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44 毫秒
1.
越南留学生在学习"是……的"句时,出现的偏误主要是误加、误用、遗漏。造成偏误的主要原因有母语负迁移、目的语规则泛化、简单类推等。  相似文献   

2.
助词"了"是对外汉语教学中的难点,留学生在使用"了"时出现的偏误率很高,出现偏误的原因很多,其中教材的编写内容是影响留学生学习效果的重要因素之一,本文调查留学生偏误句式,考察教材编写内容,并提出建议,希望对留学生"了"字教学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3.
本文先对"是"和"是"字句的研究做了简要回顾和偏误预测,接着对语料库中"是"字句的偏误进行详细归类和统计分析,反观其本体和应用研究的不足;最后提出若干关于对外汉语"是"字句教学的建议。  相似文献   

4.
"是……的"句式是留学生学习汉语语法的难点之一。本文从"HSK动态作文语料库"中选取了日韩学生使用"是……的"句式的偏误。作者发现日韩学生在使用"是……的"句式时,错误比较多。通过这些偏误找出一些解决办法,对日韩留学生的汉语学习提供一些帮助。  相似文献   

5.
周彤 《中国轻工教育》2019,(2):35-39,49
"在"在现代汉语中是集动词、副词、介词、助词词性于一身的语法词,是汉语学习者在学习汉语过程中面临的难点之一。本文总结归纳"在"的用法,采用偏误分析法对西安交通大学国际教育学院的留学生学习"在"时所产生的偏误进行了归纳分析,旨在对于对外汉语教师在教授语法词"在"时,提供些许分析偏误类型的思路,并采取相应的教学策略,提高教学效率。  相似文献   

6.
本文首先分析并归纳了北京语言大学HSK动态作文语料库中留学生使用"是……的"句的情况,然后依据偏误分析的理论框架进行归类,并揭示这些偏误出现的深层原因,最后提出相关的教学建议。  相似文献   

7.
文章论述了太原普通话中"语调偏误"的评分把握问题,并主要从声调偏误、轻声重读两个方面论述了太原方言区"语调偏误"的主要特征和表现,以及在不同情况下的评分把握。  相似文献   

8.
本文通过在乌克兰南方师范大学孔子学院教授中文专业学生过程中获得的材料,总结了乌克兰汉语初级水平学生词法和句法偏误。词法偏误有副词"都"的误用、连词"和"的误加、介词"往"的语序误用、量词的遗漏。句法偏误有状语语序的偏误、"先……,然后……"的偏误。造成这些语法偏误主要原因有汉俄语言差异及俄语负迁移影响;汉语学习过程中"过度泛化"的作用;教师疏于解释。建议教师在教学中强调汉俄语言的差异性,及时纠正学生的偏误;总结语法条目用法,减少疏漏;针对不同偏误辅之以针对性的练习并突破难点。  相似文献   

9.
副词是汉语词类的一大类别,在汉语语言表达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因副词的使用情况复杂多变,外国留学生在使用时出错率极高。"已经"是外国留学生经常使用的时间副词,根据HSK动态作文语料库查询,"已经"共出现2774次,出错次数高达2031次。就"已经"的偏误情况看,偏误类型主要有错用、误加和缺省。产生偏误的主要原因是母语的负迁移、目的语规则过于泛化等原因。  相似文献   

10.
维吾尔语中没有与汉语介词相对应的词类,这给维吾尔学生汉语介词的习得带来很大的困扰。以问卷调查的形式,对在广州大学学习的100名新疆喀什未就业的维吾尔大学生进行有关介词"在"的偏误语料调查。在母语迁移理论的指导下,论文运用偏误分析法和对比分析法对维吾尔学生汉语介词的习得偏误进行分析归纳及总结研究,并提出避免这些偏误发生的教学策略。  相似文献   

11.
杨华 《现代语文》2009,(8):117-119
外国留学生在汉语习得中较难掌握的是虚词.他们用虚词(主要是副词、介词、连词)造句时,偏误的发生率很高.本文主要分析留学生在习得虚词"在"的过程中产生的偏误类型.  相似文献   

12.
汉语重复义副词"再"和"又"对应乌兹别克语中的"yana",是乌语学习者的习得难点之一。对塔什干东方语言学院和塔什干国立高中母语为乌语的学习者,进行了"再""又"的语言测试,并就测试语料中出现的偏误类型进行分析。乌语学习者在使用"再""又"时,主要出现了误代和错序偏误。其偏误成因主要是受母语负迁移的影响,同时,目的语知识不足也导致偏误的产生。  相似文献   

13.
通过对预科民族学生助词"的"字使用时出现的偏误进行研究,归纳出"的"字偏误的主要类型并分析其原因,希望能在教学中有效预防和纠正此类偏误。  相似文献   

14.
本文从语音偏误研究的角度出发,阐明了基于国别典型汉语语音偏误研究开发的世界非母语汉语学习者语音偏误数据库——"口音汉语在线"系统的设计理念。阐述了语音偏误的普遍性、语音偏误研究的必要性,以及由此触发的"口音汉语在线"系统的设计动机。着重论述了语音偏误认定的方法,主要包括理论分析和实证研究两种途径,以及该系统对偏误认定的运用。最后系统介绍了"口音汉语在线"系统的概况。  相似文献   

15.
"立刻"和"马上"属于时间副词中的短时副词,两词意义功能相近,词典中通常相互释义。但二者也有区别。"立刻"时间跨度小,表示精确的时点,"马上"时间跨度大,具有伸缩性,主要表达模糊的时点。"立刻"和"马上"在句法和语用上也有较大差异,在对外汉语教学中是一个难点。留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容易产生的偏误主要有错序、误用、缺位、误加等。本文通过对偏误语料进行分析,找出偏误规律,提出相应的教学策略,解决偏误问题。  相似文献   

16.
在现代汉语中,"是"字句是使用频率很高又极为特殊的句式。"是"字句结构复杂,语义多样,在对外汉语教学中相当复杂,留学生发生偏误的概率高,特别是遗漏偏误普遍存在。因此,对外国学生"是"字句的遗漏偏误分析是十分必要且有意义的。研究主要基于HSK动态作文语料库,结合语义类型和句法结构,对偏误语料进行类型分析,对典型用例进行了阐述,以期对外国学生"是"字句遗漏偏误有一个较全面的认识。  相似文献   

17.
在对外汉语教学中,"把"字句的教学一直都是对外汉语教学中的教学难点。文章以直接的形式搜集到"把"字句偏误形式并进行了归纳,主要分为两类:不该用而用了"把"字句的偏误,该用而未用"把"字句的偏误,并进行偏误分析,同时提出相应的教学建议。  相似文献   

18.
甲级连词"而且"是留学生产生系统性偏误的常用虚词之一。本文以北京语言大学HSK动态作文语料库为语料来源,采用定性分析与定量分析相结合的方法,经过归纳、对比发现"而且"的使用偏误类型集中在误代、误加、遗漏三个方面。除去母语负迁移的影响,这些偏误主要是由留学生对"而且"及其他相混淆词的语义及语法用法的不知、不明造成的。  相似文献   

19.
在分析"北京语言大学HSK动态作文语料库"和"暨南大学华文学院留学生书面语语料库"语料的基础上,对汉语复合趋向补语使用过程中出现的偏误进行了系统归纳和总结。发现混用、中心语错误、复合趋向补语多余及宾语错误是最常见的四大偏误类型;对复合趋向补语引申义理解不够透彻,将动趋式简单等同于单个动词使用是偏误产生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20.
泛义动词是语义宽泛,可以替代许多具体动词的一类词。泛义动词"弄"的偏误类型主要有遗漏、误加、误代、搭配不当和书写错误。造成偏误的原因主要来自"弄"自身的泛义、母语负迁移、目的语负迁移、留学生回避的学习策略以及教材编写不当。针对"弄"的偏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循序渐进、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学生要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课上认真听讲,课后及时归纳和总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