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致使义处置式的"处置"意义逐渐减弱,导致整个句式在语义上演变为"致事+致使能量+所使+致使结果",在句式意义上和抽象使役句一致。从语义结构的角度分析了近代汉语致使义处置式的来源和发展,认为"致事"和"所使"之间存在能量传递,这种能量传递和两者的生命度有密切关系。"致使结果"是能量传递的终点,多表现为状态性。  相似文献   

2.
反转致使句在具有因果致使关系的语义上整合,动宾的形式组合构成句子结构的致使义,在句法、语义上完成了对已有语法结构的依附、对组成部分的变异。无生命的致事主语因具备致使作用力突显了役事的超预期接受;宾语与结果成分紧邻,突显致使作用的直接性。特别的句法结构引起陌生化感觉,延长了体验时间,造成特殊的语用效果。  相似文献   

3.
慈利话三价动词主要包括索取动词、给予动词和致使动词这三类。在句式配位过程中,索取动词和给予动词能构成“施事+动词+当事+受事”“施事+介词+当事+动词+受事”等配价格式;致使动词能构成“致事+动词+使事+补事”或“使事+介词+致事+动词+补事”的配价格式。慈利话中,给予动词和致使动词的受事、使事经过话题化后移位置于句首,成为句法平面上的主语。慈利话中,动词也存在“同形异价”现象,这是因为动词具有不同的义项,每一种义项所关联的名词性成分数量不一样,价位也不一样。  相似文献   

4.
"王冕死了父亲"等是领属性致使句,其中动词受致使范畴扩展,有相应的把字句,主语是致使范畴为动词选择的论元,可以关系化,也可以被转指。主语由致使范畴指派致事角色,它通过成分统制跟役事的领属者建立领属关系。有领属关系的两个成分不一定构成结构体,它们可以是非连续成分。动词的论元由扩展它的功能范畴选择,论元跟动词的关系可以很松散,甚至可以是另一成分的领属者。  相似文献   

5.
汉语双宾句中的主语为定指致事,间宾为定指与/夺事,而直宾为无定指存事。双宾句中三个论元的语义蕴含(题元角色)与其语音形式(格位)、句法结构(语类性质)都有匹配关系:致事主语承载主格、与/夺事间宾承载与格,二者都只能为定指短语DP;而存事直宾承载部分格,只能为具有数量修饰语的QP。基于文献中对名词短语的论述以及母语者的语言直觉,这种匹配关系的建立有助于兑现自然语言优化简约的最简理念。  相似文献   

6.
语言是联系思维和存在的桥梁,语言棱镜的不同侧面折射出不同语言的存在样式。存在问题是哲学界和语言学界的一个共同的重要问题。而存在句是语言中最基本的句式之一。汉韩存在句之异同为:汉韩都有表示存在意义的动词,都可以通过存在主体与存在场所在句中位置的不同来表现句子语义的不同;但汉韩在表示存在意义的动词数量、语法格式与语义特点等方面存有差异。韩国学生在学习汉语存在动词时主要有两类偏误:漏用和误用。漏用存在动词的原因属于系统性错误,常伴有母语干扰的因素;误用存在动词的原因主要是没掌握好汉语存在动词的结构格式、存在主体有定无定意义差别及其与存在动词的共现关系。  相似文献   

7.
根据介词的不同,涵事介词短语蕴含句可分为涵事"把"字句和"用"字句两种类型。前者由涵事宾语整体前移或分裂前移而生成,后者则只能由涵事宾语整体前移而生成。这两种涵事介词短语蕴含句,由于标记涵事的介词不同,其述谓成分、谓核动词的句法与语义特征以及主宾语的语义类别都存在着差异;涵事介词短语与其他句法成分在句法、语义上的相互选择与匹配,都有其自身的特点,存在着不同的构句机制。  相似文献   

8.
本文采用认知语言学的方法,以英语致使句为主线,对英汉两种语言的致使句式的语义和句法进行分析,发现两者的异同点及其认知根源。  相似文献   

9.
语言被称作记录文化的"活化石",俗语则可视为"活化石"中的上品"黄金"。汉韩两语有着悠久的文化传承,使得汉韩两语中的俗语有着历时的同质性;汉韩两语又有其自身的发展脉络,使得两语中的俗语又有着共时的异质性。以文化语义学的研究范式,勾勒汉韩两语俗语文化语义具象化的逻辑进路,便于更加深入地理解与把握两语俗语背后的文化始源。  相似文献   

10.
运用三个平面语法理论,本文全面分析现代汉语使动句的句法、语义和语用特征。认为使动意义不是词汇意义,而是一种构式意义。详细探讨使动句构式的强制性因素和选择性因素,并指出这两种要素都是为了满足特殊语序的“和谐结构”的要求。认为使动句与其他致使句一样,在深层也是双动核结构,并形成5种形式的使动句句模。分析在动态使用中使动句的成分缺省问题,并论述了使动句的诸种语用功能。  相似文献   

11.
本文从动结式致事的配位规则和认知语法的转喻理论出发,对动结式歧义现象进行了解释。指出在"一个论元不能实现两次"动结式致事的配位规则的制约下,动结式的致事和受事论元都各自定位的情况下不会引发歧义;如果动结式的两个论元都具有致使性都可以转喻活动,则容易引发歧义。而将动结式的致事论元还原成活动本身形成动词拷贝句可以消除这种歧义。  相似文献   

12.
“致使”是个隐性构件,有独立的句法位置,还有音韵方面的要求。在现代汉语中,可通过动词移位或插入“把”等手段使之获得满足。语义上的“致使”是由“把”字句等致使句式中的“致使”构件所负载。“致使”构件选择论元并指派语义角色,所以“致事”的语义关系较复杂;“致使”有音韵上的需求,而早期汉语没有功能范畴“把”,造成词序演变的假象。  相似文献   

13.
动结式的致事选择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动结式是一种致使表达,反映使因事件与致果事件,使因事件是一种活动.在语言表达时,可用活动直接做致事,也可用活动的参与者转喻活动做致事,前者符合相似性动因,后者符合经济性动因.操作时,先根据"距离相似动因"进行补语动词的论元配位,然后根据"一个论元不能实现两次"选择适当的论元(活动或活动的参与者)作致事.  相似文献   

14.
“使役句”是现代汉语的一种重要句式,但以往对其内部结构的分析缺少关注。全面分析“使”字句的语义成分及其相互关系,可知“原因/条件”和“结果”是动词“使”联系的两个必有成分;从配价成分分析,“使”应是一个二价动词。揭示“使”字句在语义方面的成句条件,可以为该句式的句法分析及语法教学提供语义根据。  相似文献   

15.
在语言生活中,汉语"V出"及韩语"V??"都是使用频率比较高的复合动词,在语义、句法、语用等方面都存在相似性。不过,由于汉韩两种语言类型的差异,也呈现出一系列的不同。本文拟运用对比分析的方法,从共时平面对"V出"与"V??"的语义进行考察,并揭示它们之间的异同。  相似文献   

16.
祈使句是汉语中的一个重要句类。本文从应答者的角度考虑把祈使句分为负担型祈使句和利益型祈使句 ,并对他们的肯定回答所使用的应答词进行分析 ,找出汉韩两种语言之间的区别  相似文献   

17.
宾语位置是材料成分的非常规句位,材料成分作宾语具有可能性。“把”字句、“被”字句以及询f*-I受事的方法,可以检验材料成分的可支配性;语言的经济原则、求繁求简原则以及句法、语义机制的支持是材料宾语形成的条件。  相似文献   

18.
现代汉语中的副词“也”的语言根据是“异中求同”,即表示两事相同,在句中没相同项的时候,句中某些句法成分必须能够附上或概括出“相同”义,得到相同项,“也”的语义指向是指“也”字句中其他成份有可能成为它的语义联系的对象以及指定并取用某个或某些个词的语义的指向的对象,语义指向主要表现为前指,反指,双指,全指,单向,双向等。  相似文献   

19.
传统语法中受事主语句的定义有失精细,而将“那封信写好了”分析为受事话题句的观点值得商榷,因为句首的“那封信”的题元角色更应该是客事(THEME),毕竟整个句子表达非宾格性的状态义。文章认为,“黄蓉写好了那封信”兼具施事一受事义和致事一客事义。而其宾语论元的话题化操作会因语义角色的不同分别形成受事次话题句和客事主话题句。文章的启示在于.借鉴生成语法理论研究汉语语法时应该顾及汉语的构词手段及其句法实现的个性特征。  相似文献   

20.
汉韩语言对比研究状况考察与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10年的汉韩语言对比研究取得了长足的发展,文章从对比语言学角度,考察与分析了近10年来中韩两国的汉韩语言对比研究状况。通过对比分析两国硕博士研究论文268篇,从中可以看出:近10年的汉韩对比研究关注的热点主要集中在两个方面:理论视角的汉韩对比和应用视角的汉韩对比。研究的特点主要有:研究课题多样;研究方法科学;理论研究与应用研究共同发展;研究成果实用等等。希望未来的汉韩语言对比研究能够弥补以往研究成果的一些不足,满足汉韩语研究界以及翻泽界的需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