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严歌苓的《扶桑》、《小姨多鹤》和《第九个寡妇》等作品及其评论人们早已耳熟能详。但她的第一部英文小说《赴宴者》的评论却几乎为零。《赴宴者》的叙事话语颇具特色,叙事话语模式通过直接引语与自由直接引语的交替使用,形成强烈的明暗对比,更能体现小说的主题意义。表面上小说似乎描写了社会及人性的阴暗面,充满了对人生的失望。事实上,小说具有潜文本意义,这种潜在的主题意义通过作品中的人物小梅体现。因此小说的基调不完全是悲观的。  相似文献   

2.
电视新闻评论节目中的直接引语对于传递者的观点具有重要意义,它传递了传者与受众及原话语发出者之间的关系.电视新闻评论语篇中的直接引语通过蕴涵传者的价值判断实现语篇的人际功能.本文以央视电视新闻评论节目<焦点访谈>为语料,对电视新闻评论节目语篇直接引语的人际意义做了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3.
《雌性的草地》是著名海外华文作家严歌苓的早期代表性作品。它以先锋的叙事手法、现代的写作观念迥异于作者同样描写军旅题材的前两部小说,实现了创作水准的初步成熟。即使与同时期的先锋文学创作相比,由于对人类存在的荒谬性思考暨现代性叙事手法的巧妙运用,小说理应昂然屹立于当代艺苑。第三人称叙事者"我"既自行拆解文本的虚构原委,又超越常规与人物娓娓而谈,达成真实与虚构的无缝接榫,在生成文本张力的同时,也探讨了虚构的多面样式,体现了作者精妙的叙事技艺和深厚的文学素养。编辑型全知视角不仅悉力全方位掌控故事,直接剖露叙述者的思想,而且与受述者平等对话,丰富了文本的话语空间;人物内视角以历史在场的方式弥补细节空缺,在生动还原历史图景的同时,也意欲深入人物的精神世界。自由直接引语、直接引语、自由间接引语和间接引语分别作用于叙事节奏、性格刻画、情节发展、语意密度等,体现了驳杂的叙事话语。不宁唯是,词语搭配生成的陌生化效果,反常规的标点、格式与重音、空白的互缘共生,皆增添了文本韵致。  相似文献   

4.
文学作品尤其是小说的文体风格不仅存在于语音、词汇、句法等层面的语言特征上.而且也体现在作品中人物思想或话语表现方式等叙事模式和叙事技巧上。文章从文体的角度探讨几种特殊的人物话语或思想表现方式,即自由直接思想(FDT)、自由直接引语(FDS)、自由间接引语(FIS)和自由间接思想(FIT)所具有的文体价值及其体现的美学艺术效果。  相似文献   

5.
本文通过分析间接引语和直接引语由于各自对话语主题的不同的叙述处理,不能真实地反映说话主体或叙事主体的意识从而造成部分话语信息的丢失,而自由间接引语和直接引语能够真实地反映说话主体和叙事主体的意识,从而实现对话语信息的补差作用。  相似文献   

6.
<正>“人物话语”是小说的重要组成部分。英国批评家佩奇认为小说中的人物话语主要有八种:直接引语、间接引语、被遮覆的引语、“平行的”间接引语、“带特色的”间接引语、自由间接引语、自由直接引语、从间接引语“滑入”直接引语。1《我的叔叔于勒》是法国作家莫泊桑写的短篇小说,作品通过第一人称“我”的视角来表现于勒的艰难处境。本文拟从文本中表达形式多样的人物话语切入,细品于勒的艰难处境。一、直接引语  相似文献   

7.
与以往关注《大浴女》文本内涵、社会价值或其译介的研究不同,本文主要聚焦小说直接引语的英译。研究发现,《大浴女》以隐性直接引语为主,叙事风格脱俗,但译者却将其处理成显性直接引语。话语表征方式的变异导致原本叙事变形,但未影响译本在英语世界的接受和传播。译者坚持"真诚性"原则,不囿于原作者的诗学意识,侧重于传递作品思想和语言信息以服务读者的文学体验,这突显了译者"以读者为本"的理性意识以及"务实为上"的行为取向。  相似文献   

8.
乔治.艾略特的前期作品《亚当.比德》、《佛洛斯河磨坊》和后期作品《米德尔马契》中的叙事话语呈现明显的变化趋势:从作者型声音过渡到间接性叙述;叙述者性别立场的转换;后期小说中卷首引语的使用。艾略特在追寻叙事权威过程中采用话语迂回的叙述策略揭示了她矛盾的女性观,说明在男权文化氛围浓厚的社会中,女作家在写作中建立女性叙事权威时所面对的重重阻碍。  相似文献   

9.
本文运用自由直接引语和自由间接引语理论,通过分析支线《盲刺客》的女主人公的内心话语和她特殊的思想表达形式,展示女性对自由和自主的渴望,进而揭示话语模式这一叙述技巧在传递小说的女性自我表达这一主题上所起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0.
所有的叙事作品都有一个叙述者,他是一个叙述行为的直接进行者。小说作为文学的一种艺术样式,这种叙述行为体现于小说中便成为通过对一定叙述话语的操作与铺展.最终创造了一个叙事文本。我们便是依赖于这位叙述者的叙述而接触到这个故事。“叙述者是我们在同叙事作品的文本相照面时所最先接触到的”。由此可见在叙事文本中叙述者所处地位的非一般性。本文正是抓往小说叙述者这一西方叙述学意义上的叙述关键点之一来对鲁迅小说《狂人日记》进行某种形式分析,试图发现其中独特的叙述艺术。这也可看成是全新解读《狂人日记》的一种尝试。  相似文献   

11.
简·奥斯汀小说《诺桑觉寺》在日常生活叙事中以叙述者的大量评论赋予小说很高的叙事价值。从修辞方面看,评论使小说产生了反讽的效果,使日常生活叙事不沉闷;从主题来看,评论显化了小说的叙事主旨,凸显了作者的道德观;从叙述过程来看,评论使小说产生张弛有度的叙事节奏,体现当时英国中产阶级日常生活的清闲。  相似文献   

12.
作为小说中最深的内嵌话语,对话往往被认为具备使叙事更为逼真、自然,能较好地刻画人物(个体或群体)形象,增强文体或艺术效果等功能。此时,作者已隐退,而将话语权交给了小说中的人物。通过对《都柏林人》中的对话分析表明,对话不仅仅体现了小说中参与对话的人物之间的关系,而且是作者与读者之间及社会各成员之间(多重声音)的交流,具有互动的和态度的人际意义。这就从另外一个角度,即人际意义的角度探讨了常用于构成小说对话的直接和自由直接这两种引语的功能。  相似文献   

13.
享利·詹姆斯在其短篇力作《赝品》中改变了传统的全知全能视觉叙事的手法,而从"意识中心"夏洛蒂的角度叙事,在叙事语言方面,以第三人称叙述和直接引语为主,辅以其它话语形式.这种叙事方法被称为"詹姆斯方式",极大地推进了现代小说的发展.  相似文献   

14.
王安忆小说《启蒙时代》揭示其别样“文革”叙事背后所蕴藉的书写策略及其文化意义。小说中所出现的五种话语形态,无疑是对“文革”时代个体成长可能性的一种艺术探索,它既涉及了成长小说的经典主题,同时也体现了具体时空的特殊经历。小说中话语形象的多元展现与成长主题的修辞塑型,为“文革”叙事开辟了一条新的途径。  相似文献   

15.
本文以《呼啸山庄》为研究对象,为探寻小说哥特式特征的表现,立足于叙事学相关理论,从叙述视角、叙述者、叙事时间及非叙事性话语四个角度出发,通过具体深入分析文本表层艺术结构中叙述技巧的运用,揭示其对于体现小说哥特式特征的特殊作用,认为艾米莉·勃朗特在《呼啸山庄》中采用精妙的叙事策略所建构的哥特式特征有助于凸显作品崇高的人性复苏主题。  相似文献   

16.
张苹 《文教资料》2009,(8):26-27
帕特里克聚斯金德的小说《香水》抛弃了理性,将身体话语置于作品的中心位置。作品无论是主题还是叙事风格都是从身体出发。本文尝试分析《香水》这一特殊文本,解读出其中的身体话语。  相似文献   

17.
曾令云小说创作的话语模式涵盖了直接引语、间接引语、自由直接引语和自由间接引语四种模式,四种模式的交叉运用,不同的话语模式产生不同的话语效果。曾令云借助这些话语模式塑造了许多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展现了疏密有致的结构特点,也表现了其生动形象的语言特点。《云兴街》通过变换人物话语模式来控制叙述角度和叙述距离,变换人物的语气和感情色彩。进一步展示云兴街的兴衰更替,云兴街人的命运际遇。  相似文献   

18.
为了准确传达自己对“二战”前后人类生存状况的独特审美体验,在《局外人》中,加缪在叙事形式上作了诸多实验和调整。事件及场景设置的高度凝练性,贯穿小说始终的第一人称内聚焦型叙事,自由直接引语的大量应用以及叙述节奏的急缓有致,是《局外人》最为鲜明的四大叙事特征。在《局外人》上述四大叙事特征与小说荒诞主题表达之间存在某种深刻的内在关联,前者强化了荒诞主题的抒发,让深刻的哲理得以诗性化呈示。  相似文献   

19.
文章从叙述者的角度出发 ,对《遗嘱》的叙事技巧进行了分析。叙述者通过大量的间接引语和直接引语来展示人物的内心活动 ,真实地刻画出小说中人物的心理 ,尤其是主人公内特的思想转变过程。叙述者时而公开 ,时而隐蔽 ,造成一种独特的叙事效果  相似文献   

20.
从"直接引语"、"非叙事性话语"等叙事角度入手,可以发现《儿女英雄传》在塑造清官形象上叙事策略的巧妙,发现西方叙事学理论与中国古典小说叙事之间有可沟通性特点,以及后者因特有的说书语境转述效应而在直接引语模式的表现效果上多了层间接性的差异性特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