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人体运动技能的形成及在体育教学中应注意的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董保国 《青海教育》2003,(10):57-57
巴甫洛夫认为,动物和人的各种的重要生理活动,都是通过反射方式进行的,他把反射分为两大类:一是非条件反射,一是条件反射。非条件反射是先天就有的反射,他的反射途径是固定的,没有皮质的活动也能实现。而条件反射是通过后天学习、训练而建立起来的反射,他的反射途径不是固定的,而是在大脑皮质中的有关神经中枢而建立的一种暂时性机能联系。  相似文献   

2.
靳瑾 《教学考试》2023,(51):17-20
<正>神经调节的知识容量大、难度高,且与科技前沿、健康医疗等生活实际问题联系紧密,学生经常对一些概念和现象产生疑惑。现就常见的疑难问题进行释疑,并结合经典试题进行解题应用。疑问1 针刺手指是先缩还是先痛1.1 问题释疑先缩后痛:反射分为条件反射和非条件反射,非条件反射是指人生来就有的先天性反射,是一种比较低级的神经活动,由大脑皮层以下的神经中枢(如脊髓)参与即可完成,缩手反射的中枢就位于脊髓胸椎区段。而大脑皮层是所有躯体感觉的产生部位,因此感觉疼痛的部位在大脑皮层,脊髓获得传入神经送入的信息后一方面控制该反射活动完成,另一方面向上传给大脑,而刺激传递到大脑皮层产生感觉的路径(即经过的神经元数量)比完成缩手反射的长。故被针刺手指后,人会先缩手然后才感觉到痛。  相似文献   

3.
陈晓君 《湖南教育》2002,(10):48-48
教师出示课件一:人在吃梅、看梅、谈梅时分泌唾液的动感图。学生观察、讨论,分析三种分泌唾液的情况有什么相同和不同。教师根据学生的分析,讲述反射的类型。一种是非条件反射,出生就有的先天性反射;另一种是条件反射,出生后在生活过程中逐渐形成的后天性反射。启发学生各举三个例子。课件二:两种反射的比较表。学生讨论后回答,教师填表:反射类型形成反射弧特点神经联系举例生来就有的先天性反射神经中枢在大脑皮层以下固定不变永不消退吃梅分泌唾液非条件反射出生后在生活过程中逐渐形成的有大脑皮层的神经中枢参与暂时的、可以消…  相似文献   

4.
“开放性”提问,指思路较为广阔、深刻,答案不是唯一、封闭的提问。在课堂教学的重点、难点处,教师精心设计一两个“开放性”提问,对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开发智力、能力,帮助学生深入理解与牢固掌握知识,都大有裨益。 例如,初中生物《高级神经活动》一节的教学,无论教师怎样清楚、详细地讲解“反射”、“非条件反射”和“条件反射”等概念,学生  相似文献   

5.
<正>1问题反射和本能之间有什么联系和区别?印随属于反射还是本能?如果是反射,属于条件反射还是非条件反射?2讨论包春莹[人民教育出版社(100081)]本能是一种先天性行为,印随是一种后天的学习行为,不属于本能。条件反射也是一种后天的学习行为。首先这属于动物的行为,行为的产生当然是需要神经系统的  相似文献   

6.
党的八届八中全会,向我們每个教师提出了偉大的号召,要求我們在教学中应克服右傾情緒,进一步貫彻党的教育方針,在深入钻研教学大綱和教材內容的基础上,相应地改革教学方法,为积极提高教学質量而努力。我在講完高中生物学(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上册)第四章巴甫洛夫高級神經活动学說以后,曾以笔談課的形式进行單元复习檢查,摸到一些經驗和教訓,提供同志們参考。课前的准备巴甫洛夫高級神經活动学說是“生物学”第四章“感应性”的第四个單元,它的內容有“非条件反射与条件反射”,“条件反射形成的原理”、“条件反射的仰制”和“人类高級神經活动的特征”四个部分。这一單  相似文献   

7.
问:上课铃响了,学生纷纷进入教室,是属于第一信号系统还是第二信号系统条件反射? 答:巴浦洛夫把对抽象信号(语言、文字等)作业反应的条件反射定义为第二信号系统的条件反射,把对具体信号(声、光、形、味等)作业反应的条件反射定义为第一信号系统的条件反射。据此,对于上述问题,如下分析: “上课铃响了,学生纷纷进入教室”这是铃声往往引起绝大多数学生产生这样一些联想:“上课了,别迟到”“请遵守纪律”“下  相似文献   

8.
就“神经系统对内脏活动的分级调节”教学中的一些难点问题进行阐释。结合心跳变化、排尿反射、膝跳反射等多个案例,通过比较自主神经系统参与的反射活动与膝跳反射等简单反射的异同,深入剖析“自主神经不受意识支配、但并不完全自主”的概念内涵。  相似文献   

9.
在课堂教学中,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采取不同的教学方法,会取得更好的教学效果,其中在“人类的神经调节”一节中,根据本书有条理、可比较的特点,我把板书设计成表格状,讲课过程中合理安排板面,在课堂小结时再框表格,使学生感官受到新异刺激。这样,既能突出重点,又能解决难点。 本节内容与学生生活实际和生活经验有关,所以在选择教学方法时,我采取了边讲述、边举大量的实例组织学生讨论,调动学生思维的积极性,启发学生自己得出结论,再把关键词写在黑板合适的位置上。教学过程如下:课一开始,复习反射的概念和反射弧的形成。进入新课。组织学生分析讨论关于吃梅、看梅、谈梅时都有唾液分泌的现象。根据形成过程的不同特点,说明反射的类型有非条件反射和条件反射两种。再举例,如膝跳反射、缩手反射、婴儿的吮  相似文献   

10.
“义教”生物教材第二册中的两幅插图位置颠倒了固原地区教研室宋满林在义务教育(人教版)生物教科书第二册第九章第四节《人类的神经调节》中,有一个关于条件反射的实验,这个实验意在证明条件反射是建立在非条件反射的基础上的。对该实验的过程课文有说明,此外,还在...  相似文献   

11.
活动一实验反射活动活动目的:感受光的反射现象,激发探索兴趣。活动准备:每人一面小圆镜。活动过程:1.欣赏儿歌《请太阳》。①教师朗诵一遍儿歌。②教师:“小朋友知道小太阳是怎么回事吗?我们大家一起来试试,谁先请到小太阳。”2.幼儿实验(每人一面小圆镜)。老师:“屋子外面的太阳怎么会到屋子里面的墙上来呢?镜子怎样放才能请到小太阳?”3.讨论。  相似文献   

12.
从生理学的角度来讲,体育运动技术是通过运动实践而建立起来的运动条件反射。这种反射是由教师优美的示范和形象生动的讲解(这些是条件刺激),通过学生的各种感觉器官的相互作用(非条件刺激),在大脑皮质的相应中枢“接通”,再经过多次“强化”后形成的。然而形成这种条件反射的基础乃是大脑皮质的兴奋和抑制这两种基本神经活动的过程。由大脑皮质引起兴奋所形成的条件反射叫兴  相似文献   

13.
校园幽默     
教师问性别某中学校长结婚较迟,老来方添喜,全校各学科组长相约前往祝贺。在探问婴儿的性别时,每个人都用了本学科的专业语言:语文组组长:“是须眉还是红粉?”数学组组长:“是正数还是负数?”英语组组长:“是boy还是girl?”物理组组长:“是正电子还是负电子?”化学组组长:“是阳离子还是阴离子?”生物组组长:“是XY染色体还是XX染色体?”历史组组长:“是太阳还是月亮?”校长是教政治的,平时喜爱幽默,也就用本学科的专业语言回答了各位部下:“主观愿望是矛,而客观实际却是盾。”校长的尴尬从教多年的大学校长在校庆活动中认出一位从前自己…  相似文献   

14.
卿蔌 《高中生》2015,(12):59
读书本来可以成为人生的一大乐趣,也是青年学生学习知识的必经途径。但是,在学生中存在这样一种现象:有些人虽然想搞好学习,但是一拿起书就想睡觉,而只要不看书,干别的事马上劲头十足。这究竟是怎么回事?有什么办法可以解决这个问题?从心理学的角度分析,这是一种条件反射所形成的不良习惯。睡眠本来是与看书活动无关的本能行为,但由于与无关刺激建立了联系,就形成了相应的条件反射。比如,人在疲劳的情况下,仍然坚持  相似文献   

15.
刘玮 《生物学教学》2008,33(6):28-29
教师通过多种教学方法引导学生通过做比较及理论联系实际等学习方式,对条件反射和非条件反射的现象进行归纳并得出概念;通过分析巴浦洛夫条件反射的实验,明确条件反射的建立过程,形成生物学的适应性观点。  相似文献   

16.
教育并非自然存在物,而是一种“人为”的存在,人为的目的在于“为人”“。人为”和“为人”的统一程度从根本上决定了教育活动意义的实现程度。在现实的教育发展中,两者之间的分裂却始终难以愈合,且日益严重,教育的消极负面影响大多发源于此。在这分裂的背后,隐含着纠缠不清却又不容回避的问题:人为的教育为何会偏离为人的方向?教育如何才算是为人的?为人的标准是恒定的还是变动的、应然的还是实然的、普适性的还是个体性的?教育的“人为”和“为人”统一的基点在哪儿?……如果对这些问题视而不见,教育的“人为”和“为人”之间的分裂程度就…  相似文献   

17.
helina96@163.com问:我的女儿3岁7个月大,最近她新添了一个毛病就是一着急就尿裤子,每次问她她都说自己憋不住了。请问,孩子一着急就尿裤子是什么原因造成的?答:这是由于紧张情绪而造成的行为反应。膀胱的排尿功能受双重支配,交感神经兴奋抑制排尿反射,而副交感神经兴奋则引起排尿反射,它们在大脑的调节下,维持膀胱的正常功能。由于幼儿的神经系统尚未发育完善,有时会出现副交感神经功能亢进,即使膀胱内积存的尿液很少,也会因刺激而引起排尿反射。一些心理素质差的孩子受到惊吓或其他影响,就会出现排尿反射。如果排除了肾炎、糖尿病等器质性…  相似文献   

18.
一、什么是学习习惯  我国著名的教育家叶圣陶先生曾经说 :“教育是什么 ?简单地说 ,只须一句话 ,就是培养良好的习惯。”习惯是指在长期的生活、学习和工作中逐渐养成的相对稳定的行为或趋向。习惯是条件反射长期积累、反复强化的产物。这种条件反射是在重复出现而有规律的刺激下形成的 ,并且在大脑中建立了稳固的神经联系。只要一接触相同的刺激 ,就会自然而然地出现相同的反应。习惯已经形成一种内在需要的心理机制 ,每当习惯的条件出现时 ,相应的习惯动作或反应就要随之出现 ,否则人就会感到难受和别扭 ,不需要别人督促和提醒 ,也不需…  相似文献   

19.
“AABB”式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这里要讨论的“AABB”式,不是一般人已经公认的形容词重迭式,而是除它以外的一些语言现象,如“摇摇摆摆”、“跌跌撞撞”、“病病歪歪”、“高高低低”、“山山水水”、“藤藤葛葛”、“婆婆妈妈”等等。这些“AABB”式,究竟是词的重迭变化形式,还是由迭音词素构成的词?是属于构形法,还是属于构词法?问题还比较复杂,需要具体分析,不能一概而论。下面试分三组与同志们共同探讨。第一组:甲:①我走快,他在前面大踏步向前;我走慢,他在前面就摇摇摆摆。  相似文献   

20.
对知识的探究获取与拓展运用是一节好课中熠熠生辉的“双璧”,而习题的优化设计决定了“双璧”的“价值”与“品位”。精彩的习题一般具有这样一些特点:牵一发而动全身——有内涵;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注重开放;与生活实际“零距离”——数学味与生活味并存。例1ab是真分数还是假分数?课尾,在学生经历了对若干分数的判断、分类以后,老师出示:ab是真分数还是假分数?一石激起千层浪,教室里顿时热闹起来。生1:不好确定,因为不知道a和b的大小。生2:如果a>b,那么它就是假分数;如果a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