及的时代背景下催生的一种新的人类交际工具与思维工具,尽管在发展和影响上网络语言具有两面性,但在交流领域它却发挥了作为一种语言本身所具有的价值.这种新的语言形式倍受"网民"的青腺和语言学者的关注.并如雨后春笋般迅猛发展.正确认识其价值,将有利于语言体系的科学发展.  相似文献   

4.
网络语言是在特定的语言社区里出现的一种新的语言现象,是一种值得关注和研究的社会文化现象;本文分析了这种新兴的语言的特点,并对其产生及发展的原因进行探索,指出其存在的问题和对语言发展的影响及其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5.
本文从四个方面分析了网络语言所折射的社会文化和社会心理现象,说明了网络语言是一种多元文化接触、交流、融合的社会文化产物,它从一个侧面反映了我国在现代化发展过程中的社会文化特点和大众的社会心理特征。  相似文献   

6.
伴随着互联网技术的迅速发展,网络语言以超强的生命力吸引了大众的目光。对这一现象的看法,可谓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本文试图从社会语言学的角度分析网络语言,渴望其迎合部分人心理的同时。也不失语言的天性。  相似文献   

7.
互联网作为一种较为便捷的信息传播工具,它在为人们提供交流信息和发表意见的平台的同时,也弥漫着各种非理性的声音,而这些声音很容易就演变成网络语言暴力,给当事人带来无形或有形的压力,甚至是伤害。网络语言暴力的形成固然与网络监管体系不完善、网民媒介素养等因素有关,但也与网民的社会心理机制是分不开的。本文试图从受众脑海中固有的社会图式、网络的去抑制性及网民的从众心理等因素来探究网络语言暴力形成的社会心理机制。  相似文献   

8.
网络语言认知情况的社会调查与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武小军 《成都师专学报》2005,24(4):51-53,83
文章主要是针对网络环境下人们对网络语言“网语”的认知、使用情况、“网语”与汉语言关系、“网语”评价等问题而进行的一项调查。着重从男女、城乡、学生与非学生等三组数据提出分析,指出网络语言已成为一种社会文化,社会及语言的发展不能拒绝“网语”;越来越多的人在使用“网语”,并将之深入到工作、学习和日常交际之中,对此现象应当重视并细致分析,进而有效地规范和引导,并特别注意到学生人群的认知变化。  相似文献   

9.
社会生活的变革对语言产生了深远影响,网络语言是互联网时代产生的一种特殊社会方言。就社会语言学的研究视角而言,网络语言的产生是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它具有异常的传播方式,同时对社会生活具有重大影响。  相似文献   

10.
二十世纪是信息技术突飞猛进的时代,网络语言作为一种新兴的社会方言,充满了许多反映社会现实生活的新词语,深刻地影响着人们的语言生活。从社会语言学的角度对网络语言的变异特点进行分析有助于引导人们正确对待网络语言,树立正确的语言观。  相似文献   

11.
语言变体是运用社会语言学分析和研究社会语言现象时所采用的基本单位,每一种语言变体一般具有相同的社会分布和同类特征的言语模式.网络语言是一种语言变体,是随着网络交际的飞速发展而产生的全新语言表达方式,以社会方言的形式出现.世界各国的网络语言是在网络这一特定语境下产生的语言变体,体现出网络语言在社会语言学视野中最根本的社会方言性质.  相似文献   

12.
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互联网的快速普及,人们的生活方式不断发生变化,为了适应和满足人们的交际方式需求,网络语言作为一种语言变体出现在人们视野中,反映了语言和社会发展间的紧密联系。因此,从社会语言学的角度出发分析网络语言的类型及其产生的原因变得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13.
大量使用汉字谐音,是目前网络语言的一大特点。网络语言作为一种新兴的社会方言,是现代汉语在网络世界中的新的变体。文章以汉字的谐音手法在网络新造词中的应用为切入点,分析网络汉字谐音词的分类、功能、原因等问题。  相似文献   

14.
信息技术的发展与网络的普及极大地改变了人们的交流方式,由此也产生了一种新的语言变体—网络语言。本文对韩语网络语言的特点及其蕴含的社会文化心理进行深入分析,希望通过该分析使韩语学习者能够从社会文化层面更好地理解韩语网络语言。  相似文献   

15.
管窥网络语言的社会意蕴——兼论其规范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互联网在中国的迅猛发展,一种新的社会方言———网络语言兴起并蓬勃发展。试图透过这一特殊语言现象来审视使用者的社会文化心理,并就网络语言规范化问题作一思考———充分调查研究、加强规范意识、正面柔性引导,以期能对现代汉语规范化及对外汉语教学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6.
网络语言语码转换的功能和心理特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网络语言语码转换涉及方面甚广, 其在功能和心理方面存在诸多特点。通过观察和分析网络会话中(主要是BBS 会话) 的汉英双语现象, 从功能和心理角度对其作初步探索。  相似文献   

17.
网络语言符号说略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语言作为一种符号系统,它一方面与外部沟通使自己的合法性得以确立,另一方面,作为符号本身又创造了属于自己的符号化世界。当计算机被广泛运用于各个领域后,网络语言也创造了属于自己的语言符号。当我们从符号学的角度分析网络语言符号的交际功能、出现原理、现实意义时,我们对网络语言也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相似文献   

18.
从网络语言看网络文化现象和社会心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网络语言是大众文化的载体。网络语言的流行,呈现出文化交流和共享、文化渗透和融合、文化创新和世俗化等现象,反映出大众相对自由交流和平等参与的心理满足,话语体系和思维方式的革新,张扬个性、释放压力的心理需求等社会心理,是多元文化接触、交流、融合的社会化产物。  相似文献   

19.
互联网技术的蓬勃发展推动网络语言的流行,潜移默化中给大学生社会责任感带来影响,为教育工作带来挑战与机遇。基于此,需客观分析网络语言,深入了解网络语言对大学生社会责任感的影响,主动抢占网络阵地,推动承载社会责任感的网络语言,用道德与法律的约束力端正大学生网络语言行为,为有效应对网络语言对大学生社会责任感培养工作带来的负面影响提供创新路径。  相似文献   

20.
网络语言是大众文化的载体.网络语言的流行,呈现出文化交流和共享、文化渗透和融合、文化创新和世俗化等现象,反映出大众相对自由交流和平等参与的心理满足,话语体系和思维方式的革新,张扬个性、释放压力的心理需求等社会心理,是多元文化接触、交流、融合的社会化产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