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说文解字》共五百四十部,每一部都是一本专门的辞典。其中"玉"部字共一百二十六个,重文十七个,对玉的种类品性、使用途径、制作工艺等相关文化信息进行了详细的描述,表现出玉与先民社会文化生活的紧密关系以及先民对玉的较为科学而全面的认识,蕴涵着丰富的文化信息。  相似文献   

2.
田荆和 《现代教学》2014,(12):43-43
2008年,我校成为上海博物馆文博教育基地,为了能充分利用和挖掘博物馆资源,我校依托上海博物馆这个资源库,结合本校学生的特点,综合各学科知识,开设了"玉缘——中国古代玉饰文化初探"研究型课程,课程分为三个研究模块:博物馆中的玉、学科中的玉、生活中的玉。经过一段时间的实践,我们取得了一些成果,以下作一个基本的介绍。一、课程设置的基本情况1.博物馆中的玉专题一:中国古代玉器概述,让学生初步了解中国玉器发展历史的概况。  相似文献   

3.
就教师的专业成长来说,学校文化场域是教师专业成长的主要载体。学校文化场域中作用于教师成长的力量结构包括行政力量、经济力量、家庭力量、同侪力量、学生力量及教师自我,这些不同的力量以不同的文化价值存现或制约着学校文化场域,并存在着多种文化冲突,主要有精英文化与大众文化,主流文化与边缘文化,制度文化与精神文化,组织文化与自我文化,规范文化与经验文化等。作为价值主体的教师的专业成长,正是在这多元文化场域中根据他们在空间里所占据的位置以其或规避、或迎合、或整合等各种行为选择,不断进行一次又一次的价值定位,以求维持或力图改变其在空间的范围和形式,由此才由一名"新手型"教师逐渐成长为"骨干教师",甚而"专家型教师"。  相似文献   

4.
费孝通的"文化自觉"是"人"的自觉,其本质是主体的"自我反思性构建",自我超越是"文化自觉"的根本要义。"文化自觉"与教师教育场域之间具有的内在耦合性及教师教育现代化转型与发展的诉求是促发教师教育文化自觉命题的"双轨"动因。教师教育文化自觉的向度、意涵、基本价值构成等体现为"文化自觉"的理论与实践意义在教师教育场域中的具体释放或表征。从新世纪教育的使命出发,"文化自觉"应为教师教育实现21世纪"人文重建"使命的实践逻辑基础。  相似文献   

5.
先秦时期《诗经》中与陕西汉中关系最为密切的有《大雅·瞻卬》和《大雅·旱麓》两篇。若论及汉中在礼乐文化中的地位,产生于汉中本土的《大雅·旱麓》篇则是最重要的文献资料。其中旱山祭祀所用的"玉瓒"、"黄流"、"清酒"、"骍牡"、"柞棫"和祭祀周围所见优美的自然环境,深刻地体现了先秦时期陕西汉中礼乐文化与生态文明互相交融的历史文化特征。  相似文献   

6.
尹珍文化,作为宝贵的精神遗产,彰显了"南域教育家"尹珍敢为人先、迎难而上、开拓进取、惠及乡里的时代精神,也使当代人从中领略并获取着文化自信。文章从"惊世引言:北有孔子,南有尹珍"起笔,对尹珍文化的定位及其影响进行了论述,并就弘扬尹珍文化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和思考。  相似文献   

7.
文化资本正成为经济学家与管理学家普遍接受的一个新的资本理论研究范式。学界对文化资本尚存争议,在不同的分析思路下形成了一些有价值的观点。在概述文化资本理论产生的背景和简要介绍文化资本理论研究前沿成果的基础上,针对目前文化资本理论研究中的"文化资本"的"资本"属性、文化资本概念的界定、"文化资源"与"文化资本"以及主体与"场域"的关系等四个方面的争议热点展开评述。  相似文献   

8.
黄星宇 《考试周刊》2012,(34):22-24
隐喻是人类认知世界的重要手段,而空间隐喻在人类的认知活动中扮演了不可或缺的角色。空间隐喻以空间域为始源域,将空间域的意象图式结构映射到非空间的抽象域之上,使得人们可以通过空间概念来理解、思考和谈论非空间概念。本文从认知语言学的角度系统对比分析了"近"的空间概念在中英两种语言中的隐喻投射。结果发现,英汉两种语言中"近"的隐喻投射主要集中在时间域,程度域,情感域,社会关系域,两者再现一种"同意并存"的关系。  相似文献   

9.
论“勐”     
以"勐"字冠首的地名出现在澜沧江—湄公河流域的泰-傣民族的地名之中,而"勐"文化对生活在这一流域人民的信仰崇拜、性格特点产生了极其深远的影响。"勐"的最初之意为"水渠","勐"字由水而来,"勐"文化依水而生,其实就是"水"文化。  相似文献   

10.
乔金霞 《辅导员》2010,(22):42-42
在教学中,我们视优秀生为白璧微瑕,但瑕不掩玉;而"差生"则如玉璞,而我们却往往只见"璞",不见玉。所以"差生"更需关爱,"玉璞"急待雕琢。我们要"精心"雕,"细心"琢;"耐心"坚持,"三心"所奉献的是"爱","爱"之所到金石为开,由璞成玉,势所必然。一件偶然发生的事,使我领悟并坚定了这种看法。那是一个初冬的傍晚,我和同事去人民医院看望一个病号,回来的路上,偶然间看到,  相似文献   

11.
朱晓燕 《考试周刊》2012,(47):23-24
空间隐喻是形成认知概念的重要认知方式。通过对比汉英语"深/deep"的隐喻映射,本文发现在时间域、颜色域、情感域和心智域隐喻映射中,汉英语"深/deep"隐喻具有普遍性;但"深/deep"隐喻也存在汉英民族差异性,这说明空间隐喻既具普遍性又具民族个性。  相似文献   

12.
中华玉文化源远流长,在我国古代文化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玉文化是《红楼梦》的重要主题之一。小说中,曹雪芹将玉文化的精髓领悟的淋漓尽致,同时他也看到"玉"已被打上了封建统治阶级的烙印,沦为统治阶级的至宝。  相似文献   

13.
李清照的《漱玉词》具有丰富的审美意蕴,在宋词中独树一帜,被称为"易安体"。本文从《漱玉词》的意象、意境、语言风格三个方面入手探析李清照词的审美意蕴。  相似文献   

14.
周琦 《考试周刊》2011,(5):38-39
英汉两种语言中蕴含着丰富的习语,这些习语大多都运用了隐喻。隐喻包括始源域和目的域。本文通过对这两种域的"虚"、"实"分析,以关于"学习"和"知识"的隐喻为切入点来探讨隐喻的概念合成理论。隐喻习语的构建离不开概念合成的认知机制,以最终达到认知凸显的目的。  相似文献   

15.
林红玉本名隐喻其人如玉,她是除宝玉、黛玉、妙玉之外的另一块色泽艳丽的美玉,具有"玉性"特征。如同其他的以"玉"字命名的人物形象一样,她也有"高洁""诚信""智慧""忠义"等"玉德"之美,她是作者所同情、赞颂的下层丫头形象。作者以"玉"字为其命名应特别值得注意,对林红玉本名隐喻的索解似可以还原其人的本来面目,消除对她的种种误解。  相似文献   

16.
"视域融合"理论认为,艺术作品最终意义的形成是原作者"初始视域"与欣赏者"现今视域"相互碰撞并融合的结果。本文通过对歌剧《图兰朵》在不同文化语境中孕生的艺术文本进行解读,说明任何音乐文本中都并不存在一个确定无疑的内涵,音乐审美欣赏的过程是多元文化音乐审美视域不断碰撞的过程,只有注重对多元文化场域中形成的音乐审美视域进行文化特质辨析,才能探寻到音乐文本意义增繁的可能。  相似文献   

17.
以认知语言学概念隐喻理论为研究框架,从两域映射层面和文化认知层面两个方面入手,分析了概念隐喻"商业即战争"机制下产生的军语在商业领域中泛化现象,重点分析了从战争概念的源领域特征向目标域映射的微观过程。  相似文献   

18.
认知域和语序是语篇连贯的两个重要认知参数。本文以百二十回本《红楼梦》为研究对象,考察表因语标"因为"、"因"、"为"、"为的是"、"为着"、"既然"、"既"、"由"的使用情况,分析其在"行、知、言"三域和语序方面的认知特点。  相似文献   

19.
我心中的玉     
杨红霞 《宁夏教育》2011,(7):146-146
打开电脑搜索引擎,在百度网页里看到关于玉的很多说法:"玉"字在古人心目中是一个美好、高尚的字眼,古代诗文中常用玉来比喻和形容一切美好的人或事物。  相似文献   

20.
莫言以"肉"意象的开拓和小说意象主义的创作极大地开拓了"汉语写作"的新疆域。在对"肉"的刻画、阐释和建构过程中,莫言自觉地展开了对文学本体审美价值的追求。"肉"意象存在于显性文本与隐性文本的复合结构中,既是作者独特的文化思考,也是生命体验的产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