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人类是地球生命规律产生的,地球是人类生存的载体。人类是地球的消费者,地球上的生物和矿藏资源供养着人类。人类与地球是相依为命的关系,人类爱护地球就是保护自己,人类消费地球就要服务地球。所谓"孝敬"地球就是表示亲切、尊重、爱护人类同一个母亲。  相似文献   

2.
科学无界限     
引子:人长大了,要走出摇篮;人类成熟了,要走出地球。世界航天之父齐奥尔科夫斯基说:"地球是人类的摇篮,但是人类不会永远生活在摇篮里,开始他们将小心翼翼地穿出大气层,然后去征服太阳系。"希腊神话里,有插着翅膀飞向太阳的伊卡洛斯少年,中国神话里,有逐日的  相似文献   

3.
叶城     
正世界末日2233年,地球变得千疮百孔,资源全部用尽,污染越来越严重,已经不再适合人类居住。可是顽固的人类还在地球上做垂死挣扎,他们发明出各种高科技物品、资源替代品,戴着防毒面罩,在地球上痛苦地生活着。"日前,联合国环境规划署  相似文献   

4.
<正>1957年10月,人类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从前苏联拜科努尔基地升入太空,奏响了人类征服太空的序曲。自此,一批又一批火箭将人造卫星送上太空。五十多年过去了,除了载人航天飞行器最后回到地球,其他上天的人造物体都围绕地球运动着。那些曾经辉煌过的"金属体",伴随着使命的结束,被遗弃在太空,变成了金属碎片,最终成为"太空垃圾"的一部分。2008年,欧洲航天局地面控制中心公布的电脑  相似文献   

5.
《科学生活》2010,(7):8-10
<正>700年后地球会怎样?在2009年公映的美国科幻动画片《机器人总动员》(或译为《机器人瓦利》)中,有这样的场景:距今700年以后,由于人类无度地破坏环境,使地球变成了漂浮在太空中的一个大垃圾球,而所有的地球人都已经分乘巨大的飞船离开地球,移居太空;地球上满目疮痍,除了满坑满谷中空无一人的摩天  相似文献   

6.
"阶梯式发展理论"是朱训对矿产勘查实践进行哲学反思,而总结出的事物发展模式和规律的理论:地球观是人类对地球客体本质认识的总称;人类自诞生伊始,在不同的历史阶段,形成了具有明显阶梯式发展过程的地球观,即古代朴素地球观—近代地质地球观—现代整体(系统)地球观,就此提出了一些认识和看法。  相似文献   

7.
《百科知识》2014,(5):F0002-F0002,F0003
正目前,人类探测器从外太空拍摄的地球照片比较罕见,因为太阳的光芒会损坏感光元件。但在2013年7月里的几天,土星与水星正好遮挡住太阳的光芒,为探测器给地球留影提供了绝佳机会。这两张照片摄于2013年7月19日,左图是"卡西尼"号土星探测器拍摄的,当时它距地球约15亿千米;右图是"信使"号水星探测器拍摄的,当时它距地球约9800万千米。近几十年来,从太空拍摄的一系列地球照片中最有名的莫过于"暗淡蓝点"。1990年2月14日,"旅行者"1号探测器在飞至距地球60亿千米处回眸一瞥,留下了这张永恒的经典。  相似文献   

8.
李勉 《青海科技》2014,(1):90-91
<正>1986年,美国石油大亨爱德华·巴斯为了扩展人类新的生存空间,出资2亿美元在美国亚利桑那州的沙漠区动工兴建了仿真地球生态环境实验室——"生物圈2号"工程。之所以取名"生物圈2号",是把地球作为"生物圈1号"。后来因为空气恶化,最初原定两年的生态实验被迫提前结束,"生物圈2号"工程以失败告终。"生物圈2号"计划的目的"生物圈2号"计划的目的是想研究人类和约四千种动植物,在密封且与外界隔绝的人造系统中,是否可以经由系统内的空气、水、营  相似文献   

9.
正上期回顾:那个奇怪的乘客周成告诉我,外星人已经在地球上大量繁衍,并顺利地混入了人类社会,他们还想统治整个人类、统治整个地球……我非常惊讶:"怎么统治?12区指挥部的人不会阻止她吗?""他们已经被洗脑了,这也是我逃离12区的原因之一。"周成无力地摇摇头,"之前跟你说过,他们是用脑电波与人交流的,人类在这种对话方式  相似文献   

10.
<正>"忒休斯号"已经进入减速的后期,淡紫色的开普勒-22b肉眼可见。这次航行意义非凡,对于航天事业来说,开普勒-22b是人类早在2011年就确定的一颗类地行星,这颗位于"宜居带"中,并且围绕着一颗和太阳相似的恒星公转的系外行星被NASA亲切地称为地球的"双胞胎"。只是开普勒-22b距离地球有600光年,按照当时宇宙飞  相似文献   

11.
<正>今年8月12日是地球超载日,在这一时刻,人类对自然资源的消耗量超出了地球生产和再生自然资源的能力。什么是"地球生态超载日"?地球生态超载日,又被称为"生态越界日"或"生态负债日"。是指地球当天进入了本年度生态赤字状态,已用完了地球本年度可再生的自然资源总量。国际民间组织"全球足迹网络"是地球生态超载日的发起者。就像银行对账单可以追踪收入与支出一样,该组织利  相似文献   

12.
<正>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宣布发现"另一个地球",这颗被称为开普勒-452b的行星距离地球1 400光年,位于天鹅座。拥有与地球惊人相似的恒星与行星组合,是目前为止与地球最为相似的一颗行星。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在官网上这样写道:"天文学家可能发现了人类几千年来梦寐以求的另一个地球。"  相似文献   

13.
《只有一个地球》这课的教学所要达到的目标有四:使学生知道地球是全人类共有的家园,人类的衣食住行和经济发展的各种需要,都要从地球上索取;使学生知道世界人口增长过快,资源和能源紧张,环境污染等世界性的社会问题;使学生知道地球只有一个,为了人类的持续发展必须爱护地球,以及如何以实际行动爱护地球;使学生知道确定"地球日"是为了宣传和呼吁人类共有的家园——地球。  相似文献   

14.
马佳 《今日科苑》2007,(15):12-14
迄今为止,在地球这颗蓝色星球上,人类已经孤单地生活了300多万年。在寂静的宇宙里,究竟有没有我们的同伴?找寻同类的强烈愿望推动着我们这些自认为是智慧生命的群体动物一次又一次地探寻地外生命存在的痕迹。直到科技发达的今天,人们依然一看到不明飞行物,就把它和外星人的造访联系起来。可见愿望之迫切。眼下,科学家告诉我们,人类已经具备了科学地考虑如何探索外星人,设法与之联系的科技水平。2007年6月中旬,英国科学家迈克尔·佩里谈到欧洲秘密进行的一项搜寻地外生命的计划时称,已发现"外星人在偷听地球的广播"。佩里此言一出,欧洲航天局一直密而不宣的"达尔文计划"旋即曝光。  相似文献   

15.
人类居往在地球上,世世代代繁衍生息。大家共同拥有一个地球,而且只有这样一个地球。时至今日;由于人类对资源掠夺性地开发.地球已不堪负重,正向我们敲起了“警钟”,亮出“黄牌”:南极上空的臭氧已减少10%;过量的紫外线损害人的免疫系统.危及人类健康;全球气温上升0.3℃~0.6℃;到本世纪末,地球上已灭绝的动植物可能有100万种;照目前这种趋势发屉下去,美丽的大自然将不复存在,人类的生存将受到威胁。  相似文献   

16.
正"小璐你怎么不说话呢?你在想什么?""我一直在思考,地球被人类肆无忌惮地破坏,如果有一天地球不再适合人类生存,人类将何去何从?""新闻报道人类发现了另一个‘地球',可以选择星际移民!""如果另一个‘地球'上有外星人,人们如何与他们联系,会不会和他们发生冲突,甚至发生星球大战呢?""我们可以用手机、电话、电子邮件、无线电等多种方式联系,但是,外星人能够听懂地球语言吗?找一个星际翻译应该比较难。"两个人通过网络查阅有关资料发现,与外星人联系是一件非常有趣的事情,有时候还  相似文献   

17.
正20年之后,外星人又来入侵地球了!为什么要说"又"呢?原来,1996年它们就来过了。当时,它们把1/4月球大小的母船停在月球轨道上,然后派出36艘城市一样大的战舰来进攻地球。当然,如你所知,地球人是比蟑螂顽强千百倍的生命,面对如此规模的入侵,地球人毫无惧色,最后用电脑病毒毁掉了外星人母船的主控电脑(很奇怪,为什么人类的电脑病毒会对外星人的主控电脑有效),关掉了所有战舰的防护罩系统。总而言之,人类大获全胜。这个故事被"记录"在好莱坞  相似文献   

18.
北极——地球最北端,一个"高高在上"而遥远的地方。那里常年肆虐的风雪、白亮耀眼的冰山和深不见底的海域,似乎都隐藏着无数神秘莫测的故事。北极——目前人类还没有完全征服的地球两极之一。雄心勃勃的人类,能够在未来的某一天潇洒地在那里自由往来吗?北极——在人类社会面临能源危机、环境危机的今天,似乎就是《天方夜谭》中的黄金宝库,就等待人们去发掘、去分享一样。仿佛一旦我们踏上那片海域,从此就能"柳暗花明又一村"了。千百年来,人类以热切的憧憬和希望,在探寻、问候着北极;北极也仿佛不断展示它的魅力,正在迎接人类的到来。  相似文献   

19.
《黑龙江科技信息》2014,(1):I0008-I0010
<正>[导读]《自然》杂志刊登的一项研究报告指出,到2100年地球升温幅度将超出预计的"红线"。吴绍洪强调,给地球"降温"还需要进一步科学的评估。《自然》杂志刊登的一项研究报告指出,到2100年地球升温幅度将超出预计的"红线"。专家表示,升温4摄氏度,是在人类不减排温室气体前提下的一种可能性,但我们并不需要因此盲目恐慌。  相似文献   

20.
<正>我们对世界了解得越多,就越对自己的地位感到沮丧。人类对自然的认识不断深入,伴随而来的却是人类在宇宙中"地位"的不断下降。古人认为地球是宇宙的中心,但随着哥白尼提出地动说,这种自以为是的观点不攻自破,地球降到了太阳系的一颗普通行星的行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