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大众传播媒介是以怎样的方式作用于我们的社会的呢 ?这一问题一直是现代传播理论与新闻理论关注的热点。该文通过对记者赖以生存的传播环境 ,新闻报道的同质同构关系 ,不同新闻传播媒体的非平衡结构 ,以及政治、经济对于新闻传播的干预 ,从微观与宏观两个层面对这一热点问题进行社会学分析 ,以揭开大众传播媒介的神秘面纱 ,认识大众传播媒介的深层结构。  相似文献   

2.
媒介融合以及由此带来的受众分享传播,人类进入真正的大众传播时代,受众如何积极应对这一时代成为当下媒介素养讨论的核心。大众传播时代的媒介素养应该在批判认知的基础上加入媒介生产维度。媒介技术关系到媒介生产和批判认知,媒介生产需要考量传播伦理。大众传播时代媒介素养教育的目标是为了建构积极的受众。  相似文献   

3.
文化的发展和传承离不开传播,尤其是在当代大众传播媒介成了文化的建构者或消解者。在如何传承大同地方文化这一背景之下,研究大众传播媒介的地方文化传播策略成为时代的需求。为了实现良好的传播效果,大众传播媒介可以使用传播媒介联动化、传播时间持续化、传播形式多元化、传播数量规模化、传受双方互动化等传播策略。  相似文献   

4.
大众传播使每个社会个体均参与信息的传播与加工,这是信息时代的必然趋势。大众传播中包含多元价值观,需要媒介发挥道德激励功能。所谓的媒介道德激励功能是指传统或新型媒体介质发挥道德引导、激发道德行为的功能属性。目前媒介发挥道德激励功能的实践路径有自上而下路径、自下而上路径以及双向激励路径,每条实践路径各有长短。  相似文献   

5.
"使用与满足"理论与互联网环境下的文献接受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E·卡茨(Elihu Katz)提出的"使用与满足"理论是站在受众的立场上,通过分析受众对媒介的使用动机和获得需求满足,来考察大众传播给人类带来的心理和行为上的效用.文章综合有关研究,该理论认为受众通过对媒介的积极使用制约着媒介传播的过程,并指出使用媒介完全基于个人的需求和愿望.同传统的信息如何作用受众的思路不同,它强调受众的作用,突出受众的地位.文章认为,在互联网环境下的当代图书馆的知识服务具有大众传播媒介的重要特征,从而引入媒介传播的"使用与满足"理论,综合考察互联网环境下的社会阅读的文献接受情形,从读者地位反过来审视当代图书馆的管理和运作的文化价值.  相似文献   

6.
网络传播对传统传播方式的继承和超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从传播学研究的三个领域:控制分析、媒介分析、受众分析,对网络传播这一新兴的传播方式进行简要分析,指出其对传统传播方式,主要是大众传播、人际传播的继承超越和。网络传播动摇、改变了传统传播模式中传播者的地位和形式。它运用丰富的符号。实现了传播的多媒体化,特别是网络语言更是对传统传播符号的革新与超越。网络传播实现了真正意义上的传受互动,并呈现大众传播与受众窄播相结合的特点。  相似文献   

7.
迅猛发展的传播技术促使人际传播、大众传播、网络传播相互作用、相互影响,形成融合发展的趋势,并对社会产生作用。媒介融合对高校课程建设的内容生产方式、传播渠道和传受关系形成了巨大的挑战,因此坚持内容为王的内容生产理念,建立具有人际传播、大众传播和网络传播特性的传播渠道,重塑教师与学生的社会关系,是解决媒介融合与高校课程建设的有效方式。  相似文献   

8.
以twitter为代表的微博客是近两年来继博客、播客之后新兴起的一种传播方式。2007年3月,位于美国旧金山的twitter网站正式上线,随即便在全美刮起了一股微博旋风,微博这种新兴的传播渠道急剧地改变着人们的交流方式,其对传统的大众传播媒介包括互联网在内都产生了巨大的影响。不久,微博风靡全球,在中国也兴起了一股微博热潮,如:叽歪网、饭否网、腾讯滔滔、新浪微博等网站的出现。微博客的强势兴起是由当前社会的大环境所决定的,但微博客自身的传播特点也是其强势兴起的重要原因。与传统的大众传播媒介传播特点不同,微博客具有传播主体草根化、传播内容碎片化、传播速度即时化、传播渠道多元化、传授双方互动性强的特点。为此,传统的经典大众传播理论在微博客新的传播环境下会发生哪些变异?应该说还是一个值得探讨的理论问题。  相似文献   

9.
“二级传播”在大众传播媒介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但新的传播条件下,尤其是网络传播迅速发展之后,传统的“二级传播”的作用也发生了一些改变。由于网络媒介的特性,网络传播模糊了传播者与受传者的界限,传播的主权不再被大众传播媒体垄断,网络传播的主体呈现出个人化、多元化的特征。因此,“二级传播”中的意见领袖的角色及其在营造公众舆论中所发挥的影响都相应地发生了变化。  相似文献   

10.
手机媒介文化的内涵侧重于手机媒介在当代社会所引发的信息方式和生活方式的变革,它是融人际传播与大众传播于一体的大众媒介文化,也是一种视觉文化.随着社会的发展,手机文化的缺失现象越来越明显,对此,我们应当坚持我国大众传播媒介传播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基本原则,制定并完善相关的法律法规与政策,倡导媒介自律,提高大众媒介素养,以构建健康和谐的手机媒介文化.  相似文献   

11.
近年来在我国广播电视节目日趋成熟,网络等新兴媒体蓬勃发展,媒介大融合的媒体环境之下,主持人在大众传播中的地位也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戴维·桑德曼指出,当我们说到"大众媒介"的时候,我们往往不仅指大众传播的渠道,而且指这些渠道的内容,甚至还指那些为之工作的人们的行为.的确,主持人作为大众传播的最后一环,确实对媒介传播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甚至深深影响着整个大众传播的过程.本文将会通过四个方面去探寻这个现象.  相似文献   

12.
在大众传播时代,各民族之间的相互理解、相互交流、相互融合、共生共荣,主要是通过大众媒介的民俗传播来实现的。本文通过具体分析媒体新闻报道中的民俗传播,将民俗生活变迁与传媒结合起来,来揭示媒介环境中的大众传媒与民俗的互动关系。  相似文献   

13.
刘晓滢  李敏红 《华章》2007,(9):208-208
网络作为新型媒体,它自身的传播特点对于传统大众传播媒介的传播方式更是带来了颠覆性的影响.网络媒体以"锚--链"结构为基础的超链接结构,将传统大众传媒的线性传播方式改变为多维度,多角度,具有无穷无尽发展可能性的信息传播网.为适应这一传播特点,网络文本的叙事模式也必然迥异于传统媒介.  相似文献   

14.
常启云 《天中学刊》2009,24(4):60-62
大众传播媒介通过对传播内容、语言和传播过程的规范化来达到操控受众的目的.受众正是在大众传播编织的这张无形大网中,不知不觉间成为无处可逃的被"网"的"鱼".信息社会中受众对大众传媒的依赖性在一定程度上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强烈.  相似文献   

15.
一、大众传播媒介的主要特点当代儿童比以往任何一代儿童都更充分地享受了媒介资源 ,其成长也更多地受到了电视广播节目、报纸刊物和新兴电子媒介等大众传播媒介的影响。社会学家已将大众传媒列为除家庭、学校、同龄群体以外的影响儿童社会化的重要因素。传播学研究者指出 ,在儿童可塑性最强的时期 ,大众媒介为他们提供了一幅现实世界的图景和各种人生理想的模型。因而大众传播媒介对儿童的影响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一方面 ,大众媒介通过社会宣传有关法规政策 ,传播有益身体健康的信息 ,帮助儿童认识社会 ,帮助儿童成长。但另一方面 ,大众…  相似文献   

16.
陈清 《文教资料》2006,(29):90-91
体育新闻因成为电子性现代大众传媒所传播的一个重要新闻品种备受人们关注,而不同类型的电子性大众传播媒介其体育新闻报道又各具特色,我们对其加以研究,找出其主要特点,对我国电子性大众传播媒介的体育新闻报道提供一定的借鉴与参考。  相似文献   

17.
传播艺术包括印刷媒介艺术和电子媒介艺术,而电视是传播艺术研究的主体。从传播艺术受众形态的发展演变来看,可以说大众传播创造了“新型人类”,受众类型有了新的发展。  相似文献   

18.
当代社会是一个以媒介环境为基础的社会。大众传媒大量进入人们的日常生活,媒介带来的信息充满着人们生活的空间。大众传媒如何与民俗传播嫁接,民俗如何更好地利用大众传播媒介进行保护和传承,成为当今民俗学界不可不考虑的问题。本文通过具体分析媒体新闻报道中的民俗传播,将民俗生活变迁与传媒结合起来,来揭示媒介环境中的大众传媒与民俗的互动关系。  相似文献   

19.
媒介传播无处不在我们当中的绝大多数人都能切身感受到大众传播媒介尤其是电子媒介的发展之快以及它们对我们日常生活产生的巨大影响。  相似文献   

20.
随着近代中国社会的嬗变,传统文化不断被取代或改变,新文化不断传播,主要体现在物质文化、制度文化和思想文化等方面.洋务运动时期的大众传播媒介对文化变迁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