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本文运用文献资料法,从历史学、文化学以及未来学的角度,对我国体育文化的历史变迁进行了纵向和横向的分析,从中展望我国未来体育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2.
体育在中国社会主义建设中一直有着重要地位和作用。新中国成立初期,体育为生产、国防和国民健康服务;体育开辟了新中国对外交往的新局面,维护和提高了中国国际地位。改革开放30年里,中国体育在维护政治稳定、促进经济繁荣、丰富文化生活、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等诸多方面起着越来越独特的作用。体育作用于政治的影响力发生重大转变,体育成为社会经济发展不可忽视的新增长点,体育文化交流日益增强。后奥运时代,中国体育在由体育大国迈向体育强国的发展目标指导下,也必将与时俱进,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呈现新的定位。  相似文献   

3.
采用文献与实地研究等方法,通过回顾新中国村落体育文化的历史变迁,把村落体育文化的发展历程分为建国初期(1949—1965年)、文革时期(1966—1976年)、改革开放时期(1977—)三个历史过程,并指出村落体育疏于组织,健身文化尚未形成、提升国民身体素质,实现体育新跨越,从弘扬村落传统体育文化、推进村落体育文化创新,增强村落文化发展活力,规范体育文化的发展方向,实现文化转型等方面对村落体育的发展路径做了定位.  相似文献   

4.
山西省老年人体育协会带有“官民两重性”特征。该协会在社会转型期体现了“小庙高僧”的组织结构和以“家业变产业”为主要特点的制度变迁。“小庙高僧”的领导格局与“家业变产业”的过程始终相伴随,二者密不可分、相互影响,共同作用产生了该协会产业化的发展模式。制度变迁过程中,强制性制度变迁是其制度变迁的主要方式,制度变迁的主要诱因是其主体利益使然。以此为例,可以为该类体育社团提供的发展策略是转变政府职能,为体育社团发展释放空间;完善监督评估体制,接受社会监督;建立社团独立的财务审计制度;建立一支专业化、年轻化的社团管理队伍;进一步发展实体经济,增强自身“造血功能”;加强优势体育项目的培养,树立社团活动品牌化意识;加大社团宣传力度,号召更多志愿者参与到体育服务当中。  相似文献   

5.
新中国建立之后,我国农村体育管理体系经历了多次变革,主要经历了政府组织与民兵组织相结合、政治组织与知识青年相结合、政府组织与体育社团相结合三个阶段。领导重视是农村体育的关键,制度完备是农村体育的保障,网络化组织是农村体育的依托,农村精英阶层是农村体育的中坚力量,相关部门的协同配合是农村体育发展的动力。  相似文献   

6.
体育科技政策是体育科技的生命,但是目前国内学界尚无发现此类研究。采用文献资料法、文本分析法和专家访谈法对我国体育科技政策变迁进行梳理,并划分为6个阶段。在此基础上,从政策学角度对体育科技政策过程、政策变迁类型和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了完善的对策。旨在引起对体育科技政策研究的重视,促进体育科技决策的科学化和民主化。  相似文献   

7.
通过文献资料与逻辑演绎的方法对我国民俗体育的历史变迁进行了考察,结果表明:民俗体育随着文化现代化发展的不同阶段先后经历了同民俗文化相同的变迁过程:由"民众日常生活"到"农村生活"到"历史遗留物"再到"民众日常生活";我国民俗体育的现实路径由文化产业化、文化自觉、文化分化、文化遗产化四条主线构成,它们之间四位一体、互促融通。民俗体育发展的核心动力在于"人的自然化"属性,它造就了民俗体育的变迁历史,决定了民俗体育的现实路径,并引领民俗体育的未来发展。  相似文献   

8.
中国社会体育参与中性别差异变迁路径的选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社会体育参与中性别差异的变迁存在两种可能路径,即外生性变迁和内生性变迁.社会体育参与中性别差异变迁的不同时期选择了不同的变迁方式.外生性变迁与内生性变迁的有机结合,应成为促进社会体育参与中性别和谐的有效路径.  相似文献   

9.
改革开放条件下的中国体育对外交往,不仅在形式上曾经历了奥运模式、海外军团、引进外援等重大事件,而且在发展阶段上也形成了许多重要特征,出现了由以政府为主导的单一对外交往,逐渐向双轨制、多元格局的过渡.由此引发的结果是:不仅带来了中国体育发展的全面繁荣,而且也增加了世界范围内的体育对话与交流机会,使体育的全球化和多极化进程进一步加快.  相似文献   

10.
合作与竞争是竞技体育服务产品生产的最大特点,为了保证竞技体育服务产品生产活动的顺利进行,需要相应的组织形式来推动不同生产主体之间的合作,也需要一定制度安排来促进不同生产主体之间的竞争及其维持竞争平衡.分析了促进竞技体育服务产品生产者合作的组织形式,以及维持竞技体育服务产品生产者之间竞争的制度安排,为当前我国竞技体育组织和管理中存在的诸多问提供解决思路.  相似文献   

11.
反垄断法与中国体育行业协会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体育行业的竞争尽管有其特殊之处,但是仍属于反垄断法规制的范围,体育行业协会的行为也应接受反垄断法的审查.我国体育行业协会既具有社会团体的身份,又是依据法律法规享有公共管理权力的社会组织,因此,既可适用反垄断法中关于行业协会的规定对其相关行为进行规范,也可以适用反垄断法中的禁止行政性垄断行为条款对其相关行为进行审查.反垄断法的实施为我国体育行业协会的管理行为提供了新的法律监督途径.  相似文献   

12.
何强 《体育学刊》2011,18(2):10-15
通过回顾历史,系统总结30年单项运动协会改革成效,深入分析制约改革实践的关键问题,主要包括:对改革目标界定不清,认识不统一导致改革缺乏明确的方向;协会与项目管理中心二者性质不清、关系不明;协会组织机构与政府同构;规范的协会管理体制、运行机制尚未形成,协会改革缺少必要的政策支撑等。进一步深化改革应明确改革目标,统一认识;厘清协会性质;完善协会组织机构、管理体制、运行机制以及相应的法律建设。  相似文献   

13.
中国体育行业协会的法理分析   总被引:6,自引:2,他引:6       下载免费PDF全文
从体育行业协会的本质入手,分析了我国体育行业协会的起源、发展、现状及未来走向;运用经济法基础理论阐释其法律地位、法律性质、社会责任;研究了如何解决体育行业协会与市场主体的争端以及如何充分发挥其自治功能,探讨体育行业协会对我国体育事业发展的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14.
我国高校体育社团现状及发展对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文献资料、专家访谈、问卷调查、数理统计等研究方法,对我国35所高校的体育社团发展状况进行了分析研究。并就促进大学生体育社团的发展提出了一些具体的措施和方法,从而为我国大学生体育社团的发展模式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5.
我国体育用品产业集群创新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前我国体育用品产业集群创新过程中面临着企业创新能力不足、创新中介服务欠缺、创新风险难以规避和分解、创新文化缺乏等问题,通过对若干成功产业集群的案例进行分析,提出了强化创新核心要素的创新能力、积极构建创新服务支撑要素系统、优化创新宏观环境要素系统等对策,以求推进我国体育用品产业集群创新。  相似文献   

16.
我国体育产业管理体制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从我国体育产业管理体制的沿革和现状出发,结合经济学和管理学理论,对我国体育产业管理体制改革与发展进行了分析,提出了构建适应我国国情的体育产业管理体制的目标.研究指出,构建符合国情的体育产业管理体制,需要合理机构设置、明晰权限划分、构建政策法规体系,形成包括运行基础、调控体系和保障体系的体制系统,着重做好优化产业结构、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和促进标准化工作.  相似文献   

17.
从新的角度和视野,对竞技运动项目进行了新的分类.同时运用新的分类体系,解释一些与竞技运动项目产生相关的历史根源,并指出现代新兴竞技运动项目的一些特点.  相似文献   

18.
借鉴产业组织理论,从交易成本角度指出联盟对各环节资产专用性、市场不确定性和交易频率因素的综合分析是产业链组织模式选择的理论依据.在此基础上,对联盟与要素供应环节、与销售环节的各组织模式及其运行机理进行深入分析,指出市场经济条件下职业体育产业链的组织模式总体上呈现混合式的运行模式.  相似文献   

19.
通过对我国体育行会的法律性质和法律地位的分析,以及对我国体育行会权力来源的探究,进而归纳出我国体育行会两种纪律处罚行为和对应的两种纪律处罚纠纷,并针对这两种纠纷提出了相应的解决机制.同时,在肯定司法对体育行会处罚行为的可诉性之余,也不能忽视体育自身的特点.  相似文献   

20.
中国体育产业政策研究综述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中国体育产业政策的研究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体育产业政策的内涵与分类体系研究;各门类体育产业政策的研究;国外体育产业政策的借鉴研究;产业政策作用机制的研究;产业政策合理化研究.现有研究对体育产业政策制订、传导、控制、监督、最终的绩效评价,以及影响其有效运行的利益集团等较为忽视,今后必须加强对政策传导过程的研究,以及影响政策的不同利益集团博弈关系的量化研究;今后研究将从宏观总体领域向各微观个体领域进一步深入;良好的体育产业政策受到一系列严格限制,现有研究过分重视体育产业政策的正面作用,对于其可能的负面影响有所忽视,今后必须加强对体育产业政策正反两方面作用的对比研究;对不同地区体育产业政策的研究应重视不同的环境因素;对不同领域体育产业政策研究应更为协调;今后应重视体育产业政策的多学科和跨部门的合作研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