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一位老人独自在行走着,忽然被一辆从后面开过来的小车蹭着了,老人顿时倒在地上。路上没有任何行人,没人看见这一幕。  相似文献   

2.
又是一年春柳绿。春光烂漫.心里却丝。丝忧郁纠缠.问依依垂柳.怎么办?不要害怕开始.生活总把我们送到起点,勇敢些.请现出一个微笑,迎上前!一些固有的格局打破了,现出一些个陌生的局面,对面是何人?周遭何冷然?心慌慌,真想退回到从前,但是日历不能倒翻。当一个人在自己的屋里.无妨对镜沉思.从现出一个微笑开始.让自信、自爱、自持从外向内。在心头凝结为坦然。  相似文献   

3.
像个父亲     
陈亮考上大学的消息就像一阵疾风般不到半天便传遍了整个槐树岭村。  相似文献   

4.
5.
“岳安民写了部长篇小说!”这消息使熟悉他的人感到惊奇。一个从事新闻工作近40年、即将退休、功成名就的高级记者,怎么写起小说来?记者与岳安民闲聊起来。 记者:首先祝贺您的长篇小说(《第五十七个民族》出版。我粗看了下,感到还有特点,这对我们  相似文献   

6.
新书推荐     
《中国新闻周刊》2004,(7):68-68
《苇间风》作者:(爱尔兰)叶芝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4年2月定价:29元 叶芝是诺贝尔文学奖得主,本书主要选译他的情诗。叶芝的诗歌在现代主义的外衣下具有传统的浪漫之美与形式之美,可以说是容易被读者接受的现代诗歌。叶芝的译本有许多种,但普遍译得美感不足,本书的译文追求易于被现代读者接受的美感。  相似文献   

7.
江汉平原腹地,河湖交织,阡陌纵横。 1973年,15岁的方华志初中毕业,回到家乡汉川新堰区芦子湾村务农。他从抽水机手到公社排灌站管理员,踏踏实实干了10年。1983年,24岁的方华志被公社党委任命为排灌站站长。  相似文献   

8.
《出版参考》2007,(11):32-33
在晴朗的一天,我沿着篱笆走去,那时我十一岁。像往常一样,我一个人走路。总是走得很快。我的思想。如果不是消沉和忧愁的话.那肯定是豪放和骄傲的。此时,我的思想好像一支大军,它征服了敌人的首都.正浩浩荡荡开进城里,我则和胜利的主帅走在一起,我们有相同的权力感,有相同的头脑。  相似文献   

9.
前两年,马国亮《良友忆旧——一家画报与一个时代》出版,马上成为畅销书,好评如潮。此书曾在1984年复刊的《良友》画报连载,由于那次复刊是在香港,故内地读者知之不多。本书披露了许多  相似文献   

10.
廖金英 《新闻界》2024,(4):4-15
《新莱茵报》政治纲领的两个要点的确定和贯彻,对于开创马克思主义新闻观为指导的办刊原则具有重要意义。恩格斯1884年纪念马克思和《新莱茵报》时提醒马克思主义的新闻工作者:“任何一个工人政党每当背离了这个策略纲领的时候,都因此而受到了惩罚。”这里值得注意的字眼是“策略”。《新莱茵报》能够留下丰厚的马克思主义新闻观遗产,不仅在于其是以唯物史观为指导的刊物,更重要的是,唯物史观就在新闻实践中被展开,“策略纲领”就是症候和产物。对此,马克思和恩格斯采取的策略包括:接受运动的实际起点、坚持符合无产阶级利益的德国统一方案、以全欧洲大陆为视野确定报纸纲领、克制而有立场的新闻报道。  相似文献   

11.
李莎 《大观周刊》2011,(51):12-12,9
《蒙古秘史》是我国蒙古族文学史上由文人创作的历史文学专著,一它不仅开创了运用塑造形.象、抒发情感等文学表现手段加以记述历史事实,更以散体著称,韵散结合,历史与文学相互辉映。成为了我国北方民族文学艺术与草原文化的? 完美的结合。本文就以《蒙古秘史》为例,来深刻地探讨北方民族文学艺术与草原文化的重要特性及民族特色名。  相似文献   

12.
2003年,中央电视台前新闻评论部主任、现任该台副总编辑孙玉胜,出版了检视和回顾他所亲历的央视新闻改革历程的作——《十年——从改变电视的语态开始》。尽管该书有着对于一个创业时代的诚朴记录,但这不是一本写史的书,而是以讲述的方式,表达作内心对于十年电视实验得失的观察与反省,透视《东方时空》、《焦点访谈》、《新闻调查》、《实话实说》等栏目一路走来的电视理念、创新思维的扣击读的力作。  相似文献   

13.
明代小说《古今小说》(即《喻世明言》)第二十八卷“李秀卿义结黄贞女”里引了一段俗语:“天下只有三般口嘴极是厉害:秀才口,骂遍四方;和尚口,吃遍四方;媒婆口,传遍四方。”  相似文献   

14.
和谁无关     
近意  原色 《出版参考》2004,(8):27-28
电台DJ说夜色很温柔,能感动打开窗的人。  相似文献   

15.
《出版史料》2004,(1):56-56
鲁迅写的文言小说《怀旧》,是用笔名“周卓”发表在1913年4月《小说月报》第4卷第1号上,是他写的第一篇小说。而写成于1918年4月的《狂人日记》是用“鲁迅”笔名发表在同年5月出版的《新青年》  相似文献   

16.
“回看那逝去的光阴,飞扬的尘土,掩映的云月。”谜一样的张爱玲,张爱玲之谜。说到张爱玲,有一个疑问,人们始终不得其解——张爱玲当年为什么和《万象》闹翻的?长篇小说《连环套》为什么中断了连载?有一个很流行、似乎已被固定下来的说法是——张爱玲之所以“腰斩”《连环套》,之所以从此再不给《万象》“一行字”了,是因为《万象》在《连环套》连载之时,突然发  相似文献   

17.
沃尔夫,美国哈泼柯林斯出版社资深编辑、著名学者,在其<非小说类图书中的"政治正确性"问题>一文中,对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统一性的看法颇有见地,看看他的观点,对我们理解两个效益的统一具有一定的帮助.  相似文献   

18.
“40年一直想来,没有这个机会。现在桂林的老战友组织,有这么个机会……这是祖国的酒。”71岁的杨淑贞在丈夫郑若杜的墓碑前絮絮叨叨诉说着,她洒上酒,摆好从北京带来的果脯,艰难地俯下身子,低低地亲吻着墓碑。  相似文献   

19.
陈皖军 《军事记者》2006,(11):47-48
国庆长假,闲来无事,胡乱翻书。拣出这本前年就买回、匆匆翻了几页就插进书架的书。闲翻了几页,没想到这一翻却放不下了,一气读完,竟还有些余兴未尽之感。想来前次未能细读下去的原因,乃与当时工作甚忙、心气不平有关,但也许当时就感觉到了这是一部好书,要留待闲暇时仔细品味?孙玉胜先生是央视《东方时空》栏目的创始人,现为中央电视台副总编辑。这本书是他对《东方时空》从1993年开办到2003年这十年间探索和成长历程的一个回顾。《东方时空》是我十分喜爱的电视栏目,相信也是全国广大观众喜爱的一个栏目。它的《生活空间》“讲述老百姓自己…  相似文献   

20.
《元刊杂剧三十种》中有大量的圈符,对于此符号的作用,有学者提出是为避讳。但从对《元刊杂剧三十种》所有圈符的分析来看,其意义值得商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