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61 毫秒
1.
刘奇  徐小可 《知识窗》2012,(7X):39-40
<正>《古代诗歌散文欣赏》要求学生从三个方面去鉴赏古代诗歌:一是以意逆志,知人论世;二是置身诗境,缘景明情;三是因声求气,吟咏诗韵。诗歌是最古老的一种文体,也是最早出现的一种文学形式,它包含着人们丰富的想象和感情。孔子以"思无邪"概括《诗经》,显示《诗经》中的每一首诗都饱含着那个时代劳动人民最温柔、最敦厚的情感。我国古代诗大部分是抒情  相似文献   

2.
劳动的赞歌     
张宏宇 《科教文汇》2012,(13):I0001-I0001
我国最早的诗歌总集《诗经》中,有很多关于劳动的诗。其中《十亩之间》是一首采桑的歌,写几个小伙子相约去看采桑姑娘的情景,体现了青年人劳动的乐趣;《椒聊》是描写一群采花椒的妇女一边劳动一边歌唱,充满对未来生活的向往;  相似文献   

3.
正婚礼上进行的"六礼"等仪式及"女主内"伦理观念对传统的女性角色赋予了一定程度的尊重,体现了妇女对家庭生活的重要性,而妇德教育使女性扮演顺从的角色,制度也在强化着男尊女卑思想。这些都可以从儒家十三经中的《诗经》和《仪礼》里看出。《诗经》中的弃妇诗体现了男性对女性的支配地位,内在和外在的束缚让女性逐步失去了独立人格,凸显了传统妇女身份的卑下。《仪礼·士昏礼》和《诗经》弃妇诗体现了传统妇女地位的双重性。  相似文献   

4.
在北京周口店龙骨山山顶洞遗址上,曾发现过用赤铁矿粉涂成的红色石珠等装饰品,说明当时先民已经开始从自然界获取染料,来点缀生活了。中国植物染料简史根据考古资料来看,我国最早的染色行为出现在旧石器时代晚期。植物染料的染色在中国古代又称“草染”。在早期的一些史书中,就有关于练漂、染色的记载。如,“八月载绩,载玄载黄,我朱孔阳,为公子裳。”(《诗经·豳风·七月》)“三八为缥,五人为鲰,七八为缁。”(《周礼》)都是关于染事的描述。而《诗经》中“终朝采绿,不盈一焖,……终朝采蓝,不盈一檐”;“东门之蝉,茹蒽在彼”则具体点明了所用…  相似文献   

5.
<正>不是风车,是发电机旅游大巴停在广阔的原野上,原野上竖立着一个个巨大的叶片风力发电机,像硕大的风车,很漂亮。游客走下大巴,欣赏着美丽的风景。"爸爸,你看,那是什么呢?"小朋友指着原野上竖立着的一根根"大柱子"问爸爸。这些"大柱子"与叶片风力发电机有明显的区别,更不像风车。爸爸仔细看了看这些"大柱子",想了想,说:"应该是没有完工的风力发电机吧,你看都还没有装上叶片。"  相似文献   

6.
《科学生活》2009,(7):51-51
盛夏酷暑,人往往精神萎靡、食欲不振,而且还很容易上火。民间素有"夏天吃‘苦’"一说,像苦瓜、苦菜、凉茶和苦药等都由于有清热解暑作用,而广受人们青睐。程老伯每年夏天都会熬些苦药或凉茶来降降火气。没想到,今年夏天,由于吃"苦"太多,还上了趟医院。原来,程老伯最近全身怕冷,手脚冰凉,终日无精打采,软弱无力。经医生诊断,才知道是吃  相似文献   

7.
文载洲 《百科知识》2022,(33):13-14+20
<正>根据现存的资料来看,没有任何一部诗歌总集早于《诗经》,它产生于商周之交,到春秋中叶或稍后约五六百年漫长的时代。从已经考证过的《诗经》诸诗的作者来看,也能佐证这一观点。如《诗经》大雅篇的《文王》,这是一首政治诗,为周公旦所作。按照这种观点,该诗成诗于西周。另一方面,从内容上来看,《诗经》诸诗的内容也反映了从商到春秋时期的政治经济文化生活。更重要的是,《论语》《孟子》《大学》《中庸》《荀子》等春秋战国时期的著作也大量引用《诗经》中的诗句。这些证据都能大致证明《诗经》一书的成书时间。  相似文献   

8.
大豆食品是中国文化的一部分无论从文化概念的广义讲,还是从文化概念的合狭义论,大豆食品都是中国文化的一部分。它既是中华民族所创造的物质财富,也是中华民族精神文化的重要内容。世界上一致公认,中国是大豆的故乡。据出土文物考证,我国在3000年前就已有大豆种植,公元前留下的《诗经》、《左传》、《史记》等著作都有关于"稷、黍、稻、麦、菽"和"中原有菽、庶民採之"以及"周子有兄而不慧,不能辨麦菽"的记载,此中"菽"字即为大豆。  相似文献   

9.
一诺重千金     
刷刷 《科学大众》2013,(6):49-50
下课铃刚敲响,孟涛和胡天宇便迫不及待地同时冲向教室大门."砰——"两人撞在一起后同时向对方道歉:"抱歉,我有急事!" "你这么急干什么去?"孟涛和胡天宇忍不住看着对方,又一次同时问. 两个男生愣了一秒钟后,一起大笑起来."今天晚上8点是《哈利波特与混血王子》的首映,我急着去买票!"孟涛说. "哇哦——"胡天宇大喊,"我也好想看《哈利波特与混血王子》!"  相似文献   

10.
约定     
一个春日的午后,明媚的阳光照耀着繁花似锦的原野,和煦的春风吹拂着嫩绿如茵的青草。天空中突然出现了一只不知从哪儿飞来的、周身闪烁着银色光芒的飞碟,它悄无声息地降落在这片原野上。随着一阵轻微的金属声,从打开的门里走出了三个穿着紧身的血红色服装的人。正在这儿采摘鲜花和玩着捉迷藏游戏的一群孩子立刻发现了他们。"快看啊,那儿来了好几个怪人呢!""是些什么样的人?快去看看吧!"孩子们跑了过去,天真烂漫地叫喊起来:"叔叔,你们乘坐那个东西,是从哪儿来的呀?"  相似文献   

11.
<正>"呦呦鹿鸣,食野之蒿。"这是《诗经·小雅》第一篇《鹿鸣》中的句子。不知是巧合还是冥冥中注定,名字取自《鹿鸣》的屠呦呦也对青蒿的研究情有独钟,并成功发现青蒿素,使疟疾患者的死亡率显著降低,因此获得了2015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看来,两千多年前的《诗经》似乎旱已"预言"了这一切,成为屠呦呦获得诺贝尔奖真正的预言帝。小虫引起致使疾病疟疾是地球上最古老、危害严重的传染病之一,也是死亡率极高的疾病之一,是一种极为可怕的瘟疫。世界上有100多个国家、近20亿人口生活在疟疾流行区域。疟疾主要发生在  相似文献   

12.
张家宁 《百科知识》2022,(36):6-7+37+40
<正>周人一族相传姓姬,其祖先据说为黄帝曾孙帝喾和元妃姜嫄的儿子弃。《史记》有云:“周后稷,名弃。其母有邰氏女,曰姜原。”《诗经·大雅·绵》记载,其族之前一直过着“陶复陶穴,未有家室”的生活。然而,迁到平原、变为周国后,便开始修建房屋、城郭、庙堂,训练军队、征伐戎狄,并且兴修水利、劝课农桑。广占河渭平原,拥天时地利。农业种植文化逐渐发展兴盛,政通人和,这也使周人在社会生产关系上占据了领先地位。对于《周礼》的成书时间,历代先儒莫衷一是。  相似文献   

13.
正板栗有许多美名,因为营养丰富被称为"干果之王";因为可代粮且价廉物美被称为"铁杆庄稼",并和红枣、柿子并列为"三大木本粮食";国外称板栗为"人参果",而我国板栗在国际市场则被叫作"中国甜栗"。种植食用史悠久板栗也叫栗子,是我国的特产,古称"木奄子",食用历史悠久。从西安半坡新石器时代遗址中,已发现有板栗的实物遗存,距今已有6000多年的采食历史;殷商甲骨文中已有"栗"字;春秋战国时期,栽种板栗已非常盛行。《山海经》中记载"南山多栗";《诗经》中多处提到板栗的栽培,《吕氏春秋》中更把  相似文献   

14.
<正>自小,我就热爱大自然,爱读有关自然的书籍。大自然永远有着无穷的魅力,吸引着我去探索她的每一寸土地,去了解她的每个子民多姿多彩的生命奥秘。随着时光流逝,学业渐繁,留给科普读物的时间不多了,但那探索自然的幼嫩的梦一直埋在心底,不时泛着瑰丽的光泽。偶然地参加了"金钥匙"科技竞赛,没有想到夹在《科学大众》杂志中薄薄的一张试卷,成了重启梦想的"金钥匙"。它打开了一个崭新  相似文献   

15.
金湘从上个世纪八十年代以来一直在倡导“歌剧思维”,他创作的歌剧也一直遵循着“歌剧思维”,并取得了傲人的成就,其中以歌剧《原野》最令人瞩目,音乐评论家居其宏认为歌剧《原野》是中国严肃歌剧领域里迄今为止最好的一部.《原野》的成功离不开金湘,更离不开金湘的“歌剧思维”,“歌剧思维”这种艺术创作思维使歌剧《原野》大获成功,必然能对中国歌剧的发展具有一些建设性的启示.本文即从金湘的“歌剧思维”入手,继而寻求到一些对中国歌剧发展的有益的启示  相似文献   

16.
如果你读过《郑集传》,如果你了解他的生平事迹,就会知道:郑集先生是一位颇具中国传统的智者和贤者。至于他的为人,可用他自己归纳的《五愿诗》来表达。他表示愿作牛: “我愿作一头耕田的牛, 一生奔走在犁儿的前头; 只要农人有所收获, 我纵累死也无怨尤。”他还愿做梯: “我愿作一个攀高的梯,  相似文献   

17.
《诗经》中婚姻恋爱诗占有很大比重。这些诗篇内容丰富,其中有反应青年男女执着相恋相慕、相思相爱的;有反应女子出嫁,男子"亲迎"的热闹场面的;有反应夫妻温情缱绻的幸福婚姻的;也有反应不幸婚姻给女子带来痛苦的。本文试从《诗经》看"周初"婚恋习俗及其反应出的审美情趣,力求能为"周初"婚恋习俗研究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8.
生存的智慧     
车前草独辟蹊径 车前草,在多年生草本植物的天蓝地阔中,它那脉纹清晰的卵形绿叶,显得既普通又坚强.田野上、垄沟旁、土路上、房前屋后,车前草碧绿的身影,见证着春的绚烂、夏的高远与秋的繁华,生生不息. 相对于"芣苢(f(u) y(ǐ))"——这个在《诗经》中诗意般美好的名字,我更喜欢叫它"车前草",既可以表达其生存意境,又能够表现其传播方式,简单朴素,一如车前草本身.  相似文献   

19.
正我承认蝉是个讨厌的邻居,每年夏天,上百只蝉来到我门外两株梧桐树上,从日出到日落,刺耳的聒噪,令人头昏脑涨的合奏,使你无法思索,简直是身受酷刑。——【法国】让·亨利·法布尔《蝉》《诗经·大雅·荡》有"文王曰咨,咨汝殷商。如蜩如螗,如沸如羹。"其中的蜩、螗就是蝉。蝉俗称知了、蛭蟟、知了猴等,是昆虫纲半翅目蝉科  相似文献   

20.
佟展绪 《科教文汇》2012,(22):I0001-I0001
《诗经》上说:“乐土乐土,爰得我所。”在我的心中,曾有过关于“乐土”的美好设想:在偏远荒凉的地方盖一个小屋,屋后开辟一个菜园。清晨踩着露水劳作,砍柴、挑水、种菜,夜晚沫着皎洁的月光,背锄回屋。日日与清风为友,夜夜与月华相伴。生活简单、清贫,但内心充实、满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