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围城》中包含大量中国文化特色的词汇——文化负载词,在英语中很难找到相匹配的词汇来表达。该文借助语义翻译及交际翻译理论,通过对Jeanne Kelly和Nathan K.Mao(茅国权)英译本《围城》进行研究,浅析其翻译方法及技巧。发现:语义翻译,语义翻译加脚注,交际翻译,交际翻译加解释等方法可以很好的传达中文本《围城》的思想及内涵,同时目标语读者易于理解。  相似文献   

2.
毛泽东诗词一直都是中国乃至世界文学长河中的一颗璀璨明珠,就其英语译本而言就多达十多种,其中又以1976年出版的"官译本"最为特殊。本文以毛泽东诗词"官译本"为例,分别对此译本进行词汇层面、语法层面及语篇层面的翻译补偿分析。翻译补偿在翻译实践过程中的明晰化有助于译者构架原文与译文之间理解的桥梁,也是译者主体性充分发挥的重要体现。  相似文献   

3.
以《孔雀东南飞》许译本为例,从语言学层面、审美层面的补偿以及欠额补偿和超额补偿三方面分析译者在译诗过程中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对必然存在的损失而采用的有效补偿策略,以及不当发挥主观能动性导致的对原文背叛.从而得出,译者在汉诗英译过程中只有适度发挥主体性、合理使用补偿策略才能最终达成忠实于原文的优秀译作.  相似文献   

4.
文化缺省补偿是指在翻译过程中对原作者在与其意向读者交流时对双方共有的相关文化背景知识的省略进行修复或补充。本文根据文化缺省补偿对象的不同将其分为形式补偿和意义补偿。以霍译本和杨译本对《红楼梦》咏物诗的翻译补偿为例,探析总结形式补偿策略,即头韵法、辅韵法和韵脚法,以及意义补偿策略,即增益法、注释法、释义法和意象舍弃法。  相似文献   

5.
语言文化差异引起翻译损失,损失的存在决定补偿的存在。本文尝试从翻译补偿角度对《红楼梦》霍克斯译本拟声词进行研究,对于完善拟声词的翻译具有一定的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6.
语言文化差异引起翻译损失,损失的存在决定补偿的存在。本文尝试从翻译补偿角度对《红楼梦》霍克斯译本拟声词进行研究,对于完善拟声词的翻译具有一定的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7.
《围城》作为中国的名著,从未被学术界和文艺界的狂热者忽视过。由Jeanne Kelly和矛国权翻译的英译本《围城》,在西方文艺界引起了轰动,并且好评如潮。很多学者认为,《围城》的英译本顺应了西方读者和西方文化。然而,这究竟是一种顺应还是一种暴力值得我们深思。文章主要从几个部分进行展开和讨论:首先,在分析前人对《围城》英译本的评论后,提出观点,翻译即归化暴力;以贝尔曼的异质性与韦奴蒂的差异的伦理为理论框架,从文化的各个层面展开讨论,即生态文化,物质文化,社会文化,语言文化,宗教文化;最后得出结论:翻译的归化暴力在《围城》的英译本中有很好的体现。  相似文献   

8.
本文拟从认知的角度对隐喻"语料库"——《围城》中诸多隐喻进行分类,研究《围城》中隐喻的翻译方法。  相似文献   

9.
在翻译过程中,为了使译文在最大程度上传达原文语义及形式效果,译者往往需要根据目的语与源语各自不同的特点,采用各种补偿手段。本文通过引用《围城》(汉-英译本)译例,从汉英语言特点及文化差异两方面分析汉英翻译中常见的几种补偿译法。  相似文献   

10.
钱钟书先生在其《围城》一书中大量使用了令人耳目一新的隐喻表达,其背后隐藏的诸多意象借助巧妙新奇的喻体得以展现在读者面前。然而英汉两种语言、文化之间的差异使隐喻的翻译、如何借助喻体翻译传递背后意象成为了译者无法避免的难点。据此,本文以珍妮·凯利及茅国权两位译者的合译本为基础,尝试从翻译层面归纳该译本所使用的隐喻翻译策略以及对该策略对喻体意象传递的影响,对该译本的优劣之处做出简要分析。  相似文献   

11.
《诗经》中广为流传的名篇《蒹葭》拥有多个英文译本。本文选取其中四个英译文,以认知翻译观为理论指导,从译文的体验性、互动性、创造性、语篇性、和谐性及译文体现的现实和认知"两个世界"等方面进行比较分析,进而探讨认知因素对翻译活动的影响。  相似文献   

12.
彭祺  张兰琴 《英语辅导》2014,(2):158-160,164
20世纪五六十年代,西方翻译研究出现了语言学转向;随后的七十年代,翻译研究又转向了文化层面。近年来文学翻译研究中文化负载词(culture—loaded words)的翻译成为研究热点之一。文化负载词是标志某种文化中特有事物的词、词组和习语,这些词汇反映了特定民族在漫长的历史进程中逐渐积累的,有别于其他民族的、独特的活动方式。《孙子兵法》作为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遗产,其所蕴含的中华文化的精髓,便集中体现在类似“道”“天”“庙算”“五行”等文化负载词中。作者通过比较《孙子兵法》四个译本中文化负载词的英译策略,探索典籍英译过程中文化补偿的有效方式。  相似文献   

13.
《红楼梦》最受欢迎的两个英文译本当属杨宪益夫妇和霍克斯的全译本。以《红楼梦》中多个诗歌的英译为例,从语言不可译性和文化不可译性两个大方面进行分析比较,论证诗歌翻译的不可译性。同时根据不可译性这一现象提出了《红楼梦》诗歌翻译的补偿策略,来弥补诗歌在译语中的缺失。  相似文献   

14.
中国优秀文学作品《围城》内涵大量文化负载词,展现出鲜明的中华文化特色。本文选取翻译适应选择论,通过“三维”层面浅析小说德译本中文化负载词的翻译,具体分析译者莫宜佳的适应与选择,进而得知莫宜佳在翻译实践中符合当时的翻译生态环境,并恰如其分地进行了适应性选择,运用多种翻译方法如意译、直译、替换法和增译灵活地处理了文化负载词的翻译难题,有利于助力德国读者知悉中华文学和文化。  相似文献   

15.
毛永冰 《考试周刊》2012,(66):21-22
《边城》作为中国著名作家沈从文的扛鼎之作,曾被译为多国语言。英文译本中,杨氏译本最受关注。本文将通过杨译本中文化内容的分析,研究杨译本的翻译方法和策略。  相似文献   

16.
"信、达、雅"是我国近代启蒙思想家、翻译家严复提出的关于翻译的标准。根据"信、达、雅"的理论所采用的翻译方法大致可以概括为两种,即"直译"和"意译"。本文将通过对《一座长桥》的两个英文译本在"直译"和"意译"方法上的使用以及由此产生的不同效果方面进行比较评析,来探讨翻译理论在翻译实践中的运用。  相似文献   

17.
译者在翻译过程中具有能动的主体地位,在翻译活动中起中心作用。通过对马爱农和邓少勉、马新林两个《绿山墙的安妮》汉译本在语言表达上的比较,笔者认为译者主体性在儿童文学翻译中对目标儿童读者的语言学习起积极的补偿作用。  相似文献   

18.
阐释学派乔治·斯坦纳提出的翻译四步骤(信任、入侵、吸收、补偿)理论,为中译本的研究提供了新的视角。试图以译本《了不起的盖茨比》为例,深入探究译者如何在翻译过程中采用"入侵"与"补偿"手段来左右译文的质量,以此体现译者主体性在翻译过程中所发挥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9.
朱迎祯 《海外英语》2022,(18):63-65
翻译补偿策略是解决翻译中由于文化背景不同而造成的信息、文化因素、审美功能等丧失的重要方法。译者以《中国文化要略》第十六章节英译为例,基于翻译补偿策略,在语言层面和审美层面对译文进行剖析,以期为翻译实践中遇到的文化缺失问题提供解决方案。  相似文献   

20.
在翻译领域中,译者主体性是翻译行业中经常讨论的话题之一,一部文学作品因其翻译的主体不同,翻译出来的作品风格以及语言效果等各方面也有所不同。《Moment in Peking》是我国著名学者和作家林语堂先生的主要英文小说作品之一,本文针对《京华烟云》两中译本译者主体性进行对比研究,从而说明译本译者主体对作品翻译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