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我读了《史记·屈原列传》(以下简称《列传》),其中关于屈原被馋害一事,我认为,有的问题本身前后矛盾,也有未向读者讲清楚的事。  相似文献   

2.
本文通过对《史记·晋世家》与《左传》相关记载的比较,从记事、记人、记言等方面探讨二者在材料运用方面的成就.  相似文献   

3.
针对被鲁迅先生盛赞为“无韵之《离骚》”的《史记》,从其中暗与文学观念相合的几处入手,简要分析《史记》所体现的文学性。  相似文献   

4.
《明史记》是一部未完成也未曾问世的史学著作。本文旨在梳理这部史书编纂的缘起、过程和最后的命运,重点叙述了吴炎、潘柽樟为编纂《明史记》所付出的种种努力,包括吴、潘二人与钱谦益的书信辩难,以及钱谦益和顾炎武对《明史记》所给予的期盼和帮助。康熙初年的"庄氏史狱"给《明史记》的编纂带来了的致命打击,本文也叙述了吴潘二人受其牵连而惨死的过程,王锡阐和顾炎武对两位挚友的哀悼。最后则探讨了潘柽樟的异母弟不顾众多师友的规劝入明史馆参修明史原因和王锡阐等人对《明史记》遗稿的保存和整理等事。  相似文献   

5.
徐朔方先生从叙述时间不衔接和文字不顺两方面认定《史记·大宛列传》有错简。本文从原文语言逻辑的辨析入手,否定了徐文的观点。  相似文献   

6.
《蛮书》又有《云南志》、《云南记》、《云南史记》、《南夷志》等名称,是唐朝人樊绰所著。此书详细地记述了唐代的傣族社会,介绍了当时傣族的分布区域和生产发展情况,具有极为重要的史料价值。  相似文献   

7.
张涛 《金秋科苑》2011,(10):67-67
《蛮书》又有《云南志》、《云南记》、《云南史记》、《南夷志》等名称,是唐朝人樊绰所著。此书详细地记述了唐代的傣族社会,介绍了当时傣族的分布区域和生产发展情况,具有极为重要的史料价值。  相似文献   

8.
我读了《史记·屈原列传》(以下简称《列传》),其中关于屈原被馋害一事,我认为,有的问题本身前后矛盾,也有未向读者讲清楚的事。关于前后矛盾的问题。《列传》说:"上官大夫与之同列,争宠而心害其能。"这里是说上官大夫之所以要进馋言,其目的是要与屈  相似文献   

9.
《史记·伯夷列传》位居七十列传之首位,它的独特不仅在于其无序无赞的编写体例,更由于它所体现的司马迁的著史理念:彰显君子之名,欲做青云之士.  相似文献   

10.
司马迁的《史记》可谓是中国史学领域的一朵奇葩,对我们后世的影响非常大。对于《史记》的天人观,在学术界可谓众说纷纭。笔者认为,司马迁的《史记》主要持天人相分的观点,但在西汉董仲舒的天人感应学说的影响之下,仍然脱离不了天命论的影子。  相似文献   

11.
科普阅读不仅让我们感受到大自然的神奇,更让我们感受到科学的无限力量。青少年是科普读物的重点阅读群体,所以,开展科普阅读,拓宽学生视野,提高科学素养,形成讲科学、爱科学、学科学、用科学的良好风尚,是我们每一个科学教育工作者义不容辞的职责。本文以指导学生阅读科普杂志《科学大众·小诺贝尔》为例,通过七个阅读指导环节":身边模范激兴趣、观察封面知底细、通读目录解大意、细读栏目明内容、阅读笔记聚知识、好书推荐博众长、名人名言立雄志"来阐述如何加强科普阅读指导,切实提升科学素养。  相似文献   

12.
江秀娟 《科教文汇》2011,(16):75-76
司马迁的《史记》可谓是中国史学领域的一朵奇葩,对我们后世的影响非常大。对于《史记》的天人观,在学术界可谓众说纷纭。笔者认为,司马迁的《史记》主要持"天人相分"的观点,但在西汉董仲舒的"天人感应"学说的影响之下,仍然脱离不了天命论的影子。  相似文献   

13.
蜃楼,即蜃气,蜃景,又名“海市蜃楼”。海面风平浪静时,大气中由于光线的折射,把远处景物显示到空中或地面上所形成城廓楼宇等种种奇异幻像,江湖、沙漠及山区也可见,这些幻像,古人误以为“蜃”吐气而成。“蜃楼”最早见于西汉著名史学家、中书令司马迁著《史记·天官书》载:“海  相似文献   

14.
丁启阵 《知识窗》2010,(1):44-45
孔子的头衔很多.其中最广为人知的.是“圣人”“教育家”“思想家”“儒家学派创始人”等几项。当我第N遍重读《史记·孔子世家》之际,忽然觉得,孔子还应该得到一个头衔——求职家.  相似文献   

15.
亓晴 《科教文汇》2013,(29):59-60
对于《诗经·豳风·七月》中的“农夫”身份,古今学人观点不同,当代学者多以之为“奴隶”。笔者从《七月》中相关诗句入手,分析农夫的生活状况,最终得出结论:《七月》之“农夫”不是奴隶也不受残酷剥削,他们过着中国古代典型的男耕女织、自食其力的生活。  相似文献   

16.
《汉书·艺文志·数术略》杂占类有占梦一项,所录《黄帝长柳占梦》、《甘德长柳占梦》二书均已亡佚.班固在小序中对梦占的评价很高,将其与卜筮并列而论,并溯源于周官,然语焉不详.据班氏之言,本文拟从梦占之书、梦占职官体系两个方面,对《汉志》所涉之梦占进行梳理、考辨.  相似文献   

17.
<正>近年来,中外学界对"马可·波罗的中国之行"多有争论,学者各抒己见,未有定论。我们暂且不管马可·波罗是否来过中国,传世巨作《马可·波罗游记》是在描写元朝时的中国,这一点是毋庸置疑的。从《马可·波罗游记》中,我们看到的是元朝在中国史书中无法体现的另一面。下面就让我们一同走进《马可·波罗游记》里的中国元朝。初到元大都的震撼1275年,马可·波罗和父亲、叔叔背负着教皇赋予的神圣使命,历经3年半艰辛的长途跋  相似文献   

18.
《科学·经济·社会》是由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主管、兰州大学主办,融科学技术与哲学社会科学为一体的综合性学术刊物。本刊以研究和探索科学、经济与社会的协调发展为宗旨,以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重大的理论问题和现实问题为中心,不断提高自己的学术水平和应用价值,力求在内容和形式上积极创新,  相似文献   

19.
酒,素有“百药之长”的美称,药酒在中国已有2300多年的历史。《史记·扁鹊公列传》中就已明确载有25个药酒治病的记录。在两千多年的历史长河中,药酒虽然在历朝历代都在为人们的健康发挥作用,但始终没有充分体现出应有价值,始终给人一种“深藏闺中无人知”的缺憾,就连专一制作药酒的御酒堂,也只是深藏太行山中,造福的也只是一方百姓。  相似文献   

20.
张春芳 《科教文汇》2013,(35):46-47,76
《老子·道德经》是中国哲学思想的开端之作。托尔斯泰在其思想发展的探索过程中与老子不期而遇,老子所代表的东方思想吸引了托尔斯泰。托尔斯泰解构老子思想的过程是通过对《老子·道德经》可分成三个阶段的研读实现的:研读翻译、选择性解读和最终的升华。融汇老子与其契合的思想到托尔斯泰主义中,并在其中实现了对“道”“无为”的动态阐述。托尔斯泰在东西方思想文化中的兼收并蓄、为我所用的方式,使得其作品凝聚了东方文化和俄罗斯文化精神的多元思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